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1 以后理财不保本、风险得自担,金融机构还有多少责任?

以后理财不保本、风险得自担,金融机构还有多少责任?

高层最近强调,“做生意是要有本钱的,借钱是要还的,投资是要承担风险的,做坏事是要付出代价的”。这四句大白话,言简意赅,内涵深刻。尤其是“投资是要承担风险的”,切中要害,值得全社会认真思考。

长期以来,我国普遍存在刚性兑付现象,不管是购买理财产品还是实体企业投资,无论是机构投资者还是普通消费者,往往只盯住其中的收益而忽视背后的风险。迫于压力,即便产品出现亏损,相关机构最终往往以各种方式兑付本金和收益。对投资理财而言,刚性兑付抬高无风险收益率水平,扭曲市场资金价格,不仅影响了实体经济融资成本,还导致一些投资者冒险投机。对金融市场而言,刚性兑付严重阻碍产品良性创新,使金融业务偏离本质,金融风险难以分散和转移,金融市场难以真正发展和成熟。

更为严重的是,对企业部门而言,较少考虑投资风险往往使得企业盲目扩张,非理性举债。在市场流动性充裕的情况下,此举容易导致我国宏观杠杆率尤其是企业部门的杠杆率不断高企。央行发布的《2018年第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显示,2017年我国宏观杠杆率尽管上升速度放缓,但全年仍然增加2.7个百分点至250.3%。

以后理财不保本、风险得自担,金融机构还有多少责任?

因此,下一步应该加大宣传、完善制度、落实措施,增强企业和公众的风险意识和防范能力,让“投资要承担风险”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和行动:

第一,营造良好社会环境。要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宣传和引导,让全社会回归投资常识,尊重市场规律;要客观报道相关案例,引导舆论理性看待风险事件。要提高投资者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增强投资者风险意识。相关部门应建立应急预案和申诉机制,保护投资者权益,维护好社会稳定。

第二,完善相应制度保障。如资管新规,明确提出打破刚性兑付的监管要求,从四个方面作出相应安排,并明确刚性兑付行为的惩处标准。这些措施适时传递风险自担的政策导向,使资管领域打破刚性兑付有规可依。近年来,关于加强地方债管理的一系列规定出台,有助于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

以后理财不保本、风险得自担,金融机构还有多少责任?

第三,细化具体措施办法。在资管领域,要尽快实现产品净值化转型,解决投资者不清楚自身承担风险大小等问题,引导资管业务回归“受人之托、代人理财”本质。在债券市场,应健全债券评级机制,对发债企业信用情况进行客观准确的评估,为投资者提供参考,并由此建立起预警机制。

强调“投资要承担风险”,并不是说金融机构和企业由此就可以不承担责任。相反,在打破刚性兑付的过程中,相关机构的责任不但没有减轻,反而将更明确。如在资管领域,金融机构要切实履行好“卖者有责”,在产品设计、尽职调查等方面做好更充分细致的工作;要坚持“了解客户”理念,对客户做产品适销性评估,引导客户选择合适的产品。在债券市场,发债企业要更加重视信息披露的真实性,更加注重对投资人权利的保护;要理性举债,将企业杠杆率控制在合理水平。

以后理财不保本、风险得自担,金融机构还有多少责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