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6 體檢查出這7種病,不必過於擔心,別再自己嚇自己了!

體檢查出這7種病,不必過於擔心,別再自己嚇自己了!

每年體檢表上總有幾項預警,淺表性胃炎?宮頸糜爛?…

不禁讓人感到惶恐,彷彿世界末日都要來了。其實檢查單上有些看著很嚇人的“病”,根本不用“治”,只需平時稍加註意生活、飲食習慣,就能把這些“病”給趕跑!

都有哪些紙老虎這麼厲害呢?

我們今天一起看看,把我們嚇壞了的“紙老虎們”...

乳腺增生

關鍵詞:正常的生理現象
體檢查出這7種病,不必過於擔心,別再自己嚇自己了!

一次體檢下來,10個女生有7、8個都被查出“乳腺增生”。“乳腺增生會不會癌變成乳腺癌?”“吃點什麼藥才能消滅增生?”其實,大部分乳腺增生根本不用治。

在醫學上,有些乳腺增生屬於正常的生理現象。最典型的莫過於經期引起的乳腺增生,月經前乳房會特別不舒服,感覺脹痛,但生理期過後會逐漸消失。

乳腺增生其實是一種良性病變,正常的生理現象,沒什麼特別的治療方法,極少會發展為乳腺癌,少吃含激素較高的食品,堅持適量運動,注意定期複查就可以了。

宮頸糜爛

關鍵詞:已經被取消了;正常生理改變現象

“糜爛”一詞威力巨大,第一次聽到“宮頸糜爛”已經腦補出“宮頸開始慢慢潰爛、發臭,進而波及整個子宮”的可怕畫面。其實,這只是醫學名詞史上一個大失誤而已~

“宮頸糜爛”的說法在國際上已經被取消很長一段時間了,我們的婦科教材也取消了這個稱謂。它的真身是“宮頸柱狀上皮異位”,屬於正常的生理現象。

宮頸糜爛是一種正常生理改變現象,不算是一種病,大部分宮頸糜爛只是受激素水平的影響導致上皮異位。等激素水平穩定後,所謂的“糜爛”情況就會慢慢改善哦。

子宮肌瘤

關鍵詞:並不是你想象的那樣
體檢查出這7種病,不必過於擔心,別再自己嚇自己了!

“子宮肌瘤”這個詞實在太容易讓人聯想到癌症了!其實,此“瘤”非彼“瘤”,子宮肌瘤的瘤多數是良性的。

子宮肌瘤和乳腺增生一樣,也是婦科體檢的“常客”,近三分之一的媽媽們都會遇到。有些小肌瘤不但沒有任何症狀,甚至連婦科檢查都看不出來,只有偶爾做B超才會被發現。

如果肌瘤比較小,沒什麼明顯症狀,且無惡變徵象,那麼只要定期觀察即可。醫生一般是不會建議手術切除這些肌瘤的,除非它們的數量或者大小超過了一定標準。

慢性淺表性胃炎

關鍵詞:消化不良

調查顯示,慢性淺表性胃炎的檢出率達80%-90%。在醫院,只要你接受個胃鏡檢查,幾乎都會得到這麼一個最輕級別的診斷:慢性淺表性胃炎。

事實上,胃鏡報告中的很多慢性淺表性胃炎,只是功能性消化不良或非潰瘍性消化不良,並不是胃黏膜真的有了慢性炎症,完全不需要治療。

如果飯後出現腹脹、消化不良,那就吃點多酶片和益生菌,並不需要太擔心。

甲狀腺結節

關鍵詞:95%都是良性
體檢查出這7種病,不必過於擔心,別再自己嚇自己了!

再來說說另一個體檢常見疾病——甲狀腺結節。有些人一查出有“甲狀腺結節”就緊張得不要不要的,擔心變成“甲狀腺癌”。

之所以很多人都有甲狀腺結節的問題,主要是因為現在B超技術在不斷進步,連3毫米的結節都可以看到。

其實,1釐米以下的“甲狀腺結節”不必擔心,絕大多數是良性的,更不會變成“癌”。

骨刺

關鍵詞:是人體的自我保護

一聽到有“骨刺”,是不是就立即想到要去拔掉,甚至會和“骨裂”聯繫到一起,擔心是不是“骨裂”導致的細小“骨刺”?

別被“骨刺”的名字欺騙了,骨刺其實是一種人體的自我保護。

骨刺的另一個說法就是骨質增生,是身體的一種自我保護反應,也不是引起疼痛的主要原因。大多數骨刺並不用治療,要治的話就只能治引起骨刺的原發病——骨性關節炎,比如減肥、選擇合適的運動方式,以及藥物止痛等。

痔瘡

關鍵詞:幾乎人人都有

體檢查出這7種病,不必過於擔心,別再自己嚇自己了!

俗話說“十人九痔”,得了痔瘡很難受,但也別害怕,現在用燻洗坐浴的方法就能起到不錯的效果。也許再配個歪果仁也愛的“馬應龍”,治療痔瘡並沒有那麼難。

燻洗能有效減輕和消除症狀,尤其是炎性血栓性外痔。一般每天燻洗1-2次,每次15-20分鐘就行。


或許你想看看這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