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9 寶寶微量元素,到底有沒有必要查?兒科專家告訴你真相

身體裡的微量元素雖然含量很少,

卻對寶寶的成長髮育至關重要。

媽媽們都關注微量元素,

但是,寶寶真的缺嗎?

寶寶微量元素,到底有沒有必要查?兒科專家告訴你真相

微量元素,查還是不查?

很多媽媽都有帶寶寶檢查微量元素的經歷,面對小小單子上的數據,可謂有人歡喜有人憂。微量元素檢查結果到底意味著什麼?檢查結果不合格該怎麼辦?別急,讓我們先來看看什麼是微量元素。

寶寶微量元素,到底有沒有必要查?兒科專家告訴你真相

微量元素都有什麼

人體是由幾十種元素組成的,根據它們在人體中的含量和人體對它們的需要量,可分為宏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兩大類。微量元素是指占人體總重量的0.01%以下的元素,有鐵、鋅、銅、鈷、鉻、碘、氟、釩等。這些元素雖然含量甚少,卻是身體健康所必需的,對寶寶的發育及許多臟器的生理功能,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寶寶微量元素,到底有沒有必要查?兒科專家告訴你真相

微量元素檢測的3種方法

無論是在社區保健中心還是在兒童醫院,微量元素的檢測方法有3種。

● 查頭髮。它的結果表明寶寶在檢查前一個月之中體內各種微量元素的含量。但由於頭髮中的微量元素的含量受頭髮清潔程度、髮質、個體生長髮育程度和環境汙染等多種因素影響,只能反映近期一個階段體內的微量元素含量,不能很好地反映寶寶體內的微量元素狀況。

● 查指血。它的檢查結果只表明寶寶在取血當時體內微量元素的含量,這種方法也不是十分準確,因為取手指末端血檢測,必然會有身體內的組織液與血液混合,會影響檢查結果。

● 查靜脈血。它的檢查結果表明寶寶在取血當時體內微量元素的含量。取靜脈血做血常規檢查,結果相對準確一些。

寶寶微量元素,到底有沒有必要查?兒科專家告訴你真相

微量元素檢查因人而異

微量元素檢查的作用,是幫助醫生和父母瞭解寶寶在某一段時期,體內主要微量元素的含量,以便對寶寶的健康做出正確的判斷。

● 6個月以內的寶寶一般以母乳為主,完全可以確保充分補充各種微量元素,不必做檢測。

● 6個月以後,寶寶開始添加輔食,可能會出現添加不及時或不足的情況,這時醫生會通過詢問父母餵養情況,結合寶寶的身體表現,決定是否進行檢測。

● 對大一點兒的寶寶,醫生則會根據是否挑食、偏食,是否反覆生病,是否先天不足等情況進行檢測。

所以說,寶寶的微量元素檢查不是醫生下達的“聖旨”——必須做,而是醫生根據寶寶的情況建議父母給寶寶做。

寶寶微量元素,到底有沒有必要查?兒科專家告訴你真相

檢測結果只是一個參考

目前國際上對於微量元素的檢驗並沒有一個準確、統一的標準,微量元素檢查的結果只是一個參考值,判斷寶寶是否有健康問題,還需要根據寶寶的具體症狀。一般而言,缺鐵的寶寶多表現乏力、多動、食慾差、傷口易感染。缺鋅則表現為易出現口腔潰瘍、挑食、生長髮育遲緩。睡眠質量差、夜驚、枕禿,則是缺的表現。

特別提醒 不要盲目給寶寶服用補充微量元素的保健品:

有些媽媽擔心寶寶缺乏微量元素,就擅自給寶寶服用微量元素保健品,想要防患於未然,這是不可取的。因為所有的微量元素,在人體內都有一定的含量和比例。盲目給寶寶服用補充微量元素的保健品,非但機體可能不吸收,還容易出現各種微量元素間的相互抵抗問題,如鈣和鋅含量過高,會影響鐵的吸收率,鐵也會降低鋅的吸收率。如果懷疑寶寶有微量元素缺乏症或營養不良,應及時去醫院做相關的檢查,並在醫生的幫助下,選擇合適的治療方式。別動不動就在家給寶寶補充各類保健品。

在醫生看來,只要正常進食,合理搭配膳食,寶寶就不會發生微量元素缺乏。0~3歲的寶寶,按照醫囑補充維生素,按時添加輔食,應該不會缺乏微量元素。以現在的生活水平,寶寶出現某些微量元素嚴重缺乏、必須藥物補充的情況也不多見。

即使寶寶真的缺乏某些微量元素,醫生通常也會建議,先選擇食物補充,這期間媽媽要定時和醫生聯繫,把寶寶的症狀表現告訴醫生,由醫生決定寶寶是否需要服用藥物補充。

寶寶微量元素,到底有沒有必要查?兒科專家告訴你真相

關注

芝麻問問

芝麻大的事兒,來問問就有答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