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佛山鴻勝館創辦於清咸豐元年(1851年),原稱佛山蔡李佛武館

佛山鴻勝館創辦於清咸豐元年(1851年),原稱佛山蔡李佛武館。光緒初年,由蔡李佛拳創始人陳享的得意弟子張炎接任館主,改稱鴻勝館。鴻勝館從成立到1949年閉館的98年來,培育了陳盛、雷燦、黃寬、李恩、陳棉、李蘇、譚立、張三炳、錢維方、吳勤等武林英才,是中國成立時間最長、人數最多的武館之一。

清末民初,佛山手工業受洋貨衝擊逐漸衰落,工人大量失業,社會動盪不安。資本家和黑社會組織控制了某些武館,並作為欺壓工人的工具。大量的工人為了有所依靠和學武防身,紛紛加入設下"官吏不教、土豪惡霸不教、流氓地痞不教"誡條,只面向工人和小商販等勞苦大眾的鴻勝館。繼承張炎而任館主的陳盛 ,對門徒管教甚嚴,在省港佛武術界中聲望甚高。至1921年,鴻勝館發展至13間,陳盛列入名冊的弟子超過3000人,整個鴻勝系統的成員則上萬人,成為當時中國最大的武館。

鴻勝館以青草和尚(陳享的師傅之一)傳下來的拳術為主,名為內外八卦拳。普通的拳一般每套只有一百多點,但內外八封拳卻共用一千零八十點,所謂龍、蛇、虎、豹、鶴、獅、象、馬、猴、彪十形齊,分為包、抄、偷、繞、截、升、沉、潛、伏、進、退十一種手法。據說,這是為了鍛鍊力長氣長,利於兩軍對敵時的衝鋒陷陣。陳盛為了便於教學,將內外八卦拳分為三套,簡化為長拳360多點,平拳280多點,扣打180多點。這一改革,對蔡李佛拳的普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在鴻勝館學武的人很多,但一般徒弟只學到外家拳,升堂入室的徒弟才能學到內家拳。當師傅認為這個徒弟武藝已有一定造詣,確實可以造就,而且為人正派才秘密教給內家拳。外家拳是一種長徑繞,內家拳卻是小徑繞,內家拳有各種手法來破外家拳,足以制服叛徒。那些小易筋經、穿蓮佩劍、中陰插手、顱脅錘、纏絲馬、險死還生馬等絕技,都要學內家拳時,才有機會學到。

鴻勝館在1927年的4.12政變中被查封后,不少骨幹流亡海外,開館授徒,使蔡李佛拳成為世界最為流行的拳種之一。

而今,香港、澳門、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地尚設有鴻勝館,在國際武術界中仍頗有影響。目前,佛山仍有鴻勝祖館、太上廟等鴻勝館遺址,保存尚好,老一輩的鴻勝館成員約有20餘人。

現隸屬於佛山市博物館的鴻勝館,座落於佛山福寧路祥安街太上廟,是清初建築。新修繕的鴻勝紀念館建築總面積三百六十平方米,為二進四合院式建築,大殿按原貌恢復,左右廂房作為陳列館,通過大量的歷史圖片和實物,介紹鴻勝館一百五十年的發展概況和參與革命鬥爭的事蹟,以及在世界武術發展中的地位和影響。

佛山鴻勝館創辦於清咸豐元年(1851年),原稱佛山蔡李佛武館


佛山鴻勝館創辦於清咸豐元年(1851年),原稱佛山蔡李佛武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