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好多人都说保险骗人,不理赔,依据是什么?

Pisces丶小熊


作为一个在保险行业从业三年多的老主任可以明确的告诉各位,保险肯定是合法的,绝对不是骗人的。

1.因为现在的保险公司和银行都是受银保监会监管,不管哪家公司推出什么新产品都要经银保监会审批通过才能上市

2.国家专门有保险法来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和保险公司的相应义务。

对于提问说好多人都说保险公司是骗人的,不理陪的这些依据我认为可能会是以下几种原因。

1.保险是有合同文本的,合同文本也是维护保险公司和客户的相应权利和义务,那么如果客户违背了保险合同里面相应的义务,比如没有如实告知等情况,保险公司有权拒保。

2.代理人不专业导致,因为不排除有些代理人为了签单会向客户隐瞒保险的一些约束条件,比如代理人明明知道客户有病史缺没有提醒客户如实告知,那么客户一旦触发意外或者疾病保险公司会有理赔人员到医疗部门核实情况,如若发现客户有疾病史保险公司可以拒保;甚至有些代理人会张冠李戴,比如有的代理人为了签单明明是理财型的保险却和客户说是保障型的而且还什么病都能赔,这种情况下如果客户触发疾病保险公司有权拒保,反之亦然。

其实被拒赔主要也就是合同内容原因和人为原因。

最后想说一下,保险公司不是骗人的,骗人的是有些保险代理人,所以奉劝各位买保险千万不要任人唯亲,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小晏哥谈金融说保险


之所以有人说保险是骗人的,主要是信息不对称


常见的拒赔情况

1不符合健康告知

买保险尤其是健康险,千万要记得看健康告知,一定要符合健康告知才能投保

如果有人告诉你住院不要紧,以后都可以赔之类,千万不要信

另外现在互联网发达,线上投保流程越来越方便,很多产品的健康告知都“藏”起来不容易找到,这样很容易发生理赔纠纷

所以我们买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健康告知是否符合

2不符合理赔条款

这个很好理解,买的是意外险,我生病住院了去理赔,那么肯定不能赔付

所以我们买保险一定要清楚,我的这份保障责任是什么,什么情况下能给我们帮助。

如果不清楚的建议回家翻翻之前的保单

3既往病史

如投保之前已经患有的疾病,这种大部分是出现医疗险的理赔里

举个例子,本来我有个结节,我可以现在做手术,也可以半年后过了等待期做手术,那么这种投保之前已经患有的情况,肯定不能赔付的

4理赔材料准备不齐全

比如医疗险理赔需要发票报销,如果我发票丢了,保险公司没有办法了解花了多少钱,也就没有办法报销了,所以在我们理赔的时候,相关资料一定要保留好


正确的理赔流程

很多人以为理赔非常复杂,其实理赔真的比较简单,主要分为以下几步

报案是为了让保险公司尽快核实保险事故,也方便大家更快拿到理赔金。

另外报案并不需要治疗结束才报,我们在第一次准备就医或者已经就医的时候就可以报案了,报案只是登记,并不等于理赔

报案的渠道很多,客服电话,官网,公众号,线下代理人

另外报案时,需要登记下基本信息,如保单号(或有效证件号码)、出险人姓名、出险时间、出险地点、出险原因、治疗就医情况等基本信息。

方便保险公司知晓,如有问题也可以第一时间沟通

报案后保险公司会发邮件指引,告知需要什么资料,我们按照提示准备

现在很多理赔都可以在线上传资料,也都比较方便

资料提交好之后,就是等保险公司审核了,如果资料有误,保险公司会通知我们补充。

如果资料无误,那我们就可以等理赔款了

一般金额小的比如几百几千,结案都比较快,几天就可以结案

涉及到重疾或身故伤残几十万的理赔款,保险公司会综合审核

一般案件基本10天以内,复杂案件30天以内,最长不会超过60天


大迷糊和程老师


理赔,其实是件轻松事。

放轻松。

对,放轻松。

在正式行文之前,我要给大家吃上一颗定心丸,公子直接亮明观点:

理赔,其实并不难。

此话何解?

站在保险公司的角度,这话很容易理解。

因为理赔,是保险公司的口碑来源。

我们试想一下,如果保险公司该赔的不赔,会发生什么?

记者会找上门;

银保监会会找上门;

会惹上官司;

会被竞争对手抓住小辫子,疯狂diss;

会惹得一身骚,把名声搞得很臭。

百害而无一利。

要知道,保险公司的主要利润并不来源于少赔几单保费,反而,该赔的不赔,不利于公司的长期发展。

说句不好听的,

保险公司的运营成本动辄几亿,几十亿,他们有必要为该赔的几十万跟你较劲?

但凡是保险公司,理赔都有个原则,叫不惜赔、不滥赔。

如果风险明确,符合理赔条款无异议,那么保险公司完全没必要为了一份保单而丢掉自己的名声。

无论是大公司、小公司;也无论你是在线上买、线下买,这句话都适用。

(所以不要再问公子小保险公司赔不赔,线上买的保险赔不赔之类的问题了,指定都能赔。)

保险公司不仅不会不赔,相反他们会追求赔的更快,服务更好。

根据《保险法》的规定,保险公司收到资料30日内必须要做出是否理赔的决定。

从实际的数字看,保险公司的效率普遍高于这个时间:

通常来说,理赔会在三天到一周左右得到处理,

小额理赔最快几个小时到账,大额理赔的时间稍长,3天-30天不等。

至于大额的时间长,也很容易理解。

钱是大伙交的,如果让不该拿钱的人拿走钱,是不是对其他人很不公平?

所以保险公司会审慎对待每一笔赔付,不滥赔。

当年,公子研究生毕业就在保险公司的理赔部门实习过一段时间,

要知道,理赔部门也是有绩效的,保险公司内部会考核结案率。

你不急,人家保险公司也会打电话沟通的,需要补交什么手续,会跟你及时联系。

而且根据公子观察,这两年保险公司的服务越来越好。

从前理赔,三三两两的材料要一打。现在不少保险公司都开放了线上理赔,需要提供什么材料电子的就行。

甚至有些公司与医院联网,能做到直赔,报案以后之前就替你把钱付了,方便又省心。

X华保险的年度理赔报告称,

通过移动理赔为31万客户提供服务,覆盖近80%的个人客户,50.26%的小额个人医疗险案件无需经过人工处理,自动结案。

理赔是件轻松事,而且随着科技发展,未来也会越来越轻松。

保险公司不赔的真相

既然公子你说理赔不难,那么,为什么我们常常会看到某险不赔的案例和新闻呢?

想理解这个问题,要从知乎上的一个案例说起:

几年前,某代理人让老太太买了份意外险,

后来,老太太得了病,颤巍巍拿着保单去保险公司理赔。

保险公司一看这不能赔,她是这是意外险,生病不赔的。

老太太傻了眼,说之前的小伙子(代理人)跟我说的好好的,任何问题保险公司都会给我钱的啊。

工作人员赶紧查资料,卖她保险的代理人早就离职了。

于是乎老太太一哭二闹三上吊,分公司领导咬着牙说不能赔,

最后没办法,号召公司员工强制捐款,凑了几万块钱,才把大事化了。

这个故事里的罪魁祸首,恰恰是那个「失踪」的代理人。

某些无良代理人为了让你买保险,往往是不择手段的。

我们会听到这种话:

——我们这保险什么都赔,确诊即赔。

——身体有点毛病不要紧,等过了两年保险公司就不得不赔。

保险代理人卖保险全凭一张嘴,说话像放气体。

你信了这些鬼话,理赔就难了

保险代理人的流动性非常大,

一小撮无良代理人卖保险,抱着的是能坑一单算一单的心态。

——我这个月把保险卖出去了,拿到提成,下个月就不干了。

根据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底,保险代理人数达806.94万人,然而全国做过保险代理人的人员数量超5000万。

这组数据背后,是保险代理人「大进大出」,流动频繁,可为此吃亏的确是老百姓。

一旦出险需要理赔了,当年夸下海口的代理人早就离职了,只留下消费者和保险公司相互撕X。

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

当这种纠纷案件口口相传,

保险理赔难,

保险公司「这也不赔,那也不赔」的恶名就算是留下了。

话分两头说,这锅不能只让代理人和保险公司背,咱们消费者也不能说毫无责任。

最近几年,随着保监会的监管的不断介入,保险公司在优化投保流程,

在犹豫期内,保险公司100%会电话回访并录音,

问你是否了解产品责任,免责条款,

一定要听到你说「是的,我了解」,才会承保。

这样一来,不是一句「代理人没跟我讲」就能把锅甩干净了。

要知道,买保险就是买的那一纸合同,每一条每一款都白纸黑字的写在那,不会变的。

当你决定购买的那一刻,就意味着你对这份合同的认可。

所以,当某人怒指保险理赔难、某某保险公司流氓大骗纸的时候,说不定是自己在投保时的懵X,埋下了炸弹。

根据江苏保监会的一份资料显示,

52%的拒赔是因为被保险人未如实告知既往病史,27%属于条款约定的除外责任,12%属于不符合条款约定的保障范围。


肆大财子


不理陪的并不多,也许有,但一般都不会是公司不给赔。

首先你报销公司的名声在那里,他的名声比理赔的钱可要重要多了,他是不可能因为不理陪而坏了自己的名声。当然,也有一个高管想私吞,这个是有的。

其实我们在买保险的时候,我们并不是了解详细的权益,基本上都是在听销售说,他说什么你就认为是什么。

我们主观的认为,保险基本上都是会保的。而且,也不排除销售将保险的权益夸大。

保险分很多种,如果你要理赔,除非你占了你合同上的理赔条件。

比如说我有一份意外,保额十万。如果我意外去世,那么我家人就能获得十万,如果是因为乘坐公共交通发生意外,那么我就能获得一百万的赔偿金。可是,如果我是因为疾病去世,那么我就一分钱都得不到,就是这个理。

至于理赔的条件,现在基本上不需要太复杂,手续也不会太麻烦。

你只要清楚你得保险内容,你就知道你发生什么情况会理赔,这就可以了。千万不要相信销售说的,有时候为了业绩,他们会放大保险的保障范围,蒙蔽你,最后你找销售公司是不会承认的。


抬头汪汪天


如果把不理赔的所有情况,都例举出来,是很多的,有些是没搞懂保险造成的,有些则是保险条款规定不理赔,我们来看一下。

一、发生的情况,跟所买的保险完全没有关系。

生病住院了,买的年金保险,根本两码事,不可能理赔。

发生了交通意外事故,买的重疾险,根本两码事,不可能理赔。

打个不恰当的比喻,买了苹果,是吃不出香蕉的。苹果不代表所有水果,买的一份两份保险他不具备所有保险的功能。

二、等待期内发生事故,是不赔的。

医疗险、重疾险都是有等待期的,在等待期内发病,是不赔的。

三、骗保是不赔的。

以骗保为目的,故意伤害自己或者他人,都不赔的。

隐瞒自己的病情,故意骗保,是不赔的。

2年以内的自杀是不赔的。还有一些违法行为是不赔的。

四、资料不符合也是不赔的。

资料不符合,有很多种,一种是出险事故没有异议,但是提交资料缺少;还有一种是出险事故没有认定,比如说这次的疫情,一定要医院认定才能享受国家免费治疗。当然这第四种其实是少数,大部分是上面3种的情况。


大强聊保障


这个问题的形成是有历史原因的。保险行业刚开始进入中国大陆,招募了很多业务员(跑保险的),而这些业务员基本都是三无选手(无学历,无技术,无经验)。靠的就是一张嘴,与死缠烂打,卖的对象基本都是熟人、亲戚、朋友,最后实在挨不过去面子就买一个想着对自己也没坏处。就这样本身对保险内容与业务都不太清楚,能卖出去全靠对方的信任。一个稀里糊涂的卖,一个稀里糊涂的买。这样就造成了很多保险其实并没有真正对被保人做到准确投保。再加上有些投保人故意隐瞒个人身体疾病或之前有过住院手术经历。等到出险时才发现保险合同里没有相关项目,或者被查到之前就有过相关的住院经历,造成了花了钱却无法赔付的尴尬局面。再加之人言可畏,给人们的感觉就是保险和骗人画上了等号。所以如果真要买保险找一个信的过的专业的人给你规划一下,同时自己也要详细了解保险合同内容,做到心知肚明。


三耳vlog


说保险是骗人的吗?可能和你想的不样。我给大家解疑释惑:



第一种,遭遇过拒赔的真相:医疗保险、重大疾病保险等保险都有30天、180天不等的观察期,俗称豁免期,这期间发生的理事故是不理赔的,甚至还有不如实告知、不属于保险责任范围等都不属于保险公司责任,都是正当的理由。

第二种,说保险是骗人的真相:不是亲身经历,但喜欢凑热闹、管闲事、瞎操心。谁买的保险,上当了,谁病了,保险公司不给赔了等等诸多事儿,以讹传讹,再添油加醋,事儿就变味了。

第三种,以点盖面放大事件本身的真相:现在网络发达了,各种信息真假难辨,放大了保险公司的单方责任,掩盖了事件本身,误导试听,摸黑了保险。

总结:保险是好东西,只有真正的了解它,才能更好的服务好我们的生活!l


清流映射人生


这个现象在我从业的领域内经常发生,我来解释一下。

保险产品是一个金融产品,并且在金融领域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越是经济发达的国家,保险率越高。所以,我国居民对于保险的不信任,问题不是出在产品上,而是出在"认知"上,即消费者对保险产品的认知的不准确,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保险公司和业务员的不规范。我国在上世纪90年代开始,由于经济的发展,滋生了大量的保险业务员,那个时候保险产品对于居民还是个新鲜事儿,很多业务员为了业绩和提成,就忽悠甚至欺骗消费者,而保险监管机构监管不完善,保险公司为了业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造成了大量的投保人没有买对保险、买了价格高的保险等,最后就否定了保险,尽管20世纪初成立了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并逐渐加大对保险公司和人员的监督管理,情况发生了好转,保险市场逐渐规范,但是,"保险就是骗人的"、"一人卖保险,全家都没脸"这些印象已经在民间根深蒂固,一时难以改变。

2.消费者选择错了保险产品。我们经常会听到这样一句话"我都买了那么多钱的保险,为啥不赔呢"?买多少金额的保险跟是否理赔没有一点关系,而是是否买对了保险,保险产品种类很多,针对不同的标的或需求选择不同的保险产品,如果买错了,那保险公司肯定不会理赔的,例如:意外险保发生了意外,如果被保险人走路摔骨折了就保,如果身体生病了就不会保;重大疾病保险保重大疾病,如果被保险人确诊了范围内的重大疾病就保,生了普通的病是不保的;汽车的第三者责任险保对第三方的损失,如果是自己的车撞坏了是不会理赔的。所以,选对了保险产品种类至关重要。

3.产品细项没有仔细研究,特别是免责条款。曾有人问"我也买对了保险产品,为什么也不给赔"?问题就出在细项和免责条款上。保险合同是投保人和保险公司签订的协议,双方要按照合同内容履行义务和承担责任,所以保险合同里一定会有很多说明条款,这个既是对保险产品的释义,也是对双方的约束。例如:某重大疾病保险合同中"重大疾病"里包含60项并做了一一解释,而被保险人偏偏得的重大疾病不是在这60项里面,那么就没法理赔;某意外保险中免责条款里说明,喝酒、吸毒等造成的意外伤害免责,那么,被保险人如果因为喝酒喝醉了摔坏了,保险公司是可以不理赔的。所以,买对了保险产品种类而不理赔往往是忽略了合同中的细项和免责条款。

综上所述,认为保险"这也不赔、那也不赔""骗人的"主要是因为没有买对保险产品或没有搞清楚保险合同条款,当然,也极少会存在保险公司理赔时的刁难等。

所以,建议到正规的渠道(保险公司柜台,银行代销,保险公司网上商城)购买保险并仔细阅读保险合同条款,弄清楚这个保险"保什么""什么情况下才保",就不会在理赔时认为保险不赔了。


达哥理财


认为保险是骗人的原因如下:

1、对保险不理解,认为买了保险,就是买了所有的险种,不管发生什么事都可以赔。

2、营销人员的打马虎,没有解释清楚,揉面团,误导客户,导致客户对保险错误认识。

3、谣言,四处充斥着保险不理赔,保险公司垮台的谣言,导致认为是骗人的越来越多。

4、诋毁,各保险公司之间互相的打商业战,导致人们不信任保险公司。

5、历史遗留问题,过往的营销人员的人为案例,导致保险的艰难。



珍珠聊理财


因为没有搞清楚买的是什么类型的保险,如果买的是意外险那么如果产生疾病入院治疗的话那就不能用。特别是很多人青睐分红型保险,既然属于理财型那么保障就少,等到因大病需要赔付时额度低,但保费又交了那么多,有上当受骗的感觉,所以在买保险时要配置齐全,通过专业的代理人了解不同保险的功用,特别是医疗险,是基础配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