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9 比劉備輩分更高的皇族,本應成為漢朝的救世主,卻死於刺客之手

在漢末三國的大亂世中,與異姓軍閥紛紛崛起相伴隨的,是一大幫劉姓皇族站出來,在“匡扶漢室”的旗號下,真心實意或虛情假意的忙碌著,其中成就最高的,當屬“皇叔”劉備。不過與劉備相比,還有一位血統更純、輩分更高、地位更尊、能力能強的皇族,曾舉兵討伐董卓,本有希望成為漢朝的“救世主”,最終卻離奇地死於一名匪徒之手,功敗垂成。此人,便是陳愍王劉寵。

比劉備輩分更高的皇族,本應成為漢朝的救世主,卻死於刺客之手

劉寵比劉備輩分更高、地位更尊、能力更強

劉寵是漢明帝的玄孫,陳敬王劉羨的曾孫,按照輩分論是漢獻帝的堂叔祖父,劉備的堂叔父(如果劉備的“皇叔”身份貨真價實的話),不晚於漢靈帝時期繼承陳王之位。劉寵雖然是個王爺,但身上卻毫無皇族們慣有的驕墮放縱的習氣,不僅胸懷大志,而且勇武過人、箭術精準,可以十發十中,而且都是射在同一處(“寵善弩射,十發十中,中皆同處”見《後漢書·卷五十·孝明八王列傳第四十》)。

劉寵志向遠大、勇武絕倫,加上身為王爺,在亂世到來之際難免會有些想法和異動,在朝廷看來這就屬於危險信號,是不臣之心。漢朝對宗室諸王監管甚嚴,劉寵因為一項僭越禮制的舉動,差點就因此遭到懲罰。

比劉備輩分更高的皇族,本應成為漢朝的救世主,卻死於刺客之手

劉寵受到朝廷的壓制,曾經隱忍多年

漢靈帝熹平二年(173年),陳國國相師遷追奏前任國相魏愔與劉寵違制共祭天神,有不法企圖,請求嚴懲。靈帝不想生事,便將魏愔、師遷全部處死,而單單放了劉寵。此事過後,劉寵收斂很多,但也只不過是暫時隱忍而已。

漢末天下大亂、諸侯紛起,強者著跨州連郡,弱者宰割縣邑,相互間征伐攻討,使得海內混亂不堪。此時作為名義上的皇帝,漢獻帝唯有一個“天下共主”的空頭銜,長期過著朝不保夕、顛沛流離的生活,皇室的權威到此算是碎成渣。在這種情況下,朝廷對諸侯王的監管變得鬆懈起來,從而給一些有想法的王爺提供可乘之機,其中最積極的還是劉寵。

比劉備輩分更高的皇族,本應成為漢朝的救世主,卻死於刺客之手

劉寵在漢末大量募兵,勢力一度很強

早在黃巾軍作亂時,劉寵便以保境安民為旗號,在國內大批量的招募士兵,以組建強大的防守力量。同時又收攏境外的流民,用資財來賑濟他們,使他們免於飢餓、死亡的威脅。由於當時的陳國局勢穩定、國富兵強,所以到這裡避難的流民竟有十餘萬人,使劉寵的實力大增(“中平中,黃巾賊起,郡縣皆棄城走,寵有強弩數千張,出軍都亭。國人素聞王善射,不敢反叛,故陳獨得完,百姓歸之者眾十餘萬人。”引文同上)。

國賊董卓篡權後各種倒行逆施,最終將他推上“國家公敵”的位置。初平元年(190年),關東諸侯聯合討董,並公推袁紹為盟主,兵分三路向洛陽進發。此時,不甘居於人後的劉寵也乘機舉兵,率領軍隊屯駐在陽夏,並自稱輔漢大將軍,大有鼓譟西進、匡扶漢室的意思(“及獻帝初,義兵起,寵率眾屯陽夏,自稱輔漢大將軍。”引文同上)。

比劉備輩分更高的皇族,本應成為漢朝的救世主,卻死於刺客之手

劉寵有心匡扶漢室,可惜有氣無力

但不久,關東聯軍發生內訌,諸侯之間為搶奪地盤打得不可開交,西進“勤王”一事就此成為空談。此時的劉寵雖然仍有揮師西進的打算,但殘酷的現實卻讓他不得不“妥協”,將注意力轉回到封國內,首先解決生存問題。為了維護自己的實力,在此後七年間,劉寵一方面在諸侯間縱橫捭闔、拉攏分化,一方面則加緊整頓軍備、積蓄力量,在“蟄伏”中尋找重新“出頭”的機會。

但劉寵最終等到的不是轉機,而是殘酷的結局。建安二年(197年),當時已經僭號稱帝的淮南軍閥袁術向陳國求取糧草,但遭到國相駱俊的嚴詞拒絕,袁術聞訊後大為生氣。袁術既憤恨於陳國的強硬,又貪圖他的兵力、財富,便派部將張闓(曹操的殺父仇人)為刺客,假裝因私事路過陳國,在拜謁陳王劉寵、國相駱俊的宴會上,將二人刺死(“後袁術求糧於陳而俊拒絕之,術忿恚,遣客詐殺俊及寵,陳由是破敗。”引文同上)。

比劉備輩分更高的皇族,本應成為漢朝的救世主,卻死於刺客之手

袁術惱恨劉寵不肯借糧給他,派張闓將他刺殺

血統比劉備更純正、輩分更高、爵位更尊、能力更強的陳王劉寵,在漢末大亂世舉兵討逆,本來有機會成為匡扶漢室、再造乾坤的“關鍵人物”,然而最終卻遭到命運的嘲弄,死在一個無名鼠輩的手中,實在是令人萬分唏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