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7 昌平分區規劃獲批,以“迴天”為抓手注重民生保障

11月27日,記者從市規劃自然資源委昌平分局獲悉,北京市政府已正式批覆《昌平分區規劃(國土空間規劃)(2017年—2035年)》。

據悉,分區規劃主要明確了昌平區功能定位、空間結構、規模管控等內容。

昌平分区规划获批,以“回天”为抓手注重民生保障

功能定位:

首都西北部重點生態保育及區域生態治理協作區;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全國科技創新中心重要組成部分和國際一流的科教新區;特色歷史文化旅遊和生態休閒區;城鄉綜合治理和協調發展的先行示範區。

昌平分区规划获批,以“回天”为抓手注重民生保障

空間結構:

構建“一軸一帶一廊,兩城一區多點”的整體空間結構。

一軸是中軸線北延長線,是昌平人文、歷史、自然與文化資源的協同發展軸線;

一帶是北部山區生態文化帶,是首都西北部生態涵養區的重要組成部分;

一廊是北清路-七北路沿線協同創新發展走廊,是聯接海淀山後、未來科學城、順義空港、朝陽電子城的研發服務產業走廊;

兩城是未來科學城、昌平新城;

一區是回龍觀、天通苑地區;

多點包括南口新市鎮及其他小城鎮(小湯山鎮、陽坊鎮、流村鎮、崔村鎮、興壽鎮、延壽鎮)共7個鎮。

昌平分区规划获批,以“回天”为抓手注重民生保障

規模管控:

以水資源、生態環境等承載能力為剛性約束,確定全區人口規模和城鄉建設用地規模。

2035年全區常住人口調控目標為234萬人,城鄉建設用地規模控制在263.35平方公里以內。

加強建築規模與建設時序管控,為承接首都功能,保障重大項目建設預留條件。劃定城市開發邊界和生態控制線,將全區空間劃分為集中建設區、限制建設區和生態控制區,實現兩線三區的全域空間管控。

昌平分区规划获批,以“回天”为抓手注重民生保障

昌平分區規劃有哪些特點?

注重生態保護,以生態優先為第一原則

昌平北部山區是京津冀協同發展格局中西北部生態涵養區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首都重要的西北部生態屏障。

分區規劃延續了新城規劃中的北部山區生態帶和“十三五”規劃中的北部山區生態涵養帶中的生態涵養功能,並在此基礎上強調並融合了長城文化帶與西山永定河文化帶交匯之地的歷史文化保護與傳承,提出構建北部山區生態文化帶。

注重文化傳承,以中軸線北延長線為統領

分區規劃落實總體規劃要求,強化城市發展軸線統領作用,以中軸線北延長線為引領,構建昌平人文、歷史、自然與文化資源的協同發展軸線。

重點強化三條文化帶的保護利用,挖掘、傳承、弘揚三條文化帶內涵;強調彰顯文化特色,提升城市發展內涵,引領昌平建設具有文化底蘊和地域特色的魅力空間。

注重產業發展,以未來科學城建設為契機

落實總體規劃對“三城一區”的建設要求,統籌對接《北京未來科學城規劃(2017年-2035年)》,劃定未來科學城空間範圍,強化未來科學城在科創產業上的發展帶動作用,優化城市功能佈局。

進一步強化跨區域完善科創產業鏈條,提升科技創新和研發服務水平,構建協同創新發展走廊。

注重民生保障,聚焦“城市病”突出問題

健全公共服務設施和基礎設施體系,梳理基礎教育、醫療衛生、養老福利、文化體育等公共服務設施資源,優化空間佈局,多途徑補足公共服務設施短板。

強化交通和市政基礎設施保障水平。以回龍觀、天通苑地區為重要抓手,著重解決近期亟需解決的民生保障問題及宜居環境建設問題。

注重多規合一,確保一張藍圖幹到底

全面建立多規合一的規劃實施管控體系,以分區規劃為統領,統籌各級各項規劃,實現底圖疊合、指標統合、政策整合,確保各項規劃在總體要求上方向一致,在空間配置上相互協調,在時序安排上科學有序。

形成一本規劃、一張藍圖、一套指標。

近期分區規劃成果將在昌平區政府官方網站進行公開公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