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4 为什么要确立“中国农民丰收节”?有何深层寓意?

纪念日一般是指某个国家为了纪念重大事件、伟人、先烈等特定的日子。节是指生活中值得纪念的重要日子,是世界人民为适应生产生活的需要而共同创创造的一种民俗文化,是世界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3月8日“妇女节”,9月10日“教师节”(1985年确立),9月30日为“烈士纪念日”(2014年确立),“国家扶贫日”(2014年确立),近日,国务院决定自2018年起,将每年农历秋分设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这是第一个在国家层面专门为农民设立的节日。农民自己的节日很值得庆贺,从这一节日的确立,你能感知到些什么吗?

为什么要确立“中国农民丰收节”?有何深层寓意?

一,国家对农业,农村,农民工作的重视是前所未有的。“中国农民丰收节”的设立,是党中央始终坚持“三农”重中之重战略定位的深刻体现,有利于进一步彰显“三农”工作的重要地位,有利于提升亿万农民的荣誉感、幸福感、获得感,有利于传承弘扬农耕文明,有利于推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国家的重视预示着大发展的前奏。

为什么要确立“中国农民丰收节”?有何深层寓意?

二,农村的发展将面临很多机遇,未来农村将有较大的变化。从十九大确定了乡村振兴战略到今年一号文件的出台,无不彰显着中国乡村振兴的时机到了。1,优惠政策的引导,例如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方案,农村123产业融合发展意见等都对农业提出了明确的发展方向。土地确权、宅基地确权等保障农民权益,盘活农民资产的政策。2,资金支持,各种惠农政策的出台。但本人仍认为中国农业太落伍了,欠账太多了,农业发展中的弊端太多了,基础设施太差了

三,现代农业和传统农业的分水岭。现代农业和传统农业相比,有三个最重要的要素:一是资源整合,这里包括土地资源整合利用,集中连片开发,二是资本,没有资本,现代农业也无从谈起,农业发展将需要有大的投资。三是知识和科技的运用,这三条是现代农业的必备条件。五大发展理念:一是农业种植,二是农产品深加工,三是科普教育,四是农业旅游,五是文化和创意。四,农民地位身份的转变和提高。 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是农业成为有奔头的行业,农民成为有地位的职业。是的随着农业结构转变和推进,农民的身份将不再是今天的一家一户的种地农户,将成为:1、种粮大户,2、农场主,3、合作社理事长或成员,4、农产品加工企业主,5、休闲农业业主,6、电商微商等互联网新兴产业业主等。

为什么要确立“中国农民丰收节”?有何深层寓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