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唐代詩人王勃是怎麼死的?

賣字書生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初唐四傑之王勃

王勃字子安,絳州龍門(今山西河津)人,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並稱為“初唐四傑”。

王勃小時候就非常聰明,據說六歲時就能作詩,因而得到了長輩的讚揚。到九歲時,他就能指出大儒顏師古所注《漢書》的錯誤之處。

從十二歲開始,王勃到長安城學醫。龍朔三年(663年)回到家鄉,尋找機會入仕。麟德元年秋(664年),他向右相劉祥道上書,他的政見,還有積極的態度,都深受劉祥道的讚賞,劉祥道對人說:“此神童也!”

乾封元年(666年),王勃科舉考試及第,被授予朝散郎一職,他成為了朝廷裡年齡最小的官員。後來,他寫了一篇《乾元殿頌》獻給皇帝。唐高宗讀了這篇頌詞,驚歎不已:“奇才,奇才,我大唐奇才!”王勃因此聲名大振,得以和楊炯、盧照鄰、駱賓王並稱“初唐四傑”,並被推為首位。

王勃少年得志,難免有些恃才放縱,打擊也就接踵而來。

王勃擔任朝散郎後,經主考官的介紹,做了沛王府的修撰。有一次,沛王李賢與英王李哲鬥雞,王勃寫了一篇《檄英王雞文》,討伐英王的鬥雞,為沛王助興。文章傳到唐高宗手中後,高宗龍顏大怒:“二王鬥雞,王勃身為博士,不進行勸誡,反倒作檄文,有意誇大事態,此人應立即逐出王府。”於是,王勃丟掉了官職,被逐出長安。在長安期間,王勃有許多詩歌傳世,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那首《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

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這兩句樂觀豪邁,成為遠隔千山萬水的朋友之間表達深厚情誼的不朽名句,唱出了千古以來送別詩詞中的最強音。

咸亨二年(671年),王勃回到長安。在朋友凌季友的幫助下,謀得了虢州參軍一職。在任職期間,有個叫曹達的官奴犯了罪,王勃把他藏了起來,後來又怕走漏風聲,就殺了這個人,因此犯了死罪。幸虧遇到大赦,沒有被處死。據新舊《唐書》記載,王勃遭此大禍,是因為恃才傲物,被同僚妒忌。所以有人懷疑這是同僚在設計陷害王勃,純屬誣陷。不管怎樣,王勃的進仕之路是徹底斷了。

並且,這件事還連累了他的父親王福疇,王福疇從雍州司功參軍被貶為交趾縣令,遠謫到南荒之外。這件事對王勃的打擊非常大。

王勃出獄後在家裡呆了一年多,朝廷宣佈恢復他的舊職,但心灰意冷的他並沒有接受。

《唐摭言》記載:上元二年(675年)秋天,王勃前往交趾看望父親。路過南昌時,閻都督新修了滕王閣,重陽節這天在滕王閣上大宴賓客。王勃前去拜見,閻都督早聽過他的名氣,就請他參加宴會。閻都督這次宴會,是為了向大家誇耀女婿孟學士的才學。所以他讓女婿事先寫好了一篇序文,打算在席間當作即興所作,寫給大家看。宴會上,閻都督讓人拿出紙筆,假意請大家為這次盛會作序。人們知道他的用意,所以都推辭不寫。而這時,王勃雖然只是一個二十幾歲的青年晚輩,卻毫不客氣,接過了紙筆。閻都督很不高興,拂衣而起,躲進帳後,叫人去看王勃寫些什麼。聽說王勃開頭寫道“豫章故郡,洪都新府”,就說不過是老生常談;聽到“星分翼軫,地接衡廬”兩句,就沉吟不語了;等聽到“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不由得感嘆道:“此真天才,當垂不朽!”

這個故事,《唐才子傳》裡也有記載:“勃欣然對客操觚,頃刻而就,文不加點,滿座大驚。”

王勃的《滕王閣序》,確實是不朽名篇。在文章之後,他還有一首《滕王閣詩》:

滕王高閣臨江渚,佩玉鳴鸞罷歌舞。

畫棟朝飛南浦雲,珠簾暮卷西山雨。

閒雲潭影日悠悠,物換星移幾度秋。

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空自流。

上元三年(676年),王勃到了交趾,見到了他的父親。在返回時,正值夏季,南海風急浪高,王勃不幸溺水,雖然被救上,卻因驚嚇過度而死。

這年冬天,長安城裡到處傳誦著《滕王閣序》。唐高宗讀到“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兩句時,也不禁拍案叫絕:“此乃千古絕唱,真天才也。”又讀《滕王閣詩》,更是連聲讚歎:“好詩,好詩!作了一篇長文字,還有如此好詩作出來,豈非強弩之末尚能穿七紮乎!真乃罕世之才,罕世之才!當年朕因鬥雞文逐斥了他,是朕之錯也。”於是問道:“現下王勃在何處?朕要召他入朝!”旁邊的太監回答道:“王勃已落水而亡。”高宗喟然長嘆:“可惜,可惜,可惜!”


萬卷縱橫眼欲枯


英年早逝的王勃,死的時候只有27歲。拿現在的話說,可能就是一個“書呆子”,因為不會游泳,溺水而亡。

王勃小時候很聰明,從小就能寫詩作賦,人稱“神童”。

《舊唐書》本傳裡面有關王勃是這樣記載的: “六歲解屬文,構思無滯,詞情英邁,與兄才藻相類,父友杜易簡常稱之曰:此王氏三珠樹也。”

另外,楊炯《王勃集序》說:“九歲讀顏氏《漢書》,撰《指瑕》十卷。十歲包綜六經,成乎期月,懸然天得,自符音訓。時師百年之學,旬日兼之,昔人千載之機,立談可見。”

未成年時,就飽讀詩書,滿腹經綸,哪裡有時間去食人間煙火?十幾歲的男孩子,應該是最頑劣的時候。上樹掏鳥窩,入水捉魚蝦的年齡。

不過王勃長大後,倒也不完全是“書呆子”,後來還殺過人。怎麼就會“驚悸而死”呢?

不管怎麼說,身為“初唐四傑”的王勃還是留下不少膾炙人口的詩篇。

比如下面這首《滕王閣詩》的後半闕:

閒雲潭影日悠悠, 物換星移幾度秋。

閣中帝子今何在? 檻外長江空自流。

最後兩句不是王勃自己短暫一生的寫照嗎?昔日神童今何在?頭條問答任評說。


閒看秋風999


王勃在回家探望父親的路上,溺水而死。


王勃出生於書香門第,家學深厚,他的祖父“文中子”王通是隋末大儒,曾任“隋蜀郡司戶書佐”,後以著書講學為業。其父王福執疇曾任太常博士。

王勃早慧,六歲就能寫文章,可算是神童。九歲時讀顏師古的《漢書》注,認為錯誤之處頗多,就寫了《指瑕》十卷來批評它,“十歲包綜六經”,十一歲時曾去長安拜名醫曹元為師,學習《周易章句》、《素問》、《難經》等,學得既快,理解又深。

麟德初,“劉祥道巡行關內”,當時年僅十六歲的王勃上書自陳,提出自己的政治見解,得到了劉祥道的賞識,稱他為神童,加以表薦。


乾封元年(666),十七歲的王勃應幽素科,考取後封為“朝散郎”,再被沛王聘為王府修撰。 王勃早起的仕途之路可謂一帆風順,然而這樣順利的仕途生活並沒有持續多久。

當時朝廷鬥雞之戲成風,王勃在王府中看貴族們鬥雞,寫了一篇《檄英王雞文》的遊戲文章,被高宗看到了,認為“據此是交構之漸”,把他趕到四川去。

他的父親也因為教子無方,被貶為交趾令,也因此種下了王勃的死因。後來他渡海去看父親,在回程的路上,掉在水裡,竟“驚悸而死”,年僅二十七歲。

王勃一生歷經兩次挫折,一次丟官,一次入獄。入獄是因為收留一個犯了罪的官奴曹達,又害怕事情洩露,就偷偷把曹達殺了。事發後,他以私自殺人的罪,險些被處死。後來碰到大赦,死裡逃生。


縱觀王勃的一生,歷經浮沉,命運可悲。

雖然一心向仕,渴望建功立業,卻始終不得重用,終而英年早逝。

他的一生雖然短暫,卻留下許多膾炙人口,熠熠生輝的文章。


他的詩文集據《唐書·藝文志》記載有有三十卷,作為“初唐四傑”之首,崔融稱讚他:“王勃文章宏毅,有絕塵之機,固非常流所及。”。

《唐詩紀事》說王勃寫文章,“先磨墨數升,則酣飲,引被覆面臥,及寤,援筆成篇,不易一字,時人謂勃為腹稿。”可見其寫文章的功力。

他的一生雖然命途多舛,屢遭困頓,文章之中卻沒有頹頓萎靡之氣。有的卻是“北海雖賒,扶搖可接;東隅已逝,桑榆非晚”,“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這樣樂觀向上,豁達開朗的境界。

電影《七十七天》中說:“很多人三十歲就死了,卻要等到八十歲才埋”。或許“非短命無以稱才子,非悲壯無以稱英雄”。王勃天縱其才,卻英年早逝,雖然只有短短二十幾年的光輝,流暉一過,一瞬卻能永恆。


煮酒君


我們知道王勃和盧照鄰,楊炯,駱賓王並稱“初唐四傑”,盧、駱擅長七言歌行,趨向辭賦化,氣勢稍壯;王、楊擅長五言律絕開始規範化,音調鏗鏘。四人皆“位卑而才高,官小而名大”。王勃英年早逝,有《杜少府之任蜀州》和《滕王閣序》等篇流傳後世。《滕王閣序》裡有這樣一句“家君作宰,路出名區。童子何知,躬逢勝餞”,三年前呢王勃因擅殺官奴當誅,遇赦除名,他的父親亦受累貶為交趾令。 這時的王勃參加滕王閣宴飲只是路過,急匆匆地趕去探望父親。不料行船途中,水溺,驚悸而死。


一隻萌島


王勃(650——676)字子安,絳州龍門人。高宗麟德三年應幽素科舉,對策高第,為朝散郎。沛王李賢聞其名,召為王府侍讀,以戲為《檄英王雞文》,被高宗斥逐出府,入蜀漫遊。咸亨四年(673)補虢州參軍,因匿殺官奴獲罪,遇赦除名。上元二年(675)赴交趾省父,次年秋渡海溺水而卒。

其詩文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齊名,稱“王楊盧駱”,又號“初唐四傑”。多寫景抒情之作,辭藻華麗,清新雄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