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什麼叫“溼熱下注”?

菜鳥飛歌


其實通過“溼熱下注”這幾個字我們就能大概明白這是什麼意思了,就是說溼熱向下流注。單明白到這是遠遠不夠的,我們需要進一步瞭解什麼是“溼熱”,“下注”指的是下注到哪裡。

談起“溼熱”大家並不陌生,溼熱形成的原因也很多,可以是外感溼熱而使溼熱之邪進入人體,也可以因為過食肥甘厚味,或者脾的運化失常造成溼邪內生,久而化熱,從而形成溼熱。溼熱的表現也多種多樣,比如可以有發熱、頭痛而重、身重,口苦,胸悶,尿黃等等,舌脈以舌質紅,舌苔黃膩,脈濡數為主要典型表現。

全身各個地方都可以有溼熱的表現,但是如果主要是身體趨下的部位表現出明顯的溼熱特徵,我們可以稱之為溼熱下注。比如說下焦的膀胱、腎,因為其主管泌尿生殖系統,所以溼熱下注常常表現為泌尿及生殖系統的問題,比如可以表現為泌尿系統感染,具體症狀可以為尿頻、尿急、尿痛、甚至尿血、尿濁等,也可以表現為慢性前列腺炎、痔瘡、陰道炎等等疾病。溼熱下注可以是很多疾病的一個證型,也就是說溼熱下注可以引起,或者表現為很多的疾病形式。

在治療方面,清利溼熱是極其重要的,同時兼顧溼熱的蘊積部位偏下,也要適當運用趨下的藥物以載藥下行。或者也可以根據具體的疾病證型而更有針對性的用藥。


藥事健康


是不是很多人經常聽到醫生說自己溼熱下注,但是卻不知道什麼意思?接下來我給大家解釋一下,什麼叫溼熱下注。

什麼是溼熱下注?

溼氣就像黏稠的液體一樣,可以隨著體液流動,溼熱下注就是指溼熱流注於身體的下半部分。

溼熱下注後有哪些表現?

溼熱下注後,身體會出現一些不正常的表現,比如:小便不利、小便次數多、女性白帶異常有異味、男性陰囊潮溼有異味、大便粘黏不易擦淨、下肢腫痛、出現腳氣等等。

如何調理溼熱下注?

1.飲食多吃清熱利溼性的

溼熱患者體內虛火旺盛,因此不適宜再吃溫補性食物,可多吃一些清熱利溼的,比如:苦瓜、黃瓜、冬瓜、綠豆、薏米等食物,儘量不要吃辛辣味重的,炒菜時也要避免放辣椒、花椒、生薑等調味品,飲食清淡一些。

2.運動排汗

運動出汗是很好的排溼方法,尤其是夏天,身體內的汗一定要出來,否則體內溼氣太重,到冬天會引發很多其他病症。

每天堅持適當的運動,既可以紓解壓力、活絡筋骨又可以加速排溼,讓身體更加健康。平時不太喜歡運動的人可以飯後喝些怡 清茶,雖說這樣屬於中藥內調,但祛溼也是比食療要快很多的。

3.遠離潮溼環境

日常生活要遠離潮溼環境,尤其是已經有溼氣的人,夏天千萬不要貪涼直接睡在地板上;在天氣潮溼、下雨的時候儘量減少外出;不要穿潮溼未乾的衣服,否則會導致溼氣加重。

4.睡前按摩曲池穴

曲池穴位於肘部,在經氣運行中起到上通下達的作用,同時也匯聚了大腸經的溼濁之氣,每天晚上睡前按摩此穴3分鐘,可以清熱解表、疏經通絡,起到很好的祛溼熱作用。

想知道更多關於溼氣方面的知識,歡迎【關注】我,每天都有新收穫。


一襲寒風浸染雙眸


溼熱下注是一箇中醫的術語,並不特指某一疾病,而是一種病證名。

從字面的意思,我們大致就可以瞭解到,溼熱下注說的是溼邪夾雜熱邪流注於下,溼和熱都是中醫的致病因素。

這裡的這個下則指的是下焦,中醫藏象學說將人體分為上中下三焦,對三焦解剖形態的認識,至今尚無完全統一的看法。一般認為大致可將人體軀幹劃為三個部分:橫膈以上內臟包括心、肺等為上焦,橫膈以下至臍為中焦,包括肝、膽、脾、胃等,臍以下為下焦,包括腎、大腸、小腸及膀胱。

中醫認為腎與膀胱相表裡,腎主水液,膀胱主貯存及排洩尿液,大腸主傳化糟粕及吸收津液,小腸主受盛化物和泌別清濁。溼熱下注,是指溼熱邪氣流注於下焦,引起腎和膀胱的蒸騰氣化失常,大小腸的傳化糟粕功能異常所表現出來的一系列症狀。

溼熱阻於腎與膀胱,導致腎與膀胱氣化失常,則水道不通,小便不利,可出現尿頻、尿急、尿痛、尿短少等尿路刺激症狀,還可見尿赤、尿渾濁等症。婦女還可表現為陰癢,帶下量多或黃白相間。

溼熱阻於大小腸,腸道傳化糟粕、分清泌濁功能失常,可見腹痛、洩瀉,裡急後重,赤白下痢或瀉下急迫,瀉而不爽等症。

溼和熱都是中醫的致病因素,主要表現為小便短赤,身重疲乏、舌苔黃膩、脈濡數等,可見小便淋漓澀痛、會陰脹痛、陰癢、下肢浮腫、關節腫痛、溼熱痢疾、溼熱洩瀉等。主要的疾病見於膀胱炎、尿道炎、前列腺炎、腎盂腎炎、陰道炎、痢疾等。


淡如九月


下焦溼熱亦屬於溼熱體質的一種,有的人甚至還伴有口臭的現象

在日常我們在跟朋友交流的時候,看到對方眼神傳來一種嫌棄的目光,難免會有些尷尬。由此得知我們的口氣具有一定的“殺傷力”,雖然對方知道這並不是有意而為之,不過口臭的確在社交關係上會造成很大的影響。

1.揭秘口臭的“幕後黑手”

不過有些朋友感覺很委屈,因為平時特別注重個人衛生,每天都在按時刷牙,可為什麼口氣還是這麼重?在這裡要提醒大家一下,口臭並不 “單純”的指口腔問題,而是內在已經出現了健康隱患。在中醫理論上來講在夏季和秋季最容易患上溼熱病症,形成溼熱體質。

2.溼氣分為內溼和外溼

①外溼

環境潮溼或者是經常游泳,淋雨,泡澡等等,這些還導致溼氣形成的原因。

②內溼

內溼屬於病理性的現象,比如消化系統紊亂,常食油膩的食物,引起溼熱,所謂溼熱就是溼和熱同時存在。尤其是在夏季轉秋季這段時間外界溫度比較高,如果本身溼氣比較重的體質,就會因為溼久不除而轉熱的現象。

3.溼熱引起口臭的病理

有些人不僅嘴臭,而且早上嘴巴微微發苦還特別幹,經常胃燥,大便粘液,而且臉上容易長青春痘,這些症狀說明體內已經患有溼熱。一旦患有溼熱會傷害到人體的脾胃,所以這正是口臭口乾,食慾不振的原因。一旦脾胃運行不暢,就會影響到腸胃功能,拖緩排洩,所以才會出現消化不良大便粘滯等症狀。所以在找到口臭的根源問題之後,首先需要調理溼熱體質,保證腸胃的正常運行功能,清除體內熱火,從而改善口臭引發的病症。

4.除溼熱才能去口臭

①人參補氣養陰

人參本質性寒,跟溼熱有平復的作用,而且可以養胃生津,調理口乾舌燥,四肢倦怠,尤其是對於陰虛內熱的患者能夠有明顯的改善作用。

②茯苓疏散風熱

茯苓能夠疏散風熱,清新口氣,而且還能夠治療虛熱,口臭等症狀。所以經常用茯苓泡水可以達到清涼降火除溼的效果。

③雞內金通淋化石

雞內金含有豐富澱粉醚酶角蛋白,氨基酸非常豐富,其中微量胃蛋白酶促進食物的消化,增加胃動力,起到通淋化石的效果,排除體內的淤積,緩解脾胃不和,根源解決溼熱口臭的問題。

5.綜合調理方案

人參茯苓雞內金三種主食材為一個配方,對於除溼降火,改善虛熱口臭有明顯的效果。《黃帝內經》當中記載到,配以山藥,砂仁,佛手可以去火養胃;雪蓮,赤小豆,蓮子能夠祛溼氣;蓮子,薄荷,金銀花還能清涼瀉火,疏風散熱,搭配到一起組成多味 清片,效果更甚。把這幾種食材提前浸泡一夜,然後煎煮25分鐘,每天按時服用。同時如果是上班族的朋友,也可選擇貼心的片劑,藥效配備完善,更為方便。


360健康大講堂



諸葛藥師


溼熱下注是中醫的一個證候,包含一系列的症狀

說說病邪,溼和熱

熱邪傷陰,表現為熱的病症,紅腫熱痛,而且跟著溼邪流動,大家都知道水往下流,所以說溼熱容易往下注。溼邪有一個性質就是黏膩,纏綿難愈,和梅雨季節一樣不清爽,病程很長,體質陽氣偏盛的人,溼邪容易化熱成為溼熱,停留在不同的部位產生不同的症狀



下包括哪些呢?

下焦,包括腎和膀胱,所以會出現小便的問題,淋漓不盡、疼痛、白帶異常、大便黏膩疼痛,腰痠腰痛,小便短赤,腹部不適的症狀腹痛等症狀

下肢:流注下肢,引起下肢腳氣病、關節腫痛等症狀

臨床常用的方:可選用清熱利溼的方藥。如五淋散、四妙丸等。

小醫生的科普,歡迎大家指正,喜歡就點個贊呀


大腦梗知識


溼熱下注是一箇中醫的證型。指的是溼和熱同時存在於人體導致的一系列病理表現。

溼邪具有重濁,粘滯,趨下,致病纏綿難愈的特點。溼熱是溼邪加熱的表現,因此溼熱致病具有典型的症狀表現:發熱、身熱不揚,頭痛而重、身重而痛,口苦,尿黃而短,舌質紅,舌苔黃膩,脈濡數。

膀胱系津液之府,溼熱蘊結於下焦,下注膀胱,溼熱阻於腎與膀胱,導致腎與膀胱氣化失常,則表現為水道、小便不利,洩時澀痛,尿赤,尿渾濁,小便頻數,淋瀝不暢(即尿頻、尿急、尿短少、尿痛等尿路刺激症狀)。

臨床可以酌情根據辨證用五淋散、萆解分清飲、黃連解毒湯等加減治療。


泌尿男科於文曉


溼熱下注(下焦溼熱)指溼熱注於下焦的病理。臨床可見於多種疾病,如溼熱痢疾、溼熱洩瀉、淋濁、癃閉、陰癢帶下等。臨床最常的是肝膽溼熱:常見脅肋脹痛灼熱、口苦納呆、厭食、嘔惡腹脹、大便不調,或身目發黃,或陰囊溼疹,瘙癢難忍,或睪丸腫脹熱痛,或婦女帶下色黃臭、外陰搔癢等溼熱蘊結、肝膽疏洩失職之象。常用治療方劑:龍膽瀉肝湯或龍膽瀉肝丸。


dai春華


溼熱下注可能有很多病症的出現,肝的問題,婦科的問題,還有泌尿系統的問題。瘧疾等等。


添財9


溼,就是體內水分過多,不能正常代謝出去。

溼氣重的人,長期積累,有的就會堆積生熱,就變成溼熱體質。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嘗試過,洗衣服時,將衣服放在盆裡浸水後,如果沒有及時洗掉,過了一段時間來看,衣服和裡面的水居然都變成熱的了。

但是不沾水的髒衣服放上幾天也不會這樣。

這就是溼聚成熱。

中醫有句古話這樣說的“千寒易除,一溼難去。”一旦溼熱想成就會非常難祛。

請問你現在有哪些症狀了?

症狀出現時間多久了?

如果有,可以關注我,與我私聊,我幫你看一看,

我會為你出一個詳細的病情分析,

希望能夠幫助到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