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bat的创始人占股那么低,当他们过世后能保证掌权人还是中国人不会沦为外企吗?

余罪140348777


由于BAT中的百度和阿里均使用的是同股不同权的持股形式,而腾讯方面,马化腾及其创始团队的持股比例较高,所以并不会出现最终变成外企。

百度,国内最大的搜索引擎,目前专注于人工智能的研发。截止到2017年末,百度的股权结构是创始人李彦宏持股比例为16%,重要的是,百度实行的同股不同权是A类股股东每股拥有一票投票权,而B类股东则每股拥有10票投票权,如果B类股东的股份被A类股东通过二级市场收购了,那其所持有的B类股会自动转成A类股。整体算下来,只要李彦宏所持股份大于11.3%,那他就对百度拥有绝对控制权。同样的,一旦他的股份被继承,那继承人依旧拥有百度的绝对控制权。

电商巨头阿里巴巴也是这样的。

对于在香港上市的腾讯而言,其上市之初香港是没有实行“同股不同权”的“牛卡计划”的,所以腾讯的是同股同权制度,但是马化腾及其创始团队目前拥有的腾讯股份基本上和MIH的差不多,依旧也是掌握着话语权,如果腾讯的创始人团队过世,那其持有的股份自有后人继承,所以说最终还是国内企业,而不会成为外企。

最后说一句,BAT分别代表了国内互联网的搜索、电商和社交,是这三大细分产业的龙头,说是垄断者也不为过,国内每天有十几亿甚至是几十亿的信息交换在三大平台上,如果其中之一被外企掌控,也就意味着国人的信息被外国人掌控,你认为咱们国家会让这件事情发生吗?

以上就是我对于该问题的简单看法,个人观点不代表君银投顾官方观点,如有不同的想法或是建议,可以直接在下方留言或是关注我的头条号进行交流。


民众投顾


BAT现在已经是外企,而不是内资,阿里和百度不仅上市都在美国,三家公司大股东也都是外资,所以三家公司都是外资公司,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外企。

所以,目前马云、马化腾、李彦宏正值壮年,BAT已经是外资企业了。



而只要公司的实际控制人或者控制团队是中国籍,是不是外资并没有那么重要,腾讯的大股东把投票权给了马化腾,百度通过ab股掌控投票权,阿里巴巴用合伙人制度掌握决策权,所以决策权都是中国人,都是核心服务中国网民在内的用户,并且相当一部分的纳税都是给了中国,成为政府的财政收入。

1、腾讯是南非公司,最大的大股东并不是马化腾,而是非洲的报业集团MIH,拥有腾讯 34% 股份,而在投资腾讯之初MIH就将所有的投票权转让给了腾讯。

2、百度是美国公司。最大股东是美国德丰杰,持股25.8%,百度CEO 李彦宏和马东敏持股比例合计为 20.78%。但百度用AB股获得了对企业的控制权,通过该模式李彦宏和马东敏的投票权高达 68.17%,拥有对公司的绝对控制。



3、阿里巴巴是日本公司,最大股东是日本软银,持股 31.9%,二股东是美国雅虎持股24%。而马云持股比例为大概7%;为阿里巴巴第三大股东。

但是马云自己搞了一套合伙人制度,阿里巴巴的合伙人拥有的仅仅是董事的提名权,但是阿里巴巴控制了公司半数以上的董事,当然控制了公司了。

所以啊,三家公司的最终控制权都在中国人手机,怕什么呢?三家还是中国公司。


毛琳Michael


对于BAT这种体量的公司而言,会不会沦为外企,并不是根据创始人的持股比例来决定的。就拿阿里巴巴为例,目前的股份比例为:日本的软银集团占股36%,雅虎占股24%,马云团队只占股10%,那是不是就意味着阿里巴巴就是家日本企业呢?问题的关键还在于要看到底是谁实际控制这家公司。

正常控制公司的情况

正常的情况是,股东大会选举产生董事会成员,由董事会负责公司的日常运行工作。所以我们一般才认为持股比例高,就是控制这家公司,毕竟大股东有更多的选举权。

不过,阿里巴巴的操作却并不是这样。它是利用合伙人制度来控制董事会,进一步达到控制公司的目的。

阿里的合伙人制度

阿里的合伙人制度跟我们一般观念里面的合伙企业是两码事。阿里的合伙人,拥有这样几个权利:1.提名董事;2.合伙人提名的董事要占到董事会成员的一半以上。不论什么原因导致人数不足一般的,合伙人都有权任命额外的董事以确保其对半数以上董事的控制权;3.如果股东不同意选举合伙人提名的董事,合伙人可以任命新的临时董事,直至下一年的股东大会;4.董事无论因任何原因离职,合伙人都有权任命临时董事填补空缺,直到下一年股东大会。


通俗的讲,无论董事会成员发生什么异动,阿里的合伙人都能确保对董事会的控制,保证公司稳定运行。那你肯定该疑惑了,这些选出董事会成员的合伙人是谁呢?他们选出的董事成员真的符合公司利益吗?

阿里合伙人的产生办法

最初的合伙人,就是阿里的十八罗汉以及早期公司的核心员工。之后,老的合伙人是可以提名新合伙人候选人的。但是有前提条件,有这么几点:1.人品不能有重大缺陷;2.在阿里工作满5年;3.持有一定的阿里股票;4.对阿里的发展有积极贡献;5.高度认同公司的使命、愿景和价值观。

满足这些条件后,提名者还有一年的考察期,考察期通过后,合伙人对候选人进行投票,得票不得低于75%,是按一人一票制实施的哟。

合伙人制度并不是一厢情愿的

当然,制定这样的公司管理制度,肯定是需要跟其他股东协商同意的。对软银、雅虎这些大股东而言,他们是财务投资人,公司能做大做强是他们最想看到的。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阿里巴巴能实施这样的合伙人制度,与大股东的信任是离不开的。而如果我们想要把这样的制度搬到自己的公司,也是这个道理。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也欢迎你私信、转发。


合一股权设计


真正完善的公司治理体系是像苹果、微软那样,没有人持股比例超过5%,董事都是选出来的,CEO董事长也是提名审议任命的。曾经王石就希望在万科实现这样的制度,但是最终宝能系的入侵终结了他的梦。其实这种制度一般都出现在超级巨头之中,毕竟人家市值那么高,你想凭资本买入到控股位置太难了。4000亿美元,那你至少得动用2000亿美元买入才能占到33%的股份(假设其他人不买入推高股价的情况下),获得相对控股的位置,谁能一下子拿出2000亿美元呢?BAT中,阿里是朝着这个方向前进的,马云挂了之后,新的老大也是从合伙人之中选出,合伙人都是阿里巴巴的元老,目前的话取代马云的就是逍遥子了。

腾讯继承人应该也不是马化腾子女,其他股东肯定不会同意的。最有可能的应该就是目前的总裁刘炽平。说什么工商银行的真是哪凉快哪待着去。工商银行持股南非标准银行20%股份,完全是财务投资,根本无法控制南非标准银行。南非标准银行也无法控制南非报业集团,南非报业集团才是持股腾讯最高的。所以说什么工商银行的都是瞎扯淡。

最后百度,百度应该是李彦宏股票的继承人来控制。我不清楚美股关于股票继承投票权是不是依然有效,照投票权有效来说,就是继承人控制百度了。


GRIDMAN


这个问题比较好,BAT的大佬们看后估计心里一机灵,等他们纷纷都去做人生总结的时候,后强人时代的百度、阿里、腾讯会是什么样子?会不会变成外企?

现在网上很多人说BAT是“香蕉企业”,外黄内白。因为,百度的第一大股东是美国人,阿里的第一大股东是日本人,腾讯的第一大股东是南非人。

很多人只知道股票数,但不知道股票质量,目前认为BAT是外企的实在是一种误解。比如百度的股票分A、B股,A股一张拥有两份投票权,而李彦宏家族持有的正是A股,拥有绝对投票权;阿里比较会玩,在上市前引入了合伙人制度,就是现在的管理团队拥有董事会成员多数提名权,就是说董事会要是有五个人,那么阿里团队可以提名3个人,总是控制着多数;南非一度是第一大股东,但并没有影响腾讯的管理权,为防范于未然,经过这几年的努力,马化腾个人及腾讯持股数量是可以碾压南非的,依然有决策权。

那么以后的BAT会不会变为外企,毕竟现在的外资成分很凶?我觉得这要看BAT怎么发展了。

百年企业是很难做的,毕竟世事难料,计划不如变化。想当年秦始皇筹划万世基业,谁料二世就崩了,朱元璋严防宦官干政,不想百年不到就给破了。诺基亚的昨天就是苹果的明天,谁又能跳出三界外不在不行中而长盛不衰呢?如果真那样成为外企又又何妨?

如果BAT不走寻常路,果真成了常青藤,那变成外企是不可能发生的,无论从技术层面还是战略层面。

看过万科宝能股权之争的人都知道,股权之争是讲究微操和手短的,适当的流氓和野蛮也是必要的。举个简单的例子,那就是增发股票,不管你谁是第一大股东,分分钟将你打回二线。

最后还有一道无法逾越的城墙,那就是国家安全,这点美国是我们的老师。中兴被制裁后有的人就想,反正我们不差钱,何不收购美国的芯片公司,这样不仅自己有芯片用,研发实力也大步提升。想法很好,但是不具有操作性,美国会以威胁国家安全为由拒绝你可操作的一切。






徐徐成翔


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我们会发现现在的很多互联网公司,为了企业更好的发展,基本上创始人的持股比例都不会超过5%,有的甚至更少。

就比如说阿里,马云的持股比例才不到5%,而阿里最大的股东则是日本的软银,那为什么阿里不是一家日企,控制权还依旧掌握在马云的手里呢?

就是因为他们采用的了同股不同权的股权模式,也就是说马云不到5%的股权享受的只是分红的权利,而在投票股上,马云则是绝对优先比例最高的,而日本的软银则不持有投票股,因此只能分红,掌控不了公司。

现在几乎所有的互联网公司都是采用这种股权架构,那么如果这些创始人去世了,公司该归谁呢?

实际上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董事会,比如说阿里,马云就是董事会主席,而企业的CEO都是由董事会投票决定的。比如说马云去世了,没有任命CEO,那么他去世后,他的儿子是不能继承企业的,只能继承他的股份,企业的CEO要由企业董事会投票决定。

但是,相信每个创始人在去世前都会为自己找好接班人。比如说马云,他明年就退休了,可见他对阿里的未来充满了信心,并且找到了合适的人替代自己。


正商参阅


是否外企那是根据中国的公司法来确定的,外企在中国一般是指外商投资企业,是指依照中国法律在中国境内设立的,由中国投资者与外国投资者共同投资,或者由外国投资者单独投资的企业。

根据这个法律规定,BAT都是外企,因为都有外资。

另一个问题,就是企业创始人如何来保证自己对公司的控制权:

现在科技类公司主要是通过AB股制,即同股不同权的方式来实现,再这种情况下,公司创始人即使在很少的股份下,也可以全权控制公司;这是美国当时家族企业为了保证其家族企业不会被公众化(非家族控制)而创立的制度

另一种模式就是阿里巴巴“合伙人制度”,他们不要求同股不同权,但是他们在很少股份的情况下,通过控制董事会半数选举提名权的基础上来实现公司控制。

大家要是想了解更多这两个制度的区别,可以去我的文章看更多

https://www.toutiao.com/i6511490135228416525/

只要未来B股的继承人,合伙人制度还在创始人的控制内,则企业的控制权还会在创始人所希望的方向和人员来控制公司。


P14有话说


百度李彦宏股份至15.7%,其妻子马东敏持股4.8%。因为美国股市允许“AB股”的双重架构,通过该模式,李彦宏和马东敏的投票权高达68.17%。

阿里巴巴马云持有178,272,449股,持股比例为大概7%;为阿里巴巴第三大股东。但是马云持股比例太少了,就算用百度这种AB股的模式,也不能控股公司。所以后来阿里自己搞了一套合伙人制度,表面上看,阿里巴巴的合伙人拥有的仅仅是董事的提名权,而非决定权,阿里巴巴的合伙人已经通过上述程序实际控制了公司半数以上的董事,达到控制公司的目的。不然,马老板使用这种制度干嘛你是吧。

腾讯马化腾持股8.69%,最大股东是Naspers,一家来自南非的跨国巨头,但是它主动放弃投票权,只要分红。所以腾讯管理层控制腾讯。

简单的说,股票多少不重要,重要的是对公司董事投票权的控制。所以不用担心这个问题,BAT他们也是人精,不会发展这种事情的。


今儿网上那些事


马云持股比例不足5%;

柳传志持股仅0.28%

马化腾只占有12%的股权。

比尔.盖茨在微软的持股比例也仅9.48%。

为什么他们那么少的股份却能掌控企业命脉?

因为他们都做了股权顶层设计!!!

他们的制度和普通的股份制度不一样。同股不同权,占股多少并没有绝对的话语权,只有董事会投票通过才算公司决策。

另外公司不是个人的,他是一个企业的。新的CEO一定是经过董事会投票同意的,创始人的继承人不一定会继承父业接管公司,但他们可以继承股份。


倪大波


我看到的评论都是说"持股比例少没关系,投票权还是在我们手里就好了"。我去,企业分红就是看持股比例,赚中国人100块钱,要分50块钱给外国人。你说亏不亏?你控制权百分之百又有何用?还说谷歌等外企的占股比例都很分散,但他们绝大多数股东都是美国人啊,肥水不流外人田,怎么跟他相提并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