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3 “傳奇”何亨健:比柳傳志還早創業,身家1300億卻讓獨子在外打拼

“傳奇”何亨健:比柳傳志還早創業,身家1300億卻讓獨子在外打拼

何亨健

中國不缺有錢人,王健林的“小目標”,馬雲的“小生意”,董明珠和雷軍“十億賭約”,一次又一次讓我們見識到了“有錢就是任性”。

但是,在中國還有這樣一類有錢人,他們悶聲發大財,名不見經傳,行事卻更任性,例如“美的”的創始人何享健。

何享健有多低調?他於外是傳說,於內也同樣神秘。一名在美的工作8年的外籍員工,離職時的唯一願望是“想近距離看一眼BOSS”。

何享健有多少錢?他坐擁1300億身家,2018年胡潤排行榜排第六,福布斯排第五 ,王衛、雷軍、劉強東等知名大佬都排在他後面。

何享健有多傳奇?他一捐款就是75個億,堪稱中國首善。不但如此,他更是將自己辛苦創下的千億企業傳給職業經理人,而讓自己的獨子在外打拼。

做企業50年,何享健甚少露面,只有在每年財富榜單發佈時,名字才會頻繁出現。但是,從一家“生產自救”的塑料瓶蓋小作坊,成長為市值超3000億的大型上市公司,“美的”發展壯大的每一步都離不開何享健的辛勤耕耘。

坦率地說,28歲之前的何享健過得很一般,甚至可以用平庸來形容。

他文化程度不高,最高學歷只是小學畢業。

他家庭條件不好,輟學後只能回家務農。

而且,老家北滘當時只是順德一個生產產值排倒數的小漁村。

所以,何享健只能選擇進廠當學徒,“學一名手藝”。

接下來,無非就是結婚生子,不鹹不淡地過小日子。

轉機出現在1968年。

這一年,就在全國都忙著上山下鄉的時候,遠離城市,遠離革命熱潮的他卻大搖大擺帶著23位農民,成立了北滘街辦塑料廠,也就是“美的”的前身。

儘管最先進的機器設備只是一臺手動注塑機,儘管第一塊場地只是用竹木和瀝青紙搭建起來的20平米的地方,但是都不重要,因為26歲的何享健已經邁開了第一步。

剛開始,塑料廠只能生產瓶蓋,2年以後也只能做皮球、玻璃瓶、皮筋等小玩意,“根本賺不到錢”。

直到1972年春天,一批汽車配件的採購訂單落在順德。

放在現在,註冊資本、過往經驗、企業性質等哪一條門檻都卡住了何享健。

但是,當時文化大革命如火如荼,壓根就沒有什麼企業生產。所以,何享健幾乎沒費什麼周折,就拿下了那個1萬元的大單。

正是那張訂單,讓北滘街塑料廠,讓何享健活了過來。

此後的6年,何享健與他的小塑料廠一鼓作氣攢下了20多萬的家底。

所以,當1979年改革開放的春風吹到南國大地,珠三角的民營企業剛剛萌芽的時候,何享健已經大踏步進軍電風扇行業了,“家電是百姓的必須品,必然會是一個大市場。”

不過,何享健要技術沒技術,要創意沒創意,只有從老家帶出來那幾個不識字的大老粗,怎麼能搞得出高質量的電風扇?

“怎麼辦?”“借技術!”

何享健一口氣跑到廣州,找到越秀一家國有電器廠的老先生。不過,當時廣州也是國有企業的天下,老先生根本沒有把來自順德的何享健當回事。

“白天不行就晚上,晚上不行就週末!”

“待遇50元不行,就100元!200元不行,就500元!”

反正,老先生不去,何享健就不走。

最後,何享健當然成功了!

此後,正是在那位“星期天工程師”的幫助下,風扇電機技術問題迎刃而解,“美的”風扇就此進入批量生產的快車道。

你想啊,1982年那會正是短缺經濟的巔峰,“只要能生產,銷售根本不用發愁。”

果然,美的電風扇一上市立刻銷售火爆,當年銷售額就突破300萬,第二年突破700萬。

在那個“萬元戶”還是稀罕事的年代,何享健已經帶著他的“美的”品牌生早早地邁入了百萬元戶的行列。

轉眼就到了1984年。

這一年,國慶35週年的遊行中,一句“小平您好”點燃了大眾的激情。

這一年,聯想的柳傳志、TCL的李東昇、四通的段永基勇敢地邁開了第一步。

也是這一年,何享健研製出了我國第一個塑料轉業扇,也即鴻運扇,“風力柔和,擺放靈活,而且還設有跌倒安全裝置,睡覺也可以用。”

正是這個技術創新,讓何享健在隨後的85年、86年的風扇大戰中贏得先機,坐穩了電風扇行業的龍頭位置。

“人無我有,人有我優!”

嚐到甜頭後的何享健徹底走向了技術振興之路。

日本流行空調,他第一時間帶著團隊到東京考察。

上海引進德國空調流水線,他第一時間讓技術總監帶隊去學習。

廣州一家企業的空調項目要拍賣,何享健第一時間去洽談。最後除了生產線之外,包括研發團隊、設計圖紙、生產工藝、設備模具、產品零件等等一個不落全拉到了順德。

從此,何享健如虎添翼。

1987年,他更是招來500多位大學生,專門在廣州各大百貨商場和街鋪講解空調常識,將空調從奢侈品的位置拉下神壇,走進百姓的家庭生活。

一年後1988年,美的實現年產值1.24億元,成為順德10家超億元企業之一,其中出口創匯高達810萬美元。

不過,隨後一場席捲全國的“姓社還是姓資”的大討論,讓很多企業家不堪重負,“要麼遠走他鄉,要麼交權給國家。”

何享健一度也挺悲觀。

直到1992年1月小平南巡講話, 那些著名的論斷,如“發展才是硬道理”、“思想要再解放一點,膽子要大一點,步子要快一點”給全國的企業家吃了一顆定心丸。

於是,廣東第一個站了出來!

於是,順德第一個站了出來!

於是,何享健第一個站了出來!

要知道,“全國看廣東,廣東看順德”不是一句空話。

1993年,順德開啟了“靚女先嫁”的企業產權制度改革,何享健更是毛遂自薦,爭取到順德唯一的股份制試點名額。

從此,“美的”從一個小打小鬧的鄉鎮企業轉變為一家法人治理結構健全的現代化企業,何享健也從一個農民企業家轉變為有膽有識的董事長。

數月後,“美的”一舉在深交所成功上市,成為我國第一家上市的鄉鎮企業。

5年後的1998年,美的迎來了30週年廠慶,何享健在致辭中幾度哽咽。

回收往事,三十年的征戰,幾多辛酸,他歷歷在目。

回首往事,從5000元的小作坊到年收入20多億的大型企業,多少波折,他最有發言權。

但是那一刻,何享健感受更多的不是喜悅,而是沉甸甸的責任,“必須改革,改革是唯一的出路!”

什麼?剛要馬放南山,又要征戰?90%的高層投票否決,人力資源部與辦公室的負責人更是公開站起來反對。

何享健不說話,他轉身叫秘書搬來一臺電腦,“試試看,你們誰能玩得轉它?誰行,我就立即提他一級。”

當然,沒有一個人會。要知道,那些跟著何享健創業的元老最多讀過三、四年小學。

這個時候,何享健將10多位創業元老全部勸退,然後引入50多位職業經理人充實到幹部隊伍中。

這個時候,何享健按產品類別建立5個事業部,將權力下放,“有事自己拿主意,業績是標準,能者上庸者下。”

這個時候,何享健對銷售體系進行刮骨療毒,90%的老銷售在更換中被拿掉,取而代之的是從全國招來的150位大學生。

改革立竿見影。當年,美的年營收超過50個億,第二年升至80億元,一舉擠進了我國“家電前三強”。

2005年,美的銷售收入成功突破500億,相繼合併了華凌、榮事達、小天鵝等一眾知名品牌,並先後在美國、日本、歐洲、韓國、俄羅斯等25個國家設立了40多家分公司。

即便2008年的那場金融風暴中,何享健也是憑藉“家電下鄉”的政策,安全過冬。

2009年年會上,何享健大膽放言,“提前實現1000億元的目標,到2010年美的將實現1200億元,躋身世界500強企業之列。”

如此雄心勃勃,如此激情澎湃,誰能想到,何享健會在四年之後的2012年8月25日卸任呢?

而且,他毫不猶豫將董事長之位交給“外人”方洪波,“美的”成為我國第一家沒有“父傳子”的千億級民營企業。

而且,與高調的“董小姐”不同的是,何享健常以自己普通話講不好為由,婉拒媒體來訪,“要退就徹底退,讓年輕人有更多的鍛鍊機會!”

事實證明,何享健沒有看錯。

美的在方洪波的帶領下,一路攻城掠寨,2016年更是以292億完成對德國工業鉅子庫卡的收購,率先進入2000億的營收俱樂部,將格力遠遠甩在身後。

此時,何享健甩手過起了神仙日子。2014年2月,他發起成立了何享健慈善基金會,拿出4個億作為首批項目運作基金,3年後又公佈了60億元的慈善捐贈計劃。

試問,如何瀟灑地活著,有幾個企業家能做得到呢?

您是否正在思考以下問題:

企業家們,你應該有聽說過真格基金的徐小平吧,他為什麼投資大學生的項目,而咱們為什麼拿不到融資呢,差到哪裡?

他們的項目不如你,他們管理能力不如您,成功失敗的經驗不如您,都不如您;

他們沒有經歷過成功失敗,他們就是拿資本的能力比你強;

咱們的思維和投資人為什麼總是不同頻,好項目融資為啥這麼難?...

我們定期舉辦《資本賦能·領袖峰會》,聯合東方賽富劉俊宏、前海梧桐併購基金謝聞慄、前海股權交易中心負責人龍瓊、華洋資本於浩天、香港時空資本、銀河資本...等9位投資大咖、資本專家和25家風投機構賦能產業升級項目對接。

【關注領域】:信息技術、高端裝備、新材料、新能源、節能環保、生物醫藥、教育,先進製造業等符合條件的領域。

9位導師之一:前海梧桐併購基金董事長謝聞慄(投資過優客工場、脈脈、喜馬拉雅等獨角獸項目)

“傳奇”何亨健:比柳傳志還早創業,身家1300億卻讓獨子在外打拼

峰會價值

【項目升級】:商業計劃書專業輔導、股權頂層架構設計、資本運作 、商業模式 、產業併購、營銷策劃、融資路徑設計、企業轉型升級...

【股權融資】:現場還特邀20家風投機構一對一對接優質項目進行股權投資!

舉辦城市:北京/深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