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严格来说,宋代第一首豪放词应是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为何却说苏轼开创了豪放词?

苏轼吾师


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这首词让人感觉是凄清、悲凉、壮阔、深沉,还有些伤感,而就在这悲凉、伤感中,有悲壮的英雄气在回荡着。称之为豪放派词作并不为过。

但是,严格来说,《渔家傲·秋思》也算不上第一首豪放词。

范仲淹前面还有柳三变。举世皆知柳永词“寒蝉凄切”,可还记得他的《八声甘州》?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唯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阑杆处,正恁凝愁!

“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对潇潇暮雨,却长望霜风凄紧,这种萧索沉雄是否称得上豪放?

可柳永是婉约派创始人。

一首词的风格,代表不了任何东西。就好比一个南方人,忽然想吃窝窝头了,绝不能代表他的口味就此变了,不吃米饭了。

柳永和范仲淹总算还是在宋朝,和苏轼也差不了多少时间。那再往前呢?有谁记得晚唐五代的牛峤的《定西番·紫塞月明千里》:

紫塞月明千里,金甲冷,戍楼寒。梦长安。

乡思望中天阔,漏残星亦残。画角数声呜咽,雪漫漫。

晚唐,也正是词牌从刘禹锡、白居易诗心写景慢慢堕入颓废迷离的宴乐专用词的时代。温庭筠、韦庄的“花间派”吃的就是这碗饭,也正是他们给了“艳词”千年来婉约绮丽的本色。

牛峤的词风和他们是一样的,可也能写出《定西番》这种清冷、萧索的边塞词啊。为什么没人称他为豪放派?

一个道理,偶尔吃个窝窝头而已。

类似的还有毛文锡的《甘州遍·秋风紧》:

秋风紧,平碛雁行低,阵云齐。萧萧飒飒,边声四起,愁闻戍角与征鼙。

青冢北,黑山西。沙飞聚散无定,往往路人迷。铁衣冷,战马血沾蹄,破蕃奚。凤皇诏下,步步蹑丹梯。

这要是苏轼之后的词人所作,必然归于叶梦得、张元干一类词人,在豪放派中有一席位置。

为什么他们都不能成为豪放派的开创人?因为他们吃了窝窝头,觉得不错,回头还是吃米饭去了。

苏轼不一样,苏轼认识到窝窝头和米饭一样好吃,都能充饥,甚至未来可能是窝窝头的。

这是一种自发的、主动的认识,才能称其为文学理论上的进步。他在写完《江城子·密州出猎》后(太经典,不列出来了),写信给朋友《与鲜于子骏书》:

近却颇作小词,虽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是一家,呵呵!数日前,猎于郊外,所获颇多;作得一阕,令东州壮士抵掌顿足而歌之,吹笛击鼓以为节,颇壮观也。

从这段话可以看出,苏轼已经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作品风格摆脱了柳永一统天下的局限,终于“自是一家”。而且虽然苏轼作品真正豪放派的词大约只有四十余首,却是有意识地使用了这种风格。

反观前面举例的那些词人,因为感情激动之时偶一为之,并没有继续在这个路子上探索,风格没有改变,于文学理论上自然更加欠奉,自然无法定义为豪放“派”,虽然偶有作品沉雄豪放兼备。

而苏轼之后,后来者不断,直到辛弃疾打通豪放、婉约之间的壁垒,终于让宋词登上顶峰,与唐诗抗衡。总的来说他们都是承续了苏轼的风格加以变化。

词牌的主题拓宽,风格变化,是词牌史上最重要的变化。

苏轼这个豪放派的创始人,当之无愧。

回头说一下范仲淹,其实也是个相当牛的人。他的作为是在仕途、政途,但是在文学上也毫不逊色,他的散文,诗词也是一顶一的。但是他留下来的词作只有五首,虽然《苏幕遮·怀旧》的“碧云天,黄花地”堪称绝唱,《渔家傲·秋思》和其他作品也明显有脱离柳永词风的意味,但是作品实在太少,无法形成系统,不足以称新风格、新流派。

还有一点,柳永漂流一生,最终还是在范仲淹的帮助下做了个小官,死在任上。可见范仲淹和柳永关系还不错,他对柳永的才华和词牌风格还是认同和欣赏的。

不过对于范文正公来说,和王荆公的态度大概是一样的:真英杰者,经天纬地平天下为己任。诗词,末技尔。

你若称呼王安石为诗人,范仲淹为词人,估计人家都不愿意理你。

一家之言,欢迎指正评论。


梧桐树边羽


创作出第一首豪放词和开创豪放词风不能混为一谈,不然李白的《忆秦娥》岂不是更早?

为什么说苏轼开创豪放词风呢?

苏轼对词体进行了全面的改革,最终突破了词为“艳科”的传统格局,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使词从音乐的附属品转变为一种独立的抒情诗体,从根本上改变了词史的发展方向。

一、诗词一体的词学观

1、 首先在理论上破除了诗尊词卑的观念。他认为诗词同源,本属一体,词 “为诗之苗裔”,诗与词虽有外在形式上的差别,但它们的艺术本质和表现功能应是一致的。因此他常常将诗与词相提并论,说柳永《八声甘州》中的名句: “此语于诗句不减唐人高处”

2、 还提出了词“自是一家” 的创作主张。是针对不同于柳永词的“风味”而提出的,其内涵包括:追求壮美的风格和阔大的意境,词品应与人品相一致,作词应像写诗一样,抒发自我的真实性情和独特的人生感受。(与李清照“别是一家”区别:苏轼是说词有个性,李是词体特征,与诗相区别。)

二、扩大词的表现功能,开拓词境

他将传统的表现女性化的柔情之词为扩展为表现男性化的豪情之词,将传统上只表现爱情之词扩展为表现性情之词,使词像诗一样可以充分表现作者的性情怀抱和人格个性。宋杨湜《古今词话》即说苏轼“凡赋诗缀,必写其所怀”,金人元好问更认为东坡词是“情性之外,不知有文字”(《新轩乐府引》)。

三、“以诗为词”的手法

1、苏轼在词中与诗一样大量采用标题和小序的形式,使词的题序和词本文构成不可分割的有机统一体。与张先的词题仅起交代创作的时间、地点的作用相比,苏轼赋予了词的题序以新的功能。有些苏词的题序交代词的创作动机和缘起,以确定词中所抒情感的指向,如《水调歌头》的小序:“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不仅交代了创作的时间、缘由,也规定了词末“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所怀念的对象是其弟苏辙。另有一些题序与词本文在内容上有互补作用,如《满江红》(忧喜相寻)、《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二词,词序用来纪事,词本文则着重抒发由其事所引发的情感。有了词题和词序,既便于交代词的写作时地和创作缘起,也可以丰富和深化词的审美内涵。

2、从本质上说,苏轼“以诗为词”是要突破音乐对词体的制约和束缚,把词从音乐的附属品变为一种独立的抒情诗体。《水调歌头》



四、阳刚之美的展现。(豪放词派的开创者)

(一)、以豪放之气展现阳刚之美。

《江城子·密州出猎》

“指出向上一路,新天下耳目” ”(王灼《碧鸡漫志》)。

(二)、以旷达之韵展现阳刚之美。

《定风波》

(三)、以明朗之情展现阳刚之美。

《蝶恋花》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四)、以清雄之语展现阳刚之美。

以诗赋词汇,兼采史传、口语以及诗文句法,融铸成个性化的清新雄健的语言入词。


读书会


苏东坡在文学上的造诣,可以说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到目前无知,还没有哪一位文人敢说,他超越了东坡先生。苏祠更是开创了豪放一派,为后人喜闻乐见。虽然有范仲淹《渔家傲·秋思》为第一首豪放词,但苏轼作为文学改革领袖,将其成为豪放派的开山鼻祖,实至名归。



苏轼在我国词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他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精神,扩大到词的领域,扫除了晚唐五代以来的传统词风,开创了与婉约派并立的豪放词派,扩大了词的题材,丰富了词的意境,冲破了诗庄词媚的界限,对词的革新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名作有《念奴娇》、《水调歌头》等,开豪放词派的先河,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刘辰翁在《辛稼轩词序》说:“词至东坡,倾荡磊落,如诗,如文,如天地奇观。”



豪放派是宋词的一个流派,与婉约派并为宋词两大词派。“豪放”、“婉约”之说最早见于《诗余图谱》:“词体大略有二:一体婉约,一体豪放。婉约者欲其辞情酝藉,豪放者欲其气象恢弘。盖亦存乎其人,如秦少游(秦观)之作多是婉约,苏子瞻(苏轼)之作多是豪放。大抵词体以婉约为正。”

豪放派特点大体是创作视野较为广阔,气象恢弘雄放,喜用诗文的手法、句法写词,语词宏博,用事较多,不拘守音律,然而有时失之平直,甚至涉于狂怪叫嚣。它不仅描写花间、月下、男欢、女爱。而且更喜摄取军情国事那样的重大题材入词,使词能像诗文一样地反映生活,所谓“无言不可入,无事不可入”。它境界宏大,气势恢弘、不拘格律、汪洋恣意、崇尚直率,而不以主含蓄婉曲为能事。



北宋诗文革新派作家如欧阳修、王安石、苏轼、苏辙都曾用“豪放”一词衡文评诗。第一个用“豪放”评词的是苏轼(《答陈季常书》),他还开始写作打破传统词风的词,如《念奴娇·赤壁怀古》等,颇引人注意。据南宋俞文豹《吹剑续录》载:“东坡在玉堂,有幕士善讴,因问:‘我词比柳词何如?’对曰:‘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孩儿执红牙拍板,唱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铁板,唱大江东去。’公为之绝倒。”这则故事,表明两种不同词风的对比。

苏轼一生政治清廉,体恤民生,虽然仕途坎坷,始终不忘以人为本。苏轼的做人做事,做文章,一直是被中国文人奉为楷模!值得一生去膜拜!


小梁说历史2019


严格来说,宋代第一首豪放词应是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为何说苏轼开创了豪放词?



所谓开创者,是开拓一个全新的领域或者建设一个新的事物的第一人,是对其后的发展有着巨大影响力的人。就像我们说毛泽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开创者,李大钊等早期革命者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先驱者。


所谓"豪放派"与"婉约派"是后人为研究宋词,对宋词创作风格和特点进行的大略分类。苏轼因开创宋代豪放词风,是豪放派的开创者,范仲淹只是宋代豪放词的先驱者。



苏轼之所以成为宋代豪放词风的开创者:

1.苏轼是宋代词风转变的推动者。 苏轼大力提倡并身体力行豪放、壮美的诗词,强化词的文学性,弱化词对音乐的依附性,想和后世称为“婉约派”的柳永等人分庭抗礼。所以在两宋词风转变过程中,苏轼是关键人物。

2.苏轼的豪放词创作有着非凡的成就。 苏轼留词300多首,论创作成就,是北宋诗坛上第一大家。虽然苏轼豪放词数量不多,但是从《江城子•密州出猎》之后,创作出了《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千古绝唱,都有着长盛不衰的艺术魅力。

3.苏轼对宋代豪放词的影响力巨大。 苏轼在当时文坛上享有巨大的声誉,其作品驰名遐迩,对词体的解放精神也被后人所继承,发挥了深远的影响作用。其后贺铸、陆游、张孝祥、张元干等持续发力,直到辛弃疾成为宋词豪放派的集大成者。




范仲淹之所以是宋代豪放词的先驱者:

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一词,写于北宋初期,是相对于晚唐五代及北宋初期的“花间派”词而言,一扫其柔靡无骨的词风。而且范仲淹的词存世数量极少,共五首,仅有这一首《渔家傲.秋思》为豪放之词。

其时在北宋初年词豪放遒劲的词还有不少,像刘潜《六州歌头.秦亡草昧》《水调歌头》等等。

但他们对豪放词风的推动作用、创作成就和影响力,都是不能和苏轼相比的。

所以范仲淹也只是豪放词的先驱,且是之一。


朋友A朋友


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确实是一首具有豪放风格的词作。我们先来欣赏一下:

塞下秋来风景异,

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

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范仲淹的时代比之苏东坡要早一些,宋仁宗皇祐四年范仲淹去世的时候,苏东坡只有16岁。那时的他,只是四川眉山的一个小秀才,还不是后来名满天下的苏大学士。既然范仲淹也写过这样优秀的豪放词,且时间上比苏东坡早,为何苏东坡在文学史上被称为豪放词的开创者呢?要明白这个问题,还是要从文学史的角度上讲起。

要说词,先要从诗说起。因为词是在诗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词又叫“诗余”。诗与词,现在一般会认为是表达个人情感的,这固然没错,但中国的诗,从《诗经》开始,就与现实政治紧密的联系在一起。《诗大序》说:“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这里讲的是诗的起源。对于诗的社会功能,《诗大序》又说:“情发于声,声成文谓之音,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故正得失,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先王以是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

以上所说的就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个重要观点“诗言志”。也正是因为这种观点的影响,诗的体材往往与大的社会体主题相关联。诗到唐代,发展到高峰,标志就是律诗规则的形成,它把现实人生的重大题材与语言形式相结合,达到了古体诗的巅峰。

由于诗的格式比较固定,不利于细腻的情感表达。在唐代中期之后,就出现了词这种形式。做为补充。文人们在写诗之余,也写点词,所以词又称为“诗余。”又因为诗是言志的,因此,词在一开始的时候,也有一个体材上的分工,这就是“词为艳科”。用一句现代白话来说,词在开始的时候,它的主题是以表达男女之情,或说爱情为主。这一点,看看中国早期的词作以及词人的风格,就很容易明白。无论是晚唐的温庭筠、韦庄,五代李暻、冯延巳以及宋初的张先、欧阳修等等,无一不是这一风格。这就是所谓的婉约派。

词从唐代兴起,一直发展到北宋初期,体制上已经发展的比较完备了。但是,在题材的分工上,文人们都自觉坚守着“诗言志”“词为艳科”的分工。这种情况直到苏东坡的出现,才被打破。

为什么会在苏东坡的手上打破诗与词之间人们长期坚守的界线,我觉得应该与性格有关。苏东坡是文学天才,且性格洒脱,思想不会为任何的清规戒律所束缚。这一点,从苏东坡科考之时杜撰典故,就可以看出来。

苏东坡科考的题目是《刑赏忠厚之至论》,他在文中写道:“当尧之时,皋陶为士,将杀人。皋陶曰杀之三,尧曰宥之三。故天下畏皋陶执法之坚,而乐尧用刑之宽。”当时的主考官是欧阳修和梅尧臣,二人都没有见过此典故。梅尧臣便问苏东坡,此事出之何典?东坡答:“想当然耳!”也就是说,这个故事,是苏东坡自己编的。敢在严肃的科考之中杜撰典故,中国千年科举史上,大约只有苏东坡一人。其洒脱的个性可见一斑。这样的个性,让他在诗词创作中墨守成规,就很困难了。于是,几百年来,文人们坚守的“词为艳科”的惯例,就在苏东坡的手上被打破了。从此之后,词人们的题材不仅仅是“杨柳岸,晓风残月”的离愁别绪和“无可奈何花落去,小院香径独徘徊”的富贵闲愁的缠绵惆怅。更有了“大江东去”的豪迈,以及“也无风雨也无晴”的洒脱。

苏东坡之后,豪放才真正成为一种风格。从此之后,“词为艳科”的规则被打破。词不必再以儿女情长为内容,它也可以写大题材,也可以言志了。当然,在豪放派形成之后,婉约派的创作风格依然存在,但词坛上形成了两派并存在的格局。在苏东坡之后,到南宋形成一大批以豪放创作风格的词人,最著名的当然就是辛弃疾,其它的还有刘过、陈亮、张元干、张孝祥等等。

东坡之前的词人,是以婉约派为主流的。与东坡同时代,苏门四学士之一的秦少游就是婉约派。与苏东坡同为宋词三大家的李清照,就是婉约派。李照清与苏东坡同为杰出词人,但李清照对苏东坡的词是持批评态度的。她说东坡的词,是“句读不齐之诗耳”。其立论的根据,就是文学史上词为艳科的传统。用李清照的话说,就是词“别是一家”。也就是词有有诗不同的格式,不同的题材。词人不能越界,写诗人的题材。所以,李清照遇到宏大题材的时候,她是写诗,而不写词的,比如:“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豪放派的形成,并不是由一个人在一首词上体现出豪放的风格为标志,他是由一群人形成大体相同的创作风格为标志的。当词发展到豪放和婉约两派的时候,说的是每个词人大体的风格。而不是绝对化。李清照是婉约派,这是没有问题的,但她的词中有时也会体现出豪放的风格,比如这首《渔家傲》: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漫有惊人语。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且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苏东坡是豪放派,可是他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是不是也有体现出婉约的风格呢?

问题大约讲明白了。再补充几句。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固然表现豪放的风格。也比苏东坡早,可是,比范仲淹更早的豪放词还有,比如李白比范仲淹早了近三百年。我们欣赏一首他的《忆秦娥》: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王国维说,李白的“西风残照,汉家陵阙”八个字“遂关千古登临之口”。这词归于豪放应该是没问题的。


七月流火140400643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这是一首边塞词,和豪放沾不上边。词中每句都可以看到唐朝边塞诗的影子。比如最后三句: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这首是即景怀古之作从思想上没有束缚。但也有唐诗的影子: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默梅轩


你好,苏轼是一个文学大家。他开创了豪放派,扩大了词的题材,丰富意境,并且有很多豪放词留史。而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即使是第一首豪放词,但他对词的改革和发展推动起到的作用没有苏轼那么明显,只是一首两首词是不能开创一个词派的,苏轼在豪放词传播、创新等方面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狗耙田文学


苏轼开创的,是“豪放词派”,而不是豪放词。

苏轼是第一个致力于改变词风格的作者,也是第一个成体系写豪放词的作者。而范仲淹的《渔家傲》,的确有豪放气象,却是绝无仅有。他本人的词作,并没有类似的风格,也没有形象规模。而这首词的风格,也没有在文坛形成大的影响。

就像李白也有著名的文章《春夜宴桃李园序》,但你不能把他归为“古文大家”,唐宋的古文八大家中,也没有李白。他还写过十来首词(可能更多,传世的只有这几首,其他的也许失传了),最著名的是《忆秦娥》“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但你能说李白是“词人”吗?


栖鸿看红楼


苏东坡,是宋代词作的巅峰性代表人物。其中豪放词《念女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大开大合,写尽了山水豪迈之情和英雄壮举之事。而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则是描写的西北塞北风光,表达了壮士戍边的壮举和悲伤。两者无论是行文风格,还是情绪表达,苏东坡的词更加的雄壮,得用铜板铁牙来唱,方才能淋漓尽致的表达这种豪迈之情。因此,更多的学者和人士都认为苏东坡才是开创了豪放词的鼻祖,主要是他的文学成就和所开创的词风流派。


悦来吧


还应该说是苏轼。有人偶然有一首也不是不可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