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2 塵封79年後,3000公里外這塊土地,終與中國相認,面積超50個香港

上世紀90年代初,我國著名探險科學家高登義,受到挪威同行的邀請,參加了由挪威、冰島等國組成的北極考察隊,前往北極進行科學考察。

出乎意料的是,在此次考察工作中,高登義竟獲得了重大意外收穫。

塵封79年後,3000公里外這塊土地,終與中國相認,面積超50個香港

科考期間,一天閒來無事,高登義找了幾本書在書桌前翻看,其間看了一本名為《北極指南》的書,著實讓他欣喜若狂,然後馬上向中國科學院彙報,並請求立即在北極建立科學考察站。這究竟是怎麼回事?

塵封79年後,3000公里外這塊土地,終與中國相認,面積超50個香港

原來,高登義在《北極指南》中發現了一個塵封幾十年的秘密。這本書詳細記載了《斯瓦爾巴條約》的所有內容,條約中明確表示:簽署國可以在遵守挪威法律的前提下,在斯瓦爾巴群島進行商業和科考等活動。在這個條約後面,高登義清晰地看到,中國竟然在幾十年前,就已是簽署國之一。

塵封79年後,3000公里外這塊土地,終與中國相認,面積超50個香港

代表中國簽字的,是民國時期被稱為“北洋之虎”的段祺瑞。1920年,歐美各國發現斯瓦爾巴群島有豐富的礦產資源,於是,英、美、法、意等18個國家在巴黎簽署了《斯瓦爾巴條約》,宣佈對斯瓦爾巴群島擁有主權。到1925年,又有33個國家簽署了該條約,中國就是其中之一。

塵封79年後,3000公里外這塊土地,終與中國相認,面積超50個香港

當時,也不知道法國出於何種考慮,竟派出代表主動找到了段祺瑞,讓他代表中國前去簽字,承認此條約的存在。此時中國,正處於革命的風雨飄搖中,各路軍閥正在為爭奪地盤,打的不可開交,哪裡顧得上這種事,但又不好不給法國面子。

於是,段祺瑞就派出一個代表去草草簽字了事,後來便再也沒有關注過此事。可這意味著中國和其他簽署國一樣,同樣對斯瓦爾巴群島擁有主權。

塵封79年後,3000公里外這塊土地,終與中國相認,面積超50個香港

得知高登義這一發現後,當時正在為建立北極考察站,而一籌莫展的科學家們,無不大喜過望。斯瓦爾巴群島總面積約6.2萬平方公里,面積超50個香港,且正處在北極圈內,歐美強國北極考察站也多建於此。中國作為《斯瓦爾巴條約》簽署國,也理所當然擁有在此建設考察站的權利。

塵封79年後,3000公里外這塊土地,終與中國相認,面積超50個香港

經過十多年的努力,2004年,中國終於在北極斯瓦爾巴群島,建立了中國北極黃河站,為科考隊的科學考察工作提供了有力後勤保障。塵封79年後,這塊直線距離與中國超過3000公里的土地,終於與中國相認。而中國公民,也可以不用簽證,在北冰洋之上的斯瓦爾巴群島隨意出入和逗留,並享有捕魚、狩獵權和採礦權。

塵封79年後,3000公里外這塊土地,終與中國相認,面積超50個香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