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日本的政黨制度有什麼特點?

清風明月365


日本議會是自民黨一黨獨大

日本的政體是君主立憲制,說白了也就是議會制。日本內閣首相就是由議會多數黨黨魁擔任,這一點與英國基本一致。(安倍晉三,現任日本首相,也是日本自民黨總裁)

但日本與英國不同的是,英國議會基本上工黨和保守黨輪流坐莊,而日本則是自民黨一黨獨大。

今日本主要政黨為自民黨、立憲民主黨 、希望之黨、公明黨、日本共產黨,自民黨為國會第一大黨。

日本自民黨全稱自由民主黨,是日本自二戰後,建立民主制度以來,執政時間最久的政黨。

自民黨在1955年成立後,就長期把持政權,僅在1993年至1994年、2009年至2012年間短暫成為在野黨。這一現象,除了新加坡外,在主要的發達資本主義國家中絕無僅有。

自民黨在93年到94年的那次失利時間非常的短暫。

自民黨最慘痛的一次失敗是在2009年8月30日舉行的第45屆眾議院大選中,自民黨遭遇歷史性慘敗,議席由選前的300席急劇縮水至119席,減少60%。

身為自民黨總裁的麻生太郎事後引咎辭職。這是自民黨自1993年短暫下野以來的第二次下野,但卻是自民黨建黨以來首次失去國會第一大黨的地位。

(鳩山由紀夫,日本第93任內閣總理大臣。2009年8月30日,擔任民主黨總裁的他帶領民主黨在眾議院選舉中取得歷史性的壓倒勝利,終結了自民黨長期的執政地位)

不過由於民主黨的執政經驗不足,在隨後的施政過程中舉措頻頻失當,特別是關於普天間美軍基地遷移問題和2011年東日本大地震上的指揮失誤,導致其支持率持續走低,最終在2012年失去政權。

之後,日本政壇一哥頭銜再度迴歸屬自民黨,並執政至今。


千佛山車神


沒啥意思。關鍵在於日本是個變態的國家,這種國家就不該存在。戰前天皇時代,表面上是君主立憲制,實際上根本不是,明治維新君主個人獨裁專制權力不僅沒有削弱,反而借用君主立憲外衣得到加強,並且日本君主獨裁專制加強到變態的程度,精神控制國民,國民和軍隊可以為了天皇甘心情願剖腹自殺,德國俄國等任何一個人類歷史上的封建專制獨裁都做不到這麼瘋狂。中國秦始皇漢武帝清朝歷代直到袁世凱被革命黨罵得臭死的專制獨裁,都不如日本的萬一。天皇專制是世界史上空前絕後的,天皇掌控一切,就是日本的秦始皇,是假君主立憲制,是真正的獨夫民賊。但日本卻支持革命黨反對獨裁專制的清朝和袁世凱稱帝,民眾也跟著瞎起鬨。狼子野心昭然若揭。中國當時缺乏的不是民主共和,而是像日本天皇那樣一個有力的中央政府來實現工業化。二戰後,天皇日本政黨輪替,天皇君主立憲制名副其實。天皇真正成為國家名義的元首。內閣總理掌握實權,但一黨獨大。但即使是共產黨掌權也沒啥意思,國家利益至上,一個軍國主義浸泡過的民族只會孕育復活軍國主義的政府。日本這個民族就不該存在


燕京叭叭


日本的政黨政治最初起源於明治維新時期的自由民權運動:日本的明治維新主要是由薩摩、長州等西南強藩領導的,所以在新政府的框架下形成了以西南強藩為核心的藩閥專政格局。1874年1月板垣退助、後藤象二郎等人發起了反對藩閥專政、要求政府還政於民的潮流,在這一運動中成立了日本歷史上第一個政黨組織——愛國公黨。然而不久之後愛國公黨就宣佈解散,同年4月板垣退助、片岡健吉等人成立立志社。1875年2月又以立志社為基礎成立愛國社(1880年3月改稱國會期成同盟)。不過這一時期明治政府的軍政大權仍實際掌握在以薩摩、長州等西南強藩為核心的藩閥官僚手中,政黨組織對這一時期日本政治的影響更多是在民間發起組建國會、實行君主立憲等呼籲層面,對國家政治的實際影響並不大。

1881年10月國會期成同盟組織改組成為自由黨,板垣退助任總理。1882年4月大隈重信組建了立憲改進黨。立憲改進黨成立之初的口號是“維護皇室之尊榮,保證人民之幸福”——需要注意的是:這裡所謂的維護皇室之尊榮是指維護天皇的榮譽性地位,而不是維護以天皇製為核心的藩閥專政格局,也就是說立憲改進黨實際上是要把日本天皇變成像英國女王那樣地位崇高,但無實權的“花瓶”,最終的目的是要實現民權的伸張。這當然觸及了明治天皇及其周圍的藩閥政客的利益,於是在他們的支持下立憲帝政黨粉墨登場——這個黨派自誕生之日起就具有濃厚的官方色彩,他們堅決擁護政權歸天皇所有。然而作為既得利益者的藩閥政客們早已專斷獨裁慣了,對政黨政治極其不感冒,以致於立憲帝政黨在一年後關門大吉。而主張在日本伸張民權的自由黨和立憲改進黨則開始對日本政治發揮更大的影響。

1884年10月自由黨宣告解散。1890年1月大井憲太郎等重組自由黨,河野廣中等組成大同俱樂部,板垣退助等組成愛國公黨。同年9月三黨聯合組成立憲自由黨,1891年改稱自由黨。1896年立憲改進黨吸收幾個小黨改組成進步黨。1898年6月自由黨與進步黨合併為憲政黨,組成以大隈重信為首相、板垣退助為內務大臣的“隈板內閣”,成為日本歷史上第一個政黨內閣。憲政黨在執政4個月後就因為內部的原自由黨系和原進步黨系之間的矛盾而分裂:原來的自由黨系繼續使用憲政黨的名稱;而進步黨系則改稱憲政本黨,後來又改組為憲政會。在經過多次改組之後這兩個政黨分別嬗變為二戰前日本的兩大資產階級保守黨──立憲政友會和立憲民政黨。

19世紀末20世紀初社會主義思潮傳播到日本,到了1898年片山潛等人組織了社會主義研究會,1900年1月社會主義研究會改組成為帶有政黨性質的社會主義協會。1906年2月日本社會黨正式宣告成立。十月革命後社會主義思潮進一步在世界範圍內傳播,受其影響日本也誕生了一批社會主義團體,1920年12月10日日本各大社會主義社團聯合組成日本社會主義同盟,隨後又改組為政黨性質的社會民主主義政黨。1926年3月杉山元治郎等組織了勞動農民黨。同年12月勞動農民黨分裂為 4派:勞動農民黨、日本勞農黨、社會民眾黨和日本農民黨。這些合法的社會民主主義政黨於1928年參加第一次“普選”,並取得8個議席。這些社會民主主義政黨在經過多次改組後於1931年7月合併為全國勞農大眾黨,1932年7月改稱社會大眾黨。

相比這些合法的社會民主主義政黨而言:有一個黨派自誕生之日起就被日本政府宣佈非法組織——這就是1922年7月15日成立的日本共產黨。由於自誕生之日起就將反對絕對天皇制、反對藩閥政治、反對侵略戰爭、主張實現國民主權作為奮鬥綱領,以致於日共一誕生就被日本政府定義為非法組織加以打擊。1924年日本共產黨在日本政府的打擊下宣佈解散,1926年又再度重組。1928年德田球一等日共重要領導人被捕,日共遭取締。此後日共組織不復存在,部分日共黨員以個人身份轉入地下活動。直到1945年8月15日日本戰敗投降後日本共產黨才被宣告合法化。1946年2月日共五大提出“和平革命”論——認為在美軍佔領下可以通過和平、民主方式過渡到社會主義,至此日共放棄武裝革命的理念,轉而通過和平選舉的方式影響日本政治:1946年日本共產黨首次投入選舉便取得5席眾議院席位。到1949年的選舉日本共產黨一度成長到39席;1952年日本政府再次取締日共,1956年後日共在國會的席位逐漸恢復,1979年日共席次增加到41席。目前日共現有黨員40.4萬。

1936年由日本軍部法西斯勢力扶植的廣田弘毅內閣成立,此後日本政治開始走向軍部獨裁,政黨政治日漸受到排斥。1940年日本通過所謂“新政治體制”解散一切政黨,成立以“實踐翼贊大政的臣道”為宗旨的法西斯組織大政翼贊會。戰後美國佔領當局按自己的意志對日本進行了民主化改造:1945年11月在戰前的兩大資產階級政黨──立憲政友會和立憲民政黨的基礎上,成立了日本自由黨和日本進步黨,同年12月成立日本協同黨等。日本政壇逐漸出現了自由黨、進步黨、協同黨、社會黨、共產黨、民主黨等多黨並立的格局。1955年11月自由、民主兩黨合併成立自由民主黨(簡稱自民黨)。合併後的自民黨在眾議院擁有299 個席位,在參議院擁有118 個議席。從此日本政壇形成了自民黨長期執政,而社會黨作為第一大在野黨與之對立的所謂“五五年體制”——在這一格局下自民黨被稱為千年執政黨,社會黨被稱為千年在野黨。五五年體制一直維持到1993年:這一年8月6日日本第一百二十七屆特別國會選舉日本新黨的細川護熙為日本首相,由此打破了自民黨長期執政、社會黨長期在野與之對立的格局。

目前的日本政壇自民黨仍為第一大黨,主張自由主義,反對社會主義和激進主義。2016年民主黨與維新黨正式合併為日本民進黨,成為僅次於自民黨的第二大黨,主張推行民主、穩健的政治路線,構築新自由社會。日本共產黨主張進行社會革命,建設社會主義國家。社會民主黨主張在不改變資本主義制度的情況下通過提高人民福利待遇水平的方式實現漸進式社會主義。


鴻鵠高飛一舉萬里


這個可以看王振鎖《戰後日本政黨政治》。

日本戰後政黨政治的特點之一,的確是自民黨一黨獨大,還有兩個特點與一黨獨大有關的:一是議員世襲;二是近親繁殖。

其一議員世襲。如:

岸信介(曾任首相,安倍晉三的姥爺,佐藤榮作為其親弟,也曾長期任首相)→安倍晉太郎(曾任外相,岸信介女婿,安倍晉三的老爸,此君對華友好)→安倍晉三

小泉又次郎(曾任遞信大臣、眾議院副議長)→小泉純也(曾任防衛廳長官)→小泉純一郎→小泉進次郎(現任自民黨副幹事長)

造成議員世襲的原因是,議員的地盤是世襲的。每個議員在選舉地都有後援會,當某人不在之後,他的後援會就傳給他的後人。後援會在選舉中再把他後人選出來,因些就造成議員世襲的情況。

再之,議員間的相互提攜、隔代提攜。小泉純一郎曾受安倍晉太郎的提攜,安倍晉太郎死後,安倍晉三進入政界,也受到小泉純一郎的提攜,所以才順風順水。

其二是近親繁殖,議員和議員之間和千絲萬縷的關係。

如小泉純一郎的兄弟小泉正也,就是石原慎太郎的堂侄女婿。

還有更復雜的。比如麻生家,現任財務大臣、副首相,也是前首相麻生太郎,其外祖父是前首相吉田茂,岳父是前首相鈴木善幸,妹夫是寬仁親王,祖母的哥哥的孫女是前首相橋本龍太郎的妻子(此段參考南開喬林生教授文)。麻生的大姨父吉田寬,是岸信介、佐藤榮作的表弟,自然也是安倍晉三的外叔祖父,麻生的小舅子(前環境大臣鈴木俊一)之妻敦子的表兄是前首相宮澤喜一。宮澤喜一的兒媳婦是的親姨是前首相鳩山一郎的姑娘,前首相鳩山由紀夫的媽、表舅媽是前首相池田勇人的姑娘(此段參考南開喬林生教授文)。

你看懂了嗎,前、現首相吉田、麻生、鈴木、橋本、岸、佐藤、安倍、宮澤、鳩山、池田等家庭有千絲萬縷的關係,是一個勢力龐大的集團。


元和拾一年


日本在二戰前,實行的是天皇統治的君主立憲制。日本戰敗後在1947年公佈了日本國憲法。憲法規定,天皇是國家名義上的主人,是日本的精神領袖,天皇無權參與國政。日本的政治制度由戰前軍國主義君主立憲制改為議會內閣制,實行三權分立的原則。國會是國家的最高權力機關,是國家唯一的立法機關”,由眾議院和參議院組成。現有眾議院議員480名,參議院議員252名。根據規定,哪個政黨能夠執政,政黨佔據的議員席位數量是關鍵。只有在國會選舉中獲勝,政黨才能組閣,否則就淪為在野黨。

二戰後在美國等國的監督下,日本政治實行多黨制,各種代表不同階層的政黨相繼恢復和建立。日本共產黨、自由黨、社會黨、進步黨等在這個階段相繼成立。目前日本參加選舉的政黨有自民黨、民主黨、公明黨、日本共產黨、社民黨、保守黨等。

自民黨屬於保守派,主張自由主義,反對社會主義和激進主義。日本第一大黨。

民進黨僅次於自民黨的第二大政黨。2016年民主黨與維新黨正式合併為日本民進黨。該黨主張推行民主、穩健的政治路線,構築新自由社會。

公明黨主張中道路線,堅持穩健的政治路線,提倡和平主義。

日本共產黨主張進行社會革命,建設社會主義國家,廢除天皇。

社會民主黨主張在不改變資本主義制度的情況下,逐漸實現社會主義。

保守黨:由自由黨26名成員脫黨組成。主張要體現“保守主義”的真正含義,維護國家、社會的安定及和諧。


分享到:


相關文章: