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0 粟總“七戰七捷”喜報傳來,朱老總一路小跑逢人便誇

粟總是我軍歷史上傑出的軍事奇才,然而他和同樣有此美譽的林總不同,他沒有上過正規的軍校,沒有受過一天正規的軍事課程教育。

他的成長經歷,完全是憑著出色的天賦和後天作戰實踐的磨鍊,以及“關鍵伯樂”的栽培提拔,才走上戰爭歷史舞臺的。

粟總“七戰七捷”喜報傳來,朱老總一路小跑逢人便誇

很多人對粟總有一種誤解,認為他外表清秀儒雅,是一個典型的“羽扇綸巾式”儒將。其實這大錯特錯,粟總出生於勇猛彪悍的侗族獵人世家,自幼喜愛的是獵槍、腰刀,經常還放槍走犬狩獵,自幼就具備獵人般機警犀利的偵察、判別、設伏、佈局等能力。粟總被人們稱頌的靜雅,其實是獵人在等待獵物上鉤時特有的沉著冷靜。

年輕時作為戰士的粟總,屢屢表現出暴烈金剛一般的殺氣!青年戰士粟總,不僅槍法出眾,令戰友想不到的是,看似矮小瘦弱的他,竟然蘊含著獵人與猛獸搏擊的巨大爆發力。比如他敢於與兇悍的敵人“刺刀見紅”,甚至在新四軍成為中高級指揮員的中年粟總,依舊敢於在戰場上與最兇悍的日軍進行白刃格鬥,一人就捅死過數個日本兵!那哪裡是手無縛雞之力的儒將能做的事?分明是血膽雄威的“虎賁勇士”!

粟總“七戰七捷”喜報傳來,朱老總一路小跑逢人便誇

粟總原本是國民革命軍隊伍中一個戰士,他有幸遇到了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伯樂——朱老總。

朱老總平時待人待部屬,寬和仁厚,在戰場上則是一位叱吒風雲的驍勇戰將,深得護國將軍蔡鍔的敬重。朱老總擔任紅軍總司令之後,更多的是主持戰場全局,而不再指揮具體戰鬥行動。他與在各個戰場領兵作戰的將領們的關係,是“帥”與“將”,是“全局”與“局部”的關係。每一個戰場的勝利,都凝聚著他的心血。

粟總“七戰七捷”喜報傳來,朱老總一路小跑逢人便誇

朱老總雖然身處高位,對士兵卻向來和藹可親,很善於從最底層的士兵中發現人才。他發現,粟總這個戰士與別人有著不同之處,讓他擔任警衛班班長。

1927年八一南昌起義之後,粟總跟隨朱老總上了井岡山。在戰鬥中,朱老總髮現粟總是個好苗子,只是沒有受過專業軍事教育和訓練,一有時間就手把手地教他一些軍事知識。粟總表現出現,又被一步步提拔為排長、連長等職,他的才能有了更大的施展空間。

朱老總內心對粟總寄予很大期望,對待粟總比對待別人有著格外不同的嚴厲。別人打了敗仗,朱老總還要勉勵,對粟總則予以批評指正。即使粟裕打了勝仗,朱老總還常常指他的不足和失誤之處。這猶如師生一般的愛之深、責之切的情誼,粟總在自己的回憶錄裡每每感慨萬千。

井岡山時期,有一次朱老總帶著戰士下山幫老百姓割麥子。別人見朱老總勞累,勸他休息,朱老總就說:“我老了沒關係,革命後浪推前浪,我身後還有粟裕這樣的小將!”也許從那時起,粟總就已經被朱老總視作可以成大器的人。

粟總“七戰七捷”喜報傳來,朱老總一路小跑逢人便誇

一次反“圍剿”戰鬥,年輕的粟總隻身帶著3個戰士,竟然俘虜了100多白軍。朱老總高興地稱讚粟總是紅軍中的“青年戰術家”。解放戰爭初期,粟總在蘇中“七戰七捷”的喜報傳來,朱老總竟然高興得一路小跑,逢人便誇粟總的戰績,其對粟總成長為一名優秀指揮員的喜悅欣慰之情,著實令人感動。

粟總對朱老總的知遇之恩,可以說沒齒不忘。人們常常為粟總後半生為傷病所困深深惋惜,殊不知,粟總的這種疾病其實不是不良習慣熬出來的、因戰傷引發的。粟總曾在戰鬥中,為掩護朱老總撤退,親率戰士斷後。戰鬥中,頭部被白軍的迫擊炮彈彈片擊中,這枚花生米大小的彈片,從此留在了粟總的腦袋裡,折磨了他大半生,嚴重干擾他指揮作戰。後來他沒有領兵參加抗美援朝戰爭,和此大有關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