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2 功高救主,力敗趙雲,逼敗諸葛亮,這位不出名的魏國大將究竟是誰

對於一位歷史人物而言,向來是很難做定義的。這一點,放在《三國演義》與《三國志》之間就顯得愈發明顯。同樣一個三國時期的人物,在這兩本著作中,就同時具備了文學上的定義以及歷史上的判定,令人往往是在通讀二者之後才會對這個人物“恍然大悟”。雖然小說的成書晚於正史,但奈何其體裁形式更加能夠令人接受,因此也就造就了不少的人物“冤案”。而在這些冤案中,有一位可謂是真正躺著也中槍的,那就是在正史中的記載其智勇雙全,位極人臣的魏國名將——曹真,等到了小說中卻被塑造成為了一班曹氏宗親的領頭、好大喜功、急功近利的小人形象。那麼今天,小編就要為咱們的曹大將軍洗刷冤屈。

功高救主,力敗趙雲,逼敗諸葛亮,這位不出名的魏國大將究竟是誰

首先,按照正史所言,曹真原系秦姓,其父曹邵與曹操往來密切,互以兄弟相稱。初平元年,為了響應曹操起兵,邵則帶領本部兵馬積極響應其他,併為其奔走拉攏忠義之士。最終,不幸被豫州刺史所害。後來曹操便將其子認為義子,予以“曹”姓,這才有了後來的曹真。曹真從少年時期就曾顯露鋒芒,認曹操為義父後,曹操待其也是視如己出,自然是會和曹丕等公子生活在一起的。有一次外出狩獵之時,曹丕不慎惹怒了一隻猛虎,駕馬前驅而猛虎緊追不捨,千鈞一髮之際,力大勇猛的曹真挽弓搭箭,一引一發,霹靂弦響之間,箭矢貫出,而猛虎應聲倒地。就這樣,曹真射虎的事情就此傳開,曹操得知後稱其“鷙勇”,並令其統掌當時的“特殊兵種”之一的虎豹騎。此後更是屢戰其功,但其名號卻並沒有被廣為人知。

功高救主,力敗趙雲,逼敗諸葛亮,這位不出名的魏國大將究竟是誰

後來適逢劉備領軍攻取漢中,魏軍難以相剋,曹操遂命曹真率領所部,與曹洪等眾將迎戰蜀軍,並最終將劉備擊敗,得勝歸朝。次年蜀軍再度進犯,並在定軍山下誅殺了當時的曹軍統帥夏侯淵。曹操一時心急,率軍親征漢中,最終卻無功而返,只得放棄漢中,令曹真前往武都去迎回曹洪等部將,一併還兵鎮守陳倉,以防蜀軍偷襲。待曹丕即位後,這名頗有些喜愛面子工程的魏王,為了營造出“萬國來朝”的盛世之景,封曹真為鎮西將軍,先是前往酒泉平定了張進的叛亂,次年又再度率軍一舉征討了諸胡聯軍,前後“斬首五萬餘級”,收繳牛羊無數。最終,在繼張騫、班超之後,曹真便光榮的成為了打通西域之路的第三人。

功高救主,力敗趙雲,逼敗諸葛亮,這位不出名的魏國大將究竟是誰

太和二年,諸葛引軍北伐,得到了天水、安定和南安三郡的響應,於是曹真又奉命前往平叛,待其軍隊行至安定之時,楊條等人又言大將軍到此,理應降之,便獻了月支一城於曹真,最終平定了叛亂。期間,在平叛過程中,曹真還於斜谷一地擊敗過蜀軍鄧芝、趙雲,一時間名聲大噪。不過,曹真素有謀略,在平叛之後,絲毫不敢懈怠,而是派兵屯守陳倉,大力修建防禦工事,以抵禦蜀軍進犯。後來,丞相果真出兵進攻陳倉,但因曹真的料事如神,陳倉固若金湯,最終,蜀軍只得無功而返。

功高救主,力敗趙雲,逼敗諸葛亮,這位不出名的魏國大將究竟是誰

太和二年,也是曹叡執政期間,曹真接替了曹休的大司馬一職,一時間位極人臣。然而,在其數次勸諫主公舉兵伐蜀無果之後,便故意將陳群的“意見書”作為出兵的憑據,率兵於子午道進發。奈何“蜀道之難”,加之連日陰雨不斷,山路崎嶇難行,士兵寸步難移,最終,只得撤兵回朝。而也是經此一事,曹真不幸染病,深居洛陽,最終病逝。按照正史所述,曹真實有將才之能。不過,小說中為了凸顯諸葛丞相的智勇,便刻意誇大了其死對頭司馬懿的功績,甚至是將一部分曹真的功勞安在了司馬頭上。但在真正的歷史中,曹真善守利攻,可謂是進退自如,而司馬最多也只能做到守軍拒敵,力挽狂瀾之事,還需曹大將軍出力啊!(原創聲明,擅用必究)

功高救主,力敗趙雲,逼敗諸葛亮,這位不出名的魏國大將究竟是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