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 世界正進入新一輪技術週期


世界正進入新一輪技術週期


​文、邵宇


創新對於經濟增長的重要性在經濟學中已經取得了共識,比如在索洛增長模型中,技術創新是人均GDP不斷提升的唯一源泉。

任何創新都是在一定的時間跨度內發展成熟的,它在社會經濟系統中的擴散遵循簡單的“S”型曲線模式。美國著名傳播學者羅傑斯在專著《創新的擴散》中表明,創新的擴散過程可表示為“S”型曲線。日本著名經濟學家Hirooka是研究技術演化路徑的知名學者,他認為,技術自身的發展需要30年,而後,才是創新產品的擴散,再經過30年達到飽和。Hirooka也發現,技術的擴散軌道有“S”型特徵,而且是一種普遍現象。所以,我們將技術擴散的非線性特徵看作是創新的範式。果真如此的話,它就可以被作為預測的工具來使用。

創新的範式背後是人的觀念的轉變,以及由此帶來的行為模式的轉變,這是康得拉季耶夫週期得以形成的內在邏輯。每種創新擴散的速度都遵循著“慢-快-慢”的節奏,早期採用者一般較少,一段時間後,擴散進入起飛階段,速度開始加快,並逐漸被後期採用者接受。此時,市場趨於成熟和飽和,整個過程也將進入終結。

創新擴散的速度與產業發展的速度是對應的,擴散速度越快,產業發展越快,產業增加值越高,GDP增速越快,一旦市場飽和,增速就會慢了下來。


世界正進入新一輪技術週期


更進一步的問題是,它為什麼是40—60年?因為任何創新以及創新的擴散都是在一定的時間、空間和社群中展開的,創新從研究到發展再到應用有一個生命週期,而這個週期一般比較長,從而導致了“康波”也呈現出比較長的特徵。正如馬基雅維利在《君主論》中所說:“無論何時,反對派一旦有機會,就會毫無保留地攻擊創新者,而其他人則謹慎地防禦著。創新者腹背受敵。”齊美爾為馬基雅維利作了很好的註解,他認為,一個個體可依附的團體是和諧的,個人依附這個團體後,他將會明確地成為這個圈子裡的人。所以個體的社會關係會影響甚至約束該個體的行為,因此,創新者會因為採用了某項創新而偏離這個體系的規則,最終成為“陌生人”。所以,創新是勇敢者的遊戲,是一場冒險之旅。熊彼特也認為,在創新蜂聚現象出現之前,先要克服各種社會阻力。

羅傑斯將創新-決策過程分為5個階段——認知、說服、決定、執行、確認和6個步驟——需求/問題、研究(基礎和應用)、發展、商業化、擴散/應用和結果。可以看出,這是一個非常漫長的過程。當然,不同的創新被人們採用的速度是不同的。手機、錄影機等日用消費品的創新在幾年內就會被廣泛採用,汽車安全帶這樣的創新就需要數十年。區塊鏈從誕生到今天已經超過了10年,我們卻還在討論它是什麼,能做什麼,大多數人甚至還沒有聽說過區塊鏈的概念。

創新越是具有顛覆性,創新的擴散在一開始就會越慢,但一旦跨過了某個臨界點,就會迅速蔓延。互聯網就是一個典型的案例。




世界正進入新一輪技術週期

每一輪技術週期都有一個或者幾個代表性的創新,以及由此產生的支柱型行業。

第一個康波始於1790年英國的工業革命,以蒸汽機的使用、紡紗機發明和紡織工業誕生為標誌。第二個康波以鐵路和鍊鐵工業為標誌,約為1846年至1900年,在1846年至1872年的上升週期,鐵路里程、鐵的產量擴大了十倍以上,經濟也因此快速發展;第三個康波以鋼鐵、電力、石油開採和汽車製造工業的誕生為標誌,上升週期為1900年至1929年,結束於20世紀50年代;緊接著就是第四輪康波,以電視等家用電器和電子工業、飛機、石油化工和計算機的創新為代表。

如果歷史會重演,那我們正站在人類歷史上新一輪康得拉季耶夫週期的起點(或上升階段)。這是主幹創新執牛耳者誕生的階段。它不只是一場新的造富運動,更為深刻的影響是,世界體系的結構——誰是中心國家,誰是周邊國家——也可能發生更替。


(作者邵宇系東方證券首席經濟學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