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8 血糖波动是糖尿病大敌,控血糖要识别3种变化规律

糖尿病患者的代谢紊乱特点主要有3个方面,表现为长期慢性高血糖、短期血糖波动、低血糖发作。以往,由于认识不足,关注的重点是持续高血糖的危害。近年来,随着研究深入,血糖波动和低血糖发作对并发症的影响,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


血糖波动是糖尿病大敌,控血糖要识别3种变化规律

血糖波动包括每天内的血糖波动和几天间的血糖波动,主要原因是未经合理处理的高血糖和治疗不当导致的低血糖。由于饮食结构的不同,国人,特别是北方人,一日三餐多以碳水化合物为主,这种进食习惯,更多是对餐后血糖带来影响。所以,国人糖尿病患者,甚至有些没更新知识的大夫,都只把餐后血糖视为控制血糖的关注焦点。

血糖水平,在正常人会维持在一个相对狭窄的范围内,进餐对血糖升高幅度和高糖持续时间的影响是有限的,但在糖尿病患者身上,血糖波动就成为病程演变和治疗控制的重点。有3种特殊的血糖波动,分别为黎明现象、黄昏现象、苏木杰现象,虽然都表现为血糖升高,但背后的原因是不同的。如果不清楚这些,只是看着在家测得的血糖值来加减药量,常会使病情加重并带来并发症。

血糖波动是糖尿病大敌,控血糖要识别3种变化规律

要弄清血糖波动现象,我们先看看血糖背后的调节激素吧。体内与血糖调节相关的激素,可以分为两大阵营,降糖激素和升糖激素。降糖的主力是胰岛素,升糖激素部队的阵势有点大,这包括了胰高血糖素、糖皮质激素、生长激素、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甲状腺素等。瞧瞧,胰岛素是以一当六。在胰岛素抵抗力不足的时候,血糖防线就很快失防啦。

血糖波动是糖尿病大敌,控血糖要识别3种变化规律

生理机能正常状态下,升糖激素分泌增加时,降糖的胰岛素分泌也随着增加;升糖的激素分泌减少时,胰岛素分泌也跟着减少。升糖的和降糖的打个平手,双方势均力敌,血糖就维持在正常水平,这也代表着体内激素水平处在和谐状态。

但是,人体的激素分泌是有节律变化的,升糖激素在一天内有两个分泌高峰,第一波从凌晨3点开始分泌增加,6点到8点达到高峰,把一天内所需要65%的活儿先干了;歇一会儿,下午4点开始第二波,傍晚7点时达到第二个分泌高峰,把余下的35%的任务完成。这样呢,血糖水平就跟着出现早晨的空腹血糖升高以及傍晚的晚饭前后血糖升高,这就是特殊现象里的前两个,黎明现象与黄昏现象。

血糖波动是糖尿病大敌,控血糖要识别3种变化规律

第3个特殊现象是上世纪30年代由叫苏木杰的学者发现的,称为苏木杰现象,是指胰岛素用量过大后,导致糖尿病患者血糖不稳定,甚至是不降反升,这时,如果适当减少胰岛素用量,患者血糖水平却可能下降,这种现象的本质是低血糖后出现的血糖反跳。苏木杰现象常在夜间出现低血糖,但清晨空腹血糖明显升高,这主要是由降糖药物使用过量、晚餐进食量不足、晚饭后活动量过大等因素导致的,是机体为了自身保护而发挥的负反馈调节,是升糖激素分泌增加带来的结果。

血糖波动是糖尿病大敌,控血糖要识别3种变化规律

问题讲清了,如何破?首先是判断清晨空腹血糖高的原因,具体做法是从夜间12点开始,每隔2小时测1次血糖,如果夜间的血糖值都在3.9mmol/L以上,清晨更高,则为黎明现象;如果夜间发生过低于3.9mmol/L的情况,然后有反跳,则为苏木杰现象;如果只是在午饭几小时后出现血糖升高,那就黄昏现象。

对于不同情况的血糖升高,要采用不同的控制策略。黎明现象发生,采用口服药控糖的患者,可选择在睡前口服二甲双胍0.5到1.0克,或睡前服赛庚啶,以抑制糖皮质激素分泌;采用胰岛素治疗的,可以在睡前加用中效胰岛素,或是适当增加晚餐前预混胰岛素的用量,但要在睡前适量加餐,以防低血糖发生;用胰岛素泵治疗的则可适当调高黎明前后的输注率。

血糖波动是糖尿病大敌,控血糖要识别3种变化规律

对黄昏现象的应对,一种是把午餐分两次吃,并注意午休和下午的适当活动;另一种办法是午餐前加服0,5克二甲双胍;使用胰岛素治疗的可以在午餐前注射短效或中效胰岛素;用胰岛素泵的,可把午后段基础率适当调高。或是将晚餐前短效胰岛素提前1到2小时注射。

血糖波动是糖尿病大敌,控血糖要识别3种变化规律

对苏木杰现象的应对,一是睡前适当加餐,二是减少晚餐前口服药或胰岛素的用量。会不会觉得很麻烦?嗯,是这样的,糖尿病近期的研究都阐明,只有减少血糖波动才能有效降低糖尿病肾病等微血管病变的发生率。如果不是精细地控制血糖,随意使用药物,带来低血糖,不仅使长期控制成果毁掉,还会影响大脑能量供应,导致自主神经代偿性反应和缺糖性脑损害,反复波动可损害自主神经功能,最终导致胰岛功能衰竭,诱发房颤、心律失常、心肌缺血、心绞痛甚至心梗。行文至此,不禁想到,那些文化程度较低或年龄大的糖尿病患者,只靠自己能打理得了这一切吗?家有糖尿病患者,还是想点办法,通过记录和提醒,帮助帮助他们吧。

爱谁,就把健康传给谁。

你的健康,我的关注。专业人员制作,以科学与人文视角多维度观察生命健康,包括医事、史话、日常、展望、心理、房内等系列,内容为作者魏宏岭及团队原创作品。拒绝未经许可的一切形式的盗用、盗链及转载,否则将依据相关法律予以追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