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3 認識瑞典王國

認識瑞典王國

瑞典王國(The Kingdom of Sweden),簡稱瑞典(Sweden),是一個位於斯堪的納維亞(Scandinavia)半島的國家,北歐五國(丹麥、瑞典、挪威、芬蘭、冰島)之一,是北歐最大的國家。由於相近的語言、文化和歷史,丹麥、挪威和瑞典被合稱為斯堪的納維亞國家。

瑞典領土面積為449,964平方千米(約15%的土地在北極圈內),東北與芬蘭接壤;東偏北是波的尼亞灣(Gulf of Bothnia);東偏南隔波羅的海(Baltic Sea)與俄羅斯、愛沙尼亞、立陶宛、拉脫維亞相望;南隔博斯霍爾姆海峽(Booz Holm Strait)與德國、波蘭相望;西南瀕臨斯卡格拉克海峽(Skagerrak)、卡特加特海峽(Cattegat)和厄勒海峽(Oresund)與丹麥相望,隔北海與英國相望;西、西北與挪威毗鄰。海岸線長7,624(2181)千米,首都為斯德哥爾摩(Stockholm,59°18′N, 18°10′E),時區為UTC/GMT+1。

認識瑞典王國

政治體制

憲法。憲法規定瑞典實行君主立憲制。國王是國家元首和武裝部隊統帥,作為國家象徵僅履行代表性或禮儀性職責,不能干預議會和政府工作。議會是國家唯一的立法機構,由普選產生。政府是國家最高行政機構,對議會負責。國王的最年長子女是法定王位繼承人。

議會。瑞典議會實行一院制,共349名議員,議員經普選產生,任期四年。議會組織法規定,政黨在大選中需獲得全國選票的4%或一個選區的12%才能進入議會。

認識瑞典王國

司法。瑞典法院分三級:最高法院、6所中級(上訴)法院、72所初審法院,此外另設28所行政法院。皇家最高法院由16名政府任命的終身法官組成。全國設國家檢察院、6箇中級檢察院、38個區級檢察院和11個專司經濟犯罪的檢察院。國家檢察長由政府任命。設有獨立監察官,對議會負責,監督各級政府機構和官員。

政黨。保守黨(Conservative Party),1904年成立;人民黨(People's party),1934年成立;中間黨(Centrist party),1913年成立,原名農民協會,1958年改為現名,代表農場主和家庭農戶利益;基督教民主黨(Christian Democrats),1964年成立,原名基督教社會民主黨,1996年改為現名;社會民主工黨(Social Democratic and Labour Party),簡稱社民黨,1889年成立,瑞典第一大政黨,曾長期執政;環境黨(Environmental party),1981年9月成立;左翼黨(Die Linke),1917年成立,原名左翼黨-共產黨人,1990年改為現名;瑞典民主黨(Democratic Party of Sweden),在野黨,1988年成立。

認識瑞典王國

國王。卡爾十六世•古斯塔夫(Carl XVI Gustaf,1946—),1946年4月30日生於斯德哥爾摩,1966年高中畢業後在部隊接受軍事訓練,1968年在烏普薩拉大學和斯德哥爾摩大學進修。1973年9月15日即位。1981年9月和2006年7月偕王后訪華,2008年出席北京奧運會,2010年5月出席上海世博會,11月隨瑞典皇家工程院科技考察團訪華,2011年2月和王后因私訪滬。

認識瑞典王國

卡爾十六世•古斯塔夫(1946—,網絡圖片)

行政區劃

截至2014年,瑞典擁有21個省和289個市。省長由政府任命,市級領導機構由選舉產生,省、市均有較大自主權。21個省分別為:斯德哥爾摩(Stockholms)、烏普薩拉(Uppsala)、 南曼蘭(S dermanland)、東約特蘭(Ostergotland)、延雪平(Jonkopings)、克魯努貝里(Kronobergs)、卡爾馬(Kalmar)、哥得蘭(Gotlands)、布萊金厄(Blekinge)、斯科訥(Skane)、 哈蘭(Hallands)、 西約特蘭(Vstra Gtaland)、韋姆蘭(Varmlands)、厄勒布魯(Orebro)、西曼蘭(Seaman orchid Province)、達拉納(Dalarnas)、耶夫勒堡(Gavleborg Province)、西諾爾蘭(V sternorrland Province)、耶姆特蘭(The province of Jamtland)、西博滕(Lycksele Province)、北博滕(Norrbottens)。

國旗:瑞典國旗於1906年6月22日正式制定。

國旗為藍色,黃色十字略向左側。左邊上下兩個相等的藍色長方形的邊長比例各為4:5,右邊的藍色長方形比例各為4:9(高:闊)。黃帶的闊度為旗幟的1/5。含義就是:從天而降的十字旗。

認識瑞典王國

(網絡圖片)

國徽:瑞典國徽分為大小兩種。大國徽為斗篷式,飾有王冠的藍盾被黃十字一分為四:左上和右下部繪有小國徽,右上和左下部繪有孔爾福家族的徽號。大盾中有一小盾,分別繪有瓦薩王朝和貝爾納多特王朝的徽號。藍盾頂端是王冠,兩旁是戴王冠的金獅,下端為六翼天使勳章。小國徽為一戴王冠的盾徽,盾面上3頂金冠是瑞典王國的象徵,也象徵著當年組成卡爾馬聯盟的三個成員國——丹麥、瑞典和挪威。

認識瑞典王國

(網絡圖片)

認識瑞典王國

(網絡圖片)

國花:鈴蘭。

認識瑞典王國

(網絡圖片)

國樹:歐洲白蠟,是一種梣屬落葉喬木,樹高30米,樹冠冠幅達20米。性強健,姿態優美。冬季有黑色芽苞,觀賞性強。羽狀小葉9至13枚,卵形,長20釐米至30釐米,深綠色,秋季葉片變成黃色。極耐寒,可耐受零下15度及以下低溫。宜做遮蔭樹,也是很好的行道樹。主要分佈在歐洲大陸,除斯堪的納維亞北部和伊比利亞半島以外均可生長,在亞洲土耳其北部到高加索山一帶也分佈。

認識瑞典王國

(網絡圖片)

國鳥:烏鶇,顧名思義,全身羽毛烏黑色。鳴聲婉轉動聽,還能模仿其他鳥類的叫聲,有“百舌”的美名。

認識瑞典王國

(網絡圖片)

國石:水晶因美麗晶瑩、硬度較高,瑞典人將其作為國石。

認識瑞典王國

(網絡圖片)

國歌:《你古老的光榮的北國山鄉》

您古老而自由,在極遠的北方,美麗和平,使我們心情舒暢。

向大地上,最美的國土敬禮,陽光,天堂,您的綠色大地!

古代歷史的記憶,靜靜地沉睡,帶上您的名字,向高遠飛。

相信您將永遠這樣存活,我將永居於這北歐祖國!

認識瑞典王國

國慶日

6月6日,是1523年古斯塔夫·瓦薩(Gustav Vasa,1496—1560)當選瑞典國王的紀念日,這天標誌著瑞典與丹麥聯合王國的終結。6月6日也是1809年瑞典實施新憲法的日子。作為國慶日正式得到瑞典政府承認是在1983年,後經過多年討論,於2005年確定為法定節假日。

人口慨況

:人口990萬(2016年):其中,瑞典族佔90%;北部有芬蘭族約3萬人;拉普族(薩米人)近2萬人;此外,還有丹麥人、挪威人、德意志人、猶太人等。人口增長率:0.163%。

認識瑞典王國

主要宗教:基督教路德宗是瑞典的國教。教會分為13個主教區,2,365個堂區,3,249個牧師。1993年國教會成員人數約佔全國人口的88%。除此,在瑞典生活的移民中約有9.2萬人信奉天主教;10萬人信奉東正教;50萬人是穆斯林;還有1.5萬至2萬的猶太人,他們信奉猶太教;迄今為止瑞典有14個藏傳、南傳佛教“寺廟”。

官方語言:瑞典語。

瑞典語屬印歐語系屬日耳曼語族斯堪的納維亞語支,以斯德哥爾摩地區的語言為瑞典的標準語言。在學校中英語是必修課,大多數40年代以後出生的瑞典人都會講英語。英語和瑞典語為通用商業語言。

認識瑞典王國

貨幣瑞典:瑞典克朗。

1 瑞典克朗(SEK)= 0.8197人民幣(CNY,2017.9.12)。

GDP總計:5,109.99億美元(2016年,國際匯率)。

GDP人均:51,600美元(2016年,國際匯率)。

人類發展指數:0.898(世界12,極高,2014年)。

醫療。2010年,瑞典男女平均壽命分別為78.8歲和83.5歲。

在瑞典,公民所享受的醫療權利是平等的,不會因為多出錢就有優先權,在公立醫院看病,個人只需掏100~140克朗左右的門診費,和少量的藥費,其他一切費用都由政府買單。

每年看病,如果已經累積超過900克朗這個標準之後,就可以享受免費醫療。藥費方面,如果超出900克朗,可享受藥品補貼。也就是說患者一年內的總支出不得超過1800瑞典克朗。住院的手術治療等等則是完全免費的。

認識瑞典王國

瑞典的高福利使病人心裡面的負擔要小的多,後顧之憂也少的多,瑞典人也深深的依賴現有已經建立並運作了數十年的這種醫療保障制度,也體現了瑞典的公平性和人道性。

民生

瑞典是少數未參加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國家之一,戰後集中精力發展經濟,因此生活水平較高,社會保障制度完善,醫療衛生體系發達,社會福利項目內容廣泛,被稱之為“從搖籃到墳墓”的保障。有學者認為這種斯堪的納維亞福利模式是在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之間的一種模式,是一種混合經濟。

認識瑞典王國

重要城市

斯德哥爾摩地處波羅的海和梅拉倫湖(Lakemalaren)交匯處,市區分佈在14座島嶼和一個半島上,70餘座橋樑將這些島嶼連為一體,算上郊區的島嶼,共有24,000個島嶼,有“北方威尼斯”的美譽。建於13世紀,1463年被定為瑞典首都,逐漸發展成為瑞典的第一大城市。市區有瑞典王宮、皇家歌劇院、皇家話劇院、議會大廈以及斯德哥爾摩市政廳等中世紀的建築。人口86.4萬。

認識瑞典王國

哥德堡(Goteborg)是西約塔蘭省首府,位於西海岸卡特加特海峽,與丹麥北端相望,是北歐第一大港,港口終年不凍,是與西歐通商的主要港埠,有450多條航線通往世界各地,是北歐的咽喉要道,也是北歐的工業中心,市區450平方千米。人口90萬。市區主要景點有17世紀建造的皇家住宅、舊市政府,18世紀中葉建造的瑞典東印度公司,以及1815年建造的大教堂等名勝之地。

認識瑞典王國

哥德堡風光

馬爾默(Malmo)坐落在瑞典最南端,是斯科訥省首府,1275年建城。與丹麥首都哥本哈根隔厄勒海峽僅26千米,是瑞典第三大城、海軍基地和交通樞紐,也是重要的貿易中心,在歐洲和共同體市場上的地理條件優越,空運、火車、汽車和海運發達。人口30.3萬。

認識瑞典王國

(網絡圖片)

烏普薩拉(Uppsala)地處瑞典東部、斯德哥爾摩的正北方,瀕臨費利斯河和梅拉倫湖。有鐵路南與首都斯德哥爾摩相接,北與海港耶夫勒(Gavle)相連,還有飛機提供便利的航運。人口20萬。

認識瑞典王國

(網絡圖片)

基律納(Kiruna)位於羅薩湖(Rosa Lake)東岸、北極圈以北145千米處,面積322平方千米,是瑞典的主要旅遊城市,也是世界大鐵礦中心之一,以產含鐵率超過70%的礦石而著名。有鐵路通往波羅的海律勒歐(lulea)港和挪威的納爾維克(Narvik)港。建於1900年。城市人口不足5萬。

認識瑞典王國

(網絡圖片)

經濟概況

工業。瑞典在保留傳統特色產業的同時,優勢部門卻已轉向技術集約度高的機械工業和化學工業,大力發展信息、通訊、生物、醫藥、環保等新興產業。瑞典擁有自己的航空業、核工業、汽車製造業、先進的軍事工業,以及全球領先的電訊業和醫藥研究能力。在軟件開發、微電子、遠程通訊和光子領域,瑞典也居世界領先地位。

瑞典主要工業部門有礦業、機械製造業、森林及造紙工業、電力設備、汽車、化工、電信、食品加工等。2011年,瑞典從業者佔總人數28.8%,工業產值佔國內生產總值的26.9%,為1447.48億美元。

認識瑞典王國

農業。2011年,瑞典全國耕地面積共264.83萬公頃,佔國土面積的6%,農產品自給率達80%以上,所產各類食品除滿足本國需要外,還可供出口。2011年農、林、牧、漁從業者佔總人數1.1%,農業產值約佔國內生產總值的1.8%,為968.58億美元。其中畜牧業佔農業總產值的80%。糧食、肉類、蛋和奶製品自給有餘,蔬菜、水果主要靠進口,農產品自給率達80%以上。

瑞典林木資源豐富,林業在國民經濟中地位重要,除木材原料出口外,還建立了龐大的紙漿、造紙、傢俱、林產化工等配套深度加工工業部門,其產量和出口量均居世界前列。其中針葉樹木產品的出口額居世界第二,紙漿出口居世界第三,紙業出口居世界第四。同時政府注重環境保護,每年的採伐量不超過自然生長量,使得瑞典森林覆蓋率長期保持穩定。

認識瑞典王國

服務業。2011年,瑞典服務業從業者佔總人口70.7%,主要分佈在醫療護理、商業、運輸通訊、金融、企業服務、教育、科研、公共行政部門、個體、文化服務及家庭服務等領域。2011年服務業產值約佔國內生產總值的71.3%,為3,836.65億美元。

對外貿易。瑞典由於只有900萬人口,因此一直支持世界貿易自由化,是經濟高度外向型的國家,對外貿易依存度為80%左右,出口利潤佔GDP 的45%左右。

認識瑞典王國

風景名勝

諾貝爾故居。坐落在瑞典中部卡爾斯庫加市(Karlskoga)的白樺山莊,離斯德哥爾摩200多千米。1894年阿爾弗雷德•諾貝爾(Alfred Bernhard Nobel, 1833—1896)結束了海外飄泊生涯回到祖國定居,在這裡度過了他生命最後兩年中的大部分時光。由於他當年在斯德哥爾摩出生的舊居如今已經矗立起高樓大廈,白樺山莊就成了今天惟一保存完整的諾貝爾故居。

認識瑞典王國

(網絡圖片)

瑞典皇宮。坐落在斯德哥爾摩市中心,建於17世紀,是國王辦公和舉行慶典的地方,斯德哥爾摩主要旅遊景點。

皇宮建築是瑞典著名建築學家特里亞爾的作品。皇宮四壁有許多精美的浮雕,中間是一個很大的場院。南半闕的王宮教堂和國家廳以及北半闕的宴會廳至今保持著原有陳設,對公眾開放。皇宮華麗的大廳裡,壁上掛著大幅的歷代國王和皇后的肖像畫,穹頂飾有磁埋、雕刻和絢麗的繪畫。據說大多出自17世紀德國美術家之手。有的室內還陳設著古代的戰車兵器、珠寶飾物、金銀器皿和手持長矛、全身披掛著銅盔鐵甲的中世紀騎士的實體模型。

兩隻石雕獅子分立皇宮正門兩旁,兩名頭戴紅纓軍帽、身穿中世紀服裝的衛士持槍而立,顯得十分威武森嚴;王宮衛隊每天中午按古老傳統舉行隆重的換崗儀式。

認識瑞典王國

認識瑞典王國

世界文化遺產(13項)

德羅特寧霍爾摩皇宮(The Drottningholm Palace,1991);比爾卡和霍高爾登(Birka and Hovgrden,1993);恩厄爾斯貝里鐵工廠(Engelsberg Ironworks,1993);塔努姆巖刻群(Rock-Carving in Tanum,1994);林地公墓(Skogskyrkogarden,1994);漢薩同盟城市維斯比(Hanseatic Town of Visby,1995);勒奧的加默爾斯塔德教堂村(Gammelstads kyrkstad,1996);卡爾斯克魯納軍港(Naval Port of Karlskrona,1998);厄蘭島南部農業景觀(Southern Olands Farmland,2000);法倫的大銅山礦區(Mining Area of the Great Copper Mountain in Falun,2001);瓦爾貝里廣播電臺(Varberg Radio Station,2004);斯特魯維測地弧(Struve Geodetic Arc,2005);赫爾辛蘭帶裝飾的農舍(Decorated Farmhouses of Halsingland,2012)。

世界自然遺產(1項)

高海岸(High Coast,2000)。

世界文化與自然混合遺產(1項)

拉普人居住區(Laponian area,1996)。

認識瑞典王國

附記、瑞典歷史沿革

石器時代

冰河時期的冰川退卻後,瑞典迎來了石器時代,這時瑞典已經有人類居住,生活在斯堪的納維亞半島從事狩獵和食物採集的部落。瑞典北方的耶姆特蘭省發現過約公元前9000年前的巖畫。隨著從波羅的海到地中海的商路形成,南歐的鐵器傳入了斯堪的納維亞。而北歐的獸皮、琥珀則被販賣到希臘和羅馬。

羅馬帝國時期

公元3至4世紀的羅馬帝國末期,被稱為“人種作坊”的斯堪的納維亞諸部族向西歐和南歐輸出了大量移民。哥特人據稱就來自瑞典哥特蘭島。蘇維匯人則來自瑞典南部海岸。

海盜時期

公元10世紀,羅馬天主教從丹麥傳入瑞典,並很快鞏固下來。

公元1100年前後,瑞典開始形成國家。

1157年,瑞典兼併芬蘭。

自1397年起,是受丹麥控制的卡爾馬聯盟成員。

1523年重獲獨立。

瑞典獨立後,新教路德宗取得了支配地位。早期的傳說留下了幾位早期瑞典國王的姓名和事蹟,如埃裡克家族和斯沃克家族,直到福爾孔王朝統治的建立。

與近鄰丹麥人和挪威人相比,海盜時期的瑞典人更注重商業貿易而不是征服和殖民。他們致力於向歐洲東部和東南的經營,勢力曾經遠達黑海和裡海沿岸。在這裡瑞典人與阿拉伯人甚至更往東的民族交換皮毛,金屬等產品。他們到達過君士坦丁堡,耶路撒冷和巴格達。瑞典王宮錢幣展覽館收藏有當地出土的古代西亞國家鑄幣。

瑞典人首先到達了芬蘭灣北岸、涅瓦河和拉多加湖一帶。他們在這裡建立據點,並繼續向南推進,在諾夫哥羅德建立了諾夫哥羅德公國。據基輔修士的記載,一支瑞典人進入東歐腹地並建立了基輔羅斯,他們被稱為瓦良格人。

過程是這樣的:維京人因對斯拉夫人徵收重稅而被逐出,但斯拉夫部族卻由此陷入混亂之中。有人提出從別的國家請一位國王來統治他們。於是使者來到瑞典,有三兄弟成為候選人,他們是留裡克,辛由斯和特魯弗。他們成為後來諾夫哥羅德、白俄羅斯和伊茲伯斯克的統治者。辛由斯和特魯弗去世後,留裡克接管了他們的土地。他的繼任者奧列格征服了基輔,成立了基輔羅斯國。

中世紀後期

瑞典王國形成之初,瑞典是個由一些獨立性很強的省組成的鬆散王國。各省通行自己的法律。而國王負責各省之間的協調和組織對外戰爭等事務。12世紀時王權已經十分強大,形成了了全國統一的稅收和法律。此時,瑞典已征服了芬蘭的西南沿海地區,並繼續向東南方擴張。

1397年,為了對抗強大的漢薩同盟在北海和波羅的海的勢力,丹麥、挪威、瑞典三國在瑞典東南部的卡爾馬舉行會議,決定成立由丹麥王室主導的卡爾馬聯盟,從此瑞典和挪威臣服於丹麥國王的統治,同時保留了王國的地位。但在聯盟時期瑞典人與丹麥人的衝突不斷髮生。

1520年,丹麥國王克里斯蒂安二世進入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平息了一場獨立運動。隨後,本地貴族出身的古斯塔夫·瓦薩在達拉納省組織反抗聯盟國家的運動。很快,反抗丹麥統治的勢力控制了瑞典的大部分地區。抵抗運動得到了與丹麥敵對的漢薩同盟盟主城邦呂貝克的援助,攻入斯德哥爾摩。

1523年,丹麥軍隊鎮壓武裝反抗失敗。瑞典獲得獨立,古斯塔夫·瓦薩被選為瑞典國王,建立了瓦薩王朝。挪威繼續則留在聯盟內,成為丹麥的一個政區,而瑞典的南部沿海地區仍在丹麥控制之下。即位之後,古斯塔夫·瓦薩宣佈與呂貝克斷絕關係。

1593年,路德宗成為瑞典國教。

北海爭霸時期

16世紀,瑞典經過幾次戰爭,打敗了丹麥、波蘭的軍隊,成為北歐的軍事霸權。在30年戰爭期間,瑞典加入新教陣營參戰,並派兵深入神聖羅馬帝國腹地。

1632年,國王古斯塔夫二世·阿道夫在呂岑戰役中陣亡。

1634年,瑞典軍隊在納德林根戰役中戰敗,撤回國內。

1642年,瑞典再次出兵德意志。

1648年,法國與瑞典聯軍最終戰勝神聖羅馬帝國,簽訂了《威斯特伐利亞和約》,戰爭結束。瑞典得到了德意志領土前波美拉尼亞、維斯馬、威爾登和不來梅。30年戰爭後,瑞典在波羅的海的勢力達到頂峰。

1652年,瑞典控制了利沃尼亞。

1654至1719年,為瑞典的強盛時期,領土包括現芬蘭、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以及俄國、波蘭和德國的波羅的海沿岸地區。

1658年,瑞典從丹麥手裡收復了南部沿海的斯科訥、布勒金厄等地。

1700年,俄國、丹麥、波蘭結盟與瑞典交戰,大北方戰爭開始。

1709年,瑞典國王卡爾十二世的軍隊在今烏克蘭境內的波爾塔瓦被俄國沙皇彼得一世擊潰,逃至奧斯曼帝國。俄國開始取代瑞典成為北歐及波羅的海地區的新興強國。

1721年瑞典戰敗,喪失了波羅的海屬地及其軍事強國地位。利沃尼亞地區被併入俄國。

1809年,瑞典敗於俄國後被迫割讓芬蘭。沙皇亞歷山大一世兼任芬蘭大公。

拿破崙戰爭

1813年,瑞典正式加入反法同盟,參加拿破崙戰爭。

1814年1月14日,丹麥與瑞典簽訂《基爾條約》,丹麥將挪威割讓予瑞典。挪威乘機宣佈獨立並頒佈了憲法。瑞典對其發動戰爭,挪威被迫同意作為一個國家臣服於瑞典國王,結成挪威-瑞典聯盟。

近現代

1905年,挪威脫離聯盟獨立。瑞典在兩次世界大戰中均守中立,未參戰。

由於氣候寒冷,農業比重較小。工業發達而且種類繁多,瑞典擁有自己的航空業、核工業、汽車製造業、先進的軍事工業,以及全球領先的電訊業和醫藥研究能力。在軟件開發、微電子、遠程通訊和光子領域,瑞典也居世界領先地位。瑞典是歐洲最大的鐵礦砂出口國。按人口比例計算,瑞典是世界上擁有跨國公司最多的國家。

瑞典是一個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歐盟成員國之一,被視為具有社會自由主義傾向以及極力追求平等,設立許多社會福利制度,且在聯合國開發計劃署的人類發展指數中通常名列前茅。擁有15處世界文化遺產,森林覆蓋率為54%。瑞典風景名勝主要有諾貝爾紀念館和瑞典王宮。

(文+圖:王永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