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雷神山醫院的大連“兄弟連”

雷神山醫院的大連“兄弟連”

雷神山裡“兄弟連”並肩作戰。

雷神山医院的大连“兄弟连”

文大連新聞傳媒集團記者萬恆 圖由大連市中心醫院提供

在武漢雷神山醫院A8病區,提起三名醫生組成的“兄弟連”,從患者到同事都會豎起大拇指。這個由大連市中心醫院三名年輕醫生高愷、魏偉和範為王組成的醫療小組,已經在抗疫一線奮戰了20多天。從最具風險的採集患者咽拭子,到最繁瑣的夜間值班,這個“兄弟連”小組一直並肩作戰,成為彼此身後最信任的那個人。

兄弟連:他們是患者們的“定心丸”

今天是你們“兄弟連”的哪一個值班?在雷神山醫院A8病區,很多患者喜歡問這句話。

患者們口中的“兄弟連”,指的是高愷、魏偉和範為王三名醫生組成的A8病區第二醫療小組。他們都是大連市中心醫院援助武漢醫療隊的成員。三人中年齡最大的高愷告訴記者,三人在醫院都是年輕醫生,平時在工作中也多有配合,彼此熟悉。“說實話,踏上赴武漢支援的飛機時,我們仨對於前方要面臨的困難和危險都心中沒數,互相扶持,協力救人就成了我們的一致心願。”

因此在2月14日入駐A8病區時,當病區主任要求15名病區醫生自由組合成5個小組時,這三位年輕醫生自然而然地結成了“兄弟連”。高愷還記得2月14日,那是A8病區收治病人的第一天。作為“兄弟連”的組長,高愷第一個進入汙染倉,足足奮戰了八個小時。“四十幾個病人都收滿了,護目鏡裡的水都可以養魚了。”高愷回憶說,

“兄弟連”在雷神山負責的病區大多是老人。這些患者長期在病區隔離,還忍受著高熱和咳嗽的折磨,心底埋藏著親人離世的痛苦。如何安撫好老人們的情緒,從身體和心理上一起治癒他們成了三名年輕醫生面臨的共同問題。“我們年輕,精力比較充沛。因此我們三人商量後共同決定:除了正常值班時間,還把自己的聯繫方式公佈給所有患者,當他們的‘熱線電話’!”範為王說,三人把自己的電話和微信都公佈給患者,24小時不關機,隨時等候他們的傾訴。

“這三個年輕醫生,就是我們的‘定心丸’!”這是A8病區患者們對“兄弟連”的最高評價。

手足情:最危險的活兒,我上

在“兄弟連”裡,26歲的範為王年齡最小。進駐雷神山醫院的第一天,高愷和魏偉就商量好:如果沒有特殊情況,儘量不讓還沒有成家立室的“小范”進汙染倉。

在抗擊肺炎疫情的第一線,風險最大的工作無疑是採集咽拭子。這一操作需要醫生使用壓舌板壓住患者的舌頭,然後在咽後壁和咽鄂弓處用棉籤進行擦拭。只要稍有不慎,就會引起患者的嗆咳反應,瀰漫在空氣中的飛沫對於操作醫生而言,無疑是高危隱患。因此,雷神山醫院的醫生們都把這一操作形容為“虎口拔牙”。

高愷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第一次做咽拭子採集工作時,感情很好的“兄弟連”頭一次發生了爭執。“都想搶著上,把風險留給自己。”最後“勝利”的是神經外科醫生魏偉。一起值班的範為王幫魏偉一點點檢查好防護裝備,目送他進入汙染倉,然後一直守在對講機裡。“那感覺比我自己進倉都要緊張!”“18床完畢,無咳嗽”“22床完畢,無咳嗽”,直到一聲聲平安的消息傳來,範為王懸在半空的心才放了下來。魏偉出倉的時候,他發現自己的內衣已經被汗水溼透了。

兄弟同心 其利斷金

在抗擊疫情的一線戰場上,“兄弟連”結下了深厚的“戰火情誼”。上戰場之前,三人一起“剃髮明志”;在戰場上,三人互相扶持,彼此監督檢查防護措施,做彼此“最可靠的後背”。

三人中年紀最小的範為王已經有五年黨齡。他想讓一起值夜班的魏偉多休息一會兒,就讓魏偉在自己的隔離衣背上寫下“我是黨員,有事找我”八個字。年齡最大的高愷則成了三人裡最細心的“大哥”。每次交接班時,交代另外兩兄弟注意手部衛生、檢查防護服密封,甚至顯得有點“嘮叨”。

工作之餘,三人都在想念自己的家人。每天結束工作回到居住的酒店,做好洗澡消毒工作後第一件事就是拿起手機和家人視頻。高愷有兩個兒子,小兒子才三歲。他的父母都已年近八旬,父親因病沒有自理能力,全靠年邁的母親照顧。他的心既牽掛著老人,又想念幼子。“千里馳援武漢,對於家人其實我有頗多虧欠……”高愷說,但他是重症醫學科醫生。“抗擊病毒,搶救病人,這就是我們的本職工作!”

“兄弟連”的聯手抗疫戰績顯著。記者發稿前接到了高愷發來的好消息:“兄弟連”負責的十名住院患者中,目前已有兩人出院,另外八人已經全部符合輕症標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