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3 一個人有多成熟,就看他如何聊微信

一個人有多成熟,就看他如何聊微信

一個人有多成熟,就看他如何聊微信

作者丨唐一(插坐學院專欄作者)

來源丨插坐學院(ID:chazuomba)

朋友阿來剛剛把微信簽名改成了:“閉關中,不閒聊。”

之所以這麼做,是因為她最近經歷了太多莫名其妙、浪費時間和影響心情的微信閒聊

譬如有個人想加她微信,備註說明是“商務合作”,結果加了之後一整天都沒有反應,還是阿來主動問:“你找我什麼事?”

結果又過了一天,對方才回覆,問的卻是:“在嗎?”

阿來立刻回覆:“在的,找我有什麼事?”

結果對方又沒回復,過了大半個小時才發來一段話:“看了你的文章,你是心理諮詢師嗎?”

阿來一下子無語了,敢情你連我是做什麼的都沒搞清楚,就來談合作?

類似的事情發生太多了,阿來被弄得心力交瘁,據說她準備關掉微信,有事找她直接電話。

它方便了人與人之間的交流,但也像一面照妖鏡,照出了人的成熟度。

真正成熟的人,總能通過微信這個工具,展示自己為人處事的高情商;而不夠成熟的人,總能在一句又一句的“在嗎?”之中,讓人失去對他的耐心。

1

都很珍惜時間

因為做創業類媒體,我接觸過不少創業者、商界人物甚至政府人士,發現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

每次微信聊天,他們發的信息都非常簡潔明瞭,不寒暄不聊家常,有事直接說事。

譬如上星期,有個正在創業的朋友想約我吃飯,向我請教區塊鏈的玩法,他是這麼說的:

“唐一,這個週末想約你吃一頓飯,向你請教一下區塊鏈現在的最新風向和玩法,因為你熟悉這方面的狀況,我也急需這方面信息,不知道你能否幫忙?下次你如果要找什麼創業者做採訪,我也能給你牽線搭橋。”

你看,主題鮮明、邏輯清晰,上來就說明找我是為了請教,甚至連我能得到的回報也說清楚了。

如果有人聊微信,一上來只有“在嗎?”“有空嗎?”,那他的時間一定非常不值錢,要聊的事情也多半不重要,不然哪有心思放在這種寒暄上?

他浪費的,不僅是他自己的時間,還有對方的時間。

要經過一番擠牙膏式的問答,才能知道他們的真實意圖。如果他的目的並不重要,那豈不是很浪費別人的時間?

真正成熟的人,會珍惜自己的時間,更會珍惜他人的時間。

他們知道,時間是世界上最寶貴的東西,不浪費對方的時間,是對彼此最好的尊重

在他們眼裡,時間都能直接換算成白花花的銀子,每分每秒都是錢。浪費時間,就是浪費錢。

“樊登讀書會”的樊登老師,說自己很少去旅遊。為什麼?他說自己算了一筆賬,他去講半天課,能賺8萬塊。

但如果他去旅遊一週,不但賺不了一分錢,可能還要花掉8萬。這樣一來一回,一個星期的代價就是64萬。

他說代價太大了,旅不起這個遊。

魯迅曾說:

“節省時間,也就是使一個人的有限的使命更加有效,而也即等於延長了人的生命。”

無效率地在微信上聊天,則是浪費時間的一大罪行。

明明有事卻只會說“在嗎?”“有空嗎?”,這種沒有信息量、轉彎抹角的溝通,在效率至上的現代職場,簡直就是謀財害命。

有一個身家千萬的企業家朋友更極端,他從不用微信,有事交流就打電話。後來他和我說:

“我要和你確認什麼事情,打一個電話,3分鐘能說清楚;要是發微信,大家你來我往1個小時,或許你還沒弄懂我想說什麼,我一天才24小時,哪來那麼多時間在微信上浪費?”

他的做法有點過分,而且是老闆的專利,一般人哪敢只打電話不發微信。但他的意思很明顯——時間很寶貴,不能浪費在無用的溝通之中。

大家試想一下,有多少次和同事、客戶在微信上,靠打字噼裡啪啦說了半天,但什麼事情都沒談成?

你不值錢,是因為你的時間不值錢。

平庸的人,總會毫無忌憚地在無關緊要的地方浪費自己的時間,卻不拿去用在真正有需要的地方。

不珍惜時間,時間只會越來越不值錢,從而陷入廉價人生的自我循環。

2

都擁有深度思考能力

很多人不會聊微信的又一大特徵是,他們根本不具備準確表達自己意思的能力。

你可能會不服氣,不就是聊天,有什麼難的?

那我問你幾個問題:

你所打出來的每句話,都能很好表達自己想表達的意思嗎?

對方是否能一眼就看懂?

看懂之後,他是否比較容易接受?

如果你在微信上想找一個人幫忙,你如何在短短几句話之內,組織好語言,表達清楚自己的意願,並讓對方樂於接受?

前插坐學院副總裁粥左羅曾舉過一個例子:

“你好,我們需要專業的營銷人合作,借你的公眾號發文推廣或幫我們策劃,都需要。歡迎溝通合作。”

他就吐槽:

首先,你對我這樣一個陌生人,我根本不清楚你要推廣或策劃的業務是什麼,你怎麼不講清楚?

其次,共贏才能合作,你光說你需要什麼,你怎麼不說說我能得到什麼?

最後,你起碼留個聯繫方式吧,電話、微信、郵箱都行,啥都沒留是什麼意思?

最後,粥左羅總結:

寫作是溝通,聊天是一對一溝通,一個人連微信聊天都聊不好,那溝通、寫作肯定是個問題。

生活中這樣的例子簡直不能更多,不少人根本不會表達自己。這種不會表達,不是一句話不說,而是一直說一直說,卻沒有一個重點。

比如前段時間約一個朋友吃飯,想和他確定時間地點,但他講著講著,從NBA說到電影,再從電影說到遊戲,說了1個小時,什麼都說到了,就是沒說到吃飯的事兒。

看著他發過來的一段段文字,我真的有點頭大,本來那天事情就多,只能見縫插針,替他說出重點,然後藉故離開。

其實,表達能力的缺失,不僅是溝通能力有問題,實際上更是深度思考能力的缺失。

哪怕是最不愛寫作文的小學生,說起他喜歡的遊戲,也能說得深入、富有激情且打動人心。這是因為對於自己真正掌握的東西,大部分人都能表達得很好。

因此,在微信上說半天都沒辦法說到重點的人,我們也只能斷定,他對自己要表達的東西並沒有真正掌握,欠缺深度思考和總結、提煉的能力。

相反,能一針見血說出重點的人,勢必具備優秀的結構化思維能力,能對事物進行推理、歸納和概括。

只有這樣的人,才能謂之成熟,能在職場上被委以重任,成為老闆的得力助手,同事們的帶頭人。

3

都懂得尊重別人

我的前上司,一個在南方報業出來的資深媒體人,曾經由衷地感慨:

“會聊微信的人,其實都是一等一的產品經理。”

這話怎麼說?她的觀點是:

“發微信給對方,什麼時候合適?要避開對方忙碌的上班時間,如果不是重要的事情,也不要耽誤對方的節假日。”

久未聯繫的朋友,如何一句話暖場,然後提出自己的需求?如何更好地提出需求,讓對方更容易接受?

這一切都要經過仔細考量。不是自己有什麼想法,不管時間、場合是否合適,想都不想就給對方發一大串文字。

如果真的不管不顧想發什麼就發什麼,與其說是沒腦子,倒不如說是不懂得尊重對方,不會站在對方的立場考慮問題。

真正成熟的人,都懂得尊重對方,不給對方帶來任何麻煩,即便是簡單的聊微信也不例外。

職場使用微信的要義在於高效和迅速——如果明明有事卻只跟對方說一句“在嗎?”,浪費時間不說,本質上是一種信息不對等,被問的一方要承擔更大的壓力。

有個段子怎麼說來著:我在不在完全取決於你找我做什麼,如果是借錢,我很忙;如果是請我吃飯,我今天明天后天都有空。

一上來只說“在嗎?”“在忙嗎?”,其實是把壓力的皮球踢給對方,對方怎麼回答貌似都不合適,因為一回答,就要承擔你要說的未知信息的風險。

因此,尊重對方的人,都會盡力避免讓對方陷入這樣的尷尬境地之中,一上來就會把所有信息原原本本地交待清楚,至於對方是否答應你,這就是對方的事情了。

尊重別人的另一種表現,就是會尊重別人的需求

我有個習慣,寫文章時會關機,確保集中精神,因此有人發微信給我,我常常是一兩個小時之後才能回覆。

大部分朋友都能理解我的做法,但有些人就不開心。比如有個遠房親戚有事找我幫忙,我在寫稿沒看到,兩個小時後才回她,她立刻發來一段語音:

“有出息了啊,微信這麼晚才回,不知道的還以為你是國家領導人,日理萬機呢。”

我一下子就無語了,難道我就不能有自己的事情要忙嗎?我必須每天守著手機,等你找我然後就立刻回覆嗎?

真正成熟的人,都會尊重對方的需求,絕對不會以自己的需求為先,用道德綁架來強迫對方放棄自己的需求。

因為他們知道,別人不是24小時待命,一看到微信立刻就能回覆;即便對方拒絕,他們也能坦然處之,因為他們也清楚,提要求的是自己,對方完全擁有幫不幫忙、怎麼幫忙的權利。

對他們來說,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歸根結底還是以相互尊重為前提。只有尊重別人的人,自己才值得被尊重。

4

真正成熟的人

可以說,微信,就是一個人成熟度的檢測儀。

平時工作、生活,我們一天能有10個小時泡在微信上,我們在微信上的所作所為,自然暴露了最真實的自我。

一個人的成熟度,往往藏在每一個細節之中,而微信正是瞭解對方的最好途徑。

那麼,我們聊微信時,有哪些值得注意的地方?

第一,打電話、發郵件,永不過時

雖然現在很多人都說自己有電話恐懼症,但就節省時間而言,電話還是最佳選擇,畢竟你在微信上打字1小時,遠不如電話溝通5分鐘來得直接。

當然,如果對方不喜歡通電話,那就不要勉強對方,還是老老實實打字聊微信吧。

第二,如果真的要用微信交流,請記住幾個原則:

1)請直奔主題

很多人其實也不想先問“在嗎”,只是總覺得如果不寒暄幾句就求人辦事,會顯得非常突兀。

相信我,如果你找人幫忙,對方是否答應,絕不是因為你是否顯得很有禮貌,而是他能否獲得對等的、有價值的回報。

稍微有點本事的人,時間都很寶貴,你半天都沒說到點子上,只會讓對方更加反感。

即便是想聯絡感情,這樣的寒暄也毫無必要。因為一個有事業、有想法的人,是不會和陌生人以這種閒聊的方式去建立友誼的。

2)尊重對方的需求

你發微信對方沒秒回,可能對方只是一時沒看到,不是故意忽視你。對方看到了自然會回覆,不要看到對方沒秒回就心生不滿。

你提出了要求,但不一定能得到滿足,對方有答應或者不答應的權利,取決權在於對方。

一旦被拒絕,請不要惱羞成怒,更不要一時意氣把對方刪掉。

因此,別看聊微信這樣一件簡單的事情,裡面的學問多著呢。

但其中最大的學問應該是:學會尊重他人,從對方的角度思考問題

本文作者唐一,首發於職業充電第一站——插座學院(ID:chazuomba),每晚21分21分準時分享,陪有夢想的人一起成長,歡迎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