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董明珠做筆芯賠做手機賠做電動汽車賠,除了接手早已做大做強的格力,她真的有戰略眼光嗎?

醒者無韁


一個掌門人是一個企業的靈魂。也是核心人物。樓主說董明珠接手早已經做大做強的格力電器。這不是很準確。

格力電器本身是有一定的市場基礎。但無可否認的是在董明珠掌管格力電器以後。格力電器過去一段時間在空調市場佔有率不斷升高 在變頻空調市場地位也是難以動搖的。所以格力電器龍頭地位更加牢固。格力電器取得長足的發展。這是不容置疑的。

樓主說格力電器在圓珠筆芯。手機。新能源汽車都是賠本的。

筆者對格力電器跨界圓珠筆芯沒有太多瞭解。如果真有那麼一回事。這個跨界有點大。企業跨界發展筆者一直不太認同。企業最好是立足主業。做大做強。

手機與家電具有一定的共性。雖然一個是通訊工具一個是家用電器。無可厚非。但手機行業競爭太激烈。作為格力電器有沒有必要介入手機行業。我們可以探討。

至於新能源汽車行業。大方向正確。也是很有前途很有發展空間的產業。但格力電器技術路線圖是不是符合未來發展趨勢。大家可以探討。不可否認。新能源汽車行業是一個燒錢的行業。對資金要求很高 董明珠是不是有充分的評估和資金預算是另一碼事。

有的時候。大方向對了。但具體經營沒有很好規劃。也會一波三折。

對格力電器和董明珠需要客觀評價。既不能因為格力電器巨大成功就捧上天。也不能因為稍有挫折就不擇手段貶低落盡下石。

市場諸多觀點認為董明珠很強勢。筆者沒有任何機會接觸董明珠。並不知道這一觀點是不是公正客觀。但強勢有的時候可以扭轉乾坤。但有的時候會一直走到底。不願意聽不同意見


杜坤維


首席投資官評論員董巖:

董明珠是一個很有爭議的人物。在格力以做銷售起家,靠著自己的能力一步一步的,最後做到了格力的頭一把交椅。

筆者認為任何事情都具有兩面性,可以說在過去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董明珠和格力共同發展和董明珠的強勢領導是密不可分的。但是過於強勢的性格也使得在管理過程中很難聽進去別的意見,總是以自己的意見為中心。這樣在企業未來的發展戰略上難免出現誤判。

什麼是戰略眼光?難道是一個領導人在任何時候偶能洞悉到未來的發展脈搏嗎?筆者不這麼認為,每個人都具有一定的侷限性,自己不擅長的領域出現誤判也是在所難免的。但是關鍵的問題是要能聽到身邊人的聲音。就比如國家戰略,難道領導人就能完全的瞭解各個領域如何發展嗎?這個肯定是不可能的,領導人也是聽取了相關領域的專家的意見之後,經過專業的團隊討論才能很好的制定未來的發展戰略。同樣一個公司也是這樣,如果一把手過於強勢就會聽不到身邊的聲音。

近年來美的集團通過收購卡庫機器人成功進入了機器人市場,通過和小天鵝的合併使得其獲得小天鵝的洗衣機業務,不斷的擴展業務領域,美的的營業收入總構成上空調也是隻佔到45%,而相反格力的主營業務空調佔到了營業收入額85%左右。產品結構的單一在未來也會慢慢顯現兩家企業的差距。就最近幾年格力的發展來說確實沒有美的轉型成功,這個也就體現了在戰略轉型上的不成功。




首席投資官


換個角度想想,如果董明珠真的沒什麼戰略眼光那麼接受了一個本就做大做強了的企業那企業是不是在她接手開始格力就開始走下坡路了呢?

董明珠是2001年接手的格力,我們我看看這些年格力的營收,

01年是56億,現在是超百億。15的營收是977億,16年是1083億,17年是1482億。

這些金額數值就像是硬指標,就單從硬指標上來看董明珠如果沒有真材實料又怎麼能讓格力不斷髮展呢。要知道企業越大,責任越大,作為領軍人物無疑是企業中責任最大的。

而作為網友和顧客則看到了更多是董明珠一些“語不驚人死不休”的話和一些失敗的投資。比如,

“我說雷軍是小偷,他不敢告我。”
“小米和美的,兩個騙子在一起,那就是小偷集團!”

可要知道一個人本來就是有擅長和不擅長的董明珠怎麼會不知道,但她不斷去探索投資新領域不但是為了自己呀。

董明珠在股東大會說過:“要站起來贊成。不收購,馬上下面就遇到短板,智能家電怎麼辦?”

因為她看見了格力的天花板,在中國這樣的市場環境下,格力只有空調這唯一的王牌。等到所有生活電器連起來之後跟城市電網聯通等一系列問題和弊端就出來了。海爾、美的他們都已經轉型了,格力如果不創新那勢必會被擠兌。

而對於員工問題,董明珠的眼界是每個人都有兩房一廳的房子住,只要你做到退休房子就是你的。

這樣的謀略一方面即可以讓員工安心工作,提高工作激情。另一方面又可以提高員工的粘性,避免老員工流失,也能吸引新員工。

從上述來看,董明珠的眼光絕對不差。


鎂客網


董明珠做筆芯賠做手機賠做電動汽車賠,除了接手早已做大做強的格力,她真的有戰略眼光嗎?雖說董明珠做這幾樣事情都沒有算成功,但不能否定她作為一個優秀的企業家,同時也不乏戰略眼光。只是可惜,像很多創業這一樣,非要創業失敗幾十次才能成功那一次一樣,不知道董明珠會成功哪一次。

董明珠在格力從一業務員幹起直到掌握格力大權,不能不說這個女人是很有能力的。而且這麼多年也在固守格力的主業,把它拉扯到今天這般田地也算是不錯的了,不然她能在那個位置待這麼久?格力不被她折騰垮杆?格力集團的大股東就任憑她在那裡任意胡作非為?朱江洪還能推薦她來執掌格力?可惜的是董明珠的性格,導致了她被很多人所反感。


董明珠接手格力,格力差不多將近一千億的營收,到2017年營收將近1500億元,在她的領導下格力增長了最大年度增長了500億的營收,差不多又造就了一家大企業的營收。雖然營收敗給了老對手美的,但盈利狀況卻是最厲害的,達到224億元,而美的2380億元的營收利潤只有173億元。客觀的說,董明珠也算是挺厲害的了,沒有能力沒有眼光,這麼大企業是搞不好的。但這麼多年來格力的發展慢慢遇到了天花板,而董明珠一個最大的特點就是希望追逐熱點來進一步擴大格力的版圖。

所以才有了造筆芯、做手機、投資新能源車、投資芯片,但看起來都還沒有成功。而具體原因對於外界來說也是懵懵懂懂看不清楚。造筆芯,沒有材料,但董明珠還是幫助了貝發集團造出了筆芯造出了高端筆;做手機,雖然都是自己設計自己建立工廠製造,可惜市場不賣賬;投資新能源汽車,結果銀隆鬧出各種問題,還有技術問題。這些問題可能在很多企業投資其它產業一樣也會遇到問題,誰又說每一個投資都能夠是百分之百的成功呢?不過,從做手機來看,董明珠應該沒有抓住市場的需求脈絡;投資銀隆,沒有徹底調查清楚企業本身情況以及技術路線的選擇等。


而做芯片也算是自己盤出來已經上路了。而這個選擇雖然備受各方質疑,但誰又能說一定就不能成呢?雖然其主要目的還是為了解決自家每一年40-50億元的芯片進口的問題。如果真的把這個芯片給搞成了,又能替代40-50億元的進口芯片,難道不是一件好事情嗎?說不定以此為基礎,向另外領域的芯片進擊也說不定。

不折騰最舒適,但也最不容易出成果。董明珠也就是一個愛折騰的企業家,只不過有一些短板而已,也沒有人就是完人。客觀來說,這個女人敢想敢說敢幹敢折騰,願意以自己的力量推進一些事情,雖然不成功就算不成仁也在幹。這樣的人就是馬雲所說的,夢想是要有的,萬一實現了呢。如果不幹,啥也成不了,幹了,也許還能成。只不過還是要吸取一些前面的教訓。


圖片來自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更多分享請上部關注【東風高揚】。


東風高揚


作為年輕一代的90後,我想說說像董明珠這樣的中老年人,都具有的一個毛病----“思維固化”

從董進入手機行業採取的“董明珠模式”即“重資產模式”(傳統家電製造業的核心競爭力),可以看出:她思維固化的第一點,把她認為的傳統家電製造業的核心競爭力拿來做手機,還說雷軍連工廠都沒有怎麼能把手機做成功。

在這裡我想重點強調一點,中國大部分家電企業都是計劃經濟遺留的產物,格力在品牌自由競爭來臨之前就已經存在,已經有了自己穩定的經銷渠道和流程。嚴格意義上說格力沒有完整的創業過程,所以董明珠是沒有創業經驗的。當時的產品做得好壞都有人買,根本不需要考慮品牌屬性,客戶差異感受等因素。但這些因素卻是我們(年輕人)選擇手機、潮牌服裝等的重要考慮指標。

早期家電行業只要抓好生產、鋪貨、回款三板斧,再加上已經形成的品牌效應,主要不出現重大的科技創新,之前的巨頭就很容易立於不敗之地。所以在他們看來資產的核心競爭力,就是資產本身。做出規模效應,誰的規模大誰就是老大。這便是“重資產模式”

董明珠曾自豪地說"格力掌握了世界最先進的空調核心技術",我只想說空調的這項技術基本60年沒有什麼重大突破了,即現在的空調技術就是在當年氟利昂狀態變化吸放熱的基礎上,把氟利昂換成了其他替代品;電機體積變小;外貌做精緻一點等細微的改動。如果想手機行業三天兩頭換個樣,你這邊鋪的貨還沒發出來,就已經被淘汰了。但是傳統家電行業的技術革新很緩慢,所以格力用董明珠模式做沒有問題。


智能手機問世已經是後品牌時代了,資本已經不是什麼問題,產品質量也不再是企業核心競爭力了,而是基礎條件,品牌比拼的已經是用戶體驗,文化和情懷了。董明珠一句,“消費者三五年都不用換手機”是想誇耀自己的手機質量,但是從側面反映出她是對智能手機的發展不瞭解——這是她思維固化的第二點。


思維固化第三點:

“認為錢可以解決一切問題”

有了錢可以聘請專業的團隊來製造產品嘛,實在不行就再多付點錢吧。這種方法做傳統行業基本沒什麼問題,因為傳統行業要麼就是技術要求不高,要麼就是技術已經成熟,很容易找到這方面的人才。但是芯片不一樣,我國的芯片能自主研發的就已經鳳毛麟角,而且還是偏中低端的芯片。研發芯片厲害有能力的人早就被華為,阿里搶過去了(不得不說人才才是21世紀的核心競爭力)。我國芯片水平已經被美國甩了不知道多少條街了,因為美國芯片行業的配套產業已經很成熟了,從芯片設計,製作,封裝已經成體系很多年了,現在你研究芯片,花再大的代價也很難有市場佔有率。


總結一下吧,我覺得還是過段放棄目前的芯片產業,去做量子芯片的研究,因為只有這樣我國的芯片事業才有可能彎道超車~


barry看世界


小哥出品,必屬精品!

對於這個問題,小哥有一定的發言權!



董小姐做筆芯做手機,我們都知道,特別是做手機,格力手機最後居然淪落到需要董明珠下令,強制公司員工使用,但是公司員工依然大力吐槽,轉手賤賣格力手機的地步,可見其是多麼的失敗!

為什麼說小哥有發言權呢?因為小哥非常清楚新能源,也就是電池行業!

在2015年開始,世界新能源電池出現了一個新的格局,就是以歐美為首的三元電池,以中國為首的磷酸鐵鋰電池(代表有比亞迪公司,沃特碼有限公司),和以日韓為首,以氫氣為燃料的燃料電池!

而在隨後的發展中,目前看來,三元電池發展最好,因為其密度高,能量大,密度高,重量輕,充放電次數多,安全性佳,價格較低!

董明珠強力收購的珠海銀隆新能源公司!

這家公司主要做鈦酸鐵鋰電池,這個電池的特點就是安全性高,充電速度快!但是缺點也很明顯,就是密度低,壽命短,直接表現就是續航能力差(有多麼差呢?同樣體積的三元電池和鈦酸鐵鋰電池,三元能跑200公里,鈦酸鐵鋰不到100公里)!需要不停的充電!

而董明珠為什麼要收購珠海銀隆呢?因為她非常看好新能源,非常看好珠海銀隆的技術,覺得珠海銀隆新能源電池的技術世界第一!

看到如此自信的董小姐,我的第一反應就是董小姐被忽悠了,但是作為一個超級企業的領導人,能不能目光看遠點,看看珠海之外的深圳,崑山,看看國門外面的新能源市場和發展狀況?

根據最新消息,在2018年7月20日,珠海銀隆旗下的南京銀隆新能源公司已經被江蘇省高級法院查封!

不可否認,董小姐是一個非常成功的領導,但是對於投資這件事,通過珠海銀隆的這個收購活動,可以看出來,董明珠目光短淺,因為要是稍微有點常識,多考察一下新能源市場,怎麼也不會去碰鈦酸鐵鋰這樣落後又沒市場前景的技術了!

續航對於新能源多麼重要?直接表現就是隨著補貼標準的提升(要求續航能力大幅度提升),很多新能源企業倒閉,甚至很多大企業開始轉型,加入三元電池的行列!

石墨烯電池確實好,密度高,壽命長,可是那個造價,要是按到汽車上面,是普通百姓承受不起的!(題外話,吐槽一下。)

謝謝大家!

喜歡的記得點關注哦!


古梁鏞


她一句話,能讓王健林心甘情願的投5個億,。。。如果真像你們說的這樣,難道王健林的眼光會比你們差?雖然她做筆芯,做手機,做汽車都失敗了,但是在她的領導下,格力在電器行業競爭進入白熱化的時刻,仍然保持著穩定進步,而且她給員工蓋樓,給員工發福利,給股東分紅,從這些事情上來看,她是一個成功的領導,一個值得信賴的領導。

雖然她的這幾筆戰略發展走錯了,但是這其中有很多因素,比如說她在投資銀隆汽車之初就遇到了阻礙,格力總部的領導人根本不支持她,而且她在企業裡面並不是一手獨大,說的明白電,她只是格力電器的董事長,相當於高級打工仔,他幹什麼事,要投資多少錢,,都得經過格力集團總部的領導同意,並不是像雷軍,王健林,許家印一樣想幹什麼,就能幹什麼。

要說她的失敗,勝敗乃兵家常事,她在為格力企業尋找另一個增長點的戰略上確實太小看這幾個行業了。做筆芯,這是一個必賠的買賣,即便是做成了,也會照樣賠。因為筆芯這種特別小的玩意,國內分廠家對它幾乎找不到研發經驗可以借鑑,必須從0開始摸索,資金投入大,研發時間長。而且即便是研發出來了,也難以盈利,這就跟咱們國內沒有攝像頭生產廠商一樣,這玩意不需要做,做出來了盈利也少的可憐。不如去國外買。

還有手機,要說手機行業的競爭,如今那是比任何一個行業的競爭都大啊,因為除了華為,其他手機的配件,都是從同一廠商買來,國內公司再套上不一樣的外殼而已。高通的芯片,安卓的系統。而且手機行業的資金投入更加巨大,比如錘子手機,大家可以參照一下它最近幾年的融資新聞,就可以看出,這是一個一億即可起步,但需要幾十億續命的行業啊。而董大姐在資金動用的方面,是沒有主動權的,必須得交給上面決定。王健林可以大手一揮投她五個億合夥,那是因為萬達是王健林家族的。

至於汽車行業,大家可以參照賈躍亭老闆的遭遇,樂視數百億市值的公司被拖垮,都沒造出來汽車,後續又融資了數百億,這星期才千呼萬喚始出來了,,,,一臺。

所以她在這幾個行業的失敗是必然的。不光她,誰到這幾個行業都很難很難成功。


了尾爛下天臨君寧濟



董明珠沒有戰略眼光,有戰略眼光的人制訂了一條可行的道路。董明珠有能力在這條道路,擊敗競爭對手。第一個到達目的地。

有戰略眼光的是管仲、諸葛亮之類者。管仲提出尊王攘夷,諸葛亮有隆中對。董明珠顯然不是此類人。共享單車的發明者戴威,就頗具戰略眼光。但不務實。

馬雲的阿里巴巴和淘寶之所以能做大做強。是遇到了物聯網井噴式發展的時期。錯過了好的時機,即使你能力比馬雲更出色。也不可能有馬雲的成就。

董明珠一是沒戰略眼光,二是錯失了最佳時機。

董明珠做筆芯賠,做手機賠,做電動汽車賠。這是必然的。

大多數成功的資本大佬並非有戰略眼光。而是運氣好,創業時恰好遇到最佳時機。如陳天橋。真正有戰略眼光,又務實的企業家,是美的創始人何亨健。

首先,在大家電領域。美的只做空調。不做洗衣機、電視機、冰箱。最終穩坐空調行業的第二把交椅。

當格力、TCL、康佳、長虹等傳統家電企業投資大紅大紫的智能手機領域時。何亨健的美的,已經在小家電領域站穩腳跟。

當格力、TCL等傳統家電企業在智能手機領域賠的一塌糊塗時。電磁爐、電飯煲、豆漿機等小家電已經幫美的賺的盆滿缽滿。

董明珠沒有戰略眼光。戴威有戰略眼光,但不務實。何亨健即有戰略眼光,又務實。他似乎早已經料到,智能手機這個蛋糕最大最好吃,也最能噎死人。


楊朱學派


董明珠根本就是將的級別,根本沒到帥的級別,而她現在想稱王!!!純粹不自量力!!!讓她衝峰陷陣打市場行,讓她當家作主說了算根本就是找失敗。再一點要重點說下,是格力成就了董明珠,而不是董明珠成就了格力。她和馬雲,馬化騰,李彥宏,雷軍這些人的根本不同在於,她不是創始者,她沒有把一家公司從無到有幹到成功的真實經驗和刻骨銘心的體會。你看她的視頻就能感覺出來。她很囂張跋扈,很狂妄,而這正是其外強中乾的具體表觀。她只是在尋找存在感而己。而這些是創業公司的大忌。最重要的一點,是她根本不懂技術,銷售出身的人總有一種錯誤意淫,以為任何產品只要有銷售高手就能做起來。其實那隻能針對比較低端的產品或許成立,而她現在卻總想玩高科技。


藍雪風雨


不請自來。

首先糾正一點,董明珠接受格力的時候,格力並不是說已經做大做強了。最起碼沒有做到現在的行業遙遙領先的地步。然後格力的做大做強,也並不是說。全靠董明珠一個人的戰略眼光。這是整個團隊運作的結果,當然還有時代的機遇在哪裡?

不可否認,董明珠還是很會炒作的,他有成為一個網紅的潛質。然後這一點也幫助董明珠,或者說幫助格力加了很多分的。

你說他做圓珠筆虧錢,做手機虧錢,那又能虧多少?圓珠筆就不說了啊,手機的話只是在員工內部的發射,虧錢應該也就虧很少的一部分吧,相對於他做廣告的費用,那就算什麼。至於說投資銀隆電動車。據我所知這個事格力的董事會並沒有批准,而是董明珠以自己的私人名義投資的近十億元。當然,現在說這個事情是否具有戰略眼光,還為時過早。畢竟新能源汽車是未來的一個發展方向,也不是一年兩年就能夠看到實際的收益和效果的。

總的來說,董明珠這個人還是挺有個人魅力的,或者說是領袖的魄力。而且他為了格力,也是付出了自己的,很大的心血。從他各種的高調,包括與雷軍的賭約等等,都是為了打造格力的知名度。

事實上,在目前為止,說到格力,人家首先想到的就是董明珠。這就是他,比較成功的地方。

現在這是一個講究流量的時代。同樣的賣橘子賣農產品,人家巧婦九妹就可以做到,年營業額上千萬。但這並不是說明,巧婦九妹賣的農產品,它的質量就有多好。同樣的道理,格力電器的空調可能也並不是最好的,但是因為董明珠千方百計的為他站臺,為她背書,為她打造知名度,所以給力空調的銷量遙遙領先,跟董明珠的運作也是有關係的。

所以就我個人來說,我還是很佩服董明珠的,一個女人,能夠做到這樣的地步,真的很不容易。還記得劉曉慶曾經說過的嗎?做女人難,做一個名女人更難。所以我也希望格力電器和董明珠能夠,在今後越走越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