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7 在家从父,出嫁从夫,“父夫”相斗,女性如何自处?

在家从父,出嫁从夫,“父夫”相斗,女性如何自处?

文公夫人,秦女也,为秦三囚将请曰:“缪公之怨此三人入於骨髓,愿令此三人归,令我君得自快烹之。”晋君许之,归秦三将。

——《史记·秦本纪》

一、背景介绍

秦国三位将领受命率军攻打郑国,被郑国的商人忽悠而中途放弃。在班师途中,将领们擅自做主,在晋国国丧期间,消灭晋国的附属国滑国,从而引发晋国的疯狂报复,在崤山被晋军埋伏,全军覆没,三位将领被俘。此时,秦女出来求情。

二、秦女为何许人也?

秦女,是秦缪公侄女,晋文公夫人,晋襄公嫡母。

秦晋韩原之战后,晋太子子囿在秦国做人质,秦缪公将侄女嫁给子囿为妻,晋惠公病重,子囿私自逃回晋国继承王位。秦缪公大怒,将侄女(子囿之妻)嫁给子囿的叔叔重耳(晋文公,晋惠公的弟弟,秦缪公的小舅子),并扶植重耳夺回晋国王位。

在家从父,出嫁从夫,“父夫”相斗,女性如何自处?

秦晋之好

三、夫家人有难,要不要救?

(1)古代女性社会地位很低,在婆家中的地位,一方面取决于个人在婆家的资历,所谓“媳妇熬成婆”;另外一方面则取决于娘家人和婆家人的势力对比。娘家人厉害了,在夫家的地位就高;娘家人弱了,在夫家的地位就低。在政治联姻中更是如此,当然受影响的因素更多。

(2)秦女的丈夫晋文公已经去世了,晋国新的君主是晋襄公,秦女是晋襄公的嫡母,而非亲生母亲。这个关系就微妙了,秦女辈分是高,且有尊号,但没有实权,掌权的也不是自己的亲生儿子。

(3)这三位将领是秦国的高级将领,深得秦缪公的信任和重用,千军易得一将难求!而且他们的爹也是秦缪公最为倚重的大臣。

可以说,秦女的个人利益与秦国的利益高度吻合,所以为了保存秦国的实力,为了维护自己在晋国的地位,必须得救。与韩原之战后,秦缪公的夫人为自己的弟弟夷吾求情,道理是一样的。

在家从父,出嫁从夫,“父夫”相斗,女性如何自处?

男权社会中的女性

三、势单力薄,怎么救?

(1)秦女只是辈分高,有尊号,但没有实权,无法直接干预政治。

(2)政治斗争时首要考虑的是“利”、“害”,“名”都是其次,“亲情”就更少考虑了,何况秦女只是晋襄公的嫡母,没有太多的亲情可言,所以直接求情是没用的。

(3)秦女的策略:正话反说。

她说这三人受命攻打郑国,无功而返,反而擅自做主,攻打晋国的附属国滑国,破坏秦晋之好,引发崤山之战,招致秦军全军覆没。缪公对他们肯定恨之入骨,希望晋襄公放他们回国,好让秦缪公能亲自痛痛快快地煮掉他们,也可以避免影响秦国与晋国之间的友好关系。

通俗一点说,就是告诫晋襄公要有大局观和懂得借刀杀人。崤山之战都是下面人不懂事惹出来的事,胜了就好,不要对对手赶尽杀绝,反而可以借秦缪公之手,杀了秦国的将领,不影响秦晋之好。

在家从父,出嫁从夫,“父夫”相斗,女性如何自处?

阴阳并济,以柔克刚

四、游说成功,秦将安全回国

晋襄公答应了,释放秦国的三位将领回到秦国。

《史记·晋世家》记载,晋国的大臣听说晋襄公把秦国的三位将领释放了,认为晋襄公的这一行为将会给晋国带来巨大的安全隐患,立刻率军去追,但秦国的三位将领已经过河了,没能追到。最终,秦国三位将领安全回国。

总结

秦女明确自身定位,分析利害关系,决定搭救秦国的三位将领,在搭救的时候,采用正话反说的语言艺术,获得了成功,实现了目标。我们不禁赞叹秦女的智慧,为她的艺术游说叫好!

点评

权衡利害关系,明确目标;把握细节,注意沟通的艺术。

友友们是怎么看的呢?欢迎在留言区和我互动!


本号特点:英雄权谋+厚黑历史+现代商业

欢迎友友们关注、互动及转发,您的支持是我创作的源动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