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7 工業富聯“翻臉”割韭菜,工業互聯網水分脫乾淨了嗎?

工業富聯“翻臉”割韭菜,工業互聯網水分脫乾淨了嗎?

文 | 陶輝東

來源 | 投中網

工業富聯的真面目原來不是復聯,而是滅霸,一個響指就讓幾百億元的財富灰飛煙滅。

最近兩個交易日工業富聯跌的令人驚心動魄,6月14日一度跌停,最終全天大跌9.45%,6月15日早盤跌超5%,最終報收22.58元,跌幅3.05%。兩天之中,工業富聯市值蒸發618.58億元。

工業富聯“翻臉”割韭菜,工業互聯網水分脫乾淨了嗎?

工業富聯過去三個交易日貢獻了滬市10%的交易額,三天換手率累計超過120%,超過300億元的股票易手。這場多空大戰之中,機構呈集體出逃之勢,僅6月14日一天,機構投資者淨賣出額就高達10億元。作為CDR的前奏,工業富聯的表現遠不如市場預期,上市後只收獲了三個漲停板,第五天即逼近跌停,與一些券商給出的6000億元目標市值相去甚遠。

工業富聯目前的股價是高了還是低了,關鍵在於弄清楚,它自我標榜的“工業互聯網”概念,究竟有多少水分?

代工業務貢獻99%收入

只要把工業富聯的業務分解一下,這個問題就不難回答。工業富聯在招股書中把自己的業務分成了三大塊、八小塊。但實際上,這八小塊可以簡單的分為兩類,它們具有截然不同的特徵。

一類是電子製造服務,工業富聯所生產的網絡設備和雲計算設備,並非自有品牌的產品,而是為客戶代工。這些產品從設計到專利,都不屬於工業富聯。

另一類是工業富聯的自有產品,擁有專利儲備和品牌價值。

根據招股書披露的工業富聯各產品售價和銷量,可以得出其2017年銷售收入構成:

工業富聯“翻臉”割韭菜,工業互聯網水分脫乾淨了嗎?

工業富聯的銷售收入構成(數據來源:CVSource)

從上圖可以看出,工業富聯的收入99.7%來自於電子加工製造,僅0.3%來自於工業互聯網。

電子製造服務業是一個成熟的紅海市場,利潤比紙還薄,平均毛利率只有6%。工業富聯的平均毛利率超過10%,表明了它的競爭力,但也說明這一比例很難再有所提高。

工業富聯的低利潤會是一個長期存在的基本特徵。另外,隨著智能手機銷量陷入瓶頸期,服務器市場面臨貿易戰風險,這一板塊的未來增長也並不樂觀。

而自有產品板塊的毛利則非常令人振奮,2015年度、2016年度和2017年度的毛利率分別為41.46%、47.61%和49.23%。但是這一板塊目前規模尚小,對工業富聯整體業績的作用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另外工業機器人的銷售過去三年不僅沒有見到增長,反而出現了下滑。

工業互聯網遙遙無期

承載工業富聯“工業互聯網”故事的產品是BEACON平臺,這個平臺對標的對象是通用電氣的Predix和西門子的MindSphere。它們基於雲計算和物聯網,將產品、工廠、機器和系統連接起來,提取並分析真實的性能和應用數據,提高工業的效率。

通用電氣和西門子的年收入都達到1000億美元,是世界上最大的兩家多元化的工業集團,其推出工業互聯網平臺最初都是出於自用的需求,之後再將這一平臺開放給其它的製造企業,用平臺來賺錢。

工業富聯推出BEACON平臺的思路應該也與此類似。

工業富聯從2015年開始研發BEACON,並於2016年1月正式將BEACON平臺應用到了自身的生產流程當中,目前已陸續在各製造基地引進。BEACON 平臺通過產線上的終端傳感器收集生產數據和設備數據,對製造設備及製造過程實現全面監控和瑕疵預測,利用大數據、雲計算等技術對數據進行採集、集成、處理、分類和分析。

工業富聯“翻臉”割韭菜,工業互聯網水分脫乾淨了嗎?

考慮到工業互聯網平臺在未來將會成為工業領域的“操作系統”,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中國作為工業大國,未來將是工業互聯網最重要的市場之一,如果能搶佔這一市場,郭臺銘“富士康股價還能漲100倍”的說法也並非不可能。國內在做工業互聯網平臺的公司還有航天科工集團聯合各大央企打造的航天雲網項目,目前還處於起步階段。

但與Predix和MindSphere都已經開放給了企業客戶不同,工業富聯目前還沒有將BEACON的對外開放提上日程,僅表示將用這一平臺提高生產效率,鞏固在電子設備智能製造上的優勢,這顯然無助於改變工業富聯“代工廠”的本質。

況且,考慮到Predix和MindSphere過去兩三年的發展過程中伴隨著諸多爭議,工業富聯要想做成工業互聯網恐怕也沒那麼容易。

實事求是而論,工業富聯的“工業互聯網”故事講的有點早了,在看到實際的成果之前,就按科技公司的模式估值,接下來該如何面對投資者火辣的目光?

三分之一個富士康

很多人調侃工業富聯來A股割韭菜來了,實際上這不是富士康第一次幹這種事了。

工業富聯“翻臉”割韭菜,工業互聯網水分脫乾淨了嗎?

2005年,富士康體系內的另一家公司富智康在香港上市,發行價2.8港元。十三年過去了,富智康目前股價僅剩1.3港元。目前富智康港股市值僅為100億港元。富智康的主要業務是非蘋果手機的組裝,服務的客戶包括華為、小米、金立等。2017年富智康營收超過120億美元,但因為業務利潤率下降,上市後首次陷入鉅虧,虧損額超過5億美元。

工業富聯的母公司鴻海精密,目前在臺股的市值僅3100億元人民幣左右,尚不及其持有的工業富聯股份的市值。要知道,鴻海精密2017年營收為1589億美元,是工業富聯三倍。鴻海精密除了擁有工業富聯85%的股份之外,還直接持有富士康賴以成名的組裝蘋果手機的業務,另外還有近年來收購的夏普、富可視、諾基亞等一系列品牌。

即便是連日大跌之後,工業富聯依然以三分之一個鴻海精密,創造了超出鴻海精密三分之一的市值,那麼工業富聯目前的市值究竟是被低估了,還是水分尚未脫乾淨?

(本文圖片源自東方IC)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