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南京它在中國歷史做首都並沒有多長時間與輝煌的歷史,為什麼也被稱為文化古都呢?

青襟書生


南京在中國歷史上幾次庇佑了華夏文明之正朔,在漢民族即將遭受滅頂之災時,通常漢民族都會選擇南京休養生息,重整旗鼓,被現代人喻為漢族的耶路撒冷,所以南京在中國歷史上具有特殊地位和價值,故朱偰先生在比較了長安、洛陽、金陵、燕京四大古都後,言“此四都之中,文學之昌盛,人物之俊彥,山川之靈秀,氣象之宏偉,以及與民族患難相共,休慼相關之密切,尤以金陵為最。到近現代孫中山先生選擇南京為國民政府首府,並美其曰:南京為中國古都,在北京之前,其位置乃在一美善之地區。其地有高山,有深水,有平原,此三種天工鍾毓一處,在世界之大都市誠難覓如此佳境也。


遷與遷尋


無論你承不承認,南京在中國歷史上的地位都是極其重要的,能夠和長安、洛陽和北京比肩,合稱四大古都,不是沒有原因的。

南京號稱六朝古都。所謂六朝,說的是孫吳、東晉、宋、齊、梁、陳四朝。加在一起,不過三百年不到的國祚而已。這段歷史,對於長安和洛陽來說簡直不值一提——開玩笑,建都長安的朝代,隨便抽一個出來都有二百多年。南京六個朝代才二百五六十年,哪裡比的了?

然而,這六朝卻有一個極其重要的背景——那就是魏晉南北朝。

魏晉南北朝這三百多年,主旋律就是大分裂和南方對抗北方。在這段時間裡,南京一直是無可爭議的都城。這當然也有一定的歷史機緣的因素,比如當時南方還不發達,江浙地區已經是漢文化的極限等等。

但是,除了這六朝以外,其他南方的政權也多以南京為都城——五代十國時期南方最強大的政權南唐,洪武、建文以及弘光時期的明、太平天國以及中華民國,首都無一不是南京。而追溯到它們剛剛草創基業的時期,無不帶著鮮明的南北對峙的烙印。實際上,除了南宋以外,中國歷史上所有出現南北二帝並尊的時期,南方的都城都是南京。

這就很能說明問題——一旦南北對峙,南京就是南方的政治中心。

實際上,即使南北不對峙,南京也是南方的政治、經濟中心。尤其是在明朝確立兩京制以後,南京更是留有一整套行政機構,隨時可以運轉起來。

應該說,南京在東南地區尤其是江浙皖地區的核心地位,是從魏晉時期奠定、隋唐時期發展(期間有因安史之亂所導致的二次衣冠南渡),並在明朝正式確立的。而後,即使是清朝,也不得不將江寧設置為江南省和兩江的首府。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如今南京的地位一再被削弱,一定程度上也是為了避免上述某些情況的發生。



青言論史


我們不抬槓,拿數據和歷史說話,好嗎?


孫中山先生曾這樣評價南京 :“乃在一美善之地區,其地有高山、有深水、有平原,此三種天工,鍾毓一處,在世界之大都市誠難覓如此佳境也”。



餘秋雨先生說:“別的古都,把歷史濃縮到宮殿;而南京,把歷史溶解於自然。”


諸葛亮評價南京是“鍾阜龍盤、石城虎踞,真帝王之宅。”


南京的舊稱:冶城、越城、石頭城、白下、江寧、丹陽、金陵、秣陵、建業、揚州、建鄴、建康、秦淮、升州(昇州)、蔣州、上元、集慶、應天、京師、南都、天京、首都。


古時南京建都朝代:東吳、東晉、南朝·宋、南朝·齊、南朝·梁、南朝·陳、五代·楊吳(西都)、五代·南唐、南宋(行都)、明、南明、太平天國、中華民國。


南京一帶在100-120萬年前就有古人類活動,35-60多萬年前就有猿人在南京地域生活,公元前571年,楚國在今六合已設有棠邑,春秋末年,吳王夫差在今朝天宮一帶築冶城,開辦冶鑄銅器的手工業作坊。公元前473年,越國滅吳後,范蠡在今中華門外的長幹裡築越城。公元前333年,楚威王熊商於石頭城築金陵邑,金陵之名源於此。


229年,吳大帝孫權在此建都,改秣陵為建業。唐亡後,南唐定都金陵,並擴建城邑。1356年,朱元璋攻佔集慶,改為應天府。1368年建立明朝,以南京為京師.1912年元旦,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在南京成立,孫中山宣誓就任臨時大總統。

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軍攻佔南京,南京解放,成為建國初全國13個直轄市之一。這是南京歷史上的重要時刻。


再談文化:過年了,我們就說說秦淮燈會。最早出現在南朝,也是中國最早的燈會。


南京雲錦,南京白話,南京剪紙,這都是國家級的文化遺產。


旅遊文化:世界文化遺產明孝陵,正在申遺的明城牆是世界最長、規模最大、保存原真性最好的古代城垣


金陵四十八景:

石城霽雪

冶城西峙

鍾阜晴雲

臺想昭明

清涼問佛

報恩寺塔


南京的教育:南京是中國高等教育資源最集中的五大城市之一,國家三大高等教育中心

南京大學,東南大學這些都是擁有百年曆史的學府:


“天下文樞”指古代南京是天下文化的中心,也是指中國第一所國家最高學府孔廟的所在地(即始建於東晉太元九年的南京夫子廟),僅明清時期全國就有半數以上官員出自江南貢院。



美食文化:金陵小吃位列中國四大小吃之首。有人說,不去秦淮河上坐個遊船看個夜景,不去夫子廟吃個秦淮小吃,都不算來過南京。

“秦淮八絕”的八套小吃品種為:第一絕:永和園的黃橋燒餅和開洋乾絲, 第二絕:蔣有記的牛肉湯和牛肉鍋貼, 第三絕:六鳳居的豆腐澇和蔥油餅, 第四絕:奇芳閣的鴨油酥燒餅和什錦菜包, 第五絕:奇芳閣的麻油素乾絲和雞絲澆面, 第六絕:蓮湖糕團店的桂花夾心小元宵和五色小糕, 第七絕:瞻園麵館燻魚銀絲面和薄皮包餃, 第八絕:魁光閣的五香豆和五香蛋 。



還有匯聚南京眾多經典美食的南京大牌檔


關於南京的文學古詩:

朱自清的《背影》劉禹錫的《烏衣巷》。。。。等等


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南京這麼多的故事,這麼多的遺蹟,這麼多的文化遺留,怎麼會說南京算不上文化古都?


那中國能算的上的還有幾個?


王小賤到此一遊


喜歡歷史的老夫子回答您的問題。

其實瞭解了中國南北朝的歷史就基本會弄明白這個問題。

話還得從西晉八王之亂說起。自晉武帝傻兒子司馬衷娶了又醜又潑的賈充之女賈南風之後,司馬衷繼位便成了賈氏的傀儡。賈南風不但禍亂後宮,而且干預朝政大力培植外戚勢力,引起司馬氏八王的強烈不滿。於是,中國最混亂時期在賈氏的為禍中開始了。

先是八王爭權,再後來八王互伐,天下混亂之際,外族如匈奴、羯族等乘機侵入中原。八王之亂又加外族入侵,中原地區烽火狼煙,戰禍頻繁。而當時的長江流域相對安穩,中原地區的部分士族及百姓開始渡江避難。

公元316年,晉愍帝被俘,西晉滅亡。公元317年,琅琊王司馬睿在王導等一班文臣武將扶持下,先稱晉王再稱皇帝,在建康(南京)建立東晉朝。

這就是中國歷史上的南北朝時期的開始。

前面所說,司馬睿做皇帝,主要功臣就是王導。王導何其人也?他就是書聖王羲之的伯父。而王家是當時北方最有名的士族之家,王導助司馬睿登基為帝,司馬睿對王導言聽計從。於是王導將北方大量士族人士攏絡到江南與南方士族融合在一起,並且對士族階層在政治、經濟上給予特殊的優待。因此,黃河流域的文化移植到長江流域,使我國文化不僅保持了舊有的文化遺產,而且還有了極大的發展。就連後來的唐朝文化的發展高峰,基本上也是以南朝文化做為基礎發展起來的。

之於這樣的原因,南朝所經歷的東晉、宋、齊、梁、陳各朝將近三百年的時間裡,文化的發展一直都是處在繁榮階段。而南京做為六朝古都則一直處在文化發展的中心位置。這樣看來,南京因在中國歷史上的文化輝煌而被稱為文化古都是名符其實的!


史鑑說文老夫子


第一,南京當然有過非常輝煌的歷史。在華夏文明最危急的時候,南京保全了中原文化,建立東晉。在五胡亂華的黑暗年代,南京在江南弘揚了華夏道統,宋齊梁陳200多年,雖然城頭變換帝王旗,然而社會治理和老百姓生活一直很穩定,即使有候景之亂,但總的來講,南京為都的南朝,經濟文化都很發達。

第二,大明洪武中華民國,堪比秦隋。此論眾口多有言說,不再多講。

結論:所謂南京風水不好,未曾輝煌,都是妄言。中國歷史偉大的篇章中,有幾章屬於南京,是不爭的事實。中華文明首先發達於中原,三千年前中央都城視西部如蠻荒,然而後來周秦漢唐關中顯盛,兩千年前視幽燕為邊僻,同樣後來元明清立都於此巍巍大觀。中國現在南方的經濟、文化、教育,全面勝於北方,南京兩千年來有過輝煌,未來兩千年更是可以期待!


198084715


南京為何稱不上文化古都?在中國歷史上,南京不僅建城悠久,並且曾在三國東吳南北朝時期,一直都作為南方政權的國都存在,明朝洪武年間也是國都,後期也是南方政治文化的中心。可以這麼講,從兩漢以來,南京一直是作為中國長江以南的經濟、政治、文化中心而存在的。

南京厚重的歷史猶如一幅栩栩如生的古卷

南京擁有厚重的歷史,從地名上就可見其豐富的歷史脈絡。

金陵、秣陵、建業、建鄴、建康、丹陽、歸化、白下、上元、江寧、集慶、南京、天京等。這在中外歷史上都是極其少見的文化現象。南京地名的頻繁更迭,絕不是簡單的稱謂變化,它反映的是歷史滄海桑田的鉅變,留下的是一幅幅飽經風霜的精彩畫卷、悲壯慷慨的史詩。

自公元229年起,東吳、東晉、南朝宋、齊、梁、陳相繼在南京建都,史陳“六代豪華”。而在這六朝之間,南京的文化逐步向中原靠攏,經隋唐入宋元后,南京的重要性更加難以言喻。

長江作為南北之間的天塹,說是江河之阻,但實際上只需攻克南京,南方就能傳檄而定,由此可見其重要性。朱棣克南京而得天下,清軍下天京而宣告太平天國的末路。

及至近代,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的滿清王朝後,又將南京定為首都,後來民國政府亦以此定都。由此都不能說明歷史的厚重,那麼中國歷史上還有幾個城市擁有接近1800年的文化底蘊?

南方文化史上的明珠六朝古都南京

南京地名之中保留了許多古都的印記,依稀可見都城的印記。作為城邑,南京早在春秋時期就已存在,越滅吳的次年,即公元472年,越國范蠡率領士兵築城於今天南京中華門外雨花路西側一帶高地,被稱為越城,是南方開發比較早的城市。

孫權建立石頭城,雄峙江東;南唐續建金陵城長“二十二里四十四步”,其有城便有門。明開國後,朱元璋再次修建了舉世無雙的城池和外城,內城闢13門、外城闢18門,至今仍然延用的內城門有太平門、金川門等。外城還有麒麟、仙鶴、觀音、佛寧等門。

600餘年來,一些城和們雖相繼廢棄,城門名卻一直作為地名使用。

而且更奇特的是,在南京的地名中呈現出了中國特色的龍鳳文化。雖具有一定的皇權意識的殘留,但卻也寄託了人們對和平、團圓、幸福美滿生活的期望和寄託。比如龍蟠裡、龍蟠路、丹鳳街、鳳凰街、回龍街、鳳凰臺、鳳遊寺、來鳳街等等。

杜牧詩云“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宗教文化在南京地名中也很濃厚。南京的宗教文化色彩,除了有佛教、道教外,還有外來的伊斯蘭教和基督教。比如源於佛教的觀音閣、承恩寺、五臺山等;源於佛教的有三茅宮、蔣王廟、北極閣、洞神觀等;源於伊斯蘭教的地名有禮拜寺巷,源於基督教的有天堂街等等。這些具有不同宗教文化色彩的地名以及宗教建築,體現了南京地名文化的多樣性和包容性。

同時南京還具有濃郁的古商業文化氣息。千百年來,奔騰不息的長江不僅孕育了長江文明,也催生了南京這座江南最重要的城市。作為華東地區重要的交通樞紐,南京即是長江航運的物流中心,同時也是長三角地區溝通南北的重要城市。


總而言之,歷史悠久、文化濃郁的南京當得上“文化古都”四個字。

以上個人淺見、如果您喜歡我的文字,點個贊或者關注一下也是極好的!


江畔初見月


南京既有“六朝古都”之稱,還有“十朝古都”之稱。

從尊重歷史事實的角度來說,“十朝古都”更為客觀,分別為:

東吳、東晉、南北朝時的宋、齊、梁、陳,這是人們習慣的“六朝古都概念”。

而繼南北朝後,南京還計有4個政權建都於此,分別為:

五代十國時的南唐、明、太平天國以及國民黨政府。

前“六朝古都”與後“四朝都”相加,南京便是可稱“十朝都會”之城了。


把這個歷史交待清楚了,就可以再接下來繼續討論南京的重要性了。

首先須是明確一個基本觀點:

一個在歷史上開國立都的城市,其重要性並不在時間長久,而在其意義之重大。


如能明白這個道理,將建都南京的“十朝”簡單敘述一下,便可知南京之於中國歷史的重要性之所在了。

先從東吳說起:

孫權建都南京,其重要性在於,中華文明開始從黃河流域南下,抵達至長江流域。

這一重要性對於中華文明的豐富與發展而言,如何強調都不為過。

“王睿樓船下益州,金陵王氣黯然收”。

金陵的王氣雖暫時收了,卻在暗中孕育了更豐富的中華文明。


到東晉時:

五胡亂華,胡人侵北,北方中原人南下。這個過程裡完成了兩個歷史大遷徙:

其一,是中華民族在血與火中的一次大融合,即傳統胡人與中原漢人的融合。

其二,中原黃河流域的漢人與長江流域漢人的融合。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王謝”本是北方門弟世族,經此遷徙,成了江南的名門望族。

南北朝時:

宋、齊、梁、陳四朝相替,與北方的政權形成南北對峙之勢。

這一時期,以南京為核心的長江流域文明,不僅在物質生產力上,在文化繁榮性上,也已經一舉扭轉了南弱北強的局勢。

南方的長江流域文明,壓倒了北方黃河文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

南京已經成了傳說中的江南,走進詩詞中的江南,令人心心念唸的江南。


南唐時:

五代十國時的南唐,卻是以它的亡國之君李煜而為世人所知。

於政事無太多亮點,但於文學卻是光輝千古。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這“一江春水”,不是秦淮河水,便是石頭城外的長江水了。


明朝:

朱元璋建明的重要性,對中原政權來說,意義極為重大。

朱明王朝把首次全面淪陷於異族之手近百年的中原政權解救了出來。

如此重要王朝,於南京開國立朝,誰敢說南京不重要?

如此輝煌歷史,誰能熟視無睹?

辛亥革命後,孫中山定都南京,開國首件大事:就是祭明孝陵,向朱元璋同志彙報:

——我們漢人又打回來了。

太平天國:

洪楊定都南京,雖純屬偶然,但其意義之重大,也頗值一提。

洪楊十四年,把中國最繁華富庶的長三角地區,搞得白骨遍野,民生凋敝。

曾國藩幕僚趙烈文所述“抽心一爛”,便是恰如其分。

正因為有太平天國這十四年折騰,滿清被迫任用漢臣,遂有曾胡左李、張袁劉沈等晚清漢人重臣興起。

晚清政局之大變動,洪楊正是最初原動力之所在。

治晚清民國史,於此不可不察。


國民黨南京國民政府

略過,不敘。


南京立朝建都歷史,大致敘述至此,其於中華文明歷史之延續、豐富、提升之重要性,任是西安、洛陽、北京等古都,難以與之並肩媲美。


風談天下


南京在中華文明史上是輝煌的,南北朝時就與古羅馬齊名,並稱世界東西方兩大文明中心之一,是世界第一個人口超百萬的大都市,比唐朝的長安還早呢,六朝時藝術科技興隆,如祖沖之的圓周率就比歐洲早一千年,烏衣巷在中國文化歷史上閃閃發光,秦淮河流淌著墨黛和家國情懷,南京在明朝成為大一統國家首都等等,江南佳麗地,金陵帝王州。現在對南京宣傳不多,主要是從大一統這個角度需要。但不要忘記了,正是南京地理人文優勢,才為中華尤其漢文明保存了復興的火種,扮演了“諾亞方舟"角色,金陵官話一直是國語基礎,影響中國上千年,沒有南京庇佑壯大華夏文明,中華漢文明現在是什麼情況都很難說。南京近期被聯合國評為世界文學之都,文化貢獻得到世界公認。所以,我們應有感恩之情來看待這座為中華民族崛起而英勇抗爭飽經風霜之城。


祥龍36842078


說句實話,看完歷史,你就會對南京存一些敬意。中華民族總是在不斷強大,然後又衰敗,融入新的血液,再強盛再衰敗。每當滅頂之災的時候,都會選擇到南京避禍圖存不至於迅速滅亡,即使滅亡了也會從金陵發起恢復華夏。而這一個個苦難的日子裡,是南京這個南方第一都,雖然相對於北方的帝都有所欠缺,而就是這樣,中華民族還是一起努力一次又一次地站起來了。南京歷史太滄桑了,厚重。至於文化方面,北方不斷移到新的政治中心南京,南京成為文化中心。就說明清兩朝南京周邊統轄地區,中國一般以上的官員和狀元出於此。 南京是華夏危難時,極佳的臨時政治中心和臨時首都。


無限風光在險峰666666


比時間長短,自然比不過漢唐明清這些天下歸一的和平時代,南京的魅力恰恰就在於這些外人看來的“短命王朝”,從東吳到魏晉南北朝再到元末明初,直至清末民初,這些都是中國歷史上風雲飄搖的時期,從皇親國戚到黎民百姓都一樣,過一天就賺一天,沒人知道明天你會死於疾病還是戰亂,在這樣的社會氛圍下,誕生了中華民族一些獨特氣質和思想,我們追憶竹林七賢魏晉風骨,我們對明初的殘酷鬥爭記憶猶新,我們懷念民國風潮,別忘了我們偉大的中國共產黨也誕生在以南京為首都的前朝,同時期產生了大批偉人,科學家,思想家。南京,至今仍然是和臺灣歷史聯結的紐帶。南京,對得起這個京字,不要用比較GDP排名多少的思維來比較這些古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