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犯罪心理學分析《沉默的羔羊》

沉默的羔羊

美國1991年喬納森·戴米導演驚悚片

《沉默的羔羊》(The Silence of the Lambs)是一部由喬納森·戴米執導,朱迪·福斯特、安東尼·霍普金斯和布魯克·史密斯等主演的犯罪驚悚電影,於1991年2月14日在美國上映。 該片改編自托馬斯·哈里斯同名小說,主要講述了實習特工克拉麗斯為了追尋殺人狂野牛比爾的線索,前往一所監獄訪問精神病專家漢尼拔博士,最終找到了野牛比爾,並將其擊斃的故事。該片獲得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影片、法國凱撒獎最佳外國電影等榮譽。

中文名稱

沉默的羔羊

主演

朱迪·福斯特,安東尼·霍普金斯,斯科特·格林等

外文名稱

The Silence of the Lambs

片長

118 min

其它譯名

Kad jaganjci utihnu


劇情介紹

用犯罪心理學分析《沉默的羔羊》


用犯罪心理學分析《沉默的羔羊》


用犯罪心理學分析《沉默的羔羊》


10張

海報、劇照

克拉麗絲(茱迪·福斯特飾)是聯邦調查局的見習特工。她所在的城市發生了一系列的命案,兇手是一名專剝女性的皮的變態殺人犯“野牛比爾”。克拉麗絲奉命去一所戒備森嚴的監獄訪問精神病專家漢尼拔博士(安東尼·霍普金斯飾),以此獲取罪犯的心理行為資料來幫助破案。漢尼拔是一位智商極高、思維敏捷但高度變態的中年男子,並且是個食人狂魔,他要求克拉麗絲說出個人經歷供自己分析以換取他的協助。不久,又發了出現一具女屍。克拉麗絲髮現了兩個新線索:其一,死者背部被剝去了兩塊菱形的皮;其二,死者喉嚨裡有個小手指大的蟲繭。據昆蟲專家分析,這是源於亞洲的一種蛾,被稱為“地獄昆蟲”。 又有一位女子被綁架了,這一次是參議員的女兒。克拉麗絲向博士求助,博士仍對她進行心理分析,克拉麗斯說出童年的最痛苦的回憶是父親去世後的一段日子。博士提示克拉麗絲,蛾的特徵是變,由蟲變成蛹,又由蛹變成蛾,“野牛比爾”也想變,由於童年時遭到過繼母的虐待,比爾產生了一種變態心理,他去過三家變性手術中心,但是遭到了拒絕… …他們的談話被主治醫生奇頓竊聽去,他想搶頭功,於是對漢尼拔進行審訊,然而一無所獲。 後來博士被轉移到另一家監獄。克拉麗絲聞訊趕來,經過一番詢問,漢尼拔了解了克拉麗絲為什麼總會聽到羔羊的慘叫,可正當她要求博士說出兇手的名字時,奇頓帶衛兵趕來把克拉麗絲架走了。不久,博士利用奇頓丟下的圓珠筆的金屬絲打開了手鐐,殺死了衛兵,逃之夭夭。克拉麗絲一個人繼續尋找線索,逐漸把對象鎖定在一個叫詹姆·伽姆的人身上,因為他曾在海關提過一箱來自蘇里南的活毛蟲,還去過變性中心。克拉麗絲找到了“野牛比爾”的住處,她和兇手在陰森的地下室裡發生了激烈較量,最後克拉麗絲擊中了詹姆,救出了參議員的女兒。“野牛比爾”被擊斃了,然而更危險的人物卻又出現了。在慶功會上,克拉麗絲接到了漢尼拔博士的電話,電話掛斷後,漢尼拔戴著墨鏡,無聲地進入人流,尋找他的獵物——奇頓去了。


《沉默的羔羊》中的案例可以作為犯罪心理學的經典,也在一定程度上驗證了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學派”的論斷。

首先,“精神分析學派”的理論強調,“人的許多行為都是源於無意識過程,是受性本能驅使的”。劇中,水牛比爾之所以成為連環殺手,是因為身為男性的他,在心理上卻是女性的,渴望能夠真正地成為女性,其殺人行為是受到典型的性本能驅使。

其次,“精神分析學派”的理論也有助於分析漢尼拔的人格。“精神分析學派”認為,人格分為“本我”、“自我”和“超我”三部分。

對於漢尼拔而言,他人格中的“本我”是一種與生俱來的本能衝動,突出表現為離經叛道,無視法律;漢尼拔人格中的“自我”是指經過社會化、現實化的本能,表現為漢尼拔對於的醫生身份的認同感,他的自我意識將美國社會視為醫院,將他人視為病人,從他與女主角最初的對話中,應該能夠明顯感受到那是醫生與病人的對話:)至於漢尼拔人格中的“超我”一面,表現為他試圖將自己道德化的慾望與渴求,他希望能夠救贖自己或者與自己類似的人。漢尼拔之所以對女主角心生好感,主要出於這種心理需求。因為,漢尼拔在交流中發現,女主角在心理和人格上與自己存在頗多的類似之處。例如,童年的不幸,心理的孤獨感以及對現實社會的不滿等等。可以說,漢尼拔對於女主角的幫助,是他試圖昇華自我,救贖他人的心理反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