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4 抗戰史上的傳奇之戰: —日寇被痛殲後反而給八路軍感謝信

勤勞勇敢的中國人民在波瀾壯闊的八年抗日戰爭中,湧現出了許多傳奇之戰,1939年10月25日發生在山東省臨朐縣五井鎮的那場激戰,就是其中頗具代表性的一個。

日偽偷襲

錢鈞是八路軍的一名驍勇戰將,1905出生於河南省光山縣,192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27年參加紅軍,歷任四方面軍手槍隊長、團長、師參謀長,並參加了兩萬五千里長徵。抗日戰爭爆發後,任八路軍第129師教導團團長。

抗戰史上的傳奇之戰: —日寇被痛殲後反而給八路軍感謝信


圖注:開國中將錢鈞

錢鈞率部到達五井之後,一面抓緊練兵,一面發動群眾,建立政權,以求儘快建立起鞏固的根據地。他發現五井鎮東邊約300米遠有一坐蓮花山,是該地區的制高點,就在那裡放了一個班哨,時刻警戒臨朐城的敵人。

1939年10月25日凌幕2時許,鎮子裡一片寂靜,除了執勤的哨兵外,緊張工作了一天的戰士和群眾都已入睡。突然,錢鈞被村外激烈的槍聲驚醒,清脆的三八槍聲告訴他,可能是日軍來了。然而,這幾天他們卻沒有得到敵人可能來犯的任何情報。看來敵人是想趁他們剛到此地,立足未穩,偵察、通訊聯絡還不完備的時候突然襲擊。錢鈞剛要出門,一顆“八二”迫擊炮彈落在院子裡,頓時房屋顫抖,塵土飛揚。日軍的炮彈繼續向鎮內發射,沉重的爆炸聲在五井鎮上空迴盪。錢鈞立即組織反擊,戰士們迅速集合起來奔向前沿陣地。激烈的槍聲從東面傳來,錢鈞立即趕到東門。一營營長李福澤已在這裡,指揮部隊開始向敵人還擊。

各個擊破

一陣激烈的槍聲過後,敵人停止了射擊,周圍恢復了寂靜。錢鈞和李營長迅速分析敵情,部署了兵力:一連守東門,監視南門;二連到北門,兼顧東北角炮臺處。同時,選派幾名偵察員出鎮迅速摸清敵情。

偵察員回來了,從一名偽軍俘虜口中得知:40餘名日軍是從臨朐城來的,三四百名偽軍是從青州、臨朐兩個地方來的。眼下日軍都集中在蓮花山上,配有“八二”迫擊炮、擲彈筒、輕重機槍等武器。

聽完偵察員的報告,錢鈞心裡有了底:從來犯之敵的人數和火力配備情況看,估計敵人不會有牽制五井向南攻茹家莊我第一支隊司令部的企圖,只要在這裡給其有力反擊,最多午後,他們就會退走。因為拂曉偷襲,午後返回駐地,在當時是日軍常用的戰法。而我軍眼下雖然只有兩個連,同敵人一比好像處於劣勢,但三連駐在平安峪一帶,相距不遠;況且還有臨朐獨立營駐紮在下五井,與五井鎮形成犄角之勢,再加上當地群眾的積極支援,完全可以變被動為主動。於是,錢鈞進一步調整了作戰方案:牽制日軍,斷其退路,狠狠打擊偽軍,將其擊潰,然後集中兵力圍殲日軍。

抗戰史上的傳奇之戰: —日寇被痛殲後反而給八路軍感謝信


圖注:毛主席接見錢鈞(右一)

痛殲日軍

戰鬥還在繼續,此時太陽已經升起,日軍佈陣情況清晰可見。通過觀察,八路軍發現蓮花山北麓一座石碑旁,有一挺日軍的重機槍,東門外北邊高大的墳堆後面和張家店南面的亂石堆裡,各有一挺日軍的輕機槍,三挺機槍成品字形,交叉火力,組成火網。

戰士們笑聲剛落,忽然發現墳堆邊的機槍不叫了,一個手持指揮刀的日軍,伸頭伸腦向鎮上張望,也許那傢伙發現自己受了嘲弄,在尋找報復的目標。“送他回老家!”錢鈞一邊自語著,一邊順手接過身邊的戰士手中的步槍,給了那日軍一槍,隨著槍聲,那傢伙粗笨的身體倒在了墳堆旁,再也不動彈了。

暫時沉寂之後,敵人的機槍又猛烈掃射。但好一會兒,不見敵人進攻。“敵人又在搞什麼鬼名堂?難道要逃跑?”錢鈞分析著,判斷著。果然,日軍開始向蓮花山收縮了。

這時,八路軍機炮連奉命趕到,並且從司令部帶來了青州、臨朐之敵暫無兵力向五井增援的可靠情報。圍殲敵人的戰機已經成熟,錢鈞命令部隊:立即出擊,奪回蓮花山。進攻開始了,八路軍戰士勇如猛虎,向山上衝鋒。但日軍憑藉著有利地形和幾件重武器,負隅頑抗,戰士們被壓在山腰。

日軍見突圍不成,援兵又等不來,預感到末日來臨,只得憑藉墳包、樹林,進行垂死掙扎。

八路軍重新組織了部隊,三個連隊向殘敵發起了全面進攻。八路軍所有武器一齊向敵人開火,強大的火力壓住了敵人。八路軍發起最後衝鋒,在喊殺聲中攻佔墳地,終於消滅了所有殘敵。

日軍“致謝”

五井戰鬥勝利的消息,很快傳遍了沂蒙山區。八路軍為了進一步從政治上打擊敵人,削弱其士氣,將日軍留下的全部屍體進行清洗,裹上白布,屍體上放著各種宣傳品。接著,給駐臨朐城的日軍送去一信,內稱:

臨駒城日本駐軍部隊長閣下:

貴軍於25日在五井與八路軍激戰終日,貴軍官兵全部陣亡,屍體俱全,現放在蓮花山廟前,希接知後酌情處理。如需幫助,願盡力為之。查日軍侵華以來遭遇中國人民之堅決抵抗,八路軍配合人民,持久抗戰,誓死打敗日軍,收復失地,不達目的,決不罷休!敬候明察。

第八路軍駐五井部隊首長

中華民國二十八年十月二十九日

數日後,日軍數百人前來收屍,從望遠鏡裡看到,敵人垂頭喪氣地走上蓮花山,見到屍體,脫帽致哀,接著抬起屍體,匆匆離去,走時留下一封信:

八路軍駐五井部隊長閣下:

貴軍人道主義,本軍欽佩,留下屍體完整無損,特此謝意。

大日本皇軍駐臨駒部隊長

昭和十四年十一月二日

五井殲滅戰的規模雖然不是很大,殲敵也不是很多,但在八年抗戰的初期階段,它對提升我軍民士氣、打擊敵軍囂張氣焰所起的作用卻是巨大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