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1 想成功要敢於說“我錯了”

想成功要敢於說“我錯了”

剛看了電影《我是如何弄垮巴林銀行的》,28歲的Nick Leeson最初只是處理2萬英鎊的一筆交易損失,結果他採用了隱瞞的做法,不敢承認“我錯了”。接著用修改報表等辦法去隱瞞錯誤。1995年1月14日日本發生地震,他手中的日經225指數期權虧損,他決定將錯就錯持有加倉等待反彈。期權放大幾十倍最後以虧損14億美元被清盤。1995年,巴林銀行破產倒閉。

一個2萬英鎊的“錯誤”為起點,最後造成成立232年的銀行倒閉。如同我們小時候學過的“一個蟻洞毀了一艘大船”。

雖說“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我們為什麼在生活中不敢說“我錯了”?

害怕承擔責任?怕被大家看不起?僥倖能挽回錯誤?以為別人不會知道?不在乎這個結果......

勇敢的說出“我錯了”,真是都是收穫責難嗎?

我們看看古往今來的敢於說我錯了的人。

英特爾的格魯夫和微軟的鮑爾默

想成功要敢於說“我錯了”

安迪.格魯夫曾被時代週刊作為封面人物

英特爾前CEO安迪.格魯夫是一位嚴格和智慧的領導人,曾經帶領英特爾創造了多次輝煌。他主導創新的芯片動態隨機存取的存貯器至今這個產品還廣泛的應用在個人計算機上。20世紀70年代,日本的存儲器價格低質量好,席捲了歐美市場。英特爾的存儲器生產出來成本比日本的賣價還高。英特爾公司陷入困境。一次,格魯夫問他的搭檔穆爾,如果我們退下了,新來的CEO會怎麼做?穆爾說,廢掉存儲器,尋找新的業務呀。“那我們為什麼不現在就做呢?”英特爾停止生產存儲器,把業務集中在微處理器上。這次敢於承認自己不行,自己廢掉自己的談話,被稱為商業史上的一個經典。

想成功要敢於說“我錯了”

鮑爾默

鮑爾默

但是真實中CEO敢於承認自己錯了勇於改正的還是少數。微軟的前CEO鮑爾默在千禧年接替蓋茨成為微軟總裁。他在移動互聯網到來之時,還繼續堅持PC電腦的windous系統。奮鬥不息,堅決不改,微軟股票也持續在腰斬。最後被迫下臺。辭職演說中鮑爾默曾一度落淚,大聲說“我們會再次改變世界”。辭職當天,股票大漲以表達對鮑爾默的評論。

兩個故事的對比說明敢於說“我錯了”,是一件多麼有意義的事。

巴菲特和查理芒格

想成功要敢於說“我錯了”

巴菲特和芒格兩位世紀老人的成就和智慧已經被眾人敬仰。在2018年5月巴菲特股民見面會上,有人問巴菲特:為什麼投資IBM?“投資IBM是我錯了”。“為什麼不投亞馬遜?”“沒投亞馬遜是我的失誤”。"為什麼錯過了 谷歌?"“錯過谷歌是因為我太笨了。”

什麼樣的格局?在眾人面前承認我錯了,我太笨了。只會讓我們覺得這位老人真實真誠,值得尊敬。

1995年71歲的芒格發表了一篇演講 。10年後親自把講稿做了修改並收入他的新書中。他說我71歲時的知識沒有現在豐富。81歲比71歲知識更豐富!71歲後的十年他還在持續精進中,每一年都比去年更完善了自己。他說如果每一年不發現和改掉自己兩個缺點就覺得這一年就白過了。

敢於承認自己錯了,說明自己進步了。敢於承認自己錯了,是有機會變得更好!

我們也來反思一下自己,過去的一年,過去的一月有沒有做錯的,今天能做的更好的。如果你發現的錯誤越多,說明你迭代的速度越快,進步的速度也越快。

生命力和創新力就在其中!

敢於面對錯誤承認錯誤,做一個時時更新的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