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犀鳥在產卵期為什麼要把自己封在樹洞裡?

蜜瓜醬


犀鳥是一類獨特的鳥,巨大的嘴令人過目不忘。它們是亞洲雨林最具特色的鳥類,在我國境內就有五種犀鳥的分佈。這些樹棲的犀鳥有個獨特的繁殖行為,那就是在繁殖期雌鳥會用泥土和糞便混合物將樹洞封住,只留一個小縫用來讓雄鳥餵食,直至雛鳥羽翼豐滿才破洞而出。在此之前,所有食物全部來自雄鳥投遞。犀鳥為什麼會有這種獨特的行為呢?有幾種假說。


花冠皺盔犀鳥,圖源:Arkive

一:躲避天敵。事實上,犀鳥體型巨大,空中飛過猶如轟炸機,一張大嘴更是如虎添翼,很少有天敵。那些可能威脅雛鳥的動物,如蛇、松鼠、小型猛禽等,都是犀鳥的美餐。犀鳥不光吃水果,小動物也被列上食譜。而且,雌雄一起戰鬥力更強,沒必要封洞。這個理由不太成立。


雙角犀鳥雄鳥在洞口餵食,圖源:Arkive

二:遮風擋雨。熱帶雨林風雨難測,對很多幼鳥來說都是巨大的生死考驗,一場風雨很可能吹斷樹枝、摧毀巢穴。而晴朗的日子裡,烈日也是巨大的考驗。在封口很小的樹洞裡,就沒有這些危險。這一個理由似乎不錯。


封好的樹洞,圖源:Arkive

三:雌鳥換羽。我們都知道,鳥類的羽毛會磨損,因此每年都要換新的羽毛,有的鳥類如野鴨在夏天繁殖期後,會完全換羽,在此期間它們失去了飛行能力,只能躲在蘆葦叢中。有人推測犀鳥也是這樣,但研究發現很多雌性犀鳥在樹洞裡並不換羽,即使換羽也是部分換羽,並不會喪失飛行能力,因此也不成立。


冠斑犀鳥,圖源:pixabay

四:為了應對曾經的天敵。也許演化歷史上,犀鳥有強勁的天敵。為了應對這一狀況,犀鳥逐漸演化出了封洞繁殖的習性。儘管後來天敵消失了,但這一習性卻保存了下來。究竟是為什麼呢,各位怎麼看,歡迎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