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5 黃陵讀本:2016.12.22 脫貧攻堅這一年

 迎著隆冬的第一場雪,黃陵縣的精準扶貧工作也傳來了喜訊。透過精準扶貧工作實施以來的實際效果來看,該縣在整體工作中體現出來的明確思路、吃透底子、精準施策都抓住了貧困村和貧困群眾的貧困根源,無論是易地搬遷、產業幫扶、技術助力方面,還是在資金扶持、政策幫助、自主脫貧方面,都緊緊圍繞發展蘋果產業、設施種養、香草花卉、鄉村旅遊等,出臺了10餘項產業扶持政策,突出“整村搬遷、重點幫扶、果業主導、多業增收”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思路,大力推行“產業託管”“龍頭企業+合作社+貧困戶”“電商+貧困戶”等模式,幫助貧困群眾發展精準脫貧產業,從而為2017年全縣貧困人口整體脫貧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精準施策確保2017年實現整體脫貧

黃陵讀本:2016.12.22 脫貧攻堅這一年

省軍區幫助貧困戶發展養雞

本報訊(通訊員 楊曉紅 雷紅元)黃陵縣在精準扶貧工作中,認真貫徹落實“六個精準”“五個一批”要求,制定出臺了一攬子的脫貧攻堅政策措施,建立了相應的制度機制和幫扶模式,確保2017年實現整體脫貧。

摸準吃透貧困村、貧困戶的具體情況,才能找準發力點,徹底解決貧困問題。該縣根據貧困人口區域分佈特點及致貧原因,相繼出臺了《教育扶貧六舉措》《黃陵扶貧新十條》等一系列方案和扶持政策,大力實施產業培育、救助供養、搬遷安居、教育保障、能力建設、就業安置、病殘扶持、信息扶貧、整村推進、黨建強基等“十大扶貧工程”,劃分了沮河流域、葫蘆河流域、淤泥河流域、洛(強)河流域“四個貧困帶”和產業急需戶、技能缺乏戶、上學困難戶、無房危房戶、老弱病殘戶“五種貧困類型”,分區定位、掛圖作戰、綜合施策、精準扶持。

為加大資金投入。該縣充分利用各部門相關扶貧資源,整合財政、農業、林業、水利、交通、城建、人社、民政、教育、衛生、文化等相關部門涉農資金,向貧困群眾重點傾斜,切實解決貧困戶“讀不起書、看不起病、住破爛房”的問題。“十二五”期間全縣累計投入各類扶貧資金12億元。同時,加大扶貧隊伍建設,採取分批分層的辦法,組織全縣黨員幹部,對參與精準扶貧工作的駐村工作隊和包扶貧困戶幹部進行精準扶貧業務培訓,並遴選出65名農村工作經驗豐富、責任心強的幹部,到貧困村擔任第一書記,找準致貧原因,制定行之有效的幫扶計劃,切實幫扶貧困戶穩定脫貧致富。

按照移民搬遷與產業培植同步、長遠穩定致富產業與短平快增收項目同步、部門單位包村與幹部包扶貧困戶同步的思路,突出“整村搬遷、重點幫扶、果業主導、多業增收”,圍繞發展蘋果產業、設施種養、香草花卉、鄉村旅遊等,出臺了10餘項產業扶持政策,大力推行“產業託管”“龍頭企業+合作社+貧困戶”“電商+貧困戶”等模式,使全縣805戶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建立了長效增收產業。同時,以縣財政補貼的方式,公益性崗位安置貧困群眾就業653名,縣內民營企業安置貧困家庭大中專畢業生26名。

針對貧困群眾孩子上學難、就醫難、無技術等問題,在落實15年免費教育的基礎上,出臺了從學前教育到大學階段的六項助學措施,實現貧困家庭在校學生助學全覆蓋。為因病致貧的730戶1815人建立健康檔案,對45歲以上貧困人口每年進行2次免費健康體檢,對符合條件的慢性病患者全部納入公共衛生項目管理。同時,全面落實“兩線合一”政策,對671戶1088名無勞動能力的貧困人口,全覆蓋進行兜底幫扶。還先後組織開展實用技術、職業技能培訓2600餘人次,增強了貧困群眾自主脫貧的能力。

發展特色產業 助推精準脫貧

黃陵讀本:2016.12.22 脫貧攻堅這一年

貧困戶發展蘑菇養殖業

本報訊(通訊員 劉峰 梁曉鵬)產業發展是脫貧之本、富民之基。黃陵縣在精準扶貧工作中,針對不同鄉鎮、不同貧困戶的實際情況,逐戶逐人制定相應配套產業,讓他們走上富裕路。貧困發生率也由23%下降到4%,脫貧群眾人均純收入達4500元。

進入冬季,該縣橋山街道辦翟莊村村民趙懷亮在大棚裡忙碌起來。但在兩年前,他不僅沒有地、沒有資金,除了靠打些零工掙錢,還要照顧生病的妻子,生活似乎永遠看不到希望。該縣扶貧辦瞭解到趙懷亮的情況後,根據翟莊村發展起來的產業特色,為趙懷亮租了2座溫室蔬菜大棚,6座弓棚。同時,還給予他產業補貼3800元,去年又免費給他提供了2000元的蔬菜苗木,去年他的兩座大棚一下就收入了2萬多元。收入高了,他幹勁兒更大了。

精準扶貧工作開展以來,該縣針對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採取租賃大棚、免費供應苗木和技術幫扶等形式,讓貧困戶通過發展產業逐步脫貧。對於缺乏勞動能力的貧困戶除了依靠低保之外,還通過安排公益性崗位來增加收入。阿黨鎮梁河村村民溫瑞紅是村上的低保戶,原來一直住在年久失修的窯洞裡,夫妻倆常年患病,家裡僅靠幾畝貧瘠的玉米地維持生活。依託精準扶貧的移民搬遷政策,溫瑞紅一家從原來的川道地搬到了嶄新的新型農村社區,住進了二層小樓,家裡原來的幾畝玉米地也通過土地流轉變成了現在的蘋果園,同時,鎮上還聘用他照看果園苗圃,一個月能拿2000元工資。在扶貧政策的幫助下,梁河村34戶貧困戶於去年年底,實現了整村脫貧。

在梁河村,通過精準扶貧重新改變生活的困難群眾還有很多,該縣通過對像梁河村這樣地處偏遠的川道村進行整村搬遷,徹底改善了群眾的生活條件,縣上又通過實施土地流轉,將所徵的430畝地,用於建設農業產業園,讓村民從中受益。目前,該縣尚未脫貧的貧困村有18個,貧困人口1476戶3568人,其中納入兜底保障的671戶1088人,有勞動能力的805戶2480人。縣上已針對不同鄉鎮、不同貧困戶的實際情況,逐戶逐人制定相應的包扶措施,幫助他們發展配套產業,確保全縣的貧困人口能在2017年年底全部脫貧。

三年任務一年完易地搬遷助脫貧

黃陵讀本:2016.12.22 脫貧攻堅這一年

易地搬遷安置點——龍灣新城

本報訊(通訊員 劉會斌 趙康乾)“做夢也沒有想到,我會住上這麼好的房子,感謝黨和政府的好政策。”近日,黃陵縣田莊鎮安溝村的貧困戶曹延陵在該縣梨園新區移民搬遷安置點——龍灣新城望著已經封頂的新房感嘆道。實施移民搬遷工作,是省委、省政府作出的重大戰略決定,也是一項惠及廣大群眾的重要民生工程和民心工程。移民搬遷不是讓農民換個地方居住,更不是找個地方建一批新房那麼簡單。

按照規劃,“十三五”期間黃陵縣將實施易地扶貧搬遷339戶813人,這也是移民搬遷最難啃的“硬骨頭”,這些人都是幾次搬遷留下的困難戶和貧困戶。對此,全縣準備如何實現這個新目標,採取什麼解決辦法?這個問題擺上了該縣縣委、縣政府的主要議事日程,也引起了縣委、縣政府的高度重視,通過深入調研,提出了三年建設任務一年完成的目標要求。

應搬盡搬不落一戶。去年年底,該縣就按照“精準扶貧、搬遷脫貧、系統謀劃、統籌推進、應搬盡搬、不落一戶”的工作思路,全面開展調查摸底,逐戶專訪核實,開展精準識別,實施建檔立卡。今年年初,該縣又召開了全縣移民搬遷工作會議,會上提出,將移民搬遷與新型城鎮化試點工作相結合,堅決打贏移民搬遷攻堅戰。全縣計劃用一年的時間,完成3年的339戶813人的易地扶貧搬遷建設任務,在具體實施中,提出了三要,即:要牢牢把握集中安置,要創新移民搬遷形式,要配套完善公共服務。

一次啟動一次到位。根據該縣移民搬遷工作會議要求,易地移民搬遷的三年目標任務一次啟動;339戶813人易地扶貧搬遷戶按照“四靠近”的原則遷入縣城一次到位。同時,把易地扶貧搬遷作為“一把手”工程,擺上縣委、縣政府的主要議事日程,在搬遷建房中,實施“三統一”“三嚴格”“三到位”。“三統一”即:統一規劃設計、統一集中建設、統一招標建房;“三嚴格”是指嚴格按照建房標準建房,嚴格建房質量和嚴格建房時限;“三到位”是指責任落實到位,督促檢查到位和配套設施建設到位。該縣明確了黨政主要負責人為第一責任人,通過簽訂責任書,細化了任務,夯實了責任。

三年任務一年建成。通過一年來夜以繼日的施工,該縣梨園新區龍灣新城339套異地扶貧搬遷安置房已全部封頂,預計明年七八月份339戶異地扶貧搬遷戶可以全部入住。同時,該縣還將移民搬遷與群眾增收相結合,制定了易地扶貧搬遷工作實施方案,明確了搬遷對象、安置方式、優惠政策、建設內容、資金籌措、運作管理等關鍵環節內容,以“搬遷一戶、脫貧一戶”為目標,對搬遷貧困戶實施集中購置商業用房,通過入股的辦法,解決搬遷戶產業增收問題,實現“一戶一房一股”的增收目標。對就業有困難的貧困戶,優先安排環衛、綠化、安保等公益性崗位就業,提高搬遷群眾收入和生活水平。

“最可愛的人”帶來了“最甜蜜的事業”

黃陵讀本:2016.12.22 脫貧攻堅這一年

省軍區幫助貧困戶發展養羊

本報訊(通訊員 侯寶軍 白芳軍)今年以來,省軍區定點對黃陵縣店頭鎮新城村、田莊鎮安溝村、橋山街道辦龍首村三個貧困村進行幫扶,按照“一村一策、一戶一法、一人一方”的要求和“一年打基礎、兩年見實效、三年奔小康”的幫扶目標,對三個貧困村先後實施了產業扶貧、基礎設施改建、精準到戶的三大類24個扶貧項目,投入資金600多萬元。

程金滿是田莊鎮安溝村貧困戶,今年年初,省軍區通過到安溝村進行調研走訪,把程金滿確定為缺少資金髮展的貧困戶,免費為他送來5只羊,並請專家為他進行了養殖技術培訓,有了這樣的好基礎,程金滿和村裡的其他4戶養殖戶商量,建了一個集中養殖基地,大家共同飼養,有新的養殖技術也可以互相學習。與程金滿同村的殘疾人曹延陵,也在省軍區的幫助下發展起了翡翠梨種植產業。

有勞動能力的,可以幫助他們發展種植、養殖產業,但那些喪失勞動能力的貧困戶,又要如何幫扶呢?省軍區通過多次入村調研走訪後,決定用資金和調動周邊企業實施幫扶來解決他們的脫貧問題。店頭鎮新城村貧困戶餘漢芬就成為這一政策的受益者,省軍區不僅幫她蓋起了一棟二層小樓,還幫她建了一座50平米的標準化雞舍,並免費提供給她500只幼雞,還把她納入橋興農機種植養殖合作社,每年年底都有分紅。

談起村子裡的中蜂合作社,新城村村主任陳建說,他們村毗鄰林區,蜜源豐富,部分群眾有養殖中蜂的經驗,利用這一優勢,結合群眾意願,今年省軍區為村裡8戶貧困群眾,每戶提供20箱中蜂,發展中蜂養殖,而不懂技術的貧困戶由合作社統一代養,年終分紅。“這些都是省軍區和縣上領導幹部,給我們帶來的‘最甜蜜的生活’。”陳建滿臉笑容。

給錢給物不能從根本上改變貧困,只有把貧困戶融入產業鏈中,才能讓他們真正脫貧。在困難群眾“最期盼”上下功夫,在“最著急”上趕速度,在解決脫貧的“標本”問題上,省軍區的幫扶工作不是捐資了事,而是軍地雙方聯合制定完善了年度幫扶計劃和三年規劃,並採取“訂單扶貧”“電商扶貧”“品牌扶貧”等多種方式幫助當地貧困戶發展產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