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沉默的羔羊》:直擊感官、環環相扣,“當之無愧”的時代經典

前言

《斷背山》後有一句很經典的話:“人人心中都有一座斷背山。其實,每個人心中都有一隻尖叫的羔羊。”

該片講述的是一位名叫克拉麗斯的實習特工,為了找到殺人狂野牛比爾的作案線索,去到了一所監獄裡面訪問了精神病專家漢尼拔博士,漢尼拔博士向她提供了一些關於殺人狂的線索,最終特工成功的找到了比爾,並且將他擊斃的故事。

《沉默的羔羊》:直擊感官、環環相扣,“當之無愧”的時代經典

這是一部改編自托馬斯·哈里斯同名小說的驚悚電影,由喬納森·戴米執導,朱迪·福斯特、安東尼·霍普金斯等人主演。1991年該片在美國上映,1992年該片獲得第64屆奧斯卡獎最佳影片、最佳男演員、最佳女演員、最佳導演、最佳改編劇本5項獎項,此外還獲得了第49屆美國金球獎劇情類最佳影片、法國凱撒獎最佳外國電影等獎項。所以,它的地位和意義自然不用多說。

《沉默的羔羊》:直擊感官、環環相扣,“當之無愧”的時代經典

人性的探討

整部影片以小說式結構敘述,在平鋪直敘的基礎上穿插了部分女主兒時的回憶。影片的整體節奏把握極好,有急有緩。但總觀,情節很緊湊,層層遞進,步步深入人心。懸疑感製造的極深,即使影片最後的結尾也很有深意,開放式的結局讓人總覺得背後一冷,不停的想象往後究竟會發生什麼.....何為羔羊?何為沉默?驚悚懸疑的劇情,卻隱含著頗多心理學分析,區別了傳統意義的恐怖驚悚故事片。使整部影片撲朔迷離,環環相扣。它的存在,讓你覺得這部影片的每一幀都是有意義的,它會時刻揪著你的心,你永遠不知道下一秒會發生什麼。

《沉默的羔羊》:直擊感官、環環相扣,“當之無愧”的時代經典

不可否認,《沉默的羔羊》正是因為成功的對克麗絲史達琳內心世界進行了深入的剖析,才使得整部片子和其他的驚悚懸疑恐怖片有很大的區別,使它在芸芸眾生中脫穎而出,昇華表現成為一部對人性深處進行剖析的經典佳作。在某種意義上,這部影片揭露了因原生家庭幸福感的喪失,而導致的心理扭曲。童年的記憶是深刻的,而那些黑暗的片段就會像一隻羔羊,在你內心深處慢慢成長。

該片中的漢尼拔、史達琳還有比爾,他們的童年都遭受過創傷。所以當漢尼拔見到史達琳後,彷彿看到了當年的自己。漢尼拔一方面是吃人的惡魔,另一方面又是疼愛克麗絲協助其破案的擁有高超智慧的心理學家。 克麗絲雖然在職業上是“拯救者”,可是童年時候的陰影讓她在內心深處仍然是那隻孤獨無助的“羔羊”。所以,他們之間既矛盾、又相似。

《沉默的羔羊》:直擊感官、環環相扣,“當之無愧”的時代經典

我該痛苦嗎?

該影片以女主史達琳為線索展開,從影片的一開頭,她攀爬繩索、越野跑就知道她並不是一個簡單的人物。從那位叫史達琳過去的男士帽子上的“FBI”便可以知道整部影片敘述的是什麼類型的故事了。影片開頭女主跑過一顆樹旁邊,樹上的四個大字令我印象很深:“傷害、苦難、痛苦、喜歡它”。這幾個字是整部影片的關鍵詞,給下面的情節以及整個主題作了一個鋪墊。

《沉默的羔羊》:直擊感官、環環相扣,“當之無愧”的時代經典

從女主走進樓內開始,用的跟鏡頭,搖晃的即時感使觀影者有種身臨其境跟著她走進影片的錯覺。當女主進入監獄裡之時,最裡面的那些病人的欄杆上被塗上了紅色油漆,代表著危險!劇中對女主神情的描述大量的運用仰拍鏡頭。那是一種驚慌失措的表現,接下來會發生什麼?我們不得而知。

在門口,那個男人給她展示了萊達吃舌頭的照片,這是一個仰拍,著重於女主神情的刻畫。那種略顯驚怕卻又內心堅定的眼神,令觀眾欽佩。當史達琳見到死者屍體時,對於她的神情刻畫也是一個仰拍,從她複雜的表情能看出來“水牛”比爾對受害者的傷害有多殘忍。走進監獄之中,不同人的行為刻畫也不同。前面幾個人到處亂竄、極其興奮,而萊達則在監獄的最裡面最深處,也代表了他的地位以及他深不可測的內心。當史達琳小心翼翼的走進萊達的時候,卻發現他僅僅是筆直的站立著,衝著她微笑。與前面的病者形成鮮明的對比。那種平靜,那個微笑,那個蘊含深意的眼神,使人一眼看出他的深不可測,他的與眾不同。我覺得這便是演員傳達最好的地方,每一個細微之處都能向我們展現出他的心理病態。

《沉默的羔羊》:直擊感官、環環相扣,“當之無愧”的時代經典

在二者的對話當中,導演通過神情、動作、說話的語氣語調著重於對萊達的病態以及史達琳故作輕鬆內心卻十分緊張的側寫。萊達的話一步步刺激著史達琳,使她完全處於一個被動的狀態之中。整個獄中的情節,表面靜,實際上節奏緊張。而當史達琳要走之際,邁克斯的一灘精液徹底打破了獄中寂靜的氛圍。她開始吼叫,呼吸急促,這徹底攻破了她內心最後一道防線。

當走出監獄之後的她徹底崩潰,毫無壓制的哭了起來,當女主情緒激動之時看到了停在路邊的一輛車。由這輛車切換鏡頭,轉到女主兒時與父親甜蜜的時刻,讓觀影人不禁對女主的家事感興趣,也為下文敘述“羔羊”的出現作了鋪墊。而後面在走進死者棺材的時候,又運用了插敘的敘述手法,使史達琳回想起自己父親的葬禮上的情節。由此,我們可以看出父親對於史達琳有多麼的重要,而史達琳對於父親又是多麼的想念。而她的父親也是促使史達琳夢中“羔羊”出現的重要因素。

《沉默的羔羊》:直擊感官、環環相扣,“當之無愧”的時代經典

當史達琳根據萊達提供的線索找到倉庫之後,她獨自一人在下著大雨的黑夜中闖進倉庫。外面的暴雨渲染緊張的氣氛,倉庫裡面陰暗的氛圍有種壓抑感。此時的背景音樂帶著懸疑色彩,聲畫同行,烘托緊張的氣氛。尤其是史達琳看到女裝時音樂節奏點卡的恰到好處。在倉庫中的音樂婉轉神秘,而在史達琳闖入比爾家中的背景音樂則緊張激烈,讓人彷彿身在其中,烘托緊張的氣氛。

該影片當中在初次介紹比爾家的時候有一個跟搖的長鏡頭,長達一分鐘左右,最後鏡頭停留在一隻很可愛的小狗望向洞底。從家中的陰暗環境,各式各樣的女式服裝,奇異的燈光刻畫了一個心理病態的形象。而劇中比爾心愛的小狗,它的可愛似乎與這一切形成強烈反差,但實際並不衝突,反而更加凸顯比爾變態的心理特徵。而比爾飼養的飛蛾給人一種神秘感和恐懼感,但實際上它的意義則是轉變。

《沉默的羔羊》:直擊感官、環環相扣,“當之無愧”的時代經典

該不該沉默?

對於我而言,我每次最感興趣的片段就是史達琳和萊達對話的時候,萊達總是那麼平和,極度深邃的神態動作耐人尋味。劇中有一段拍攝兩者交流的鏡頭採用玻璃反光式的拍法,主拍攝史達琳,利用反射在玻璃上映射出萊達的神態,模糊而不失神秘。而在轉移後的監牢中,與萊達對話時史達琳的來回走動使得鏡頭跟著來回跟拍,籠子的欄杆來回閃過,給人一種緊張急忙感,的確當時史達琳的看望時間快不夠了,而她想問的還沒有問完。導演便通過這種方式來表現時間的緊張。該影片的特寫鏡頭多次用於萊達身上,令我印象最深的一處特寫是他被捆綁押出監獄,嘴上套著密實的口罩。此時對於他面部的特寫,雖然大部分被口罩罩住,但僅僅透過那兩個深邃的眼神就令我悚然,我也不得不驚訝於演員對於角色的把握和傳遞。

《沉默的羔羊》:直擊感官、環環相扣,“當之無愧”的時代經典

整部影片中最令我驚嚇到的是萊達吃人的片段,當萊達咬完他們之後,還在悠閒的放著音樂,特寫鏡頭對他手部的刻畫形成強烈的視覺衝突。此時忽明忽暗閃爍的燈光渲染了緊張恐怖的氣氛,“血”充斥著整個片段的各個角落,鮮明的色彩給人視覺震撼。但整部影片中的高潮並不在這裡!而是史達琳誤入比爾藏匿之處的情節。通過門鈴,以及刺耳的鈴聲,穿插兩段情節,這是典型的交叉蒙太奇。

讓觀眾本以為FBI真的找到了藏匿之處,而後來門的打開,鏡頭中出現的確實史達琳的面容,讓我不襟為她捏了一把汗。而當劇中出現飛蛾之時,史達琳便知曉了一切。此刻節奏緊張的音樂聲又一次響起,史達琳闖入了比爾的秘密處。全程特寫鏡頭,描寫她的神態動作,甚至每一個毛孔中的汗珠,此時影片節奏到達了高潮。而影片中通過比爾戴著的夜視眼鏡視角拍攝史達琳闖入黑屋的畫面極具特色,滿屏幕綠色使觀影者情緒高漲,為她捏了一把汗。而最終伴隨著幾聲槍響和燈亮,結束了劇情的發展。

《沉默的羔羊》:直擊感官、環環相扣,“當之無愧”的時代經典

可令我疑惑的是為什麼影片到這裡就結束了呢?難道就任由萊達在外面為所欲為嗎?我不由得思考,這部影片男主究竟是比爾還是萊達?在我看來,男主就是萊達。比爾只是萊達和史達琳交流過程中的一個人物而已,而關於他們倆之間的故事遠遠沒有結束。影片結尾萊達與史達琳的通話設下了懸念,而該片的結尾通過拉昇鏡頭結束。還記得漢尼拔與女主第二次見面時,提問到女主與上司是否有互相傾慕,上司是否對她有遐想,她自己有沒有對上司產生幻想。

所以最後握手的鏡頭是交待了女主與上司的關係,或是女主與男性的關係,握手是表示友好、理解、信任也可象徵為合作、和解、和平,女主找到比爾後成為真正的FBI成員,已完成了蛻變可以與男性平起平坐,感覺自己可以獨當一面,不用再忍受男性那種歧視的目光。從對萊達的近景拍攝到遠景再慢慢拉來鏡開呈現一個景別,使萊達消失在人群當中,即隱喻了他的神秘。我很喜歡這種富有深意感的結尾,耐人尋味。當我查了資料之後我才知道原來這部片還有第二部,叫做《漢拔尼》即以萊達命名的,即使我沒看,我也能猜到第二部也許就是接下來的發展主線了......

《沉默的羔羊》:直擊感官、環環相扣,“當之無愧”的時代經典

漢尼拔雖然聰明,理性,但他有一種類似於報復的心理。當史達林和他說實話時,他才開始幫史達林分析案情。而對於影片中他殺死的那兩個警察的方式,一個警察身上帶著化學噴霧,他便將化學噴霧用在他這個警察身上,使其致死;而另一個警察身上帶著棍子,他便使用這個棍子將他打死。漢尼拔是知道的,這些東西都是用來對付他的,但在他看來,該還回去了。這是一種扭曲的心理,他有獨特的頭腦和智慧,同時又有著食人肉的怪癖,精神上的智者,行為上的滯者。“水牛比爾”,他是漢尼拔以前的一個病人,女性的衣物、化妝等等用品,淺顯的在說明了他其實就是那個異性裝扮癖者,“一個沒經驗的殺手嘗試轉變”,就是在為接下去的情節發展做鋪墊,提供線索。在死者的口中放飛蛾,以及養蝴蝶,這些意象代表著,“水牛比爾”的渴望轉變。

《沉默的羔羊》:直擊感官、環環相扣,“當之無愧”的時代經典

影片見解

整部影片從頭到尾困擾我的一個問題就是片名“沉默的羔羊”它指的究竟是什麼?雖然看完這部片子我也沒有很深刻理解,但我對這個“羔羊”還是有自己的小見解的。羔羊是從史達琳父親去世之後才出現的,所以這些羔羊都是極度缺乏安全感的

。而當女主打開羊圈想讓他們逃離農場獲得自由的時候卻被警察阻攔。劇中的羔羊代表著無法主宰自己性命的弱者,就像那群被比爾、萊達剝皮、慘咬的受害人。而劇中史達琳希望羔羊停止慘叫,希望抱著他們逃跑,這就說明她希望竭盡自己全力去救助那些弱者。而事實也證明她做到了。即使整部影片看起來很驚悚血腥,節奏很緊張,但女主依然是整部影片承載的希望點。這也正是史達琳的特別之處,也是整部影片的特別之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