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3 往事回眸|回憶我的岳父王家善

回憶我的岳父王家善

李殿儒

往事回眸|回憶我的岳父王家善

王家善先生生於1903年,原籍黑龍江省巴彥縣。他青年離家,外出求學,中學畢業後,留學日本。先在日本東京師大,讀二年級時,因同情郭松齡反奉被開除學籍,後入鐵道學院,學習兩年歸國,在黑龍江省政府教育科任職。不久去天津謀事,經其父的一個朋友幫助,再次東渡日本,入陸軍士官學校,從此開始了一生的軍事生涯。畢業回國後,在瀋陽東山嘴子任連長。“九一八”那天夜裡他沒有在家,幾天後部隊到東邊道編入奉軍東邊道鎮守使於芷山部,任營長。後於芷山要投降日寇,王家善先生不甘當漢奸,計劃率隊出走,因機密洩露,只好隻身逃離。於芷山下令通緝,電告第一軍區攔截王先生,第一軍區派戴逢源執行,在瀋陽東站與王先生相遇。戴逢源敬佩王先生的思想和為人,所以把先生請到家裡,設宴接風,然後幫他秘密逃出虎口。從此王先生與戴逢源結下了生死之交。

往事回眸|回憶我的岳父王家善

戴逢源

王家善先生離開瀋陽,潛行到黑龍江省雙城堡(他祖居在此),改名換姓,組織抗日義勇軍。他自報姓劉(從姥姥家姓),號稱抗日義勇軍劉總指揮,兼第一支隊隊長,下屬第二支隊隊長趙尚志,第三支隊隊長朱某(忘其名,二人都是共產黨員)。由於環境惡劣,軍糧、軍餉、被服、武器均難解決,決定率隊到江北一帶籌集部隊冬衣,以解燃眉之急。他帶的隊伍都是本地人,在這種困境下又帶不走,“是兵不發餉,是匪不能搶”,這樣下去不但違背救國志向,反而會成為民眾的罪人。因此讓趙、朱兩位支隊長將部隊帶走,另尋出路。後來王先生每念及此,都感慨萬端,追悔莫及,常說:“我不懂政治,只憑一股熱情,不能不走到歧路上去!”

往事回眸|回憶我的岳父王家善

王家善先生從雙城堡來到齊齊哈爾,被日偽特務機關追蹤逮捕。憲兵隊把他“請”去了,對他說:“先生,你是雙城劉總指揮嗎?”王家善先生矢口否認:“我不姓劉,我叫王家善,你們的衛戍司令可以證明。”憲兵隊把它送到齊齊哈爾衛戍司令部,請衛戍司令(曾任日本陸軍士官學校教官)辨認。該司令說:“你是王家善,你也是劉總指揮,人家偵察清楚了。我解救你的唯一辦法,就是你答應參加滿軍。”由於得到這種師生關係的保護,偽滿當局赦免了王先生,委任他為齊齊哈爾軍官教導隊候補生連連長。候補生畢業後,王先生去日本陸軍大學深造,成為東北地方軍人中屈指可數的幾個風雲人物之一。

往事回眸|回憶我的岳父王家善

王先生並不同於一般投靠日偽的利祿之徒,為升官發財而營營苟苟。他沒有泯滅中國人的良心,死心塌地去當漢奸。在留學日本期間,王先生與國民黨政府派遣的留學生接上了關係,趁回國休假之機取道南京,求見國民黨國防部次長熊斌,要求留在國統區。熊斌對他說,東北需要你這樣的人。要王先生在東北搞抗日地下軍事組織,準備將來配合反攻,並吸收王先生為國民黨員,授陸軍中校軍銜。根據國民黨當局的旨意,王家善先生在留日同學中聯絡了一些人,與何正卓、陳希佔、邵炳麟等,建立了秘密組織,取名“真勇社”。這時的“真勇社”缺乏嚴密的組織紀律,往往各行其是。林家嶽等人在開展活動時,因搞戀愛暴露了身份,遭偽滿當局逮捕。王先生為營救他們,找日本軍事部負責人打通關節,謊稱“真勇社”是軍事文化書社,不是什麼秘密組織。被捕者雖然釋放了,但王先生卻遭到日偽當局的懷疑,“真勇社”暫時停止活動。王先生為掩人耳目,效古人韜晦之計,成天閒遊狂飲,經常夜不歸宿,打牌吸鴉片煙,裝出一副胸無大志、醉生夢死的樣子。有一次,一個日本憲兵跟王先生聚飲,醉後吐真言:“我曾在你家裡‘蹲坑’,刺探你的言行,結果什麼也沒得到,多次捱上司拷打。我還經常拉你家的廚師喝酒,想套出點情況也沒成功。”因為這件事,王先生很感激廚師,後來出錢給廚師成了家。

過了一段時間,“真勇社”恢復活動,王家善先生出任偽長春軍校教授部長時,從青年學員中發展成員,我就是在這時參加“真勇社”的。此後,我同王先生除了師生關係之外,又加上了一層組織關係。“八一五”光復前,看到日本將要垮臺,“真勇社”的成員醞釀待蘇軍參戰後配合行動,劉啟民利用到各地視察的機會部署行動計劃。我那時住佳木斯,任第二獨立炮兵營三連連附,劉啟民指示我以後聽王家善指揮,我很快把炮兵組織起來,帶領部下把炮營指揮官(日本人)槍斃了。大家推我當營長,並派人迎接蘇軍。蘇軍進駐以後,先談合作打日本,後日本投降即把我們集中起來,不久王家善先生也被集中到佳木斯。

江上軍、韋新啟殺死日本軍官、率艦反正後,也同蘇軍合作,日本投降後集中到佳木斯,王家善派他到長春聯繫,回來後要王家善先生立即離開佳木斯到長春主持工作。在此之前不久,還送來了國民黨國防部委任他為東北先遣軍總司令的通知。王家善先生利用蘇軍帶他去洗澡的機會,在韋新啟的幫助下乘小江船逃回原籍。至此,王家善先生在偽滿洲國的14年經歷結束了。在歷史轉折關頭,他又投向另一個漩渦。

王家善先生在原籍待不久,即來到長春,這時林家嶽、張作孚、牛匡時等人以王先生的名義開始建軍活動。王家善走後,集中營緊張起來,我想走就困難了,後來放兵不放官,大家都要我走,願替我去集中營。當時為軍官留些勤務兵,他們留下是沒有多大危險的。但我怎麼好這樣做呢?當隊伍開走時王松年班長把我推入隊伍裡開走了。就這樣,我頂名王松年離開佳木斯到長春投奔王先生。

到長春,王先生讓我留在身邊管理財務,雖沒任命,儼然是他的副官。緊接著田貢吾、梁啟章等人也慕名而歸。在王先生周圍聚集了一批學生和老部下,組成建軍司令部。這時,行轅主任任命陳家禎為總隊長,讓王家善到哈爾濱建軍。

在哈爾濱建軍,最早來投的是孫曉峰,被委任軍長。哈爾濱建軍活動不久,杜聿明派來建軍司令。王家善感到,再幹下去弄不好不但是共產黨的罪人,還會是國民黨的罪人,遂決定不幹了,安排梁啟章、田貢吾在哈爾濱工作,帶我和韋新啟回到長春。

在長春住王先生五叔大女兒家,何正卓送王家善幾本小冊子,其中有《論聯合政府》。王先生說:“國民黨反動派所做所為,是歷代王朝暮年徵象,靠不住了。但共產黨那邊沒熟人,難以溝通關係,我進關看看吧!”於是,他帶領韋新啟去了北京,國民黨發現他,委任為九省二市參議,杜聿明又委任他長官部少將高參,隨從杜聿明出關北上到錦州。此時,東北保安第四總隊於1946年4月中旬被東北民主聯軍打垮,杜聿明為了收拾殘局,命令王先生接任第四總隊總隊長。王先生路經瀋陽,到鐵嶺、開原一帶收容保安第四總隊的潰散官兵,帶到長春,重新組建隊伍。我提醒王先生:“要小心點,國民黨在利用你,別給國民黨送終。”王先生說:“國民黨不是給我一個師嗎,今後該怎樣,騎驢看唱本走著瞧呦。”這時我還是單身,王先生想把女兒嫁給我。經大家撮合,我同王先生女兒(實際是養女)秀敏結婚了,於是我同王先生之間又加上了一層翁婿至親關係,在以後的戎馬生涯中我們幾乎是寸步不離了。

1946年秋,王家善先生率東北保安第四總隊開赴遼南山區,歸新六軍統轄,部隊被分割得七零八散。新六軍又派來兩個軍官,一些部下覺察到國民黨嫡系對我們有併吞之意,甚為不平。一次,林春武借酒發瘋,大吵大鬧,“他們要撤換王家善,是逼我們去當八路軍。”國民黨當局看到時機還不成熟,暫時放棄吃掉王家善先生和東北保安第四總隊的打算,但或遲或早他們總是要下手的。

1947年春,王先生率師退守營口,開始了他一生的重大轉折。在駐守營口的八、九個月時間裡,隨著形勢的變化,王先生的思想鬥爭是十分激烈的。但有一條已經確定無疑,那就是最終要走到共產黨這方面來,所等待的只是時間問題。

遼南獨立師秋季攻勢之後,廉榮春、喬遇春等幾個人醞釀準備對王家善搞兵臨城下,被林春武捅漏了。王先生說:“這幾個人太輕率,整出事來,他們完了,我也要掉腦袋。”我對王先生說:“看形勢您必然走這條路,應該見好就收吧。秋季攻勢咱打勝了,眼下共產黨又派人來聯繫,現在起義比兵臨城下光彩多了。”王先生說:“越在勝利的情況下越不能起義。你想想看,剛剛取勝,官兵有一股驕氣;林春武把消息遞給我,說明贊成起義的人數不多,一個連長月薪(加空額)100多萬(當時通貨膨脹嚴重),正是享福的時候,誰願意攜家帶口跟我們去受窮?我們要起義,有人振臂一呼表示反對,誰還肯聽我們的?即使你能保我出去,成了光桿司令,人家要我們有啥用?”我問:“那要等什麼時候才行呢?”王先生說:“國民黨肯定不行了,剩下幾個孤立的據點,營口是其中最小的,肯定要先被吃掉,我不會等到山窮水盡丟人現眼。預計東北丟掉半年之前,局勢一定非常緊張。外邊有了壓力才能起義,大部分人才會跟著我們走,時機一定要把握準,國民黨與我們無緣無德,何苦陪它殉葬!共產黨與我們無仇無恨,肯定會走到一起去的。”他雖然這樣說,但不是沒有顧慮的。他與我不同,陷得很深,出一家進一家不容易!

1948年初,解放軍進攻遼陽,我去見王先生,王先生說:“遼陽陷落之後就是鞍山,鞍山之後就輪到營口。我敢說,營口守不住,撤退到錦州,沿途追殺最多剩下一個團。錦州同樣守不住,再退到關內,國民黨絕不會再給我重編一個師。我所說的這些就是壓力。”

幾天之後,召開一次連長以上軍事會議,讓大家討論一下局勢。有人主張守,守不住再走,撤到錦州,再撤到關內。有人不同意,說不能撤,更不能撤進關,馬占山的部隊就是樣子,後果不堪設想。王文祥說:“既然這樣就死守,當軍人走到這步還有什麼好說的。但只怕前面打,後面先撤走了。”梁啟章最後發言:“我們從‘真勇社’起,跟師長十幾年了,聽你的吧,請你臨機決斷。”王先生對大家說:“既然諸位信任,我一定領你們走一條有前途的路。”會後,王先生派劉鳳卓和王文祥出城到解放區談判,很順利地達成了協議。起義那天,王先生心情很沉重,我看到他揹著手在屋子裡轉,那是在下最後的決心。按照與解放區的協議,起義行動正式開始前,要借城防會議之機,把營口市內國民黨黨政軍要人一網打盡。王先生命令我帶警衛連執行這個重要任務,並負責警戒和保衛師司令部的安全,嚴格控制進出人員。下午3點多鐘,梁啟章通知我立即行動。我從特務連、搜索連各選派十幾名士兵,分兩路衝進會場。少校副官韓光指揮特務連士兵,我侄子李英春排長指揮搜索連士兵,很順利地把參加城防會議的市長袁鴻逵、五十二軍副軍長鄭明新、交警第三總隊長李安等十幾個主要人物逮捕起來,押進了地下指揮所。

4點多鐘,交警第三總隊派一個17人的加強班前來查問李安總隊長為何未歸。一排長宋旭波、班長李有權當機立斷將他們消滅,使起義行動未被偵破。晚上,解放軍進城,圍殲交警第三總隊。五十八師二團溫玉林營長、王公達連長、三團楊信營長等先後解決了憲兵隊、化學迫擊炮連、野炮連等國民黨武裝之後,各團及師直屬部隊相繼撤往大石橋。王先生讓我留下看押俘虜,與遼南軍區接交。至午夜交警第三總隊繼續頑抗。鄭明新、李安被提出去喊話,交警第三總隊仍不投降,最後遼南部隊炸塌樓牆衝進去。交警第三總隊大部分被殲,一小部分逃往錦州,營口全城解放。至此王家善先生率師起義取得圓滿成功,他把五十八師萬餘官兵保持完整建制、全副武裝交給了黨和人民。

王家善先生的前半生是在彷徨和探索中走過的,他的足跡一直歪歪扭扭。偽滿期間,他出於愛國熱情和民族意識,想幹一番事業,結果事與願違。光復後,又錯誤地跟國民黨走,希圖為建設和平、獨立、民主的新國家有所貢獻,結果,空成夢幻。只有當他認識到共產黨才是代表中國唯一希望和前途的時候,他才算真正找到了人生的歸宿。營口起義之後,王家善先生在黨的領導下,開始了後半生的光榮歷程,為祖國、黨和人民做了一些有益的工作。

(作者李殿儒,王家善師長的女婿,時任國民黨暫編五十八師警衛連連長。)

本文選自《營口春秋》“駐營口國民黨暫編五十八師起義70週年”紀念專刊

往事回眸|回憶我的岳父王家善

  如果您對營口的歷史文化感興趣或是手中有相關資料,歡迎您投稿到營口市史志辦編輯的《營口春秋》期刊,與我們共同講述營口的歷史故事! 

  郵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