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9 溼疹的中藥調理常見誤區,好多人都沒注意到

春夏是溼疹的多發季節,許多人為此而煩惱,門診也有很多病人前來調理,診治,為了使更多的人早期遠離溼疹,正確理解中藥在此病治療中的方法,我來介紹一下。


溼疹的中藥調理常見誤區,好多人都沒注意到

1注重辯證分析。溼疹發於肌表,瘙癢難忍,極具季節性,治療多為祛溼止癢的藥物。如黃連,黃柏,梔子,苦參等。但是溼疹辯證不是唯一,而是有腠理疏鬆,血虛風燥,風寒外襲,風熱襲表等。如果不進行辯證,僅用祛溼止癢藥物,也可能有效,但效果不會很好。
溼疹的中藥調理常見誤區,好多人都沒注意到


2注意君臣佐使配伍。溼疹形成,既有外邪(風,溼,寒,熱)的外因,也有脾虛溼盛,運化失職的內因,所以,遣方用藥時還要考慮整個方劑的組成,而不是祛溼藥物的羅列。如,在祛溼止癢的抓住主證同時,也要應用健脾利溼,苦寒燥溼,芳香化溼等藥物,真正是組方成為一個有機的組成。
溼疹的中藥調理常見誤區,好多人都沒注意到

3治本治標同為重要。醫生用藥時不能為了治本而治本,中醫講究的是“急則治其標,緩則治其本”,皮膚瘙癢患者難忍,即便患者本虛為主,也要在治本的同時,必須治標。先取得療效,在從長計議,方為上策。


4用藥不可過寒。溼疹治療,藥物多為苦寒,有人大量苦寒之品加以使用。但要考慮到,溼為陰邪,溼性粘膩重濁,苦寒之品雖可燥溼,但一味苦寒,勢必增加寒性之邪,致使邪氣不易祛除。所以在使用苦寒燥溼藥物同時,可以加用芳香化溼藥,溫陽化溼藥物,如藿香,佩蘭,桂枝等。在驅邪同時,顧及陰陽平衡。
溼疹的中藥調理常見誤區,好多人都沒注意到

5藥量不宜過大。溼疹病在五臟,發在肌膚四末,非普通藥力所及,可以適度增加藥量,但是,祛溼止癢藥物多有對人體克伐之性,有的還有小毒。因此,藥量不易過大,而是要適度增加治療週期,使藥物逐漸從五臟透入之肌膚。

6運用五臟歸經理論等。肺主氣,司呼吸。在體合皮毛,因此,使用入肺經的藥物療效也是不錯。如桑白皮,桔梗,白前等。
溼疹的中藥調理常見誤區,好多人都沒注意到

6禁忌用藥注意。很多醫生都會和患者強調不可食用“發物”,如海鮮,蘑菇等。但是,藥物裡也有此類發物,即使辯證論治可以使用,也要加以注意,以免造成醫源性的“發物”。如茯苓,靈芝,豬苓等。

注意到以上,皮膚瘙癢中醫調理就會事半功倍。

我是中醫隨感,如果您喜歡,請關注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