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10 電影收入為什麼叫“票房”其淵源可以引申到清朝

“票房”就現在來說就是一部電影的收入!但其發展的歷史可謂百年之久!

電影收入為什麼叫“票房”其淵源可以引申到清朝

票房起源

在清朝乾隆征戰大小金川時,軍中滿洲人多,因行軍萬里,一路無聊,始而思念家鄉與親人。

為此,八旗子弟兵自編詞、曲,即子弟書,以自歌自娛。歌唱者需持有執照,所謂唱票,這些業餘歌唱者之間就互稱為票友,以後票友就成了業餘演唱者的代稱,清中葉以後,八旗貴胄嗜愛戲曲成風,並以演唱戲曲為樂。不過他們演唱不為生計,故謂之票戲。演唱時票友們彙集一堂,其匯合的地點就叫做票房。最早的票房始於道光年間,到同治末年的翠峰庵票房已有相當規模。以後天津、上海、武漢、南京、常州、蘇州、臺灣、四川、濟南、香港、澳門、煙臺和美國、加拿大、新加坡的華人居住區也都成立了票房,而且在大學、中學、工廠、農村、街道、茶樓、飯店、公園等到處都有。

票房的發展

票友大多數是為自唱自娛,如清朝的皇帝愛新覺羅·載湉、貝勒愛新覺羅·載濤、袁世凱的公子袁克文、同仁堂的經紀人周子衡和上海的杜月笙、銀行老闆馮耿光、張伯駒、生理學家劉曾復都是造詣很深的名票,為京劇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但也有不少人由業餘轉為專業演員,也就是人們常說的"下海",如老生張二奎、孫菊仙、汪笑儂、言菊朋、郭仲衡、奚嘯伯,花臉黃潤甫、金秀山,小生德珺如,老旦龔雲甫、臥雲居士,琴師李佩卿都是京劇舞臺上舉足輕重的藝術家。近 年票房活動非常頻繁,甚至遠遠超過了專業劇團。

電影收入為什麼叫“票房”其淵源可以引申到清朝

愛新覺羅·載濤

票房原意是指公開出售電影或劇院門票的地方,到了現在電影高速發展的階段特指電影或戲劇的商業銷售情況。

票房可以用觀眾人數或門票收入來計算。在現今的電影業中,票房已經成為衡量一部電影是否成功的重要指標之一。

票房在英文裡的意思為“盒子辦公室”。這個詞來自於早期的戲院,要進入便宜的座位區需花費一個銅板,這個入場費是要放在位於入口閘門上一個鎖住的小箱子。當箱子裝滿的時候,會有工作人員將箱子拿進一個小房間進行清點並收藏。因此這個財務部門相關的小房間就被稱為“盒子辦公室”(Box Office)。

這些有關電影的小知識你get到了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