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6 史上最嚴厲“5.31”光伏新政出臺,光伏板塊一天蒸發147億

本報記者 楊仕省 北京報道

一紙通知,搞得光伏行業自相驚擾,亂象百出。

6月1日,國家發改委、財政部、國家能源局聯合印發了《關於2018年

光伏發電有關事項的通知》(下稱《通知》),因文件落款5月31日而被業界稱為“5.31新政”或“光伏新政”。

此次《通知》極為罕見地叫停普通光伏電站、嚴控分佈式光伏規模,並將新投運項目上網電價統一降低0.05元/千瓦時,且不給任何寬限時間,讓光伏發電業措手不及。

6月3日,11名光伏大佬發表“關於企業家對三部委出臺5.31光伏新政的緊急訴求 ”的聯名信。其稱,光伏行業要真正平價上網還需要3-5年時間,行業需要繼續支持,並“強烈建議給予已合法批准開建的項目一定的緩衝期”。接著,6月4日,A股光伏板塊整體市值蒸發147億元,港股市場光伏概念股跌幅超20%。

事實上,中國已建立起較為完整的光伏產業鏈,已成為全球最大的光伏組件生產國和出口國。光伏龍頭企業的通威集團董事局主席劉漢元今年3月4日接受《華夏時報》記者採訪時就坦言,近幾年來,中國的光伏產業發展坎坎坷坷,其本質上就是全社會對光伏產業發展的認識和觀念的不到位,還需要國家引導。

與其他產業的最大不同就是,光伏業受政策影響尤為敏感。“光伏行業長期面臨棄光限電、補貼拖欠、融資難等諸多問題,迫使三部委聯合出臺最嚴厲的光伏新政。”6月5日,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一位理事告訴《華夏時報》記者,光伏發電棄光突出及補貼需求持續擴大等問題,嚴重阻礙了光伏行業的健康有序發展。

史上最嚴光伏新政出臺背後

記者梳理發現,此次光伏新政一出臺,便立刻產生了巨大的反響。比如,受《通知》影響,近日一些光伏人士萌生退意,一些光伏企業考慮降價清空存貨或轉讓電站、路條,以獲得寶貴的現金流。

在中國,光伏產業的發展有些坎坷。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理事、中國資源綜合利用協會可再生能源專業委員會副理事長王斯成在一份公開信中指出,《通知》的出臺,將2018年國內光伏市場規模壓制到25吉瓦,僅為2017年53吉瓦的47%,不足二分之一,但因此會導致光伏製造業將會有56%的產能閒置,造成大量產品滯銷。

這其中,一些為趕今年“6·30”(即6月30日前併網電站仍執行2017年標杆電價的政策)而搶裝上馬的項目業主最為憂心。因為,《通知》明確:新投運項目下調標杆上網電價的時點是自發文之日起,很多人認為今年已無“6·30”,搶裝成為無用功。

同時也有消息稱,中國光伏行業協會向主管部門確認,已取得2017年普通地面光伏電站指標項目,在今年6月30日前併網的,仍執行2017年標杆電價。就此,記者致電國家能源局,但未得到回應。

需要說明的是關於補貼,11名光伏大佬訴稱,現在中國每年給火電的補貼有1000億,且是財政保證,那為什麼不給光伏這個清潔能源做到補貼不拖欠並及時到位。從2015年底到現在拖欠光伏的補貼已達1000多億。

關於是否需要補貼,光伏大佬們認為,在國外最低光伏電價可以做到0.14元人民幣,但他們是零地價、零稅收、融資成本不到3%,甚至還有補貼,而中國建電站土地要高價租金、還要上交各種稅,有時一個荒山,甚至廢礦都要交土地佔用費、林業復耕費,各種道路佔用賠償費,包括電力三產公司的漫天要價,還有地方政府要求的配套投產、扶貧要求等等,融資成本也很高,這樣使非光伏系統的投資成本飆升。

“此次光伏新政的出臺,對過去靠補貼就能過好日子的光伏企業,無疑是一次毀滅性的打擊。”上述理事說。

此次《通知》的影響巨大,僅廣東一省受波及的光伏項目就超過3000個。

記者查閱看到,據廣東省太陽能協會的初步統計,廣東省有61個項目共計25.4MW使用各地扶貧資金建設的村級扶貧分佈式項目,2018年5月31日前備案未併網,無法安排今年的分佈式指標;廣東省內已簽約未併網的戶用分佈式項目3021個,裝機容量44.73MW,按《通知》要求,這些項目被明確為無國家補貼;對於已簽訂合同具備開工條件,或已開工未併網的項目,因補貼無保障,項目投資面臨巨大的虧損。

與此同時,另一些機構、投資者則開始尋求抄底,甚至打出“大量收購分佈式自發自用項目”,如瀾晶實業董事長劉文平公開稱,“下一步還會繼續加大對優質光伏項目的投資和收購”。

但另一個事實則是,中國的光伏新增裝機連續5年全球第一,發展超乎尋常。特別是近兩年,新增投產分別達到3424萬、5306萬千瓦,2017年底併網裝機容量累計超過1.3億千瓦,光伏發電在推動能源轉型中功不可沒,但隨之而來的問題也不少。

閒置的產能將被消滅

此次光伏新政來得並不突然。因為,去年12月22日國家發改委已下調過光伏電站標杆上網價,實為警惕信號。

“為促進光伏行業高質量發展,國家發改委、財政部、國家能源局根據行業發展實際,自2017年底以來組織有關方面就優化光伏產業規模管理、電價機制以及市場化體制機制等發展政策進行了認真研究,出臺《通知》對2018年光伏發電發展的有關事項進行安排部署。”國家發改委價格司負責人稱倒逼光伏行業向高質量發展是此次出臺《通知》的主要原因。

據國家發改委介紹,當前,光伏發展的重點需要從擴大規模轉到提質增效、推進技術進步,推動行業有序發展、高質量發展,“這是今年及今後一段時期光伏發電發展的基本思路”。

而光伏扶貧已是國家明確的精準扶貧十大工程之一。按照脫貧攻堅和光伏扶貧的安排部署,今年要下達“十三五”第二批光伏扶貧項目計劃。各地要按照精準扶貧、精準脫貧要求,在落實實施條件、嚴格審核的前提下,及時上報項目計劃。

“發展光伏的方向是堅定不移的,國家對光伏產業的支持是毫不動搖的。”據發改委一位人士介紹,此次出臺的《通知》是著力解決當前光伏發展的突出矛盾、突出問題作出的階段性年度政策安排。

“對於技術先進、發展質量高、不需要中央財政補貼的光伏發電項目,規模是放開的。”上述發改委人士告訴《華夏時報》記者。《電力發展“十三五”規劃》指出,大幅提高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生產和消費中的比重,在2020年達到15%,其中光伏發電佔比從不足2%提升至5%。

國家能源局也承認,光伏發電棄光問題顯現及補貼需求持續擴大等問題,嚴重阻礙了光伏行業的健康發展。

就棄光限電來說,由於目前大型地面電站主要建設在西北地區,當地消納能力有限,且遠距離輸配電設施建設不夠完善,導致電力供需之間的不平衡,進而造成嚴重的棄光限電問題。聯合資信2017年的報告數據顯示,2016年西北地區棄光電量70.42億千瓦時,棄光率19.81%。其中,新疆和甘肅棄光率均超過30%。

現實的問題則是,中國光伏發電起步較晚,投資光伏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政府補貼。但因光伏裝機規模增長快,可再生能源補貼無法應收盡收,加之補貼發放程序複雜,導致光伏發電補貼拖欠嚴重,平均發放週期為2—3年。

據財政部統計,截至2017年底,包括光伏和風電在內可再生能源補貼缺口達到1000億元。一位知名財經評論家撰文稱,此次《通知》一出,市場主要在國內靠打價格戰、靠補貼的中小光伏企業會受到較大沖擊。“這是光伏行業的供給側改革,閒置的產能消滅了,其他光伏企業的日子也就好過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