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3 爱好者言 去一家咖啡馆最在意的事情|凡仕

一家小小的咖啡馆,什么才是它的灵魂?

爱好者言 去一家咖啡馆最在意的事情|凡仕

我经常会腾出时间去下下馆子。

能做到出品、服务以及环境都非常到位的咖啡馆那是不存在的吧。

轻松、自在,让我产生交流的欲望,这就是我的需求,能满足这些的咖啡馆,就会多去几趟。

对于爱喝咖啡的人而言,常常是被其中某一个点打动到,就成了这家店的常客。

凡仕帮大家打听了一下,他们是怎么被一家咖啡馆俘获的,开一家咖啡馆最需要具备的事物是什么?

//

需要情怀,更需要专业

@Ada

记忆深刻的咖啡馆,一家叫做Lavita,一家叫做陌岸;Lavita是装修很文艺复古的瑞士风格,墙上挂着油墨壁画,还有一排书架,里面放满了各种风格的书,最重要的是温馨的小店里有几张向阳的桌子,冬天每次去我都要坐在这几张向阳的桌子边,晒着太阳暖暖的,再配上一杯咖啡,一本书。顾客如果有要求,还可以自行DIY咖啡; 喜欢陌岸呢,主要是他们家的精品手冲咖啡太出色了,风味保存的非常好,咖啡师还会教给顾客一些手冲的技巧。

总结:1.有精品咖啡,并且能保留着完善的风味;2.装修大方简单或者温馨美观;3.一定要有一排放慢书的书架,这样可以让一些单独来的顾客,有更完美的咖啡时光;4.要有几个向阳的窗户和座位; 5.可以学到一些咖啡技巧并且能买点店里自用的精品豆和器具。

@沁鱼

现在到陌生的城市,首先是圈内朋友推荐,或者公众号推荐;如果没有,比较偏向北欧风、工业风;但是装修不是我的重点,因为偏爱手冲,所以会先看看设备,如果一家店在设备上很齐全,就会是我走进去的一大理由;做回头客,首先是咖啡至少要我觉得好喝才行,其次老板或店员耐心。

其他的因素或多或少会成为亮点或槽点,但只要咖啡好喝其他的都不是什么问题。 而且我很不喜欢咖啡变成附属品,可能是觉得作为附属品的咖啡品质很可能就下降了,所以这样的场所我不会选择的。

爱好者言 去一家咖啡馆最在意的事情|凡仕

@jessica~西索

大多数情况下开个咖啡馆开的不是情怀,目的还是盈利。所以咖啡馆主不应该处于自嗨中,而更应该充分考虑顾客的需求。我从自己亲身经历过的故事说起。今年夏天曾经慕名前往一家人气颇高的创意咖啡馆,当天阴雨,自己胃也不是很舒服,想让老板推荐一款拿手的手冲。结果老板很嗨地一个劲给我推荐他的夏日主打冷泡茶,我说了胃不舒服想喝热饮,还是不肯放弃他的推荐。无奈之下我点了一杯,很好喝,真的,可是我胃里一片冰凉,很难受。大家说我下次还去吗?心里会不会对这家店留下阴影?

不过说到底作为咖啡馆,主打基本款咖啡品质还是要过硬,要能赢得消费者的口碑,至少不会太难喝,下次在街头看见还会重复消费,而不是盛名之下其实难副。曾经慕名前往一家自称只做精品的小众连锁,点了一杯美式,热不热凉不凉温吞吞,简直不能再难喝,金拱门的出品都比这强。当我回想起他们铺天盖地的宣传广告,只会觉得夸夸其谈,荒唐可笑,然后潇洒地转身走进奶茶店。

//

咖啡是个慢行业

@陈洁

我家旁边的24小时咖啡吧,咖啡很好喝说不上,但是因为位于市中心,将免费借阅书架与咖啡吧结合在一起,在晚归的时候,周末的时候,可以用一杯咖啡一本书一块小点心安安静静坐在那里没有人打扰,可以思考,写作,画画,品尝咖啡,也可以参加里间的读书活动。个人以为,咖啡吧茶吧这类地方应该是一个可以让人离开手机的地方,认真地看本书喝杯咖啡是件很幸福的事。我不管去哪个咖啡吧,必须是双份浓缩一杯。品尝丰富的油脂苦味,然后慢慢绽放出巧克力的香浓,整个人都很舒畅。

@Mercury

我喜欢干净利落的咖啡馆,我是一个有点偏向极简主义的人,门口大大的落地玻璃,阳光懒洋洋的散落下来,门口像个小庭院种些花花草草,卖些小甜食小点心,旁边放个小书柜,店里不提供WIFI,说真的一句,一个人去咖啡馆玩手机也无可厚非,但是三两人群,坐对面玩手机打游戏开黑还真的不太喜欢。再来个开放性吧台,可以跟客人多点交流也是极好的。

吧台前放一排椅子,再养几只慵懒的猫主子,想不出来的惬意与宁静。

爱好者言 去一家咖啡馆最在意的事情|凡仕

//

与客人聊天的艺术

@Ocean

最重要的一点是制定出品的标准,强调出品的稳定性。想让顾客对这家店留下好印象,要同时选择合适的地址,装潢,音乐等等,设定合适的价格,好的出品和口感。另外还有一个比较关键的因素:

舒适得体的外场服务。所有的服务人员要严格培训上岗,对店内出品了如执掌,对店内的所有咖啡豆产地、特性、风味等了如执掌,善于与顾客沟通,了解他们的喜好,从而推荐顾客喜欢的口感的咖啡。

@米疙瘩

一家好的咖啡馆需要专业且具有敏锐观察力和耐心的咖啡师,他需要对自己服务的顾客有一定的观察和了解,比如一个顾客是刚接触精品咖啡不久,渴望更深一步了解的话,可以耐心地和他多普及一些基础的知识,而不是只是单纯的秀自己的技术;如果遇到一个顾客只是想聊聊家常,话个理短,也不必拒人千里之外,在做好自己本分工作的同时也是需要多多和客户沟通和互动的,再比如遇到一个胃不舒服还想喝咖啡的顾客,那就贴心的端上一杯红糖水说:咖啡可能对胃不好,还是喝杯红糖水吧,天凉了,请保重身体,亲!!

总之我们需要的是一个比书房热闹,但又比菜场安静的,可以交流的地方!东西是为人服务的,人和人之间的交流才是最重要的!

爱好者言 去一家咖啡馆最在意的事情|凡仕

@will

其实在这行摸爬滚打的这段时间里,遇到了很多真正的咖啡人,包括一名烘豆师他从埃塞回来后为了帮助当地的孩子,呼吁大家献爱心以90元一公斤的水洗埃塞熟豆的价格往外出售,然后捐出去。但在这行遇到最多的却是对咖啡不了解的小白,在一些精品馆里面高冷的咖啡师比热情的咖啡师多的多,他们或许更专业,但这也会给人一种距离感,自己本身也是一名馆主,所以留意的东西在这方面会更多一点,在我的记忆里经常会在一些文章里看到高冷的咖啡师,这并不是一件好事。我希望各位独立经营者们把注意力更多的放在客户体验上而不是放在辣妈或者ek身上,

我希望我们可以把精品咖啡文化传播到每个人,花更多的时间去解释客人的问题,引导他们,这对自己的店也是有好处的。我不希望精品咖啡只是存在于行内人的自嗨之中。

//

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情

@白向芸

如果我想开一家咖啡馆,那么它一定是古耳的模样。位于北京市东城区钱粮胡同的古耳咖啡,去过一次便深深迷恋上。阁楼的小天窗总有淡淡的阳光洒进,而一楼的灯光,总带着柔柔的温暖。店里除了供应世界各地的单品咖啡豆,也有店主夫妇亲手制作的暖心小甜点。书架上摆满了店主老胡的藏书,可以点杯咖啡舒服地窝一下午。而店名取自于店主夫妇的姓,“胡”加“邢”,一起组成最浪漫的诗。

爱好者言 去一家咖啡馆最在意的事情|凡仕

@观集寄闲

每次从杭州闲逛到魔都,在两地都喜欢去找一些犄角旮旯的独立小咖啡馆,甚至也有一些网红店。印象比较深刻的非常多,其中在静安区南阳路上,一家叫做Manner coffee 的非常小店,隐藏在衣品店和居民通道之间小小的几个平米,很多人在排队,基本只可以外带,即便来一杯满大街的热拿铁也做的非常认真,价格更是良心、地道。另外一个在杭州古墩路靠东,一个十层商住楼上的楼中店,非常难找。而且是个只有3张桌子的夫妻店——南风咖啡,甚至装修也是很家常的味道;老板擅长咖啡,老板娘则擅长烘焙甜点,所有的都是现场透明的玻璃或者开放给你看。除了常规咖啡,肯尼亚AA、危地马拉、黄金曼特宁、耶加雪菲各种话题的单品可以喝的到,豆乳、慕斯更是老板娘的招牌;我想类似这样一个夫妻店,应该是很多人所向往的应有的状态。类似这种,往往是一个城市温暖所在。

爱好者言 去一家咖啡馆最在意的事情|凡仕

@噜噜

理想中的咖啡馆经营者是一对中年夫妻,墙边橡木书架和地上堆着很多小众图书,是一家温情有范儿的咖啡馆。两人脸上平和详静的表情,屋顶上方淡淡的轻音乐,治疗系的小坐去处。

咖啡馆里有台用了很久但是看得出一直备受悉心呵护的烘焙机,安静的站在角落发出醇朴的咖啡香气。柜台的玻璃橱窗里鹅黄的的柔光点亮着为数不多的南瓜蛋糕和姜饼,据说是老板娘一早烘焙的。柜台上的V60和chemax还冒着热气,冰滴咖啡晶莹剔透的水滴记录着时光的流逝。卫生间的台面水龙头什么的擦得贼亮,垃圾桶里永远是刚换的袋子,反正细节给人感觉很好。他们烘焙的咖啡都45天没喝完就倒到花盆里了,可以说是非常良心啦。老板娘说每家咖啡馆的豆子都会有自己独特的气质,像极了我们每个人的味道,这种味道对我们而言是种简单安全的存在。后来老夫妻移民英国了。

爱好者言 去一家咖啡馆最在意的事情|凡仕

爱好者言 去一家咖啡馆最在意的事情|凡仕

//

找到自己店铺的DNA

@Leona

作为经营者要让自己的店有自己的特色。比如让我印象很深的某一家咖啡馆,店铺不大,是老旧的临街住宅改造而成的。地面全部是淡黄色的底色加上蝴蝶标本。店内的一角被老板做成玻璃房,养了金刚鹦鹉和其他绿植,像一个小型的热带雨林。咖啡馆的墙上是老板自己淘来的旧药箱做成的隔断,上面放着咖啡闻香瓶。店内的所有的细节都感觉店主在向你介绍他自己。其次关键还是在于咖啡豆和咖啡师的技艺。第一保证咖啡豆要在最佳饮用期间,烘焙度掌握好;第二在于咖啡师对咖啡豆的了解以及冲泡方式了。如果某个咖啡师做出来的咖啡口感是我特别喜欢的,我也愿意上前多去请教他一些关于咖啡的知识,也愿意一直去他所在的门店。

@郝小平

理想中的咖啡馆不外乎是够老。夸张点,最好老掉牙。想想看,一个颤颤巍巍的小脚老太太端了一杯咖啡给你,满脸的沧桑,从容和慈祥。放下咖啡,回头看银须鹤发的先生在吧台忙碌,时不时的微笑。这样的咖啡馆,不来都难。不够老,中年也可以,但绝对不能油腻。穷可以,但领口和袖口一定白如雪。矮可以,但抬头挺胸,正气一身。挫也不是不行,但要目光如炬,浩然明朗。这样的咖啡馆,不来,也不行。年轻一点也不是不可以,星巴克年轻人就多,不单品,喝花式,是这个年龄段该干的事儿。独立咖啡馆,格要高。格高不是牡丹的富贵气,庸俗华丽气。独立咖啡馆,买卖的是咖啡,胸怀的是天下。有宽容,有自由,有智慧,有见地,才敢叫独立咖啡馆。说到底,咖啡是表象,实质是人。

@糖糖

心中的咖啡城堡,有个小巷幽幽的院子,四季开满鲜花的外墙,中庭玻璃房的设计,筒欧式家具,懒洋洋的肥猫,还有和蔼的店员,天天更换的鲜花和美丽的桌布。还有咖啡,蛋糕和音乐。今天刚在佛山三水看了栋三层民房,如果能顺利拿到,就打造成古朴纯真的花园供友人聚会。希望缘到,能得一地。

来馆的人,自已喝的咖啡自已冲,可以设计成个人咖啡博物馆,有一面大大的成长记录墙。

@古蓝

我以为我喜欢的咖啡馆,可以安静于街角一隅。清晨随风徐来,怀揣着周遭包裹而来的花草幽香,如轻柔的她的纤纤玉手划过脸盘,有阳光可以直射进来,铺陈于柔软阔大的沙发之上,书架上的每本书,都在安静的等待你将它们打开,从上次停顿的地方继续徜徉,也可以以任何一种,你感觉良好的姿势翘脚远望,只是远望,哪怕你的眼神迷离得忘却了犀利和凝视,只迎着你自己内心的那道光芒。午后的时光里更是慵懒得像极了一盘散沙,抛却喧嚣烦心之事,整个意识形态和感知里,都被咖香弥漫。阑珊时,旖旎温暖的霓虹,佐以治愈灵魂的旋律和乐章,娓娓道来,回味绵长。

一个技艺精湛又博学多才,通晓各种跨界的咖啡师,暖男也罢御姐也罢,总能让你觉得很亲近的模样,或者你是常客,熟络的成了朋友,他忙,你就看着,偶尔搭一句。不忙了或者还会聊的多些,关于咖啡,关于人生,关于这世界的模样。你来,咖啡馆是你的座舱;不来,你是咖啡馆的念想。

咖啡馆是有灵魂的,是可以吸附跟它灵魂颜色相同的那一拨人的。

爱好者言 去一家咖啡馆最在意的事情|凡仕

爱好者言 去一家咖啡馆最在意的事情|凡仕

带你发现更多咖啡的精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