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哪些药物伤肾?

三更灯火不可轻


我也来说一个目前在国内应用十分普遍,但其实存在一定危险性的药物(不仅局限于肝肾功能损害) 。

铋剂,消化内科常用药,目前最常用的铋剂为枸椽酸铋钾、胶体果胶铋和次水杨酸铋。近几十年来,广泛用于治疗消化性溃疡、根除幽门螺杆菌(Hp)、预防和治疗腹泻。
然而,铋剂在临床应用中的利弊争议不断,对于它的认识及应用也在不断变化中。

铋剂被人体吸收后,主要分布于肾、脑、肝、脾和骨骼,对这些器官具有一定毒性作用,尤其在基层医疗机构存在不合理用药现象,故有潜在的用药风险。
20世纪70年代,法国、澳大利亚、巴西等国家陆续开始报道服用铋剂后引发的铋性脑病,尤其是1972-1977年法国曾大剂量及长期使用铋剂导致致命性脑病的流行。

此后铋剂的使用引起了恐慌和重视,并逐渐淡出临床。

不过,自从1985年发现铋剂可以杀灭幽门螺杆菌(HP)以来,铋剂卷土重来。在根除Hp的治疗中,铋剂作为四联疗法中的一员,在业界已达成了共识。

与此同时,其引发的相关副作用也有许多报道。

  • 神经系统:铋性脑病最早是1973年在澳大利亚首先发现,后来在法国和西欧也陆续有报道。1979年,法国已有945例铋性脑病的报告,其中72例死亡。在澳大利亚,已有超过1000例的铋性脑病报道。
  • 泌尿系统:铋剂期间常规用量(480mg/d)铋剂4周时血药浓度为7.0ug/L,每天经肾排泄率为2.6%,停药60d后尿中铋浓度才能恢复到用药前水平,长期服用可造成肾衰竭。
  • 骨骼肌肉系统:骨骼的不良反应常发生在不同部位,与骨内铋的浓度过高有关。较常见的是骨关节病,常以单侧或双侧肩痛为先兆症状。
    因此,这些年,很多专家提出,铋剂应该更多的与抗菌药物、抑酸药等联合应用,作为根除Hp的补救治疗。而不宜作为一线方案(常规四联疗)推出,更不提倡单独作为胃黏膜保护剂使用。

阿卡酱医生


你好,日常生活中易引起肾损害的药物有以下几类:

  抗微生物药

  抗生素引起肾损害主要集中在头孢菌素类、氨基糖苷类和磺胺类,抗病毒类以阿昔洛韦引起肾损害最多,抗真菌类的两性霉素B也有很大的肾毒性,其它如喹诺酮类、替硝唑、甲硝唑、糖肽类(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四环素、多黏菌素类和利福平等也有肾毒性。

  非甾体抗炎药

  以非诺洛芬、布洛芬、吡罗昔康、双氯芬酸、萘普生、吲哚美辛、柳氮磺吡啶、对乙酰氨基酚、阿司匹林等引起的肾损害较多,需注意水杨酸类药物对肾的损害是随着年龄而增加的。

  抗肿瘤药

  常用的顺铂、卡铂、环磷酰胺、丝裂霉素、甲氨蝶呤、阿糖胞苷、硫鸟嘌呤、氟尿嘧啶、干扰素、白介素-2、长春新碱、博来霉素和多柔比星等都有肾毒性。

  免疫抑制剂

  钙调神经磷酸酶抑制剂环孢素、他克莫司、西罗莫司等大剂量或长期使用引起肾血管收缩可导致肾损害。

  含马兜铃酸的中药

  如关木通、广防己、青木香、马兜铃、天仙藤、细辛寻骨风、朱砂莲等。

  其它

  氨苯蝶啶、呋塞米和噻嗪类利尿药,抑制尿酸合成的药物别嘌醇,促尿酸排泄药苯溴马隆,西咪替丁,法莫替丁,硫酸庆大霉素碳酸铋,低分子右旋糖酐,卡马西平,苯妥英钠,重金属汞、铅、金、砷,糖皮质激素,甘露醇均可致肾损害。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关注我!每天了解更多肾病问题哦!


肾病常识


肾脏是人体最主要的排泄器官。除此之外肾脏能分泌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如肾素、红细胞生成素等。因此,肾脏功能的完整性与机体内环境平衡密切相关,药物损伤肾脏将导致一些功能受损。


肾脏通过尿的形成方式将体内的代谢废物排泄出去。也就是说,肾将我们体内产生的垃圾排泄出来,所有的垃圾都要经过肾,被身体吸收后多余的药物也会来到肾脏,然后通过肾脏排出体外。

就像时间长了水壶会生锈一样,通过肾脏的药物越多,我们的肾内积累的药物垃圾就越多,就会产生毒性。

那么,有什么药物会引起肾脏毒性呢?



非甾体抗炎药

可引起肾损伤的治疗药物有非甾体抗炎药,如对乙酰氨基酚、阿司匹林、布洛芬、吲哚美辛等。

使用非甾体抗炎药至少可引起三种不同类型的肾毒性。

第一种,使用大剂量非甾体抗炎药数小时后可引起急性肾功能衰竭,表现为肾血流量和肾小球滤过率降低及少尿,停药后通常可逆转。

第二种,非甾体抗炎药尤其是对乙酰氨基酚使用三年以上,可导致不可逆的肾毒性,称为镇痛剂肾病。该肾病的原发性损害是乳头坏死伴慢性间质性肾炎。

第三种,肾间质肾炎,这种情况比较少见,患者通常血清肌酐升高伴蛋白尿。此时如停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则肾功能可在1~3个月内得到改善。



氨基苷类抗生素

氨基苷类抗生素的肾毒性发生,是由于本类药物主要经肾排泄并在肾皮质内蓄积所致。中毒初期表现为尿浓缩困难而多尿,随后出现尿蛋白、管型尿,严重者可发生氮质血症及无尿等。

其发生率以此为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新霉素。当这类药物如与头孢噻吩、头孢唑啉、两性霉素B或万古霉素合用时,可增加肾毒性发生。

第一代头孢菌素

头孢噻吩、头孢唑啉大剂量应用有潜在肾毒性。



其他类药物。

马兜铃酸、顺铂、环孢素、四环素类。

长期大剂量使用四环素类药物,可加剧原有的肾功能不全,影响氨基酸代谢,从而增加氮血症,大多数严重病例发生于孕妇,因此,孕妇尤其伴有肾功能不全者应慎用。


二哈小药生


李阿姨今年52岁,不久前,她因双下肢初选浮肿而来到医院进行检查。检查结果出来后,李阿姨吓了一跳。原来,她一年前在某家药厂工作,为了“脸色红润、排便顺畅”,便借着工作之便,每天从厂里拿一些清热解毒的中药回家服用。殊不知服用后,竟引起了肾功能病变。

使用药物不当也可引起急性肾损伤

急性肾损伤,主要表现为急性肾功能减退,诱发的因素有多种,凡是能够造成肾脏损害的都可引起急性肾损伤,其中包括不正确用药。

目前发现的伤肾药物有以下几类:

庆大霉素等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消炎止痛药等非甾体抗炎药;

抗肿瘤药物、造影剂、利尿剂;

少数中药,包括含有马兜铃酸成分的重要,比如天仙藤、广防已、关木通、青木香、龙胆泻肝丸、排石冲剂、甘露消毒丸、冠心苏合丸等等中成药。

临床上,诱发急性肾损伤的因素有几类,主要有肾前性,肾后性以及肾脏疾病。其中,肾前性是由于当血液灌注进肾脏之后,通过滤过形成尿液再出来,如果尿液出不来,则很可能是因为肾脏灌注不够而引起急性肾损伤。

而肾后性是由于梗阻而引发的急性肾损伤;由肾脏疾病所引起的畸形肾损伤,包括肾血管疾病、肾炎、肾病综合征以及肾中毒等。


39健康网


许多人都清楚,肾脏不好要及时调理,而且倾向于选择中药来调理身体。值得注意的是,调理肾脏切忌自行乱服药。是药三分毒,据了解,有可能导致肾脏损害的中药主要有三类。

第一类是植物类中药,如雷公藤、夹竹桃、草乌、巴豆、芦荟等。

第二类是动物类中药,如斑蝥、鱼胆、海马、蜈蚣、蛇毒等。

第三类是含砷、汞、铅类的矿物类中药,如砒霜、轻粉、铅粉、雄黄、水银、明矾等。

除了中药材之外,市面上销售的止痛药、感冒药或多或小也会伤肾脏。

因此,有肾脏不健康的症状需要及时到医院全面排查,一方面不要听信偏方,不要不经医生处方乱服药

,同时对医生所开的抗生素、止痛药也应了解一下副作用有哪些,尽量选择对肾脏损害小的药物。另一方面,不要长期、大剂量用药及重复用药。如需中药治疗,要避忌对肾脏不好的中药材,到专科医师处开放取药。


奇妙的本草


先总体说一下,临床上目前已知的肾毒性药物:



1.抗生素:链霉素、庆大霉素、妥布霉素、阿米卡星、利福平、万古霉素、两性霉素B等

2.解热镇痛药:吲哚美辛、布洛芬、保泰松、萘普生、对乙酰氨基酚、安乃近等

3.肿瘤化疗药:顺铂、甲氨蝶呤、普卡霉素 、丝裂霉素-C、亚硝基脲类、5-氟尿啼淀等

4.抗癲痫药:三甲双酮、苯妥英钠等

5.血管造影剂。

6.中草药

生活中,抗生素和解热镇痛药物比较常用,有些都滥用的一塌糊涂,如果自己本来就有肾脏疾病,一定要提前告知医生,避免肾脏的2次打击;其它的除了中草药,一般由专科医生来开药把控,控制的还比较严格,相对来说较为安全。


健康几何


对于这个问题,沈阳市红十字会医院肾内科牛铁明主任深表忧虑。

目前在医学界公认的说法是:一些感冒药,止痛药和中药对肾脏是有损害的。但是普通民众对此知之甚少,在给患者开药的时候,医生也往往缺少及时充分而必要的提醒。

这也导致一个直接的后果,一些患者没有按照医嘱来服药,长期服用某种药物成习,可能会造成不知不觉的肾损伤。

还有一些老百姓,习惯自己去药房开药,对药理药性药害缺少充分的了解,所以这种损伤也是往往无声无息。

试问身边有多少人吃药,只看说明书一天吃几次吃几片儿,不看药害呢。

可怕的是,并不是肾脏的损伤都会通过尿常规能够检验出来。

刘主任提醒,除了在日常生活中注意查看尿液有无混浊,泡沫颜色变化等异常情况,定期体检查尿常规之外,还要注意对肾功的检查。

肾功和肝功类似,检查成本不高,大约不到30元,但是在很多单位组织的体检的项目中并没有肾功这一项。

我们再试问一下,身边有多少人没有定期体检的习惯呢?甚至单位组织的免费体检都不去呢?

牛主任格外还提到了血管病患者,在做冠状动脉造影的时候,摄入体内的造影剂是明确的对肾脏有损害的一种物质。

在临床中经常会遇到心脑血管疾病合并肾病的患者,需要去会诊。牛主任分析,造影剂的损害可能是这些患者肾病突出的一个原因。

药物对肾脏的损伤可以充分的体现老百姓俗称的“是药三分毒”,所以在服药的时候,一定要谨遵医嘱,和医生有充分的沟通和交流。


辽沈名医


肾脏是仅次于肝脏的药物代谢器官,肾功能不全时会出现多种代谢产物、药物或毒物在体内蓄积,引起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及肾脏内分泌功能障碍,导致多器官功能失调。

常见的具有肾毒性的药物有:

非甾体类抗炎药是具有镇痛及抗炎的药物,可通过削弱肾血管舒张引起AKI(急性肾损伤),其危险因素包括CKD(慢性肾功能损伤)、心力衰竭及药物诱导,剂量越大发生AKI的风险越高。

抗菌药:氨基糖苷类(新霉素肾损害最严重,庆大霉素损害也较明显),大约90%以原型从肾脏排出,可引起肾小管细胞结构和功能改变,最后导致急性肾小管坏死。青霉素及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由于过敏反应造成急性间质性肾炎,也可导致低钾血症。糖肽类抗生素万古霉素可增加氨基糖苷类的肾毒性。两性霉素B主要是肾小球血流量的改变导致的肾损伤。喹诺酮类可出现轻度的肾毒性反应,表现为肾水肿,肾小管轻度炎症。磺胺类药可出现结晶尿产生血尿、肾绞痛甚至急性肾衰[1]。

抗肿瘤药如顺铂、甲氨蝶呤、多柔吡星。

抗病毒药如阿昔洛韦。

血管紧张素系统抑制药卡托普利、依那普利等。免疫抑制药环孢素、他克莫司。

抗骨质疏松药二磷酸盐以及各类利尿药,放射造影剂、传统中药(雷公藤、斑蝥、关木通、蜈蚣等)均具有肾毒性[2]。

参考文献

[1]李嘉俊.非甾体抗炎药致急性肾损伤的危险因素、发生机制、预防与治疗方法的研究分析[J].北方药学,2017,14(08):185+184.

[2]刘士敬.肾毒性药物概述[J].中国社区医师,2010,26(22):10.


药事健康


肾脏是机体的主要排泄器官,特别容易受到药物的影响,一些药物可对肾脏产生直接毒性作用或通过过敏反应造成肾脏损伤。药源性肾损害的临床表现五花八门,包括腰痛、尿色改变、尿量改变,尿里的泡沫增多且不易消散、眼睑或下肢水肿及贫血和高血压;有的病人出现非特异性表现,如乏力、食欲减退等;当然,也有的人什么感觉都没有,只是体检时才发现肾脏出了问题。



在临床上,可以引起药源性肾损害的药物多种多样,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抗生素


1、氨基糖苷类:庆大霉素、阿米卡星、萘替米星

2、β内酰胺类类: 1代头孢菌素、亚胺培南

3、多粘菌素类:多粘菌素B

4、磺胺类:复方磺胺甲恶唑

5、喹诺酮类:左氧氟沙星、曲伐沙星

6、糖肽类:万古霉素

7、两性霉素B

二、非甾体抗炎药:布洛芬、保泰松、阿司匹林、复方阿司匹林(APC)、氨基比林、对乙酰氨基酚等。


三、肿瘤化疗药

顺铂、甲氨蝶呤、丝裂霉素C、5-氟尿嘧啶等。

四、抗癫痛药:苯妥因钠等。

五、麻醉剂:乙醚、甲氧氟烷等

六、金属及络合剂:青霉胺、依他酸盐等。

七、各种血管造影剂

八、其他西药:环抱霉素A、甲氰咪哌、别嘌吟醇、甘露醇、汞撒利、海洛因、低分子右旋糖酐等。

九、中药


目前已发现近50种中药对肾脏有毒性,主要有三类。

植物类中药:有雷公藤、草乌、木通、使君子、益母草、苍耳子、苦楝皮、天花粉,牵牛子、金樱根、士贝母、马兜铃、士荆芥、巴豆、芦荟、铁脚威灵仙、大枫子、山慈菇、洋金花、钻地风、夹竹桃、大青叶、泽泻、防已、甘遂、千里光、丁香、钩藤、补骨脂、白头翁、矮地茶、苦参、土牛膝、望江南子、棉花子、蜡梅根等。

动物类中药:有斑蝥、鱼胆、全蝎、蜈蚣、蛇毒等。

矿物类中药:有含砷类(砒石、砒霜、雄黄、红矾)、含汞类(朱砂、升汞、轻粉)、含铅类(铅丹)和其它矿物类 (明矾)等。


临床药师之声


乱吃抗生素会伤肾!

乱吃感冒药也会伤肾!

乱吃中药依然会伤肾!

……

目前,有很多口服药物都明确具有肾毒性,即能够损害肾脏或加重已损害肾脏的负担!

对于这些伤肾的口服药,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必须要了解!

最常用到的三类伤肾药物

解热镇痛药

解热镇痛药主要是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市面上大部分的感冒药成分)、吲哚美辛(消炎痛)等,属于非甾体消炎药。

很多人感冒、发烧或疼痛不喜欢看医生,会私自服用一些药物,殊不知此类药物十分伤肾,对于肾友而言更不能私自服用!

抗生素

抗生素主要治疗病毒、细菌等微小病原体等引起的感染,其导致肾损害中,β内酰胺类抗生素是最常见的,包括头孢类和青霉素类等。

头孢已更新至四代,伤肾以一、二代(头孢氨苄、头孢唑林、头孢噻啶)为主,三、四代已很少出现伤肾报道。不过需注意,吃头孢千万不能喝酒!

中药

中药伤肾报道以含马兜铃酸的中药最为常见,如关木通、广防已、马兜铃、青木香、天仙藤、木防己、细辛、天仙藤、寻骨风、威灵仙等。

其他

此外,还有很多药物也会导致肾损害,如利尿药呋塞米、降尿酸药别嘌呤醇、抗肿瘤药甲氨蝶呤等。

用药,是一门严谨的科学!不但要考虑药物的肾毒性,还需要严格掌握药物的适应症、禁忌症、注意事项和不良反应,才能做到合理用药。

因此,对于我们肾友,即使是感冒、发烧,这类看起来的“小事”也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服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