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1 世界第一款反坦克導彈X7“小紅帽”,最大誤差需要用公里計算

世界第一款反坦克導彈X7“小紅帽”,最大誤差需要用公里計算

(二戰德國V2導彈是世界第一款彈道導彈)

在二戰德國推進V1飛航式導彈研發的同時,V2型導彈,也就是世界第一款彈道導彈也在研發之中。彈道導彈是指在火箭發動機推力作用下按預定程序飛行,關機後按自由拋物體軌跡飛行的導彈,彈道導彈是現代戰爭的最重要作戰裝備之一,世界大國的戰略重器,同時也是現代火箭技術的鼻祖。

世界第一款彈道導彈V2

V2導彈是二戰德國軍事黑科技之一,早在1936年,德國就開始研發V2型導彈,該導彈由導彈技術奇才馮布萊恩負責研發。由於第一次世界大戰戰敗的原因,德國在二戰之前的軍事發展受到極大限制,比如“凡爾賽條約”就對德國的大炮數量和規格進行了限制。在這樣的背景下,在二戰前德國再次崛起以後,德國就試圖發展一種繞過“凡爾賽條約”相關限制的新式武器,這個想法也是德國V2型彈道導彈研發的開始。

到了1942年,此前順風順水的德國也表現出疲勞態勢,在東線戰場,德軍也陷入和蘇聯的僵持。在北非戰場,德軍也開始處於下風。在這樣的背景下,德國在當時就希望研發一款“特殊武器”,V2導彈的研發開始。

世界第一款反坦克導彈X7“小紅帽”,最大誤差需要用公里計算

(V2彈道導彈之後,彈道導彈開始成為大國戰略重器)

在其後,德國最新的V1飛航式導彈雖然也取得不少戰果,但是在應用中,V1導彈“飛行速度太慢,飛行高度太低,躲不過盟軍飛機攔截”的缺陷也迅速暴露。在這樣的背景下,德國就對新的V2導彈展露出新的想法。

當時的德國將V2導彈定位為一款革命性武器,這種導彈在火箭動力推動下完成一定高度的上升之後,還能以非常高的速度從敵人頭上落下。在1942年10月30日的測試中,V2導彈就證明了它的導向系統準確度很高,“這種長14米的火箭,射程為300公里,裝載950公斤的炸藥,飛行高度96公里,時速高達5800公里,因此不容易被探測到,能夠出其不意打擊目標”。這種導彈採用單級液體火箭式發動機推進,重達13噸,射高96公里,“採用了較先進的程序和陀螺雙重控制系統,推力方向由耐高溫石墨舵片操縱執行”。V2導彈的系統成熟度相比於V1導彈要好很多,1942年10月3日,V2導彈測試完成,同年年底定型投產。截至德國投降,二戰德國總計生產了超過6000枚V2導彈,大部分用於空襲英國和荷蘭。

世界第一款反坦克導彈X7“小紅帽”,最大誤差需要用公里計算

(二戰後前蘇聯迅速發展了V2導彈的蘇聯版,P1導彈)

根據公開的信息,V2導彈終端飛行速度極快,超過4馬赫,這個速度在當時算得上絕對的頂尖科技。只是,受當時的技術水平限制,V2導彈在制導方面雖然也做了很多出色的設計,但是整體制導性能仍然達不到精確打擊的需求,該型導彈最大誤差據稱需要用公里計算。

世界第一款空對空導彈基礎上開發的世界第一款反坦克導彈X7小紅帽

在V1和V2導彈之外,德國在二戰中還開創性質的研發出世界第一款反坦克導彈。該型導彈是火箭動力和穿甲彈的結合,還配備有制導系統,是世界最早的反坦克導彈。

世界第一款反坦克導彈X7“小紅帽”,最大誤差需要用公里計算

(1945年德國投降前夕,V2導彈設計師、導彈奇才馮布勞恩和400餘名火箭專家向美軍投降,後到美國,成為美國火箭技術和空間技術的奠基人之一)

到了二戰後期,原本“無敵”的德國也開始遇到越來越多的對手,在東線戰場,迅速崛起的蘇聯坦克部隊就給德國造成很大的負擔。面對用數百輛,甚至上千輛坦克進行排山倒海衝鋒的蘇聯坦克部隊,反坦克對於德國來說也越來越緊迫。而且,在當時,蘇聯的坦克防護水平也越來越高,蘇聯最新的坦克裝甲厚度就達到相當高的標準,抗打擊能力也非常強悍。再加上火力強悍、衝鋒速度極快的T34-85坦克,德國也迫切需要一款新的反坦克武器。

同時,面對蘇聯坦克部隊的上述戰術,德國當時的主力反坦克裝備,也就是“鐵拳”火箭筒也越來越不能滿足需求。在這樣的背景下,德國就開始研發新的反坦克利器,世界第一款反坦克導彈X7小紅帽誕生。

X7小紅帽反坦克導彈是世界第一款反坦克導彈,該型導彈是德國魯爾鋼鐵公司在其X4型線導式空對空導彈的基礎上研發而成,X4型空對空導彈同時也是世界第一款空對空導彈。

世界第一款反坦克導彈X7“小紅帽”,最大誤差需要用公里計算

(馮布勞恩後來主持了美國土星5號火箭的研發)

到了二戰後期,戰局對德國越來越不利,德國空軍基本喪失制空權,而為了改變這種局面,德國開始研發世界第一款空對空導彈。1943年年中,X4空對空導彈計劃進入全尺寸階段。二戰德國空軍正式將其命名為 RK-344空空導彈,該導彈成為人類歷史上第一種實用化空空導彈。X4導彈為了提升射程採用液體火箭發動機,外形設計採用了四片大彈翼,尾部還有四片小的尾翼。

X7型反坦克導彈基本上就是X4/RK344空空導彈的簡化版,該型反坦克導彈採用2.5千克成形裝藥高爆彈頭,制導系統也是在X4空對空導彈的基礎上簡化而來。

X7小紅帽反坦克導彈“配有觸發引信,導彈穿甲厚度最大可達200毫米,該型導彈全長950毫米,發射體重9公斤,導彈直徑150毫米,翼展 600毫米,全重15公斤,射程1000—1500米”。

世界第一款反坦克導彈X7“小紅帽”,最大誤差需要用公里計算

(二戰德國還研發成功世界第一款反坦克導彈)

牆內開花牆外香

而由以上就可以看出,作為二戰時期研發生產的新型武器裝備,V2彈道導彈、X7反坦克導彈,以及X4/RK344空空導彈在當時都是非常超前的武器系統,在武器裝備歷史上,都能算是劃時代的武器。但是,由於二戰德國在其後沒多久就戰敗投降,這些新武器的後續發展也轉移到其他國家,美國和前蘇聯就是最大的獲益者。

作為二戰戰勝國,美國和前蘇聯在戰後大批量獲取了二戰德國的軍事裝備技術成果,其中就包括V2彈道導彈、X7反坦克導彈,以及X4/RK344空空導彈。藉助繳獲的V2導彈成品和部分設計製造人員,前蘇聯的彈道導彈研發在戰後迅速開始。而藉助X4/RK344空空導彈和X-7反坦克導彈,蘇聯迅速研製成功自己的第一代反坦克導彈AT-1和AT-3。

而在另一個戰勝國美國方面,美國的獲益更大。德國火箭技術專家、二十世紀航天事業先驅、導彈奇才、V2導彈設計師馮布萊恩連同400餘名火箭專家向美軍投降,馮布萊恩戰後去了美國,任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空間研究開發項目的主設計師,主持設計了阿波羅4號的運載火箭土星5號,成為美國火箭技術和空間技術的奠基人之一。

在這樣的背景下,在最終,德國為戰爭研發的系列黑科技,在改變世界戰爭樣式的同時,也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人類科技的發展。人類的太空探索,就受益於二戰德國的導彈技術開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