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除了賈平凹、陳寅恪,歷史上還有哪些特別容易讀錯的人名?

馨馨話語


1、嫪毐[lào ǎi]。嫪毐是有名的假太監,因有“轉輪之術”被秦始皇的母親趙姬所寵幸,還有兩個私生子。後來謀反失敗被秦始皇處以車裂之刑。他是嫪毐,不是繆毒。


2、酈食其(yì jī)。劉邦手下著名的說客,為人癲狂傲慢,人稱高陽酒徒,後來在遊說齊國的時候被齊王烹殺而死。

3、金日磾(jin mì dī)。他原是匈奴休屠王太子,14歲時因父親被殺投降漢朝。漢武帝賜其姓為金,先在宮中養馬,後累受重用,成為漢武帝託孤大臣。金日磾不念金日禪,而是jin mì dī(金密低)。

4、荀彧(xún yù)。曹操的重要謀臣,被曹操稱為“吾之子房”。對於剛接觸三國曆史的人來說,荀彧的名字很容易被讀成“苟或”,其真正的讀法是xún yù(尋玉)。

5、孫綝(sun chēn)。東吳宗室權臣,被老臣丁奉設計捉拿。綝是個多音字,可以讀lín,也可以讀chēn(琛)。我一直讀lín,直到最近在看老版《三國演義》的時候發現應該讀chēn,善良的意思。

6、毌丘儉(Guàn qiū Jiǎn)。毌丘儉複姓毌丘,單名儉,人們很容易將其讀作母丘儉。他是曹魏著名將領,曾兩次征討高句麗,後來發動叛亂反對司馬師,兵敗而死。

7、祖逖(tì)。東晉著名北伐名將,曾收復河南地區,成語聞雞起舞就是說的他的故事。

8、宗愨(què)。南朝劉宋大將,成語乘風破浪就是說的他的故事。

9、万俟卨(mò qí Xiè)。沒查字典前我把他讀成萬矣高,查字典後我震驚了。他是南宋有名的奸臣,和秦檜一同誣陷殺害了岳飛。

10、蔣光鼐(nài)。著名愛國名將和民主人士,最後一個字是鼐,不是鼎。


石頭說歷史


賈平凹的“凹”是一個多音字,有ao和wa兩種讀音,在他的名字中讀wa,只因為賈平凹的小名叫“賈平娃”,當他70年代初期來到省城西安求學時,同學們都嘲笑他這個名字俗氣,他也覺得這個名字土裡土氣,於是就改為了“賈平凹”,雖然讀音還一樣,但寓意立馬變了,變得有那麼一點高雅。

陳寅恪的“恪”字,實際上也是一個多音字,有ke和que兩種發音,que是上古音中的發音,現在基本上沒人這樣讀了。但在陳寅恪的名字中,應該讀que,只因為他是客家人,小名叫“雀兒”,在後來,他在名字中就用“恪”代替了“雀”。現在,人們叫他名字時,就將錯就錯,把ke叫順口了,也就變成了正確的。

秦始皇當年在長安城西郊建造了一座非常宏偉的皇宮,叫“阿房宮”,實際上,這座宮殿是歷史上最大的爛尾工程,秦始皇至死也沒有建好。這個宮殿的名字叫法就有很大爭議,專家坐在一起爭得不可開交,產生了三種叫法,分別為e pang gong, a fang gong ,a pang gong,到底哪個正確,很難有人說清楚。目前,認可最多的還是叫e pang gong。

還有我們非常熟悉的道家思想創始人老子,他的姓氏為“李”,單字名為“耳”,字為“聃”(音dan),也叫老聃。實際上,聃字是生僻字,許多人看到此字時,似懂非懂,會按照半邊字音來讀,讀作冉。

還有夜晚的“夜”,在姓氏中應該讀作“hei”,古姓氏中也有讀he的,但現在,這個姓氏讓人們很糾結,讀ye讀hei都有人說不對。在大部分人的意識裡,這個姓氏已經被默認為讀ye了,也只好這樣了。

三國時期魏文帝曹丕的妻子甄宓的“宓”,這是一個多音字,有mi和fu兩種讀音,在三國時期,還沒有mi這個讀音,只有fu,跟“伏”字通用,像我們熟悉的遠古神話人物伏羲,也叫“宓羲”,不過,這種寫法並不常見。


鴻鵠迎罡


不管是歷史人物,還是現代名人,讀錯了,都是很不好意思。平時多學習,用時不出醜。


1.張鈞甯(níng)


2.夏丏(miǎn)尊


3.夏侯惇(dūn)


4.酈食其(yì jī)


5.万俟卨[mò qí Xiè]


6.妲己[dá jǐ]


7.伯嚭(bó pǐ)

8.荀彧(xún yù)


9.樊於期(wū jī)


10.嫪毐[lào ǎi]


11.屠岸賈(gǔ)


12.冒頓(mò dú)


13.李悝(lǐ kuī)


15.米芾[mǐ fú]


16.仇英[qiú yīng]


17.尉遲(yù chí)恭


18.長孫[zhǎng sūn]無忌


19.令狐(líng hú)楚


20.祖逖(tì)


21.毌丘儉(Guàn qiū Jiǎn)


22.南宮适(kuò)


23.張琳芃[péng]


24.顓頊(zhuān xū)


25.帝嚳(kù)


26.皋陶(gāo yáo)


27.費禕[yī]


28.墨翟(dí)


29.金兀朮(zhú)


30.李陽冰(níng)


無錫冷知識


如果你能正確念出以下這七位歷史名人的名字,我絕對佩服你!這不是玩笑,因為在中國歷史上確實存在過一些容易被人誤讀的人名,其中有些是因為含有生僻字,另有一些是多音字引起的。

1.荀彧:瞭解東漢、三國時期歷史的人肯定都知道荀彧這號人物,他是曹操統一北方的第一功臣謀士。荀彧這個名字屬於含有生僻字的類型,肯定也有不少人將之念成“苟或”,正確的讀音應該是“荀彧(xún yù)”

2.祖逖:這是東晉時期的著名軍事家,成語“聞雞起舞”講的就是祖逖半夜聽到雞鳴聲而奮起練武的典故。我相信大家應該都聽過祖逖這個人以及“聞雞起舞”的典故,但是未必能唸對祖逖的名字。“祖逖”正確的讀音是(zǔ tì)而不是(zǔ dí)。

3.金兀朮:這位也是大名鼎鼎的歷史人物,因多次與岳飛交戰而被人熟知,但是金兀朮的名字好多人都會念錯,正確的讀音是“金兀朮(jīn wù zhú)”

4.九方皋:這位是春秋時期的相馬名家,在相馬術上伯樂都自嘆不如。嚴格來說九方皋的名字並不是容易讀錯而是由於“皋”字太生僻了大家往往念不來。“九方皋”正確的讀音是(jiǔ fāng gāo)。

5.酈食其、審食其:酈食其是劉邦手下著名的說客,曾經憑藉卓越的口才不動武力就取得了齊國的幾十座城池,後因韓信偷襲齊國之故被齊王田廣烹殺;而審食其則是呂雉的情人。他們兩人姓名中的“食其”讀音是(yì jī)。

6.呼韓邪:四大美女之一的王昭君遠嫁匈奴,就是嫁給這位匈奴單于呼韓邪。呼韓邪這個名字的正確讀音是(hū hán yé)。

以上這幾個人名我都曾唸錯過,不知道你們是不是都念對了?


歷史守望者


其實,我們現在對於很多人名都是因為約定俗稱的關係,然後是按照獨特的叫法叫的。限於篇幅的原因,我就來分析兩個例子。

比如老舍。之前在央視的節目《朗讀者》裡面,濮存昕在朗讀老舍的文章時候,將老舍的“舍”字讀成了四聲“shè”,由此引發了爭議。對於究竟應該讀三聲還是讀四聲,迄今為止大家都還在爭論。贊同讀三聲的人,依據的是老舍之子舒乙的一本書——《老舍的關坎和愛好》。舒乙在這本書裡面說,對於老舍的名字,當時既有讀三聲的,也有讀四聲的。

老舍的名字如果讀成三聲的話,意思是老房子。讀四聲的話,就是施捨的意思。有人認為,舒乙自己搞錯了。其實,三聲是施捨的意思,四聲是老房子的意思。然後舒乙還說,其實老舍給自己取這個筆名,本意就是施捨的意思。由此,他們認同應該讀三聲。

認為讀四聲的人呢,是因為老舍活著的時候,北京人民藝術劇院的人都是按照四聲叫老舍的。北京人藝的人認為,如果老舍的“舍”當施捨講,那應該有個提手旁(因為當時使用的還是繁體字)。所以,大家都按照四聲叫,老舍自己也沒有反對。

其實,舒乙在《老舍的關坎和愛好》書中有一句話,那就是“老舍自已一直念shè”。如果我們按照遵從本人意見的話,確實應該讀四聲。

第二個再說一下陳寅恪。現在,大部分人都讀“què”,其實,到底是讀“què”還是讀“kè”幾十年來也一直有人再爭論。很多曾經與陳寅恪交往過的人都回憶說,大家都是管他叫陳寅恪(què),陳寅恪也約定俗成,遵從了這一叫法。李濟之子李光謨認為,què這個音在很多詞典,包括《說文解字》和《康熙字典》裡面都沒有。他認為,很有可能與湖南方言有關(陳寅恪是湖南人),所以慢慢從kè就轉化成了què。

但是,陳寅恪自己更認同哪種讀法呢?在1940年陳寅恪寫給英國牛津大學的英文信件裡面找到了答案。在那封信件裡面,陳寅恪自己寫的是“Tschen Yin koh”這是德文的拼法,但是我們可以發現,寫的是kè。此外,有人發現1946年左右,陳寅恪打算去英國治療眼疾,在一封寫給英國醫院的信裡面,使用的也是kè的讀法,由此,陳寅恪其實更傾向於讀kè。

不過,我覺得大家都約定俗成了,也沒有改的必要。但是,我希望,讀到這篇文章的人,以後再當有人讀kè的時候,也不要嘲笑人家說讀錯了,畢竟陳寅恪自己也贊同讀kè。

陳寅恪1940年寫給牛津的信件


兮兮說事兒


依題主所問,應該不是一些生僻不常用的字。因為所謂讀錯,並非是不認識。否則僅是五帝裡面的“顓(zhuān)頊(xū),帝嚳(kù)”,就能難倒一大批不看歷史的人。

容易被讀錯的人名倒是真的不少:

查良鏞:大部分的人都會把金庸先生的姓給念成chá,當然,這裡指的大部分是根本不看武俠小說的。

李芾甘:大家還是喜歡叫巴老爺子“李堯棠”更順口些。“芾甘”是巴老爺子的字,而“芾”這一字究竟是讀fèi,還是讀fú至今為止還有好多種說法。

有些人認為“芾(fèi)甘”一詞源於《詩經·昭南》

蔽芾甘棠,勿翦勿伐,召伯所茇。蔽芾甘棠,勿翦勿敗,召伯所憩。蔽芾甘棠,勿翦勿拜,召伯所說。

然而陳思和老師(巴金專家,《巴金傳》作者)和巴金是老朋友.有近三十年的交情.他卻把這個字讀成“fú”所以我們後來人乾脆連名字都隱去,乾脆直呼巴老爺子筆名了。


鑫時空科技


最近有個話題議論挺火,就是古詩詞改字音的,說很多詩詞句讀音改了,不押韻了。比如最有名的一句“一騎紅塵妃子笑”,有人就說這個ji(四聲)改讀qi(二聲),這樣確實不押韻了,讀起來索然無味。然而這幾天又有社科院專家說這個字本來就是念qi,不存在什麼爭議。反正在歷史的演變中,很多字音都有了變化,特別是人物名字。

人物名字有唸錯有兩種原因,一個就是生僻字,這個到還好說,因為生僻嗎,反正平日裡不常用到,見過一次查一下字典記下來就好了。可是有些字平日裡經常看到,換在名字裡字音就變了,按照今天發展的趨勢,這些變音字很可能在將來都會變成統一的常見發音,不過這裡現找幾個說說。

比如古代裡經常出現的一個詞就是單于,有個出名的的叫做冒頓單于,具體什麼發音呢,一個字一個字念(Maodundanyu),那顯然不對,而是要念mo(四聲)du(二聲)chan(二聲)yu(二聲),這裡面的道道,難以言表,只能說就規定這麼發音。這種字也就這樣了。

再比如說一個十分常見的字,任,作姓的時候讀二聲,這個很多人讀錯。我是在中學時候有個班主任姓這個姓,才知道這個讀音的。比如著名的革命家任弼時,還有一個人物,就是四大美女之一的貂蟬,傳說她的原名叫做任紅昌。



這樣與之類似的多音姓名字還有很多,有時候讀書甚至平日生活裡都會時不時碰到。不過,這還不算奇的,最令人稱奇的是我們在翻譯外國名人名字的時候,經常會有同音不同字或者同字不同音的情況,讓人摸不著頭腦。有人說老外名字不就是音譯嗎,憑什麼一定要那個字,但實際上我們一旦一個外國名字定型後,就基本不會變。

比如說俄國著名生物學家,條件反射學說創始人巴甫洛夫,名字裡有兩個“fu”,這就很奇怪了,為啥要用兩個不同字呢。相信很多人讀的時候都會把fu讀成一聲,但如果看一下甫,它讀音一個是三聲fu,一個是做地名“pu”,並沒有一聲讀音,那我們該怎麼讀呢。與之類似的還有說芥川龍之介,他是著名的日本小說家,大名鼎鼎羅生門的創作者。我們一般讀jie,兩個都是四聲,那為啥同一個音不能用同一個字去表示呢,而且芥還有一個發音是gai(四聲)。這樣的一個人名字裡出現兩個同音字,卻用不同的字去代替,的確是比較奇怪,也許當年的翻譯者出於某種考究才如此翻譯的吧。

除了這種以為,還有幾個好玩的,我可以說幾個名字薄伽丘,伽利略,伽羅瓦,一個是著名意大利文學家,文藝復興時期代表人物,一個是著名意大利科學家,近代科學的鼻祖,一個是著名法國數學家,天才中的天才。這裡面薄伽丘(Bojiaqiu),其實可以發bo這個音的漢字很多,用於翻譯的也不少,比如說伯,但這裡偏偏選了薄這個多音字以至於一開始見到這個名字就感到挺彆扭。

至於後面兩個就更有意思了,伽利略念jia這個都沒什麼問題,可是伽羅瓦通常情況下卻念ga(一聲),這就很好玩了。更妙的是伽這個字一般在國內用到與梵文佛家相關的時候都念qie(二聲),比如大名鼎鼎的關羽,後來逐步演繹成伽藍菩薩,這裡就唸“qie\


一覽眾河小


這是個很有意思的問題,中國歷史上名字容易被讀錯的名人人名,有些字不僅容易讀錯,還有可能因為少見讀不出來,本文簡要列舉幾個供大家參考。

1、皋陶,拼音為:gao yáo。相傳為舜、禹的大臣。不是陶瓷的陶。

2、葉公:拼音為:shè gōng,葉公好龍的故事大家一定都聽說過,最初應讀成“射”,但是後來都讀成“夜”,讀的人多了也就將錯就錯,所以讀“yè”沒有問題,錯的成了對的,原來正確的反倒不用了。

3、於頔,拼音為yú dí。唐朝襄陽節度使。很多人喜歡聽南山南這首歌,但是知道其演唱者馬頔怎麼讀的人真不多。

4、金兀朮,拼音為jīn wù zhú。完顏宗弼,本名斡啜,又作兀朮、斡出、晃斡出,女真族,太祖完顏阿骨打第四子,金朝名將。有多少人讀作shù?



5、万俟卨,拼音為:mò qí xiè。南宋初年宰相,大奸臣,秉承秦檜的意思誣陷岳飛入獄。這名字讀音太奇葩。

6、元稹,拼音為:yuán zhěn,不是zhēn。唐朝著名詩人、文學家,代表作有傳奇《鶯鶯傳》《菊花》《離思五首》《遣悲懷三首》等。

7、石蠟,拼音為:shí què,而不是shí là。春秋時期衛國大夫。

8、岑參,拼音為:cén shēn,唐朝著名邊塞詩人,不是參差不齊的參,也不是參與的參,而是人參的參。

9、沈垚,拼音為:shěn yáo清代學者,性沈默,篤精漢學,足不越關塞,而好指畫絕域山川。

10、 辛旻,拼音為:xín mín,唐代武將。我有很多同學名字裡面有旻字,我還以為讀文。

11、 甄宓,拼音為:zhēn fú。魏文帝曹丕的正室,魏明帝曹叡的生母。我也是看了《軍師聯盟》才知道這麼讀。



12、 老聃,拼音為:lǎo dān,即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中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和史學家,道家學派創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

13、 王淦昌,拼音為:wáng gàn chāng,核物理學家、中國核科學的奠基人和開拓者之一、中國科學院院士、“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獲得者。



14、 王大珩,拼音為:wáng dà héng,“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獲得者,應用光學家,中國光學事業奠基人,中國光學之父,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



15、 何祚庥:拼音為:hé zuò xiū,當代粒子物理、理論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乍一看還以為是何祚麻。



16、 周慧珺,拼音為:zhōu huì jùn,中國當代女書法家,曾任中國書法家協會副主席、上海書法家協會主席,現為中國書法家協會顧問。珺很容易讀成第一聲。


理工科直男


中華文字博大精深,容易讀錯的人名太多了,數也數不清。時間越古老,奇葩姓名越多,就越容易讀錯,有的甚至被以訛傳訛,讀錯的人多了,錯的也便成了對的。

女媧,補天造人之神,音nǚ wā,不是“女蝸”。

顓頊,黃帝之孫,音zhuān xū,不是“瑞項”。

嫘祖,發明養蠶的神,音léi,不是“螺”。

鯀,大禹的父親,音gǔn,不是“系”。

皋陶,大禹的大臣,音gao yáo,不是“陶”。

妺喜,夏桀的王后,音mò xǐ,不是“妹喜”。

老聃,即著名思想家老子,音lǎo dān,不是“老耳”。

伯嚭:春秋吳國大臣,嚭,音pǐ,不是“喜”。

石蠟,春秋衛國大臣,音shí què,不是shí là。

郭隗:戰國時期燕國人,音wěi,不是“鬼”,也不是“槐”。

嫪毐,戰國時期秦國宦官,音lào ǎi,不是“謬毒”。

范雎,戰國時期秦國相國,音jū,不是睢(suī )。

李悝,戰國時期魏國人,音kuī,不是裡(lǐ)

冒頓,漢初匈奴單于,音mò dú,不是“mào dùn”

酈食其,漢初開國功臣,音lí yì jī,不是lí shí qí,這個實在太難讀了。

荀彧,東漢末年曹操謀臣,音xún yù,不是“苟或”。

甄宓,三國時期魏文帝曹丕之妻,音zhēn fú,不是mì。

蒯良,三國時期劉表謀臣,因kuǎi,不是繃(bēng)。

葉公,成語葉公好龍的主角,音shè gōng,但訛以傳訛,變成了“shè”。

兀朮,金國大將,音wù zhú,不是“shù”。

万俟卨,南宋奸臣,陷害岳飛,音mò qí xiè,不是wàn sì wō,估計很多人不會讀。

仇英,明朝畫家,音qiú,不是chóu。

查良鏞,筆名金庸,著名作家,查字音zhā,不是chá。

蔣光鼐,抗日名將,鼐字音nài,不是dǐng。

親愛的朋友們,你們還知道哪些容易讀錯或者很難讀的姓名?歡迎留言補充!

我是專注歷史文化的狄飛驚,歡迎關注我!


狄飛驚


杭州岳飛墳前面跪著兩對反綁著手的🐶男女,他們都是殺害精忠報國的岳飛的兇手。一對大家都熟知,是秦檜夫婦,另一對可能就陌生一點了,而且看著名字更是有點尷尬,他們就是秦檜的幫兇万俟卨〔mò-qí-xiè〕和他的老婆。

這個誣告岳飛、又把他判成死刑的万俟卨,人不忠良,姓名更是一股邪氣,不好念,更不好記。

就有人把他念成“萬四剮”(還把剮〔guǎ〕字念成“窩”字),也就是千刀萬剮的意思,也真是解氣。

到了今天,一提起秦檜,大家都知道,可是万俟卨,因為實在不好念,只好把他當作無名氏看待了。

再說幾例。

《趙氏孤兒》戲裡那個殺害趙盾一家的屠岸賈,還有京劇《贈綈袍》戲裡的須賈,這兩個“賈”字都念gǔ。

《三國演義》裡董卓有兩個心腹將軍,一個叫李傕〔què〕,一個叫郭氾〔sì〕,這兩個人能耐不大,名卻很嘚瑟。

有的人乾脆把他們念成李催〔cuī〕,郭氾〔fàn〕。我就納悶了,為啥壞人名字都那麼難讀,或者容易讀錯呢?他們真是怕捱罵,所以故意給自己起個歪名,讓我們罵起來不順口,好便宜了他們。

當然,也有好人因為名字難念。例如,戰國時期魏國創辦平糴法的一個改革家叫李悝〔kuī〕,在我國曆史上他的地位並不低於同時候的西門豹、樂羊、吳起他們,可是他不大出名。

還有漢高祖的謀士酈食其〔lì-yì-jī〕,曹操的謀士荀彧〔yù〕,現在人開玩笑,說荀彧不是荀彧,而是苟或,真是能氣死這位老爺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