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讨好型人格,卑微,“软弱”怎么改变?

July-黄小晶


Sherry Pagoto博士(Psychology Today许可心理学家)指出,讨好型人格是潜在的不健康的行为模式,而不是人格障碍,他在指出:讨好型人物,一方面是害怕被拒绝,另一方面则是源于对失败的恐惧。具体来说,讨好型人格,面对别人的要求,不敢拒绝;面对别人的错误,不敢指出,害怕伤害别人;与别人在一起,害怕麻烦别人,会变得小心谨慎;害怕冷场,会主动去寻找话题。自己有问题,也不敢开口请别人帮忙,害怕被拒绝。和别人在一起,不敢表露自己的情绪,害怕影响到别人等等。

应该怎么改变,本人建议几点:

首先拥有一颗强大的内心,培养自己的兴趣和能力,赢得自己的内心充实感和满足感。建立起内在的自我价值,然后要树立好个人边界,珍惜自己的好,坚持自己的原则,才能赢得更多人的尊重。记着做最好的自己,每天清晨给自己一个微笑。

其次学会拒绝。从点滴小事做起,试着学会拒绝别人。拒绝的要干脆、有底气,别过多解释。拒绝了无谓的社交、杂务,你才能有更多的时间、空间,提升自我、赢得尊重,你才能获得追求自己想要的东西的果断和能力。

再次培养一项新技能(兴趣、爱好),做你自己喜欢的事。做一切能带给你成就感、自我满足感、认同感的事情。读书、跑步、旅行、写作……不一而足,唤醒你内心的力量。

总之与其每天过于在乎别人的感受,总会让自己活得很累,与其讨好别人,不如讨好自己,活出自己。从现在开始,关注自身,活成爱自己的自己。


神仙俗人


我妈妈就是讨好型人格,所以在外人面前显得很“卑微”,但是她自己不这样认为,她认为这是吃亏,并且坚定的相信吃亏就是福。

她的具体表现就是害怕得罪任何一个人,不会拒绝任何一个人的过分要求。例如,有一次她工厂放假,好不容易跨县城大包小包的回到老家,只能在老家待一天半。结果一个乡邻就喊她帮着勾毛线鞋子,问题是她之前已经帮那个孃孃一家人每人都勾了一双了。但是我妈妈还是不会拒绝,自己熬夜勾到一点半才帮别人勾完。我经常批评她,帮人也不能损害自己的健康,要学会拒绝。但是无论我们说多少次,她依然是这样的性格。

她也经常帮助周围的老弱病残,问题是你们不要认为农村里的老年妇女就真的很可怜。有句话叫坏人变老了而已。我家邻居,在我很小的时候,九几年经常性的借我家十块还九块七毛,她说那三毛钱暂时没有。经常性的喊我妈妈帮她干这做那,经常性的偷拿我们家的东西,连喂鸡鸭喝水的壶都可以在她家院坝找出来。更奇葩的是我爷爷奶奶弄了一百个盐蛋,想起来了,想吃点盐蛋,结果去缸里一摸,连个鬼影子都没了,一回想,这段时间就只有她来过我家,并且家里挨着她家的油菜地,收割了把油菜晾在地里晒干,第二天去看就会发现少了一些。对这个老太婆简直无语,总之从小到大被她偷拿的东西不胜枚举,但是我妈都包容了。因为她总念着这个人是我外公的亲妹妹!!!我妈总顾念亲情,总是帮她缝缝补补,做东做西,总是在我们面前维护她,但是我却认为这是倒了八辈子霉的亲妹妹喔。

一个人的性格是改不了的,每一种性格都有利有弊,只要他自己觉得可以,只要不损人利己,那就这样吧。



Daisy6109


我自己本身就是讨好型的,特别在意别人的情绪,最长说的一句话就是我没什么,看你们的。小时候是妈妈和姐姐,长大了就以老公的情绪为主,完全忽略自己的真实感觉,到后来,学习萨提亚时,我竟然很难体会自己的真实感受,我压抑了太多的委屈和难过不敢表达,以至于我根本找不到它们。在课上,我哭了很久。

后来我尝试做出了改变,虽然改变让周围的人都很不适应,就是不管自己当时是什么感觉,都要表达出来,不再去担心会伤害到谁,刚开始周围的人很不适应,矛盾也比以前还要多,后来慢慢的我又尝试用比较委婉的语言说出自己的感受,慢慢的,家人也就慢慢适应了。现在我还在自我探索中。可以肯定的是,我现在越来越了解自己了。

越来越体会到的是,只有照顾好自己,你才能真正的能照顾好别人!



杨老师1349


其实中华的老祖仙很早就回答这个问题了!

才疏博浅,只说说我知道的。中庸之道,既说站在适中的位置,任何事情都不可太极端,软弱是的改变,我也是个很软弱的人,也是事事怕朋友怕别人不开心,说起来是好事,处处为别人着想。从另一面就是太老实,老实好吗?记得易中天在一个访谈录中说过:“诚实是好,说真话,但这个真话说出来如果对我不利我可以不说。”为什么呢,说了对我不利有伤害,说假话又骗了人,骗人是不好的事,走向了另一个极端。那我不说就是个中庸之道。我既没有太卑微把我的信息说给别人伤害自己,也没有说假话误导伤害到别人。

易经的很多卦辞都有“守中”一说,这守中也是中和之意。规规矩矩,按部就班办事。中国的“中医”也阐明了这个道理,中医的中也一样,取阴阳之平衡。

所以说“软弱”是病,得治,治好就行。不可用药过猛治成“太阳”,对人强势,给别人使坏,陷害别人那病就更重了。

好了,泛泛而谈,希望有颗平常的心!




宣187921437


讨好型人格就是活在别人的期待中,只有在别人的认同中才能寻找自我,讨好型人格是对自我的践踏和不负责任。

我们不是必须要讨好其他人,我们为啥要对其他人高看一等,我们生活为啥要依靠别人的评价?我们需要的是理直气壮地做回自己。

讨好型人格的症状

讨好型的人更具有玻璃心,并且具有同情心,很为别人来着想,在社交中更容易抬高别人,贬低自己,

过分地在乎被人对自己的评价,为了迎合别人的期望甚至能做出损害自己利益的事情。

讨好型人格的心理特征

讨好人人格之所以会讨好别人,潜在需求是是期望他讨好的对象也能像对他一样付出,而且他不会直接说出,只会用行动暗示讨好者,也希望能够得到等价的回报。所以讨好者人格会更敏感,也更容易玻璃心。

怎样改变讨好型人格

1.行动

只有提到行动,就得明白,行动就要有改变,逃离你的舒适区,目前的行为要跟以往不一样,你需要挑战自己,做一些之前没有做过的事情。

放下书本吧,问题不能靠想象来解决,行动才是唯一的出路。

2.时间

这个改变要比你的想象需要的时间多得多,可能五年或者是十年,而且过程满是痛苦和坚信。

讨好者人格都习惯于不敢承担责任,习惯了用幻想来“解决”问题,但是现在你必须要一条路走到底,如果你确定了要改变现状,过程会是充满了折磨和焦虑。

你需要做的是不断地否定自己,抛弃自己的行为习惯,要准备好内心的空虚和寂寞。

就算过了5年,你的情况也不一定能好转,熬过的时间并不能交易成自己的成功,只有付出完全的努力才能使时间没有白白浪费。

3.停止讨好任何人

现在,请停止讨好任何人!

我还得讨好我的女朋友,不然她会跟我分手;我还得讨好我的上司,不然会影响我的工资;我也不能停止讨好我的朋友,不然我会很孤单。

需要说明的是,你需要理解“不讨好”的概念,“不讨好”不意味着不工作,不干活,不付出。而是要学会说“不”,把自己的位置放的不那么低了。

其实,按照这种模式你会发现,你还是会回到以前的状态中。因此,接下来的日子,不如以自我为中心吧,有主见并且不会轻易妥协,不用在乎别人的看法和眼光。

因为以自我为中心外并且摆出高姿态,你就会发现这样的你并没有失去领导的信任和朋友的喜欢。

当你能体会到这种感觉的时候,你会发现你完全不需要讨好任何人,这样你才可以逃离讨好型人格。

最后我还是要说,一定进行这个尝试,它真的可以改变你的人生。


米说影视挖掘机


讨好型人格是指一味的讨好他人,而忽视自己感受的人格,是一种不健康的心理状态。在别人的眼里,往往会体现出“卑微”、“软弱”的形象。

讨好型人格有很多种表现:内心一般比较脆弱,会格外在乎别人的需求,甚至忽略自身需求。不喜欢麻烦别人,觉得自己不能接受别人的好意。在社交过程中总属于劣势的状态,总喜欢迎合别人的期待。不会拒绝别人,即便是不愿意,也要硬着头皮去完成。别人对你好一点,你恨不得把所有都给他。不主动与人结交,但喜欢热情对待每一个靠近他的人。往往不喜欢生事,给人一种脾气好,和平主义者的形象。对于这样的性格,应该如何做出改变呢?

 

一要抛弃患得患失的心理。我们渴望关爱,渴望友情,对于朋友与爱人,总是担心会失去;于是我们千万个小心,惟恐自已行差踏错,导致朋友背离;对于自已的细小过失也会一直自责。其实事情远不如自已所想那样严重。

 

二要懂得朋友的关系是对等的。真正的朋友,他们的情感价值是各取所需的,是互补的、相当的。不平等的朋友关系并不是正真的朋友关系。假如你一味的讨好别人,自已并不会获得真的快乐。

 

三要增强自信心。和朋友交往的时候,想要办某一件事情,先想一想是否出于自已的真情实感。让朋友高兴,也要让自已快乐。你需要懂得,真正拿你当朋友的人,并不喜欢把你踩在脚下。真正的朋友,也发自内心希望你开心。

 

四要思想粗放一些。为人处事的时候,思想要粗放一点,不要在小事上浪费太多的时间去琢磨。普通的事情,顺着自已的本能反应去做。顺着自已的本能去表达自已的感情。只要不违背做人的道德与常理就好了。

 

五要扩大交友圈。我们都希望能交到一辈子的好朋友。这世上也的确有许多人,有一生的知交。但是有更多的人,他们的朋友因为工作和生活的原因,经常变动。朋友失去了,要勇于再找新朋友。不断地找朋友,珍惜眼前的朋友,也不必恐惧他们的离开。

 

六要学会与孤独作伴。人生而孤独。即使你再喜欢热闹,也要学会自已与自已相处。读一点书,偶尔可以关照一下自已的内心世界,让它充实起来。不要把全部的精力花到经营朋友上去。因为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只要你接受了这个样的思想,你就可以逐渐改变你讨好别人的行为。

 

对于很多讨好型人格来说,看似人缘很好,其实都是在背地里受折磨,别人只是看中了自己的软弱和利用价值。对于讨好型性格的人,一定要醒醒,学会爱护自己,学会充满自信,这样才能够拥有幸福惬意的生活。








举水福田


在我过去二十多年的生命里一直是一个“讨好者”。

我总是活在别人对我的期待中,我总是不停的追逐着别人对我的认可,我总是像个卑微的奴才一样去满足别人的需求。

但就和大多数的“讨好者”一样,我们越是寻求别人的认可,越是讨好别人,就越是会被别人不当一回事,越是会被别人看不起,越是会觉得自己一文不值。

在几年前我就已经意识到,做一个“讨好者”是对自己最大的伤害,也是对自我价值、对自己的生命最大的践踏。

我们没有必要去讨好任何人,我们凭什么要对别人低声下气,我们何必为了别人而活着?我们为什么就不能高傲的理直气壮的做自己?

这些年我一直在寻求从这种讨好别人的模式中走出来的方法,看了很多书,做了很多的尝试,走了不少的弯路,却因为过去习惯性的讨好别人的行为模式和对于现实错误的认知令我挣扎徘徊了许久始终不得要领。

但终于在最近这几个月痛苦焦虑的瓶颈期令我获得了许多的成长,我终于从一个“讨好者”蜕变成了一个自尊自爱,不再为别人低下头颅的人。

可是在网上关于“讨好型人格”的文章非常少,许多对此的阐述都只是流于表面化,或者只不过是变相的心灵鸡汤,无法对有此类问题的人产生实质性的帮助。

因此我花了一周的时间写下这篇文章,如果你也受到过和我同样的困扰,如果你也和我一样发誓不要再对别人低声下气,如果你也希望蜕变成现在的我这样自尊自爱,请你静下心,静下心,不要囫囵吞枣,而是逐字逐句的读完这篇很长的文章,我相信,这一定会对现在的你有所帮助。

Ⅰ.讨好型人格的表现

1. 内心敏感脆弱,有同理心,总能敏锐的察觉出或「自以为察觉」出别人内心的想法。很会为别人着想,而总会刻意忽略自己的需求和想法,害怕自己为别人「添麻烦」,在获得了别人的帮助时总会受宠若惊,感觉自己承受不起或不配承受别人的帮助与恩惠。

2. 很难拒绝别人,即便知道对方的要求不合理也会习惯性的硬着头皮满足对方的需求。

在不得不拒绝了对方的情况下会觉得非常的愧疚与惶恐,即便他完全没有任何必要为此道歉。

3. 在与他人的交往中倾向于抬高别人,贬低自己。

4. 非常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和评价,因此很少会表达自己的真正需求,总是试图在别人面前营造出善良,平和,大度等「没有攻击性」的好形象。

对社交中争吵、尴尬、意见冲突等负面的状态会十分的不安,总是试图营造出和谐的气氛,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利益。

5. 在社交中表现得很「神经质」,因总会担心自己会给对方造成什么样的印象、说哪些话合不合适、为对方考虑太多等,使其在社交过程中无法坦然的表现自己,反而会令其与别人的社交总会充满了「不自然」的状态。

6. 大多数行为的动机往往是为了迎合别人的期望,获得别人的认可。

7.缺乏底线和原则,非常能够容忍或者说是意识不到别人在客观上对他的“逾规”行为。

因为其自身的自我边界模糊,所以往往想当然的也以为别人是像他一样没有边界的。

这样就造成一方面他们会因为能够轻易地打破人与人之间的交流界限而很容易和一些人变得较为亲密,另一方面又会因为得不到别人更多的回报和关注而更加痛苦。

Ⅱ.讨好型人格的内在心理

1.讨好型人格之所以会像上瘾一样不断地讨好别人,在其潜意识中最大的一个动机其实是:期望他所讨好的对象能够对他的这种讨好给予相应的回报。

讨好型人格一般不会或者是羞于用语言表达出对别人的需求,他们只会用行动、付出、讨好来“暗示”他所讨好的对象他期望对方能够给予他回报。这是因为“讨好者”内心敏感,总能敏锐的觉察出别人的需求,因此他以为别人也都是像他一样同样能够觉察出他的需求。

但是讨好者必须意识到的一点是:讨好者的同理心与对别人内心的敏感远远超越于常人,所以:一般人在大多数情况下是不会体察到“讨好者”的需求的。

然而大多数讨好者并不能意识到这一点,他们总以为被讨好的对象能够理解到他们的需求,所以在讨好对象没有满足他们的需求的时候,他们只会付出更多的讨好,投入更大的付出,期望讨好对象能够觉察到他们的需求。

随着讨好者对于讨好对象的付出越来越多,他就更难停止讨好,就如同买彩票的心理一样,讨好者投入了太多的“沉没成本”,他们往往“不甘心”令自己所有的付出和讨好都化为幻灭,因此只能陷入「无休止的讨好并期盼着别人永远不会到来的回报」之中。

2.“讨好者”的内心是完全空虚的。因为他们将全部的关注都投放在外界和别人身上,他们只能通过不停的“乞求”别人关注与赞赏来填补内心的空虚。

因为很多年以来他们从来没有关注自身,他们从来没有为自己而活,所以他们自始至终都没有去追求自己的理想与目标,他们也很少会主动的去做他们真正想做的事,他们自始至终都没有建设自己强大的内心,他们也从来没有主动地去培养内心的充实感,他们没有来自自己内心深处的力量给予自己滋养。

现在请你跳脱出来,认清关于你自己的这样一个事实:你从来不关心【你自己】,你从来不主动的培养【你自己】的内心充实——所以你的内心一直以来都处于一种空虚和匮乏的状态——因此你只能通过追逐外界的认可和关注来【暂时】填补你的空虚。


一秒萌萌哒


别看这个问题直白,但是我觉得问的挺深刻,蛮好的。个人拙见,一时感慨,多絮叨几句了。三类还是有差别、要区别对待的。都要分人分事,择境而变。

一是讨好型不一定是坏事,人之初,性本善。

“善意”的讨好未尝不可,无需改变,比如面对邻里纠纷,同事矛盾,家庭琐事,社会争斗等等等等,做个两边讨好、摆事实讲道理、化干戈为玉帛的和事佬又何妨?

“故意”的讨好则不可取,有种和稀泥、没主见的感觉,特别是工作关系、人际交往中随声附和,趋炎附势更不可取,短期见利,长期生弊,必须改变。

二是卑微的直意解释就是地位低下,没有权势。态度谦卑,礼让三分无需改变,但是低三下四,虚情假意,过于客套则不可取,必须改变。

三是“软弱”常和无能挂钩,不知加引号是何特指?面对强势的“垃圾人”明知即使鱼死,对方的网都不破,干嘛不暂且“软弱”的避开呢?这种惨痛的社会案例太多,不列举了。这种垃圾人你永远与他掰扯不清,他要明白事理就不是垃圾人了,但是垃圾人的归宿就是垃圾堆,只是早晚的事,不要与他见识。但是职场上面对欺软怕硬,颐指气使,甚至欺人太甚的同事或上司,绝不能忍气吞声,必须改变。

再说如何改变?老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不良的性格始终没有改变,是因为你还没有遇到刻骨铭心,直击要害,甚至生死攸关的事情,我想,绝大多数人在遇到这种事情时都会变得“强势”起来,有的慢慢积蓄,有的一触即发,还有句老话叫忍无可忍就无需再忍,甚至激发的力量足以击倒对方十遍百变,如果你不改变,事情过后,你会很难在你所处的环境中继续生存下去,因为这不是“软弱”的问题了,是真的“无能”了,没有人会看得起你。

所以,孰轻孰重一目了然,面对我说的无论工作职场还是日常生活,一旦遇到我说的那些对你有意而为之的伤害,无论心理上的,感情上的,还是身体上的,利益上的,不是如何改变的问题!而是不能坐以待毙,是你必须改变!

当然,如果真要改变,还是要从日常做起,记得,第一要学会说“不”!说“不!说“不”!(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真的,生活真实感受,有的人你帮他十件事百件事,他都觉得理所当然,但因为特殊或正当原因你一次说“不”时,你对他的好立马烟消云散,他只会对你这一次拒绝心生不满甚至恨之入骨,反过头来想,这种没有品、只有性的人值得你讨好、卑微、软弱的去交往么😂😂?早点认清、看透、走开、远离不是更好么?

最后,想推荐一部曾看过的电影《半个喜剧》,个人感觉不错,我上面所说的六种情形在主人公孙同身上得到了集中体现,但是面对心爱的人想爱但不敢爱,还遭受他人一次次的人格侮辱后,孙同选择了改变,愤起而击之,相信看过之后对你会有所启发吧。

啰里啰嗦,我是强哥😂,也欢迎大家一起讨论。



超级兔兔


以前有个同事每天都乐呵呵的,见了谁都客客气气的,说话办事谨小慎微的,看着从没烦恼的样子。后来慢慢熟悉了,才知道他的烦恼比谁都多。他不知道如何去改变自我来请教我。我告诉他:第一、先强大自己,提升业务水平,工作能力提高了自信心就有了。第二、要懂得拒绝。别人不求你你不要轻易帮别人,对你好的人要珍惜,对你不好的人要敬而远之。有些人你越是以诚相待他越不把你当个事儿。你不搭理他了,他反而对你不错。第三、要尊崇自己内心的感受,行就行,不行就不行,不能委屈自己。不要轻易地赞美别人,因为好话说多了不值钱。即便是要赞美别人也要发自内心,真诚的赞美,如果你随口赞美别人,人家觉得你很虚伪。自尊自爱很重要,只要自己看得起自己,别人才看得起你。[玫瑰][玫瑰][玫瑰]



今非西比007


看到你这个话题,感觉真的挺新鲜的,希望聊聊我的看法能对你有点帮助,说的好不好不要介意,哈哈。

首先,你说的话题讨好型人格我还真有点不太明白是什么意思,后来你说卑微,软弱这两个词让我大致有了些判定范围。

我觉得你在生活中或者工作中可能不是太自信,自信的人一般不会再明面上表现出卑微和软弱,哪怕他真的软弱也会藏在心里,不会让别人看到,想反自信的人会很喜欢表现自己,表现自己的能力,表现自己的才干,表现自己的强势,我还比较自信,平时做什么都喜欢争强好胜,和朋友吃饭聊会天都会因为想让对方觉得我说的是对的而吵的不可开交。也弄过很多的不愉快或者笑话,其实这样也不是太好。有时候回想一下都觉得傻。

那么谈回你的话题,第一你说的讨好型,是怎么个讨好,是事实忍让还是有选择性的,要是事事都忍让事事都讨好那就不对了,应该有个底线和自己的一种判定,当然你不能直接划到生死攸关上,不能说出了生死问题都可以忍让讨好,人要有个价值的评判和观点,对别人要有,对自己也要有,而且这种评判是要人性的,公平的,道德的。不要把别人压低抬高,也不能把自身忽略自傲。有句古话不是说: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不有傲骨。我们国家的文化一直教导我们礼让谦虚,但也告诉我们要寒梅傲骨,这两点不是对立的,而是应该兼得的。

你说你讨好,卑微,软弱,我觉得这本身没有没有问题,人和人本来思想,性格,身体条件一直都是形形色色,谁和谁都不一样,也不能说就应该怎么样活就是对的,还有那种人们说的那种愣头青,做事不考虑,生活中耍恨,没人敢惹,这到是不软弱,不卑微,可我们都知道这样也不好。有阿谀奉承为达目的的讨好,有心怀蛇蝎的示弱,也有委屈求全的卑微,很多事情都没那么绝对。可我们所要说的,是一个人正常的生活态度,应该抱有的正确价值观,和一个人生的理念。

也许你每每讨好于人,别人不一定说你好。你处处软弱于人,别人可能会说你虚伪,你事事卑微于人,别人觉得你没有原则。

假如想要改变一下,建议要先从自已的形象,身体开始。人的自信很大部分因为自己的体魄和外表影响。坚持锻炼,给自己健康强健的体魄。衣着也许没有多贵,但一定要整洁,给自己光鲜亮丽的外表。从外而内的先自己给自己自信。多对自己说不,多问问自己是不是愿意这样去做或者得到这样的结果,试着从小事上说出自己的想法,行为上表达自己的意愿。多找朋友聚聚,多新交朋友,多找机会放开自己,让自己发泄。一个人如果长期压抑和委屈自己而不去合理释放,对心理和生理上都是很不健康的。

最后送一句话,人都是活一辈子,都挺不容易,过完就没有了,干嘛不让自己高兴点。有感而发,不辩对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