03.06 朱元璋為什麼要殺建國元勳李善長?

李善長,明朝建國元勳之一,曾追隨朱元璋南征北戰,功績頗多,比肩漢代丞相蕭何。因此,朱元璋對李善長也十分重視,洪武三年,提升特進、光祿醫生、左柱國、太師、中書左丞相,進爵韓國公,年祿四千石,子孫世襲,可謂位極人臣。既然朱元璋對李善長云云的痛愛,卻為什麼偏偏要殺他呢?

朱元璋大殺元勳的來由很簡樸,無論是先立的太子朱標,照舊厥後立的太孫朱允炆,都為人仁厚,性格偏軟,朱元璋固然不安心本身身後,還留下一幫軍功赫赫的老臣,因此在本身接班之前,想方想法把那些舊臣殺掉,覺得子孫兒女的山河永固鋪平門路,防止再出來個陳橋叛亂的趙匡胤。而李善長才能卓越云云出眾,固然不能留著了。

朱元璋為什麼要殺建國元勳李善長?

李善長詳細被殺緣故原由體現在四個方面:

第一,他身處淮西集團權利中間。李善長本是朱元璋的鄉誼,皆為淮西人士。李的淮西身份和非士子身份也使得他可以或許跟朱元璋的這些武將們打成一片,由此帶來一個千頭萬緒的淮西集團,無論這個集團看起來何等疏鬆,但它都是那麼的牢不行破。朱元璋雖然依賴淮西集團發跡,可是,一旦大功告成,這個羽翼飽滿的政治軍事集團就成為朱元璋在背的芒刺,必欲除之爾後快。李善長是淮西集團的文臣頭子,經年謀劃土地,已經形成了奇特的政治權勢,以是,朱元璋雖然口頭上說善長“功甚大,宜進封大國。”卻背地裡對李善長提防生理劇增。

第二,他身為建國功臣中勢力最為顯赫的人物。明太祖朱元璋開國初大封元勳,功績最大的六人封爵為公爵,箇中五人都是軍功特出的武將:徐達、常遇春、李文忠、馮勝、鄧愈,唯獨李善長是沒有軍功的文官,卻排名第一。足見此公在朱元璋心目中的職位,無人可以企及。朱元璋還賜與他“免死鐵券”,可以免去本身“二死”,兒子“一死”。這看起來是痛愛有加,但不要健忘了,在“免死金牌”上清晰寫著:逆謀不宥”。意思是謀反罪不得免死。此處已經埋下了伏筆。

朱元璋為什麼要殺建國元勳李善長?

第三,他身在“廬山不識廬山真臉孔”。按說,李善長已經位高權重,頗有“功高蓋主”之嫌,卻仍舊不知收斂。因此,朱元璋在讚譽李善長功績可以和蕭何相媲美的同時,已經在思量代替他的人選了。緣故原由就在於李善長的權勢過於膨脹,日益成為皇權的潛在威脅。為此朱元璋奧秘召見劉基,商議左丞相人選問題。劉基雖然受到李善長架空,仍出於公心,但願皇上不要撤換李善長,來由是:李善長是建國功臣,聲望卓著,可以或許和諧各方權勢;並且皇上提出的擔當人選:楊憲、汪廣洋、胡惟庸,都不合適。朱元璋沒有接管劉基的發起。洪武四年,李善長以面子致仕(退休)的方式,交出了左丞相的權位。

第四,他身離政界卻一直心繫權利。李善長讀過書,可以稱得上是士人。但他沒有學會當好一位士人。中國士子既講入世,也講出世,以出世之心做入世之事,此乃人生之最高境界。李善長退休後,依舊遭到朱元璋的猜忌。明末顧起元對此一言中的:“信國(湯和)之謹厚,上所信也;公之智略,上所疑也。疑而欲遠跡以自引,則益厚其疑。”這段話的意思是,湯和原來就是個忠實人,其謙退只會讓朱元璋興奮,而不會發生嫌疑,而李善長就差別了,他是以謀略發跡的,以是他的謙退只會被認為是老謀深算者的一時韜晦之計,越如許越讓人不安心。

朱元璋為什麼要殺建國元勳李善長?

該當說,顧起元闡明得很對。但除此之外,筆者以為李善長與湯和的退休另有一個很大的底子性區別,即湯和是一退全退,代表著他從政壇上的完全隱退,而李善長則紛歧樣,他縱然從朝堂上消散了,不僅其影響力依舊偉大,本人也還時常沉淪於勢力。《明史.李善長傳》對他有七個字的批評:“外寬和,內多忮刻”。所謂忮刻----嫉妒尖刻,一定和勢力糾葛在一路。這無疑就成為朱元璋食不甘味的擔心泉源地點。

綜上所述,李善長之以是不得善終的來由,已經一目瞭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