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4 家長每天都在說這句話,不但傷害孩子,也是在傷害自己

想必很多爸爸媽媽在和自家孩子日常相處時,有一句話會隨口說出“寶寶你聽話的話,我放假時候帶你去遊樂場。”或者可能這樣表達“等著咱們去國外旅遊。”“咱們週末去你好朋友家玩去。”或者“等著給你買你最喜歡的零食。”“爸爸不忙的話,晚上帶給吃大餐去。”等等。

家長每天都在說這句話,不但傷害孩子,也是在傷害自己

這樣的話估計很大部分父母都會說,可能還會經常說,說了卻不一定真的去做。並且大部分父母也知道說了不做也是不好的,應該兌現,但是因為各種原因都不能兌現。儘管這樣還是樂此不疲的未兌現上一次的,下一次繼續說。甚至有的爸爸媽媽真的就不打算實現這句隨口說的承諾,只是把它當做特定情況下督促、獎勵、敷衍孩子的一種形式了。

家長每天都在說這句話,不但傷害孩子,也是在傷害自己

其實家長這樣說一套,做一套真的很傷孩子的,這樣久而久之的說話不算數,承諾不兌現,會讓孩子失去對你的信任。對你別的話語和教育都會有保留和質疑的態度,是不是有的家長常被孩子這樣反駁過“你不是說過要給我買某某玩具嗎,你就騙人的。”你作為一個家長的權威在他心裡已經打折了,你以後的教導也會打折。

家長每天都在說這句話,不但傷害孩子,也是在傷害自己

於孩子而言他慢慢也會學會這種口頭的承諾,卻也不去實現。因為他接觸的榜樣就是這樣,他也不會覺得這是錯誤的。長大思想觀形成後,在承諾與實現這點上還是這個觀點,就會給人以沒信用,沒責任心的印象,而自身確實也是如此。心理學認為一個人的責任心能激發他的主動性和做事的熱情,而主動性和熱情是做好任何事情的前提。如此類推一個沒有責任心的人,對於所做的事情的動力和熱情真的成問題的,更別談成成功了。

家長每天都在說這句話,不但傷害孩子,也是在傷害自己

而我們知道很多在孩子面前說話不算數的家長在現實生活和人際交往中並不是真的不守誠若的人,他們只是把這種不受承諾當成了和孩子交流的一句隨口一說,因為他們覺得孩子是自己的,不實現也沒事。

那麼爸爸媽媽們別隨口承諾自己的孩子什麼了,如果說了就一定要算數,儘量兌現,這樣孩子才能在你身上看到學到正面的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