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6 保險科普:買了保險,要不要退保?

這篇文章本來不想發,因為我實在覺得這個問題不需要用文章來評述,但在悟空問答裡的評論區,看到滿屏的“退保好,退保妙,退保不用被套牢”的言論,讓我毛骨悚然。更恐怖的是這些言辭還換來了諸多擁躉。

讓我發現,原來保險普及,任重道遠。原來誤解保險的人,如此之多。原來言論的不負責任,可以如此肆意。

保險科普:買了保險,要不要退保?

所以,關於“買了保險,是否可以退保”這個問題,我想給一個標準答案。

第一,如果想退保。如何界定損失?

所有的保險,退保時都需要關注一個數據:退保後能退回的保費。簡單說,就是能拿回多少錢。

一個事實是,大多數保險退保時是無法返回本金的。比如你保費交了一萬,退保時,很難退回一萬。

很多人理解這樣的現實,但也執意要退。好,我們不討論這麼做是否應該,是否正確。

我們繼續看退保這件事。

剛剛說了,大部分保險退保時,拿不回本金。那麼,能拿回多少呢?

說句廢話,不同產品退保時退回金額不同。有的能退回百分之七十左右,有的可能不到百分之二十。

怎麼查?很簡單。打電話問保險公司客服,或者諮詢保險公司為你服務的代理人,都能查到。

這裡要多說一句,關於退保後的本金損失,這是保險產品屬性決定的。換句話說,所有的保險產品退保後金額的損失,這也是國家允許的。

作為客戶,可以不接受,但實在不應該把這個歸咎於保險公司和業務員。

所以,第一個結論給你:退保能退多少錢,是可以查到的。所以,退保之前,可以通過查詢,幫助自己拿主意。

保險科普:買了保險,要不要退保?

第二,關於退保時機:也許可以再等等。

剛才我們提到,可以查詢到保險退保的回款金額。一個事實是,保險合同中,因為時間累計,很多保險是可以等到“退保無本金損失”的時候的。

這個時間長短不一。可能四五年,也可能七八年,甚至更久。

這個具體時間,保險公司也會給你一個參考年限。關注一個詞“現金價值”。

現金價值和累計保費相當時,退保可以保證本金不損失。

換句話說,可能今年退保,交了一萬保費,只能退回五千。但保險是強制儲蓄,如果連續繳費,比如七八年,比如十年。是可以有一個時候,保單累積的現金價值和所交保費積累數據相等的。

這個時候,退保的損失不會很大。

當然,對於要退保的人來說,很難等到這個時候。

所以,第二個結論給你:退保,也許可以等等。相對於直接損失很多,不如當做一個強制儲蓄,給自己額外一個財富積累。

當然,前提是你要查清楚數據。有的保險產品是根本沒有退保時無損失的。比如年齡較大的人,投保重疾險。退保損失基本上是很大的。

第三,你為什麼要退保

只有一種原因是可以接受的退保:沒有繳費能力。

無法繳費,保險面臨失效。這個時候的確沒必要,也沒有能力讓保險存在了。

這裡說的“可以接受”,指的是用正確的眼光看保險。保險不是投資,不是換得收益,保險和儲蓄不同。

官方強調:“保險姓保”。

第四,退保誤解之止損

我看到“止損”二字時簡直驚呆了:這是個多麼幼稚多麼無知多麼腦殘的人想到的詞彙啊!

止損,聽著很大氣。已經損失了,止住吧,不然損失更大。

但“止損”的前提是什麼?前提是你要退保,而且你把交保費當做一個投資過程,你的投資方式是交保費,你的變現方式是退保。

拜託,這本就是合同不予支持的,當然有損失啊!不遵守規則,肯定是要損失的啊!

你退保自然有損失,可是不退保的話,損失在哪裡?你交的錢不能隨意動支就叫“損”麼?那你有沒有想過你為什麼要買保險?

保險核心不是投資,甚至說不是理財。保險最直接的形式就是你繳費,遇到合同約定的風險時得到更大金額的賠付。

所謂退保時的止損,明明就是偷換概念。相對於保險的“損”,“盈利”又如何界定?誰願意買了保險後馬上住院生病?

保險的一種損失是這樣的:你交費,但一直沒出險。試問如果你真的一輩子好好的,難道你不願意?

但很明顯,這種情景我們無法假設,更沒有自信認為我們真的會這麼好運氣。我們只能通過保險轉嫁風險。

那些勸人退保的人,其實心地真的壞透了。因為他們不負責的言論,讓別人失去了一種保障的機會。

很明顯的一個例子,你讓人退保了,當別人出現風險時,比如說住院的話,醫藥費你會幫忙嗎?

第五,重要的誤區之一:關於“不賠”

得承認,早年間的保險,有可能出現客戶認為的“不賠”。

兩個原因,一個是投保時的問題,比如告知不真實,對既往病史有隱瞞等等。第二個原因是,保險責任不符,比如說投保的意外傷害醫療。但住院了,自然不賠。

2008年,劉翔代言某保險公司,然後劉翔跟腱斷裂,保險是沒有賠付的,因為保險責任不符合。

不要說劉翔有錢不差錢,你自己去看看,有錢人更依靠保險。

保險科普:買了保險,要不要退保?

所以,給你個結論:

如果是老保險,老客戶,因為代理人的不專業,因為當時的信息數據不完善。關於賠付,也許會有一些爭執。

但只要進入投訴渠道,基本上不會讓客戶的保費受損失。爭執的結論可能就是保費全額退回。

如果是這幾年的保險,只要保險責任明確,風險明確,報案過程明確。基本上都會賠付。

不賠的情況有,比如曾經某公司的客戶,因為家裡有非保險公司定點醫院的資源。經常報案,然後開病例,然後得到賠付。

比如有的客戶,明明是腸胃炎,結果說是食物中毒。核保核賠一調查,肯定不賠付。

再說一下結論:保險的賠付,在今天,不會有太大的問題。只要流程合規,保監局都會直接對接客戶和公司,維護客戶利益。

那些在網上動輒說自己被保險公司騙了的人,不知道哪裡來的。

但任何人對自己的保險,還是需要有自己的判斷。

第六,重要的誤區之二:不確定的未來

有的客戶面對保險時會說:誰知道以後咋回事。

聽著很對,是嗎?

對啊,保險繳費20年,20年以後通貨膨脹,賠付十萬興許不當錢用呢!

但是有一點,你投保,繳費20年,但風險不見得在20年後出現。

還有,保險本身也是在變化的。比如十年前,保險的保費通常在幾千元,但現在動輒萬元保費的產品很多。

早年間保額也就一萬兩萬。但現在的保險產品保額基本是十萬起。

未來的確不可以預料。

但未來的起點,是下一秒。

保險科普:買了保險,要不要退保?

那些對未來的不確定抱有“不確定”的心態的人。其實是對自己的人生有一種過度的自信。

通貨膨脹發生之前之後,保險的價值是不同的。

但問題是,你不知道通貨膨脹什麼時候發生,你也不知道自己的收入能力有多大的變化。

其實,你最好的辦法,還是以現在為參考,規避未來可能的風險。

最後,想對所有人說:

買保險,不是買收益,不是買一個投資項目。

買保險,是用小部分的錢,在需要的時候得到大部分的幫助。或者用小部分的錢,換得自己的平安無事。或者用小部分的錢積累起來,換得平安無事的同時,也得到l一筆“因為時間而積累雖然不見得高收益但至少可以作為讓你沒有發生風險的獎勵”的金額。

退保,可以,自己決定。

但請想清楚,是真的要決定,還是被無知的人蠱惑。

最後,如果可以,大家多問問身邊的人有沒有保險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