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3 法院要闻|肥东法院:巧用数学智慧突破执行迷宫

债权人变成了公司法定代表人,公司法定代表人不是实际管理人,公司地址变更……没错,这一连串让人脑裂的谜团都需要剥茧抽丝,才能柳暗花明。破解这道执行难题,看肥东法院法官如何用数学解题方法交出满分答卷。

法院要闻|肥东法院:巧用数学智慧突破执行迷宫

加法。在审理原告张某与被告合肥市包河环卫中心、中国人保合肥分公司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案件中,依申请追加了无锡宜易隆公司作为被告参加了诉讼。这起交通事故发生在2016年1月20日,但事故车辆于2015年4月30日就移交给了无锡宜易隆公司管理使用,事故车辆驾驶员是宜易隆公司雇佣员工,所以赔偿责任由宜易隆公司承担,肥东法院判令宜易隆公司赔偿原告张某40万元。

解方程。按照公司注册地址找公司,未果,“公司地址在哪”设为“X”,到工商局查找公司登记信息,公司法定代表人变更,“原公司法定代表人在哪”设为“Y”,“X+Y=执行款”。这个二元一次方程的解答,是案件执行的关键。宜易隆公司的工商登记信息显示企业法定代表人变更为王某,但无联系方式,执行法官在公安的协助下查到王某的电话号码。“我是因为别的案件,成为该公司的债权人,公司把100%的股份抵偿给我,变更我为公司法定代表人”当法官电话连线上王某,王某的陈述让执行法官九曲回肠。“公司的实际控制人还是原来的董事长严某,我有他电话号码可以提供给你们。”只要有一丝线索,哪怕一线希望,对于一筹莫展的执行法官来说都如入别有洞天之境。

通过电话上的普法说理,严某告知法官因公司经营困难,为了减少成本,公司搬到了无锡的乡下大院,但对于本案的赔偿费用,严某依然表示无能为力。解出了“X”,利用代入法求出“Y”就得心应手了,执行法官立即驱车400多公里来到偏僻的无锡乡下,既找到了公司也找到了严某。此方程得解。

减法。从40万元的标的款减成6万元,这中间发生了什么?面对衰败零落的公司,面对胜诉权需要维护的申请人,法官从维护法律权威、从保障百姓权益、从护航企业发展着想,让申请人也来到无锡。申请人张某看到被执行公司的困窘现状,看到被执行人心有余而力不足的诚恳,天时、地利、人和,法院主持双方会谈,促成和解,达成和解协议:被执行人宜易隆公司当场给付申请人张某6万元人民币,剩余部分申请人自愿放弃。

法院要闻|肥东法院:巧用数学智慧突破执行迷宫

据悉,为了感谢该院执行法官执行之路的不辞辛苦、辗转奔波和千方百计,申请人张某特地送来锦旗和感谢信。“江淮风暴”期间,栉风沐雨的执行法官共收到7面锦旗,诚挚的感谢和表扬,饱含的是群众对法院和法官的感激,体现的是法官对司法为民的生动诠释。

供稿:研究室 朱亚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