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6 歐洲的A400M比中國的大多數運輸機先進得多,怎麼還叫好不叫座?

要說現在誰家的航空技術更強大,那自然是美國,波音、惠普、貝爾、通用動力、洛克希德·馬丁、諾斯羅普·格魯曼都是世界一流的航空軍工企業,旗下無不是暢銷世界的好飛機;次一點的算俄羅斯,繼承了蘇聯衣缽的俄羅斯在民用航空方面差不少,但軍用航空方面,蘇霍伊、米格、米里、卡莫夫、伊柳辛、圖波列夫也都是能拿出東西的,不一定有多好,但皮實耐用也算個優點。

歐洲的A400M比中國的大多數運輸機先進得多,怎麼還叫好不叫座?

這二位都是靠冷戰時的技術井噴發展到今天的,但實際上,冷戰乃至二戰前,航空技術最強大的卻是如今的歐洲各國。

歐洲的A400M比中國的大多數運輸機先進得多,怎麼還叫好不叫座?

二戰前歐洲才是世界航空工業的中心,但經過二戰的摧殘和冷戰的夾縫,水平是還不算差,可也大不如前,往往是產品性能尚可,價格卻令人望而生畏,結果就是基本打不開市場,在這方面最明顯的例子便是A400M運輸機。

歐洲的A400M比中國的大多數運輸機先進得多,怎麼還叫好不叫座?

20世紀80年代,歐洲各國尤其是英國、法國、西德和意大利都不願繼續在軍用運輸領域受美國人的掣肘,聯合起來意圖研發一種中型戰術運輸機,代替已使用二十多年的C-130和C-160,為此投入巨資,試圖憑藉空客的經驗,在戰術運輸機這個領域挑戰美國。

歐洲的A400M比中國的大多數運輸機先進得多,怎麼還叫好不叫座?

不過現實還是慘淡得出乎意料,這款歐洲多國投資打造的先進運輸機一樣沒能真正打開市場,除了幾個項目參與國,沒幾個國家願意購買,原定上千架的生產數量一路狂砍,連項目參與國的總需求加起來也僅僅達到180架的最低標準。

歐洲的A400M比中國的大多數運輸機先進得多,怎麼還叫好不叫座?

從技術角度來說,四發螺旋槳動力,起飛重量達到140噸,最高時速560公里,滑跑距離940米,最大載重37噸,可在載重20噸時航程達到6575公里,載重30噸時4537公里,無論是與C-130還是運-9相比,A400M的技術都領先的多,紙面性能已接近伊爾-76,相當可觀。

歐洲的A400M比中國的大多數運輸機先進得多,怎麼還叫好不叫座?

叫好不叫座的原因之一就是太過追求高性能,結果為技術先進付出時間的代價,不但研發進度嚴重滯後,交付時間也從2007年一直拖到2013年。成本還居高不下,以發動機為例,TP400-D6渦輪螺旋槳發動機單臺功率達到11000馬力,功率大,技術難度就大,成本就高,而且直供A400M使用,結果就是產量越少成本越高,造成惡性循環。

歐洲的A400M比中國的大多數運輸機先進得多,怎麼還叫好不叫座?

有了這些原因,A400M的單價從最初籤合同時的8000萬美元,到2009年就漲到1.2億美元,實際交付價格要更高,如果只是項目參與國自己花錢買,那錢不過是左手倒右手,還能間接促進就業,一旦出口問題就立馬出來了。

歐洲的A400M比中國的大多數運輸機先進得多,怎麼還叫好不叫座?

2017年,印尼采購5架A400M,總價是20億美元,單價竟達到可怕的4億,這個天文數字大多數國家根本不可能接受,若是真有這錢還不如多買幾架C-130,便宜實惠還耐用,關鍵是技術成熟用著放心。

歐洲的A400M比中國的大多數運輸機先進得多,怎麼還叫好不叫座?

追其原因,還是歐洲人卯足了勁想在運輸機上扳平美俄,所以把A400M的技術指標一再拔高,硬是從中型運輸機拔到了中型與大型之間,地位非常尷尬,既幹不了大型運輸機的活,又幹不好中型運輸機的活,這樣一來更沒人對它感興趣,這就是A400M的教訓,定位不清,規劃不嚴,追求太高,最後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