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5 还有高中让学生放弃高考?学校学生说法不一,学生选择权谁维护?

近日,一篇关于陕西西乡县第一中学(以下简称西乡一中)逼迫数百名高三学生放弃高考上高职的帖子引网友热议,有网友指责学校剥夺学生的高考权利,上高职与否应由学生个人决定。对此,西乡一中一负责人说,高职分流是高考教育改革的一部分,学校按照省招办文件要求,对符合上高职要求的7个生源班级的300余名学生,都进行指导通过网上报名。“都是根据学生自愿,高等职业院校录取结束后,学校将组织未被录取的学生继续复习并参加高考。”西乡县教育体育局一负责人称,通过调查了解到,西乡一中并没有逼迫学生上高职,开展的高职动员宣传也符合文件规定。目前,西乡县教体局已责成西乡一中严格执行招生政策,抓紧时间召开家长会,对分类招生工作作进一步宣传讲解,按照文件要求做好相关工作。(华商报3月15日)

还有高中让学生放弃高考?学校学生说法不一,学生选择权谁维护?


有意思的是,当地教育体育局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坦言“我们确实没有向学生做调查了解。”那么,所谓的调查,也就是听校方的解释,这样的调查显然难以客观、公正。据报道,教育局认为,“大部分学生都去参加高职院校的分类招生考试,就没办法开课”,这是需要追问的,这会不会存在学校以没办法开课为由,逼迫学生去参加高职分类考试的情况?为何学校就不能给不参加高职分类考试的学生开课呢?老师又不缺,剩下的学生少,正可以进行小班化教学。吊诡的是,学校又称对没有报考高职分类考试的学生,是由老师组织复习迎接高考的,那么,为何学生会发帖质疑学校的做法呢?而且,教育部门的调查似乎也确认很多学生参加高职单招考试,学校就没办法开课。这显然是存在疑点的。因此,对于学生反应的情况,还需要进行深入的调查,这关系到对分类考试改革的落实,防止国家推进的高考改革,在具体推进时被地方教育部门和学校念歪经。

2014年国家启动的新高考改革提出,要加快推进高职院校分类考试。高职院校考试招生与普通高校相对分开,实行“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评价方式。普通高中毕业生报考高职院校,参加职业适应性测试,文化素质成绩使用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学生也可参加统一高考进入高职院校。2015年通过分类考试录取的学生占高职院校招生总数的一半左右,2017年成为主渠道。分类考试,被认为给学生提供多元选择,也有利于高职院校建立新的招生评价体系,招收适合的学生。

还有高中让学生放弃高考?学校学生说法不一,学生选择权谁维护?


针对高职分类考试,地方教育部门和学校加强政策宣传,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实力、学业和职业发展规划,正确认识高职院校和高职分类考试机会,理性选择参加高职分类考试是正确的,比如,有一些学生、家长,就认为参加高职分类考试,是低人一等,担心今后获得的文凭是不是不被承认,而参加高职分类考试被录取,和参加统一高考被录取,是完全一样的,这就需要加以引导。但不能以参加高职分类考试就是参加高考来限制学生的选择权,以停课等方式要求学生必须参加高职分类考试,则是侵犯学生的合法权利。

据报道,该校负责人驳斥了要求学生必须参加高职分类考试,是为了提高升学率的说法,称“现在都是关注学校二本上线人数,不存在为了升学率。”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虽然目前社会舆论更关注本科率,包括一本率、二本率,但对于不发达地区的一般普通高中来说,整体录取率也是教育部门和学校看重的,根据学生的实力,引导学生把握高职分类考试机会,是学校做好学生升学工作的重要方面,但有时会用力过猛。另外,由于招生面临生源危机,近年来,有的高职院校在招生中花钱买生源,媒体也曾爆出有高中班主任篡改学生志愿的情况,有的普通高中与高职院校存在一定的利益输送关系,学校要求所有学生都去报考高职分类考试,也不奇怪。 这和有的初中为提高普高升学率以及完成当地的中职招生任务,不让学生参加中考直接去读中职是同样的道理。为此,应该针对学生反应的情况,进行深入调查,要切实保障学生的选择权利,不能让国家分类考试的改革,在现实中被功利化对待。学校合适的方式是,给学生就(家长)讲明政策,由学生自主选择,对于不参加高职分类考试的学生,继续开课。

还有高中让学生放弃高考?学校学生说法不一,学生选择权谁维护?

更进一步,还需要完善高职院校招生方式。结合目前的高考录取制度,高职院校的招生可在高职分类考试(统一高考前)、统一高考(结合高考分数按志愿录取)之外,再增加注册入学、申请入学,可在统一高考录取后,给没有被录取的学生再提供注册入学的机会,江苏多年前就实行这一改革,这有利于高职院校完成招生计划,以及学生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院校。如果有这一招生形式,普通高中学校也就不必担心学生把握不了高职分类考试机会,连高职也考不上。学生的选择空间也更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