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1 共读笔记44|幼儿数学数运算(下):三招掌握数运算

活动简介

2018年,我们决定在群内开展共读好书活动,挑选与STEAM启蒙相关的书籍,一起深挖细耕,提升育儿能力,开拓启蒙思路。

当前,我们选的是《幼儿数学核心概念》,计划用2个月左右的时间读完,会定期整理群内讨论的主要内容在公众号上,方便大家回顾。

共读笔记44|幼儿数学数运算(下):三招掌握数运算
共读笔记44|幼儿数学数运算(下):三招掌握数运算

幼儿掌握了集合、序数、基数数数这几个概念后,就可以学习数运算了。数运算的掌握意味着幼儿数感的进一步深入。

上篇文章我们介绍了什么是数运算,简单回顾一下:

数运算的三个要点是:1.集合内部的加减 2.集合之间的比较 3.集合的拆分和组合

3个要点有了,如何让幼儿掌握以上要点?或者有什么办法让幼儿真正学会数运算呢?

答曰:只需要三招!

第一招:有趣——选择有趣的活动

生活中,可以把做家务、室内小实验、室外活动和数学结合起来,让幼儿不知不觉中学到了知识、培养了数学能力。期间,可以综合运用眼睛看、耳朵听、手指数等多种感官的能力,让幼儿全面体验数学的魅力。

案例:在公园问幼儿“你听到几声鸟叫?又听到几声?一共有几声呢?”;在家里问幼儿“刚才爸爸敲了几下桌子?你也敲同样的次数吧。”;在蛋糕店问“这里有几块蛋糕?我们买一块,还剩几块呢?”;切西瓜、分西瓜的游戏等等,尽情发挥你生活的精彩经验吧。

第二招:有理——做有意义的活动。

前文我们提到,数运算的三个核心概念是数运算的理论基础——“1集合内部的加加减减、2集合之间的比较和排序、3集合的拆分和组合”。培养幼儿运算能力的时候,就要有意识地运用这些结合到生活中去开展活动。

其实,任何一个领域的学习,包括幼儿学习的情况,都是适合“一万小时定律”的,这个定律说的是,学习足够多的时间,你就会成为这个领域的专家。

但是不能盲目开展活动,也不能只花费时间,不花费脑力。比如孩子一岁时候,就会从1数到20了,你感到很高兴,鼓励ta一直练习下去,4岁时可以数到100。学了本书你会明白,这种练习是没有很大意义的,跟数感没有很大关系。

从另一个角度来讲,有理也意味着要了解幼儿的发展情况,课程活动的开展要有道理,也就是要根据幼儿的“最近发展区”来开展活动。

其实开展有意义的活动可以无处不在:

案例:2个桔子放一起,再取出3个桔子,放一起,问一共有几个桔子?拿走1个桔子,问还有几个?

第三招:有感——耐心培养数感。

所谓数感,前面文章已经提到很多,但更直接的解释其实就是对数的感觉。数感的形成是一个逐渐培养的过程,在幼儿感兴趣的情况下开展大量活动共获得

最后,幼儿数学的培养其实是一个综合体验,跟心理、动机等也密不可分,要想了解更多,请学习一下上周日我们对本书译者侯宇岚老师的访谈,会学到很多使用的技能!

扫下面二维码,直接学习!

有趣、有理、有感,GET IT?

(更多共读资料请见群内共享云盘)

-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