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隋末起義軍四起,詳解李密為何選擇投靠瓦崗寨?

一部《隋唐演義》至今讓人沉迷其中,無論是書本還是電視劇,亦或者隋唐正史,群雄逐鹿的場面,都令人難以忘懷。程咬金、羅成、秦瓊,一個個人物也讓我們崇拜不已。

但是,不管這些人物給我們留下多麼深刻的印象,一支勢力最重要的是有一位好首領。一頭獅子做首領,總比一隻綿羊帶著一群獅子搏鬥要強的多。

我們今天就重點來說一下,帶領瓦崗軍走向巔峰的李密,為何選擇投靠瓦崗軍。

李密也是貴族出身,前期在隋朝為官,但是他早早便逃離了朝堂。隨後李密又跟隨楊玄感造反,兵敗之後導致被隋煬帝通緝。可以說之後的李密每天都是東躲西藏,那麼他又為何重新出現?

隋末起義軍四起,詳解李密為何選擇投靠瓦崗寨?

瓦崗軍首領李密


一、無處躲藏的李密

要說李密,還是要從他跟隨楊玄感造反說起。

楊玄感也是隋朝時期的貴族,並且隋煬帝登基,他還有擁立之功。這樣一個人,按說老老實實跟著隋煬帝,也少不了榮華富貴。不過隋煬帝有個特點,喜歡猜忌大臣,尤其是第一次東征高句麗失敗之後。楊玄感害怕這樣下去遲早會輪到自己,便有了謀反之心。而在隋煬帝第二次東征高句麗時,國內農民起義也紛紛爆發,看到機會的楊玄感便順勢起兵。

同樣在隋朝任職,害怕被隋煬帝所殺的李密,這個時候投靠了楊玄感。兩人同朝為官多年,也有一定的交情,加上李密也是一個不錯的謀士。一拍即合之下,一個帶兵一個謀劃,頗有一種劉備遇上諸葛亮的感覺。

那時隋煬帝親征高句麗,大軍後方糧草由楊玄感調配,不缺兵不缺糧的楊玄感,也有一種天下唾手可得的意思。

隋末起義軍四起,詳解李密為何選擇投靠瓦崗寨?

楊玄感,隋末最先起義的首領。


李密是個稱職的諸葛亮,數次的謀劃均能使楊玄感,在最短的時間內成功。比如先攻打遼東制衡隋煬帝,或者先奪取長安以便控制關中。無論是隋煬帝還是控制關中,從長久來看,都能使楊玄感站穩跟腳。

只是楊玄感這個劉備並不稱職,他並沒有聽從李密的建議,而是選擇先攻打距離最近的洛陽。洛陽在隋朝也有東都的稱號,距離長安並不是太遠,只是洛陽的守衛超過了楊玄感的估算,起義軍被拖入泥潭而不能自拔。

無奈逃跑的楊玄感兵敗被殺,而李密也被隋軍俘虜。

李密的好運氣是他碰到了一個貪財的監軍,在進行了金錢交易之後,李密也逃了出來,再次歸隱山林。

一個謀反失敗之人,雖然逃脫,又怎麼可能順利歸隱?

逃跑之後的李密,連續找了兩個相熟的朋友去投奔,均不受待見。之後在逃亡路上,樹皮都成為了他的口糧。無奈之下李密仗著識得一些字,找了一個小山村,當起了教書先生

不過以古代的識字率,試想村裡突然來了一位教書先生。這就好像黑夜裡的螢火蟲,吸引著別人懷疑你,而李密最終再次逃亡。

走投無路的李密,這次明確了目標,投奔當縣令的妹夫。只是作為官員,李密的妹夫也不敢收留他,把他託付給了一位遊俠王秀才。李密在此也度過了一段安穩的時光,並且還娶了王秀才的女兒。只是好景不長,李密再次被人告發,李密的妹夫和王秀才都被處死,而李密因為當時不在家而逃過一劫。

汪遣兵圍秀才宅,適值密出外,由是獲免,君明、秀才皆死。-《資治通鑑》


隋末起義軍四起,詳解李密為何選擇投靠瓦崗寨?

隋煬帝楊廣

這大概也是李密命不該絕,註定要攪動風雲。

二、無奈之下,李密自抬身價

李密似乎總能逢凶化吉,造反失敗之後,三次被官府抓捕都能逃脫。古話說“福禍相依”,這次逃亡的李密,就碰到了他的強力助攻,同樣參與楊玄感造反而逃命的房玄藻。

兩人均是在逃亡,相見之後自然有種同病相憐的感覺。吃夠了逃亡之苦的兩人,決定結伴尋找各地起義軍的首領,遊說他們起兵奪取天下。

但是想要用一張嘴,就說通這些起義軍的首領很難,李密畢竟不是諸葛亮在世,也沒有諸葛亮的名聲和威望。對於這些過了今天沒明天的人來說,李密說的都是空話,還沒有一口糧食實在。

但是“好女怕纏漢”,已經走投無路的李密,每天只能遊走在這些首領中間,時間久了大家也是半信半疑。這個時候,外面又流傳起了

“楊氏將滅,李氏將興”的傳言,別管是誰放出去的,李密數次逃脫危難而不死也被眾人所知(李密自己放出去的可能性比較大,時間過於巧合,而且李密多次度過難關這事也被放了出去)。

隋末起義軍四起,詳解李密為何選擇投靠瓦崗寨?

隋煬帝與蕭皇后,隋煬帝三徵高句麗導致隋朝起義軍紛起


至此李密算是成功抬高了身價,從一個逃亡而不受待見的人,變成了受到各起義軍首領尊敬的“未來天子”。

久之,稍以為然,相謂曰:“斯人公卿子弟,志氣若是。今人人皆雲楊氏將滅,李氏將興。吾聞王者不死,斯人再三獲濟,豈非其人乎!”由是漸敬密。-《資治通鑑》

李密在遊說期間,也碰到了他未來的“死忠”以及引薦人王伯當。王伯當同樣是一股起義軍的首領,開始也是李密的遊說對象,後來兩人漸漸有了交情。

李密抬高身份之後,便想著尋找一股起義軍勢力進行投靠,通過王伯當的引薦,兩人才一起投靠了瓦崗軍。

密察諸帥唯翟讓最強,乃因王伯當以見讓,為讓畫策,往說諸小盜,皆下之。-《資治通鑑》


隋末起義軍四起,詳解李密為何選擇投靠瓦崗寨?

王伯當,一直跟隨李密。李密投靠李淵又反叛,死後王伯當亦跟隨而死

而李密選擇投靠瓦崗軍也不是心血來潮,而且經過深刻的考慮。

三、李密選擇瓦崗軍的理由

李密遊說這麼久,最在意的是什麼?自然要找到合適的勢力,施展自己的抱負。

別的勢力雖然也可以投靠,但是比著翟讓率領的瓦崗軍還是不夠看,(之所以被稱為瓦崗軍,是因為翟讓在瓦崗為盜。),而李密也同樣看到了瓦崗軍興起的希望:

1、瓦崗軍前期不缺錢糧。錢糧對於起義軍的重要性不必多說,充足的糧草是軍隊做任何事情的基礎。在隋末大家都吃不飽的時候,為何瓦崗軍有足夠的錢糧?其實這和瓦崗軍的劫掠目標有關。

瓦崗軍在翟讓的帶領下,不去搶奪立寨之地的東郡,而且去搶奪

滎陽郡、梁郡。在隋朝時期,雖然東郡比鄰滎陽群和梁郡,但是比著這兩個地方,只能說東郡很窮。這兩個郡被汴水穿流而過,很多貨運船隻都是通過這條水道,從洛陽發往江南各地。

隋末留下一句“我夢江都好,徵遼亦偶然。”,便登船而去的隋煬帝,也是從洛陽出發走這條水道去的江都郡。皇帝的船隊都能通過的水道,可以想象上面的來往場景,而這條水道也是瓦崗軍的主要劫掠目標,所以瓦崗軍不缺錢糧。

隋末起義軍四起,詳解李密為何選擇投靠瓦崗寨?

瓦崗軍立寨及梁郡和洛陽的位置關係地形圖


2、瓦崗軍勢力發展快。隋末之所以爆發大規模起義軍,都是為了能夠吃飽飯。就像隋唐演義中描述的程咬金,他就是因為吃不飽才投靠瓦崗寨,只是為了吃口飽飯。當然正史中的程咬金也是名門之後,只是演義中所描述的程咬金,很符合當時普通百姓家的情況。

而擁有大量錢糧的瓦崗軍,有著足夠吸引人的資本,也有實力能夠養的起。這也導致短短時間瓦崗軍就發展到了一萬多人,成為當時周邊最大的一股勢力,這也是李密看中的原因之一,發展快,實力強

3、瓦崗軍中有良臣猛將。瓦崗軍的首領翟讓,本身就是洛陽駐軍的法曹,正統出身,而且為人勇猛人盡皆知。翟讓起兵之前,因為犯錯被隋煬帝關進監獄準備斬首,

而獄史就是聽聞翟讓的驍勇,私自放的翟讓,由此也能看出翟讓的名聲。

在李密前往瓦崗軍之前,瓦崗軍中還有二賢莊的莊主單雄信以及大名鼎鼎的徐茂公(唐朝與李靖其名的李績)。兵熊熊一個,將熊熊一窩,這個道理古人也是懂得,瓦崗軍的配置也給了李密希望。

韋城翟讓為東都法曹,坐事當斬。獄吏黃君漢奇其驍勇,夜中潛謂讓曰:“翟法司,天時人事,抑亦可知,豈能守死獄中乎!”-《資治通鑑》


隋末起義軍四起,詳解李密為何選擇投靠瓦崗寨?

翟讓,最先成立瓦崗軍的首領,後被李密猜忌而死

4、瓦崗軍的位置。前面提到瓦崗軍起於東郡,而隋煬帝又坐船去了江都郡。

這個時候洛陽也是天下起義軍謀劃的重點,其實隋煬帝下江都之前,就有人上奏,如果皇帝離開了洛陽,就會失去天下。由此也能看到當時天下的亂局,以及眾多起義軍對洛陽的窺視,而瓦崗軍恰恰是洛陽周邊最大的勢力。

綜合這些原因,也使得李密投靠了瓦崗軍。

無論是隋唐演義還是正史中的隋末時期,李密總是逃不掉的一位人物。隋末最先起義的起義軍有他,隋末造反達到頂峰,群雄逐鹿的時候還是有他,而到了隋末後期李密也佔據著很重要的地位。

只是李密可能沒有想到,瓦崗軍能讓他走上人生巔峰。之後不止手下大將無數,甚至外部同為造反勢力的竇建德、楊世林、徐圓郎等豪傑都勸他稱帝,甚至唐高祖李淵都要派人和李密交好,稱一聲哥哥。

參考:《資治通鑑》《新唐書》《舊唐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