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目前世界上已經有了核動力航母、核動力潛艇,那麼有沒有核動力飛機呢?

路邊社團長


其實核動力飛機並非沒有,而是早已試飛過了,只是因為太危險和汙染大氣的原因,加上彈道導彈的發展,無限續航力的核動力飛機變得沒有必要,所以停止了發展。

早在1946年5月,美國空軍就啟動了“核動力飛行器計劃”(NEPA),美軍那時候認為核能可以運用到各個方面,無限航程的核動力飛機,對美國空軍的吸引力非常大,後續的

“航空核動力計劃”(ANP)就對兩種不同型號的核動力航空發動機提供了資金等方面的支持,其中一種是普惠公司的間接空氣循環發動機(Indirect Air Cycle),另一種是通用電氣公司的直接空氣循環發動機(Direct Air Cycle),核動力航空發動機的第一次運行於1956年1月31日利用一臺改裝過的通用電氣J-47噴氣發動機完成。

1951年,核動力飛機開始投入真正的研製,通用電氣公司負責開發機載核反應堆,康維爾公司和洛克希德公司負責開發合適的載機,最後的結果就是由當時最大的轟炸機B-36改造的NB-36H。這種超大平臺才能支持在其上安裝龐大的核發動機系統和人員安全保障裝置。

按照當時的設計,“反應堆—噴氣發動機”式的動力裝置準備安裝在X-6的後彈艙中,其中4臺渦噴發動機位於後機身的下部。防護部分包括:包圍反應堆的大型水箱,其中水同時起到屏蔽和反應堆核心慢化劑的作用;座艙後方的圓形防護罩,由鉛和鋼組成,直徑2米,厚10釐米。

這就是鉛鋼防護駕駛艙。NB-36H搭載試驗反應堆在1955-1957年間一共進行了47次飛行。 反應堆雖然並不提供動力,但卻提供了大量的關於核輻射影響的數據。NB-36H飛行時,每次都有一架滿載全副武裝陸戰隊員的波音C-97運輸機伴飛。一旦發生NB-36H墜毀事故,C-97上的士兵馬上跳傘並負責封鎖墜機現場。所以這支特殊的部隊被起名叫“黑暗中的閃光”,當然,他們一次閃光都沒有,要不然可出大事了。NB-36H最終於1957年末在沃斯堡基地安然退役,在擱置數月後,NB-36H被拆毀。

同期,蘇聯得知美國在搞核動力飛機,立即命令幾家大型飛機設計局開搞核動力飛機,

真正搞出來的核動力飛機是是實驗性質的圖-119(Tupolev Tu-119),也被叫做圖-95LAL(LAL來自Летающая Атомная Лаборатория,“航空核動力實驗”)。很明顯這飛機是基於圖-95轟炸機研發的,擁有四臺常規的渦輪螺旋槳發動機和一個機載核反應堆。這架圖-119完成了34次試飛,大多數情況下反應堆其實也是關閉的,試飛的主要也還是測試輻射屏蔽系統的可靠性,否則根本不能使用,對飛行員對蘇聯大地空氣對核汙染,就是天生不要命的毛熊也不敢造次,但跟美國一樣,這飛機34次飛行之後,命運也就徹底結束了。

所以,核動力飛機跟核動力航母,核動力潛艇不同,它對大氣的汙染封閉不了,再加上彈道導彈的射程越來越遠,無限航程的核動力飛機變得實在沒有必要了。(N)


聯合防務


當然是有核動力飛機了,實際上,人類曾認真研發過核動力飛機,自從核能出現後,人類就一直試圖拓展其應用領域。特別是在冷戰期間,研發核動力飛機屬於最正常不過的一個核能利用項目了。冷戰期間,美蘇兩國都曾經有過核動力飛機項目。美國的核動力飛機名為NB-36H(實際上是以B-36轟炸機為基礎),蘇聯的核動力飛機代號為圖-119(實際上是以圖-95為基礎)。不過,從嚴格意義上來講,蘇聯的圖-119是至今為止唯一一架核動力飛機,美國並沒有擁有真正的核動力飛機。

美國的NB-36H核動力飛機是把整座反應堆安置在B-36轟炸機的尾部,僅在飛行過程中測試運行使用,核反應堆並沒有給飛機提供動力,自然不是真正的核動力飛機。美國也有過正式的核動力飛機項目,那就是在NB-36H基礎上研發的X-6核動力飛機,不過最終這個項目下馬了。

而蘇聯的圖-119則是一架“正兒八經”的核動力飛機,蘇聯設計師將VVR-C核反應堆設置在圖-95轟炸機的機身中部。通過複雜的傳動系統來驅動機翼下的4臺HK-14A渦槳發動機。圖-119飛機在進行了60多次的飛行試驗後,整個項目也下馬了。

可以看出,在對核動力飛機進行深入研發後,美蘇兩國都先後取消了核動力飛機項目。這主要是因為核動力飛機研發面臨很多非常棘手的問題,主要包括安全問題和冷卻散熱問題。

首先,為了避免空勤人員受到核輻射的影響,美國對NB-36H的駕駛艙進行重新設計建造,用11.4噸鉛和橡膠把整個駕駛艙保護起來,機身中部還加裝了一個數噸重的鉛護盾。而蘇聯則同樣在圖-119上安裝了多個重金屬防護罩、加裝了由鉛+橡膠製成的隔離門。這些措施儘管可以暫時保護機組人員的安全,但整個項目的風險仍然是非常高的。因為核動力飛機是在空中進行試飛的,試飛中萬一出現墜毀事故,實在是難以想象一座核反應堆從天而降後會造成多麼嚴重的核洩露核輻射問題。

實際上,當初在試飛核動力飛機時,美蘇兩國都一直是提心吊膽的,一直在為處理此類嚴重事故做準備。此外,核反應堆運行時的冷卻散熱問題也是比較棘手的,為了冷卻反應堆,美國的NB-36H在後機身開設了進氣口和排氣口,通過風冷方式來冷卻反應堆。而蘇聯的圖-119則是採用了風冷加水冷的綜合冷卻辦法,但試驗中發現這些手段的冷卻效果並不理想……

後來由於洲際彈道導彈技術的興起並開始成熟,核動力飛機已經沒有了用武之地。加上有可怕的安全威脅,美蘇兩國最終都不約而同的取消了核動力飛機研發項目。


科羅廖夫


冷戰初期由於原子彈技術的越發成熟引發了核軍備競爭,核能作為一種基本不用補充的動力裝置更是受到美蘇兩國的青睞,於是很多早期軍事裝備都和核能聯繫在一起,包括核動力轟炸機。美國版本是NB-36H核動力轟炸機,蘇聯版本則是圖-119核動力飛機,兩型飛機都成功上飛,不過最終都同樣無疾而終。

美國核動力飛機方案“飛機核能推進計劃”(NEPA)開始於1946年,1951年真正開始進入研製,通用公司負責開發機載核反應堆,康維爾和洛克希德公司負責開發合適的載機。以B-36H轟炸機為平臺改裝,最終型號NB-36H核動力轟炸機。

核動力轟炸機最重要的就是反應堆的核輻射防護問題,為了達到這個防護要求,研製人員給反應堆安裝了由鉛和鋼組成的圓形防護罩,直徑2米,厚10釐米。

NB-36H搭載試驗反應堆從1955到1957年間共完成47次飛行, 反應堆雖然在試飛中並不提供動力,但卻提供了核輻射影響的數據。而且為預防萬一,NB-36H每次飛行時,都有一架滿載全副武裝的陸戰隊員的波音C-97運輸機伴飛。一旦NB-36H墜毀,C-97上的士兵馬上跳傘並負責封鎖墜機現場。

正如上面提到的,核動力飛機在技術上是可以實現在,但是萬一發生核洩漏、墜機等情況,相當於在國土上空飛行著一枚移動核彈。就算軍方膽子再大,對於有可能發生的嚴重後果也是無力承擔,因此,1957年之後NB-36H轟炸機計劃終止。

同樣的,蘇聯人發現美國已經開始NB-36H的研製後,秉承你有我也得有的原則,在圖-95的基礎上加裝核反應堆,型號為圖-95LAL(後期改為圖-119)。

圖-119從1956年開始研製,經過數十次測試飛行同樣達到設計要求,但最後因為短期內無法解決反應堆的有效控制和散熱問題而擱淺。同時隨著美國NB-36H計劃的終止,洲際彈道導道的興起,該項目自然也下馬。


河東三叔


通過美蘇在冷戰中研製核動力飛機的經驗來看它有很多缺點

第一,重量問題

自身重量對於飛機來說很重要,要求以較輕的機身,運載更多的重量。核動力飛機的核反應堆發動機重量很大。在加上核動力飛機為了防輻射將駕駛倉採用了鉛等材料包裹,飛機自重超標,前蘇聯的試驗樣機甚至連彈藥倉都被核反應堆佔滿了,試想一下它飛到天上沒有彈藥還有什麼作用。



第二,核汙染問題


蘇聯的圖95LAL核動力樣機,它採用的設計是利用原有的渦槳發動機高壓空氣來冷卻核燃料棒,而高壓冷空氣進入後,又會被核反應堆加熱。這樣就有源源不斷的動力產生,但是飛行中對空氣是有汙染溢出的,在空中還好但是在地面或者是低空就會對人和環境造成直接破壞。

三,職能被取代

隨著遠程導彈的發展,重型轟炸機的任務部分被導彈取代,相對於核轟炸機各國更願意發展安全,高效和價格低廉的導彈來進行戰略威懾。畢竟一個飛在天上的核反應堆,萬一掉到哪裡當權者都無法向民眾和國會交代。



三度武器裝備故事


自從核能量被發現以來,科學家一直沒有停止對它的研究。在核潛艇、核航母、核電站的運用上已經技術很成熟。那麼,在核飛機上又進展如何呢?


其實,蘇聯很早就開始了對核動力飛機的研究,並取得了一定成功。編號為圖-119的這架轟炸機便是採用的核動力。該型飛機是由圖波列夫設計局研製的,由圖-95戰略轟炸機改裝而來,因此最初取名為圖-95LAL。那麼它又是如何運行的呢?

該核動力轟炸機同時配備了4臺小型NK-14A型核動力發動機,核反應堆則佈置在彈艙內。為了防止意外核洩漏,在彈倉周圍包裹了鉛和塑料。此外,為了安全起見,在飛機上還安放了放射元素探測器,以便及時檢測核放射情況。

飛機在飛行時,位於彈艙內的核反應堆運行釋放熱量,進而將管道內的氣體加壓、升溫,從而帶動引擎運轉。通過這樣的工作方式,可以將這架長約46米,翼展寬近50米的圖-119轟炸機推送到最大達800千米的時速。

根據當時的資料顯示,這架核動力飛機可連續飛行約30萬公里,相當於繞80圈。
雖然動力極其強悍,但重達幾十噸的保護層對一架飛機來說卻是一個巨大的負擔。 考慮到核輻射對駕乘人員身體的傷害以及後期洲際導彈技術的迅猛發展,蘇聯最終還是停止了這個項目,核動力飛機也就隨之進入了歷史。


南水橋畔




當然是有的,核動力可以提供一個長時間的輸出能量供應,具備超強的續航能力,人類在探求載具續航里程發展途中,除了艦艇、潛艇,自然也有考慮過核動力飛機。



處於冷戰時期的蘇聯和美國都有考慮過研製核動力飛機,想讓這種飛機轉換成另一種形態下的核威懾手段,但是由於很多的技術問題,最終並沒有投入使用。一個從未被完全解決的設計問題是如何為乘員加裝一套沉重的防輻射屏蔽層以免他們遭到核輻射。



在一系列的核動力飛行器研製項目中,最有名的就是美國空軍X-6 項目——按照美國空軍和美國原子能委員會的最初設想,X-6 以 B-36 轟炸機為基礎,安裝一臺通用電氣 P-1 型核反應堆,其產生的熱能將帶動四臺通用電氣 J47 渦輪噴氣發動機運轉,從而為 X-6 提供飛行動力。


浪尖的飛魚


在軍事領域,核動力有著很廣泛的應用,比如核動力航母、核動力潛艇等,但是之前有沒有人嘗試過核動力飛機呢?別說還真有,還不止一家呢。

核動力其實就是利用核能,將水或其他工質加熱,膨脹後接入汽輪機來獲取動力。其初期的思路就是納粹德國提供的,當時德國空軍要求各個公司設計一款能夠飛躍大西洋轟炸美國的轟炸機。這個項目其中一個計劃就是以蒸汽輪機為動力的Me264。當時由於考慮到糟糕的燃油供應,梅塞施密特公司明智地選擇了蒸汽輪機。但是,隨著戰局的不斷惡化,這個曾經把帝國航空部嚇得不輕的設計最終還是沒能走下繪圖板。

冷戰開始後,面對可能即將失去前線機場的尷尬,美國也開展的核動力飛機的研究工作。最終的成果就是NB-36H。這架飛機有著一個反應堆,驅動六個巨大的螺旋槳,起飛後可以飛躍重洋,帶著近十噸的核彈然後扔下去。但是這架飛機有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那就是對環境的汙極其嚴重:帶有放射性的蒸汽被直接排放到大氣中。這個完全就是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的項目最後隨著一次墜機事件而徹底結束了。

鐵幕這邊有核動力飛機,鐵幕那邊自然也有。蘇聯也啟動了自己的核動力飛機。和美國一樣,蘇聯也是要將核彈扔到鐵幕另一邊。於是Tu95LAL就這麼出現了。蘇聯由於使用的是渦槳發動機,輻射不高,蘇維埃男兒也不是很在乎這些,看似很順利。但是,這個項目的結束並不是因為自己,而是因為彈道導彈的出現。由於能夠更加快速,更加高效地完成扔核彈的任務,這種在當時完全無法防禦的武器徹底抽走了核動力飛機存在的意義。

現在,或許我們應當慶幸那些喪心病狂的武器並沒有被製造出來,這種戰爭機器最好只在人們的腦海中展現自己的雄風。


水鏡曉先生


目前只有在研發的,技術還不成熟。


南通大攝會


據悉,核動力、乃極高溫度、必須百分之百製冷不然是不行的,試想採用密集冷風、水、氣、來回運行(用)、再者起飛後所產生的高壓冷熱、也可以利用再生。


州洪348


有,但還沒有正式公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